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64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特别是一种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
一般钢筋水泥建筑,主要是先以钢筋配合模板架构出建筑雏型,再灌浆使混凝土包覆钢筋而成,就其结构强度而言,除了取决于混凝土的砂石与水泥的混合比例外,钢筋所提供的连结抗力作用乃为另一考量要素,攸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而钢筋架设的优劣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实为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不容轻忽。
以传统钢筋架设的施工方式观之,其主要是以铁丝对钢筋交叉叠置部位加以绑结固定,此种铁丝绑设钢筋的施工方式,除了易产生绑结不牢固的缺失外,更因其繁复的穿绑动作而造成人力及工时的大量耗费,影响其建筑成本甚钜,再者,针对不同部位的钢筋架设,传统的施工方式更衍生出诸多缺失,甚至影响建筑的结构强度,谨予略述于后其一针对楼层钢筋架设部份,因铁丝绑设方式仅将钢筋绑结固定,但并未能使钢筋保持于预定壁厚空间的中央最佳结构强度,故一般需于钢筋下方垫设砖块或水泥垫体,其每隔一段距离(约15公分)即需垫设一块的方式,不但造成钢筋架设的复杂与施工缓慢外,更因砖块或水泥垫体的结构强度与灌浆的混凝土不同,此种密集垫设形态(一坪约80多块)势将造成混凝土结构因砖块或水泥垫体的区隔而严重影响其结构完整性与强度,形成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隐忧。
其二针对侧墙钢筋架设部份,因于侧墙上并无法垫设任可物件以保持钢筋定位于空间中央,故于架设已有本身的技术性困难,传统上以钢筋条自两侧支撑的方式在灌浆时,因混凝土的冲撞力量而易将支撑钢筋条冲落并造成钢筋偏位,甚至因铁丝绑设不牢而松脱,使钢筋未能确实处在壁面中央位置,虽于混凝土干凝包覆后并无法看出钢筋偏位的异状,但却是影响其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实不得令人特别注意。
其三基于不同建筑的结构设计,一般对于壁面厚度的尺寸有不同的要求(大致有12及15寸两种规格),因此若是以前揭垫设砖块或水泥垫体的方式而言,便可能发生垫设过高或过低的情形,必须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进行调整,甚或无法调整至最佳架设状态,影响其调个钢筋架设作业的进行。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使其于施工上仅需相当简单的按压张夹动作即可快速完成钢筋交叠状态的固定与高度撑托,据以可简化施工及降低人力及工时的耗费;针对不同厚度的墙壁的钢筋架设上,可将支撑架轻易地拆解换装符合规格,提供其支撑高度的变化因应;预防灌浆时混凝土的冲击力量造成支撑架进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包括夹体,在夹体二侧片中央部位剖设有纵缺槽,而纵缺槽的两侧缘各相对延设有挡止片,在纵缺槽两侧的侧片顶缘制成插卡槽,该插卡槽供插结二支撑架。二支撑架具有按压弹性裕度。夹体大致程“△”形夹持状态。支撑架为“’”形杆体,于其下横杆弯制成曲杆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不需绑设铁丝,施工速度快,可节省大量人力及工时。
(2).于楼板钢筋的架设上,不需垫设砖块或水泥垫体,避免因结构强度不同而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
(3).于侧墙钢筋架设上,利用夹架的相对交错支撑而可维持钢筋架设定位,防止灌浆时的冲击力量造成钢筋偏位。
(4).其夹架的夹体与支撑架为分离式设计,藉以因应不同壁厚尺寸的钢筋架设上,可将支撑架拆解取下而换装符合规格的支撑架,以获得最佳的适用性。
(5).利用支撑架的形态设计,使其灌浆时,令混凝土可以流通融合包结,不致使夹架阻隔混凝土而破坏结构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于固定钢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于固定钢筋时的受力关系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于架设楼板钢筋时的实施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于架设楼板钢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于架设侧墙钢筋时的实施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于架设侧墙钢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0、10′-夹体,11、12-纵缺槽,13、14-挡止片,15、16-插卡槽,21、22、21′、22′-支撑架,23、24-插设部,25-曲杆段,31、32-钢筋,41、42、43-模板,51-混凝土。