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钢筋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钢筋接驳器。
背景技术:
1、钢筋接驳器为连接件,用于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传统的钢筋接驳器仅仅是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套管,其中一根钢筋从钢筋接驳器的一端旋入,另一根钢筋从钢筋接驳器的另一端旋入。对于传统的钢筋接驳器,需要驳接的钢筋端部需要设有外螺纹,例如已授权专利“一种钢筋接驳器(cn201820192029.8)”,其包括管体、顶头、固定螺栓和两个设有外螺纹ⅰ的钢筋,所述管体内设有和钢筋的外螺纹ⅰ匹配的内螺纹ⅰ,管体的侧壁设有通管,通管设有内螺纹ⅱ,管体内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板,隔板沿着管体轴向方向的两侧设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靠近钢筋的一端设有顶头,固定螺栓位于通管内,钢筋设有外螺纹ⅰ的一端伸入管体内,两个钢筋上的顶头相对设置,因此对于待接驳的要求具有规范化,灵活性较差,并且钢筋与接驳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由于钢筋的长度影响,不便于连接操作。
2、而且对于传统的钢筋接驳器,施工现场检查人员无法确认两端钢筋是否拧至规定位置,会带来结构安全隐患。
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传统的钢筋接驳器通过螺纹与钢筋连接,不便于连接操作,传统钢筋接驳器无法对钢筋接驳位置进行确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筋接驳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型钢筋接驳器包括:外部套筒,内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一接驳孔,第一接驳孔套设在第一钢筋外侧,第一接驳孔一端开设有内螺纹;
4、端部套筒,表面开设有与外部套筒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内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二接驳孔,第二接驳孔套设在第二钢筋外侧;
5、空腔,开设在第一接驳孔中间,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端部的止位墩配合,套设在两个止位墩外侧;
6、观察窗,开设在外部套筒中间。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驳孔与第二接驳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接驳孔和第二接驳孔的内径。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套筒外表面为梭型结构。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为预留开设在外部套筒中部的长椭圆孔结构。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的长轴方向与外部套筒的轴向相平行。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侧方的外部套筒上设有接驳限度标记。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套筒外端外侧一体化成型有限位边沿,所述限位边沿外侧与外部套筒的端部外侧齐平。
13、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接驳器一分为二,分为可相对轴向调节的外部套筒和端部套筒,接驳时无需转动钢筋,随着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压紧,两段钢筋在空腔内部实现顶紧,驳接更加方便,并且无需在钢筋端部设置螺纹线,有助于降低制作成本;通过在外部套筒表面预留有观察窗,现场施工人员可通过观察窗直接观察到内部的钢筋是否拧至规定位置,进而判断出每一根钢筋接驳是否满足受力要求,消除了安全隐患,操作方便,使用便利。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内径大于第一接驳孔和第二接驳孔的空腔,可以对墩头钢筋端部的止位墩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外部接驳结构和第二钢筋之间脱离,实现连接钢筋之间的稳定接驳。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传统等直径钢筋接驳器的端部直径,将其由圆柱型调整为两侧直径渐缩的梭型结构,既能满足受力要求,又能节省钢筋接驳器制作所用的原材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观察窗设置为长轴方向与外部套筒的轴向相平行的长椭圆孔,可以保证观察宽度,通过接驳限度标记可以作为施工现场检查人员判断两端钢筋是否拧至规定位置的参考线。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1.一种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钢筋接驳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孔(3)与第二接驳孔(5)的内径相同,所述空腔(7)的内径大于第一接驳孔(3)和第二接驳孔(5)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套筒(1)外表面为梭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8)为预留开设在外部套筒(1)中部的长椭圆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8)的长轴方向与外部套筒(1)的轴向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8)侧方的外部套筒(1)上设有接驳限度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接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套筒(2)外端外侧一体化成型有限位边沿(10),所述限位边沿(10)外侧与外部套筒(1)的端部外侧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