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2131发布日期:2025-04-15 15:58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震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预制叠合板因其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整体式楼板,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开裂性好等优点。在发生地震时,根据抗震能力的强弱,通常是非承重墙先倒塌砸落至叠合楼板上,然后是叠合楼板垮塌压迫承重柱和承重墙,最后是承重柱和承重墙倾斜导致建筑的倒塌。

2、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通常是在墙体缝隙中设置阻尼件。如授权公告号cn115059180b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包括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立式布置有墙体,所述墙体与安装平台整体围合成盒腔状构造,所述墙体的上端设置有叠合楼板,多个叠合楼板相互拼接构成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板面与墙体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一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一端与叠合楼板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间隙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套;所述墙体的侧面相互拼接,且所述墙体之间的拼接间隙内设置有缓冲止震垫,所述缓冲止震垫沿着墙体的高度方向贯穿布置。

3、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在墙体之间设置缓冲件的方式,能够缓解地震的影响,但不能防止非承重墙和楼板的断裂、倒塌,建筑仍有倒塌风险;2、现有预制叠合楼板的承载能力不足,地震时容易被倒塌的非承重墙压垮并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该建筑的叠合楼板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不会被非承重墙压垮;叠合楼板抗震能力强,发生地震时不会轻易断裂。

2、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包括承重墙、填充墙、预制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填充墙填充在承重墙框架结构的空隙中,预制叠合板平铺在承重墙的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层设置在预制叠合板的上方,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层、长边框、短边框、钢筋网层,两个平行的长边框与两个平行的短边框焊接组成一水平放置的长方框形架体,钢筋网层焊接固定在长方框形架体的顶面,长边框、短边框和钢筋网层组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箱体,箱体的高度等于长边框或短边框的高度加钢筋网层的厚度,混凝土层填充并包裹钢筋网层和长方框形架体。

3、作为优化,所述长边框包括矩形框、弓形梁、弓形支撑杆,弓形梁为开口朝下的圆弧形,弓形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矩形框下端的两内角,弓形梁的顶部连接矩形框的中部上端,弓形梁的上下两侧与矩形框通过弓形支撑杆连接,弓形支撑杆为开口朝下的圆弧形。

4、作为优化,所述弓形梁与矩形框之间还设置有斜支撑杆。

5、作为优化,所述长边框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矩形框,两个矩形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6、作为优化,所述短边框的结构与长边框的结构相同。

7、作为优化,所述预制叠合板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钢筋网层的上方,加强筋沿预制叠合板的长度方向设置,钢筋网层设置有多个方框形网格;加强筋包括横拉杆、斜拉杆,斜拉杆四根一组,四根斜拉杆的下端分别连接钢筋网层方框形网格的四个角、顶端连接为一体,四根斜拉杆的顶端位于方框形网格的中心上方,横拉杆连接斜拉杆的顶端。

8、作为优化,所述预制叠合板上设置有一根加强筋,加强筋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中心面上。

9、作为优化,所述预制叠合板上设置有两根加强筋,两根加强筋分别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中心面两侧。

10、作为优化,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中设置有钢筋网,钢筋网与各个预制叠合板上的横拉杆焊接为一体。

11、作为优化,所述承重墙的顶部中心还设置有卡条,预制叠合板底部边缘设置有矩形台阶,卡条的宽度小于台阶宽度的两倍,预制叠合板底部边缘的台阶卡在卡条上。

12、
技术实现要素: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本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通过在预制叠合板中设置长边框、短边框,增加了预制叠合板四周的厚度,预制叠合板中心部分的厚度未变化,不会影响楼层高度。在承重墙的顶部平铺一层预制叠合板,然后在预制叠合板的上方浇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形成的叠合楼板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不会被垮塌的填充墙压垮;叠合楼板的抗压、抗拉性能好,抗震能力强,发生地震时不会轻易因压力或拉力发生断裂。通过在矩形框中设置弓形梁,并用弓形支撑杆、斜支撑杆连接弓形梁和矩形框,提高了长边框、短边框的抗压、抗拉强度,进而可提高预制叠合板的抗压、抗拉强度。