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述首先,请参阅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于结构设计上,主要是以一强力弹性金属片(钢片)制成略呈“△”形的夹体10,该夹体10所构成的夹持空间恰可容纳两根钢筋,于夹体10二侧片中央部位乃剖设可容置钢筋宽度的纵缺槽11、12,于纵缺槽11、12的两侧缘并各相对延设有适当的弧曲挡止片13、14,而在纵缺槽11、12两侧的侧片顶缘乃制成插卡槽15、16,藉该等插卡槽15、16可供插结二支撑架21、22,该支撑架21、22乃为端部形成外张插设部23、24并具按压弹性裕度的“形杆体,且在杆体下横杆处进一步弯制出曲杆段25,藉以增加其支撑强度及摆置的平稳,而在支撑架21、22与夹体10的结合上,乃略按压支撑架21、22而使其上端部二插设部23、24的距离缩小至足以自该夹体10纵缺槽11、12置入,待松开对支撑架21、22的按压力量后,藉其弹性回复而使其二插设部23、24插结于夹体10二侧片的插卡槽15、16内,并利用该挡止片13、14对支撑架21、22形成限位作用,俾可避免夹体10受力而导致支撑架21、22进开,并提供套换支撑架的功能,依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定位夹架结构。
次请参阅图4、5所示,当实施钢筋31、32的交叠固定上,乃按压支撑架21、22而控制夹体10张夹于钢筋31、32交叠部位,以夹体10的纵缺槽11、12所构成的空间容置的空间容置横向钢筋31,而纵向钢筋32则因其方向相同于夹体10张夹形态,所以可在夹体10张开时轻易地进入夹体10的夹持空间内,据此,利用简易的按压张夹动作即可将二钢筋31、32的交叠部位夹持于夹体10的夹持空间而达其交叠状态定位的效果,同时以支撑架21、22可形成钢筋31、32架设高度的撑托,据以提供简易而快速的钢筋架设固定装置,并且利用挡止片13、14对二支撑架21、22的限位作用,使其在灌浆时,即使夹体10承受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量,该二支撑架21、22仍能与夹体10保持稳固的插结支撑状态而不致进脱塌陷。
而本实用新型在于利用夹体10对钢筋31、32交叠部位形成固定,以及利用支撑架21、22形成钢筋31、32的高度撑托的功能达成上,针对不同部位的钢筋架设实施而有所不同,其中针对楼板钢筋架设方面,请参阅图6、7所示的实施例,当利用本实用新型定位夹架作为钢筋31、32的架设定位支撑时,系均使夹体10以开口朝上的形态夹持固定钢筋31、32的交叠部位,并藉支撑架21、22对钢筋31、32形成撑托,使钢筋31、32不致与下方模板41接触而呈腾空状,且该等支撑架21、22的高度乃依预定的壁厚尺寸而设计,使钢筋31、32在支撑架21、22的撑托下特可维持处在预定厚度空间的中央位置,省略垫设砖块或水泥垫体的不便与麻烦,更可因应壁厚尺寸的不同而拆解换装规格符合的支撑架,同时藉其所形成的稳定支撑,可避免钢筋31、32受混凝土51冲击而偏位,并利用支撑架21、22的杆状形态及下横杆的曲杆段25与模板41所形成的空隙,使支撑架21、22不致对混凝土51产生阻隔作用,令混凝土51可流通融合而包覆包括钢筋31、32交叠部位的夹体10及支撑架21、22,进而形成一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确保其施工品质及结构强度。
而针对侧墙钢筋架设上,请参阅图8、9所示的实施例,系利用定位夹架对钢筋31、32作相对交错支撑,即利夹体10、10′的开口在钢筋31、32的不同交叠部位分别以不同方向对钢筋31、32形成夹持固定,而因其夹持方向的不同,其支撑架21、22、21′、22′乃分别与不同侧的模板42、43形成接触而将钢筋31、32保持处于侧墙空间的中央位置,藉此于灌浆时,因支撑架21、22、21′、22′的对等撑抵而不致使钢筋31、32受混凝土51冲击偏位,而夹体10、10′因钢筋31、32的交叠形态亦不致脱落,依此可确保建筑物结构强度及品质。
即,以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夹架的夹体10设计,不仅在钢筋31、32交叠状态的连结固定可获得快速而简易的实施,完全免除绑设铁丝的不便与麻烦,据以节省人力及工时耗费,同时利用支撑架21、22对钢筋31、32的撑托,更可省略砖块或水泥垫体的使用,解决钢筋31、32的架设定位问题及所衍生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藉以提供建筑业一种创新的钢筋架设施工设备,进而获致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包括夹体(10),其特征在于在夹体(10)二侧片中央部位设有纵缺槽(11、12),而纵缺槽(11、12)的两侧缘各相对延设有挡止片(13、14),在纵缺槽(11、12)两侧的侧片顶缘制成插卡槽(15、16),二支撑架(21、22)插结于插卡槽(15、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其特征在于夹体(10)系呈“△”形的夹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架(21、22)为“”形杆体,并于其下横杆弯制成曲杆段(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钢筋的快速定位夹架,属于建筑设备。包括夹体和二支撑架,在夹体二侧片中开设有纵缺槽,于纵缺槽的两侧缘和两侧的侧片顶缘各制成挡止片和插卡槽,而二支撑架插于插卡槽中,并用挡止片对支撑架形成限位作用。其中二支撑架概为“ㄩ”形杆体,乃具有按压弹性裕度。夹体呈“△”形的夹持形态,并可随按压支撑架的施力而受支撑架端部的插设部予以撑开。
文档编号E04C5/20GK2256005SQ9623085
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9日
发明者郭芬铃 申请人:郭芬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