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施工的,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1、钢结构是指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220642800.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厂房总成,该钢结构厂房总成包括钢柱和钢梁,钢柱上端与钢梁相连,钢柱为分段式钢柱,钢梁为蜂窝h型钢梁。分段式钢柱包括下标准段和上标准段,下标准段的上端与上标准段的下端相连,上标准段的上端与牛腿复合段的下端相连,牛腿复合段的上端与上部节点复合分段的下端相连,上部节点复合分段的上端与蜂窝h型钢梁相连。蜂窝h型钢梁为h型钢梁的腹板与翼板焊接相连,腹板单侧开有孔形成蜂窝。钢柱在制作时不会有大量构件翻身,生产效率高。钢梁采用蜂窝h型钢梁,单位用钢量少。提高了钢柱发货装车吨位,提高了钢柱流水线生产效率,降低了钢梁用钢量。
3、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钢梁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型结构,分段钢梁在高空焊接时不易定位和对准,且高空焊接不易施工;2、在中间钢柱处需要对钢梁打断处理,不利于屋面结构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稳定的优点。
2、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由于钢梁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型结构,分段钢梁在高空焊接时不易定位和对准,且高空焊接不易施工;2、在中间钢柱处需要对钢梁打断处理,不利于屋面结构的施工。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包括钢柱和连接在钢柱之间的钢梁,所述钢柱和钢梁均为工字钢结构,所述钢柱上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与钢柱的翼缘板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长于钢柱腹板的高度;
5、所述钢梁与钢柱连接位置的下翼缘板水平设置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6、所述钢梁分为多段,相邻两段钢梁连接处分别固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宽度与钢梁翼缘板的宽度相同,长度长于钢梁的腹板高度,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相邻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7、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钢柱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钢梁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
8、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板与钢梁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
9、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钢柱之间设有内柱,所述内柱为工字钢结构,所述内柱上端固设有第四连接板,所述钢梁对应第四连接板位置处的下翼缘板水平设置形成第五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与第五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内柱之间连接有内梁,所述内柱上设有牛腿,所述内梁与牛腿通过夹板和螺栓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宽度与钢柱的翼缘板宽度相同,长度长于钢柱腹板的高度。
12、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坡形结构。
13、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为变截面结构。
14、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与钢柱和内柱连接位置处于钢梁的上下翼缘板之间固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对应钢柱和内柱的翼缘板位置设置。
15、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内柱的上下翼缘板之间设有水平肋,所述水平肋对应内梁的上下翼缘板位置设置。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申请通过调整钢梁端部以及分段处的截面形式,使其形成连接板结构,采用螺栓即可连接,避免明火焊接工作,并且连接板之间定位以及安装更加方便,内柱连接在钢梁的下部,不影响后续结构的施工;
18、2.通过将钢梁设置为变截面结构,提高节点处的稳定性以及安装便利性;
19、3.通过在螺栓节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肋板和加强肋,提高连接节点处的受力性能,增强结构稳定性。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和连接在钢柱(1)之间的钢梁(2),所述钢柱(1)和钢梁(2)均为工字钢结构,所述钢柱(1)上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宽度与钢柱(1)的翼缘板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长度长于钢柱(1)腹板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钢柱(1)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4)与钢梁(2)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与钢梁(2)的翼缘板和腹板之间均设有肋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之间设有内柱(7),所述内柱(7)为工字钢结构,所述内柱(7)上端固设有第四连接板(8),所述钢梁(2)对应第四连接板(8)位置处的下翼缘板水平设置形成第五连接板(9),所述第四连接板(8)与第五连接板(9)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7)之间连接有内梁(10),所述内柱(7)上设有牛腿(11),所述内梁(10)与牛腿(11)通过夹板和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板(8)的宽度与钢柱(1)的翼缘板宽度相同,长度长于钢柱(1)腹板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坡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为变截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2)与钢柱(1)和内柱(7)连接位置处于钢梁(2)的上下翼缘板之间固设有加强肋(12),所述加强肋(12)对应钢柱(1)和内柱(7)的翼缘板位置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7)的上下翼缘板之间设有水平肋(13),所述水平肋(13)对应内梁(10)的上下翼缘板位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