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
背景技术:
1、建筑爬架在大型建筑中常常会用到,但是现今的建筑爬架大多都是由很多的框架拼接构成,而之间的连接通常是采用螺丝和螺母配合固定。
2、在中国专利cn214834608u中公开的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该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多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无需螺钉进行固定,并且操作较为方便,便于前期的安装和后期的拆卸。但是,该建筑工程建筑爬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具有以下缺陷:
3、将下方支撑架上的嵌入块,放置于折弯板上的嵌入槽内,将其u形顶板插入折弯板下端,由于嵌入块由连杆和铰接块进行连接拉动,从而使之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架连接在一起,该装置通过将u形顶板插入折弯板下端的方式使两组支撑架连接,没有限位机构对u形顶板进行限制,多组支撑架之间容易意外发生脱离,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工程建筑爬架没有限位机构对u形顶板进行限制,多组支撑架之间容易意外发生脱离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卡头,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螺旋槽,所述框架主体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
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部设置有转动轴,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凹插架,所述凹插架的顶部设置有插卡槽,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凸插架,所述凸插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卡头,所述转动轴能够方便的将属于不同列的框架主体进行转动,适用不同的场景。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6、1、该装置通过将螺旋卡头插入螺旋槽内通过扭簧蓄力,当螺旋卡头分离后使两组框架主体连接,多组框架主体之间不容易意外发生脱离,安全性较高。
7、2、当框架主体需要转动时,凹插架和凸插架通过转动轴转动,进而完成调向,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10),所述框架主体(10)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扭簧(11),所述扭簧(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架(12),所述转动架(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柱(13),所述转动柱(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卡头(14),所述框架主体(10)的顶部开设有螺旋槽(15),所述框架主体(10)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转动柱(13)与通槽的内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卡头(14)与另一组所述框架主体(10)的螺旋槽(15)内部插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16)与另一组框架主体(10)的顶部插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0)的侧部设置有转动轴(20),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2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凹插架(21),所述凹插架(21)的顶部设置有插卡槽(22),其中一组所述转动轴(20)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凸插架(23),所述凸插架(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卡头(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框架主体(10)通过插卡头(24)与插卡槽(22)安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建筑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卡槽(22)和插卡头(24)为横截面对应的凸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