14、通过在钢筋网层的上方沿预制叠合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筋,可提高叠合楼板的强度。加强筋与长边框的间距大于两加强筋间距的一半。横拉杆的直径大于斜拉杆的直径。横拉杆可以提高预制叠合板的强度,还可安装挂钩,方便吊装预制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中设置钢筋网可提高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

15、安装时,卡条的一侧或两侧都安装有预制叠合板,通过设置卡条,且卡条宽度小于台阶宽度的两倍,台阶卡在卡条上,方便了预制叠合板的安装,预制叠合板与承重墙之间的连接是有间隙的,受到强力震动时,叠合楼板在水平方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抗震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包括承重墙(1)、填充墙(2)、预制叠合板(3)、现浇钢筋混凝土层(5),填充墙(2)填充在承重墙(1)框架结构的空隙中,预制叠合板(3)平铺在承重墙(1)的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层(5)设置在预制叠合板(3)的上方,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叠合板(3)包括混凝土层(31)、长边框(32)、短边框(33)、钢筋网层(34),两个平行的长边框(32)与两个平行的短边框(33)焊接组成一水平放置的长方框形架体,钢筋网层(34)焊接固定在长方框形架体的顶面,长边框(32)、短边框(33)和钢筋网层(34)组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箱体,箱体的高度等于长边框(32)或短边框(33)的高度加钢筋网层(34)的厚度,混凝土层(31)填充并包裹钢筋网层(34)和长方框形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长边框(32)包括矩形框(321)、弓形梁(322)、弓形支撑杆(323),弓形梁(322)为开口朝下的圆弧形,弓形梁(322)的两端分别连接矩形框(321)下端的两内角,弓形梁(322)的顶部连接矩形框(321)的中部上端,弓形梁(322)的上下两侧与矩形框(321)通过弓形支撑杆(323)连接,弓形支撑杆(323)为开口朝下的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弓形梁(322)与矩形框(321)之间还设置有斜支撑杆(3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长边框(32)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矩形框(321),两个矩形框(321)之间通过连杆(32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短边框(33)的结构与长边框(32)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叠合板(3)还包括加强筋(35),加强筋(35)设置在钢筋网层(34)的上方,加强筋(35)沿预制叠合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钢筋网层(34)设置有多个方框形网格;加强筋(35)包括横拉杆(351)、斜拉杆(352),斜拉杆(352)四根一组,四根斜拉杆(352)的下端分别连接钢筋网层(34)方框形网格的四个角、顶端连接为一体,四根斜拉杆(352)的顶端位于方框形网格的中心上方,横拉杆(351)连接斜拉杆(352)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叠合板(3)上设置有一根加强筋(35),加强筋(35)位于预制叠合板(3)的中心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预制叠合板(3)上设置有两根加强筋(35),两根加强筋(35)分别位于预制叠合板(3)的中心面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5)中设置有钢筋网,钢筋网与各个预制叠合板(3)上的横拉杆(351)焊接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其特征是,所述承重墙(1)的顶部中心还设置有卡条(4),预制叠合板(3)底部边缘设置有矩形台阶,卡条(4)的宽度小于台阶宽度的两倍,预制叠合板(3)底部边缘的台阶卡在卡条(4)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抗震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制叠合板的抗震建筑,包括承重墙、填充墙、预制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层、长边框、短边框、钢筋网层,两个平行的长边框与两个平行的短边框焊接组成一水平放置的长方框形架体,钢筋网层焊接固定在长方框形架体的顶面,长边框、短边框和钢筋网层组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箱体,箱体的高度等于长边框或短边框的高度加钢筋网层的厚度,混凝土层填充并包裹钢筋网层和长方框形架体。该建筑的叠合楼板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不会被非承重墙压垮;叠合楼板抗震能力强,发生地震时不会轻易断裂。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军,常龙龙,吴庆群,刘兵兵,于海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东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