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业高质量的发展,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业正在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精品工程的建造过程中,过程精品也是各大建筑企业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接缝处的混凝土成型质量一直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地下室外墙浇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先浇筑导墙,然后再将导墙顶部凿毛,之后再在导墙顶部支设外墙模板进行地下室外墙的浇筑。由于导墙顶部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涨模问题,导墙上口位置并不平整,进而导致后续地下室外墙浇筑时,地下室外墙模板根部难以紧贴在导墙外立面上。但是,现行做法中导墙接缝处模板安装大都只采用粘贴海绵条的方式进行简单止浆处理,主次龙骨也只支设到接缝处进行加固,此种模板施工方式极易造成接缝部位跑模漏浆,接缝不平直,严重影响接缝部位现浇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难以满足精品工程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包括外墙模板、斜撑和水平撑,所述外墙模板对应搭设在外墙导墙两侧,外墙模板外侧布设有次龙骨和主龙骨,且内外两道外墙模板之间通过若干组对拉止水螺栓配合次龙骨和主龙骨拉结固定;
4、所述外墙导墙顶端中部埋设有止水钢板,其顶端内侧位置设置有企口,且企口下口位置贴设有一道海绵条,所述外墙模板底端延伸至外墙导墙顶部第一排螺栓眼下方,并通过穿设在螺栓眼中的对拉止水螺栓固定在外墙导墙上;
5、所述斜撑倾斜设置,其顶端抵靠在室内一侧外墙模板处布设的主龙骨上,其底端抵撑在地下室底板上,并通过锁脚组件限位;
6、所述水平撑水平设置,其一端抵靠在室外一侧外墙模板处布设的主龙骨上,且其另外一端抵撑在基坑侧壁上。
7、优选的,所述斜撑和水平撑均采用脚手架钢管与可调托撑的组合。
8、优选的,所述锁脚组件包括锁脚木方和地锚钢筋,所述锁脚木方放置在斜撑底端位置的地下室底板上,所述地锚钢筋间隔布设在锁脚木方远离斜撑的一侧,且地锚钢筋以预埋的方式锚固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内。
9、优选的,所述斜撑和水平撑于跨度方向间隔布设有若干组,同一组内的斜撑和水平撑于竖直方向间隔布设有多根,且斜撑和水平撑于竖直方向交错布设。
10、优选的,同一组内的若干根斜撑通过斜撑加固杆连为一体。
11、优选的,所述企口通过钉设在导墙模板顶部的企口条于浇筑阶段实现预留。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对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进行了节点优化,通过在外墙导墙留设企口,并配合止浆海绵条,确保了外墙导墙与地下室外墙接缝顺直,同时,通过将地下室外墙模板底端下移,使外墙模板下挂至外墙导墙顶部螺栓眼以下100mm,并配合斜撑、水平撑、锁脚木方和地锚钢筋,增强了模板支设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涨模漏浆现象,提高了接缝现浇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1.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模板(8)、斜撑(13)和水平撑(14),所述外墙模板(8)对应搭设在外墙导墙(3)两侧,外墙模板(8)外侧布设有次龙骨(9)和主龙骨(10),且内外两道外墙模板(8)之间通过若干组对拉止水螺栓(11)配合次龙骨(9)和主龙骨(10)拉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3)和水平撑(14)均采用脚手架钢管与可调托撑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脚组件包括锁脚木方(15)和地锚钢筋(16),所述锁脚木方(15)放置在斜撑(13)底端位置的地下室底板(1)上,所述地锚钢筋(16)间隔布设在锁脚木方(15)远离斜撑(13)的一侧,且地锚钢筋(16)以预埋的方式锚固在地下室底板(1)混凝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3)和水平撑(14)于跨度方向间隔布设有若干组,同一组内的斜撑(13)和水平撑(14)于竖直方向间隔布设有多根,且斜撑(13)和水平撑(14)于竖直方向交错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的若干根斜撑(13)通过斜撑加固杆(19)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4)通过钉设在导墙模板(7)顶部的企口条(12)于浇筑阶段实现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