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风道施工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
背景技术:
1、风道指的是由混凝土砌筑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一般风道包括顶板、侧墙和底板;顶板设有通风口。现有技术中风道施工是在风道内部进行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等待混凝土凝固后,再由工人通过通风口进入风道内部进行拆模处理。然而对于狭窄风道,工人无法通过通风口进入风道内部进行拆模。而风道要求内部通畅,不能对空气流通进行阻碍;因此,现有的施工技术无法对狭窄风道进行施工;简单的侧墙和底板可以依照常规的支模浇筑的形式完成施工,参见图2;但是顶板的施工就是狭窄风道施工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架设在侧墙上,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楼承板、混凝土层;该混凝土层水平插入有预埋钢筋;楼承板边沿不超出侧墙顶面边界;楼承板能够防止未凝固的混凝土从中间泄露,顶板无法成形;混凝土层包裹住楼层板的边沿以及侧墙边沿,形成顶板;预埋钢筋为l形,一端埋入侧墙内部;预埋钢筋将顶板与侧墙连成一体,形成密闭的风道。
3、优选的,该楼承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设置在楼层板顶面,可增加顶板的结构强度;预埋钢筋端部与该钢筋桁架捆扎连接,可增加顶板与侧墙的连接强度;。
4、优选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还包括设置在通风口处的支模混凝土层;楼承板中心的切割十分困难,支模混凝土层是通过支模形成的混凝土层;因为支模混凝土层离通风口近,不需要工人进入就可以拆模;所以在通风口处设置支模混凝土层,能够降低楼承板板的切割量,也能在混凝土层成形后与其相接。
5、优选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还包括膨胀止水条;相邻的楼承板之间通过膨胀止水条相接,实现楼承板的拼接,以适应风道走向。
6、进一步的,膨胀止水条设置在楼承板顶面,可保障相邻楼承板的连接强度。
7、优选的,混凝土层内排布有钢笼,能提高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
8、进一步的,预埋钢筋与钢笼相接,增加顶板与侧墙的连接强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楼层板来承接未凝固的混凝土形成的顶板无需进行底部支模,也免去工人进入风道内部拆模的任务,适用于狭窄风道的施工;混凝土层与侧墙顶部的粘接,通过预埋钢筋与侧墙的相接,能够保证风道的整体强度。
11、(2)本实用新型的预埋钢筋与钢笼相接,增加顶板与侧墙的连接强度。
1.一种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架设在侧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楼承板、混凝土层;该混凝土层水平插入有预埋钢筋;楼承板边沿不超出侧墙顶面边界;预埋钢筋为l形,一端埋入侧墙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该楼承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设置在楼层板顶面;预埋钢筋端部与该钢筋桁架捆扎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通风口处的支模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止水条;相邻的楼承板之间通过膨胀止水条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膨胀止水条设置在楼承板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层内排布有钢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狭窄风道内免拆模顶板,其特征在于:预埋钢筋与钢笼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