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戏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08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马戏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大型帐篷,特别是用于杂技和马戏演出的马戏篷。
现有的大型马戏篷主架采用由两个立柱和一个横梁构成的单龙门架,利用人工绞盘将篷布拉至高位,篷布上连接有辐射状的加强筋,篷内设置斜撑杆,为了保证篷内有足够的容积,以利于高空类节目的演出,则需升高龙门架,加大两立柱的间距,既增加了架子的自重,也使吊装更加困难。还有一种马戏篷的主架采用四个立柱,通过四个立柱顶部吊一长型顶部骨架,其缺点是须采用悬臂梁,受力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吊装,支架稳固,利于高空类节目演出的马戏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马戏篷的支架由龙门主架、斜支撑柱、边支撑柱和顶部骨架组成,两个龙门主架相互平行对面而置,在其中间的上部吊装有长型的顶部骨架,顶部骨架与两个龙门主架的横梁相垂直,多个斜支撑柱斜置在龙门主架的外圈,多个边支撑柱垂直地立设在斜支撑柱的外圈。马戏篷的篷布是由顶篷布、主体大顶篷布和边围篷布依次连接而成的整体件,顶篷布套装在顶部骨架上,主体大顶篷布向四周张拉开,其与边围篷布相接的周边用边支撑柱支撑,其斜边的中部搭接在斜支撑柱上,边围篷布围装在边支撑柱的外侧,构成马戏篷的围墙。两个龙门主架的四个立架穿过主体大顶篷布,其上部及两个横梁露在篷布的外面。两个龙门主架之间、每个龙门主架与地面之间和边支撑柱与地面之间均用钢丝绳拉接,以保证两个龙门主架的稳定性。
顶部骨架由分段框架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马戏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在于1)结构合理,有较大的篷内空间,尤其是增大了篷内演出场无障碍的高度,可保证高空类节目顺利演出;2)支架稳固,受力好,负重能力强,有利于保障演出时的安全;3)拆装方便,维修性好。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马戏篷的结构,下面将参照附图及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戏篷的正面半剖视图;图2是
图1所示马戏篷的侧面半剖视图;图3是本马戏篷的俯视图;图4是顶部骨架的正视图;图5是图4所示顶部骨架的侧视图;图6是图4所示顶部骨架的俯视图。
参见
图1至图3,图中,1为龙门主架,2为斜支撑柱,3为边支撑柱,4为顶部骨架,5为顶篷布,6为主体大顶篷布,7为边围篷布,8为主架,9为横梁,10为主架横拉钢丝绳,11为吊装钢丝绳,12为主架斜拉钢丝绳,13为边柱斜拉钢丝绳,14为钎钉。马戏篷的支架是篷布的支承构件,它由两个龙门主架1、斜支撑柱2、边支撑柱3和顶部骨架4组成,两个龙门主架1相互平行对面设置,由其四个立架8所围成的空间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主体大顶篷布6是演出篷,采用圆底、长圆顶结构,其上、下边分别与顶篷布5和边围篷布7连接,在主体大顶篷布6斜边1/2处的周圈上均匀地布设有斜置的斜支撑柱2,用于支撑篷布6,防止主体大顶篷布6面料下垂。为了维修方便,主体大顶篷布6可由多片篷布缝合而成,缝合线呈辐射状(图中未示出)。主体大顶篷布6与边围篷布7相接的周边处的圆圈上均匀地设有边支撑柱3,用于支撑篷布。边围篷布7围装在边支撑柱3的外侧,形成围墙,边围篷布7开设出入门(图中未示出)。本马戏篷的篷布用双轴向布基的PVC材料制作而成。顶部骨架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吊装钢丝绳11被吊装在两个横梁9上,位于两个横梁9中间下方并与两个横梁9相垂直。两个龙门主架1的四个立架8穿过主体大顶篷布6上部面料,其上部分和横梁9均外露于篷布。在马戏篷的篷布外面,两个横梁9的两端之间拉接横拉钢丝绳10,两个横梁9的两端与地面之间各拉接二根主架斜拉钢丝绳12,每个边支撑柱3的顶端与地面之间均拉接边柱斜拉钢丝绳13,与地面相连的钢丝绳采用钎钉14固定在地面上,使得本马戏篷的整体性能好,稳固可靠。龙门主架1的立架8和横梁9、顶部骨架4均采用框架结构,立架8框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横梁9框架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这种结构便于在框架内部设置有关装置,如吊装装置。斜支撑柱2采用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框架结构,也可采用管状结构,边支撑柱3采用管状结构。
参见图4至图6,图中,15为骨架上部,16为骨架下部,17为骨架侧面。顶部骨架4既是顶篷布5的支承构件,又是吊装节目道具的受力构件,它是由三段框架纵向相连而成的长型结构,这种分段结构有利于维修和运输。顶部骨架4采用合理的框架结构,其骨架上部1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骨架下部16的横截面为内角近似直角的等腰梯形,由于骨架侧面17有一定的高度,套装在骨架侧面17外面的顶篷布5的两侧面开设有通风窗(图中未示出),能改善演出场的环境,而且下雨时雨水也不会流入马戏篷影响演出。
权利要求1.一种马戏篷,它主要由支架和篷布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由龙门主架(1)、斜支撑柱(2)、边支撑柱(3)和顶部骨架(4)组成,两个龙门主架(1)相互平行对面而置,在其中间的上部吊装有长型的顶部骨架(4),顶部骨架(4)与两个龙门主架(1)的横梁(9)相垂直,斜支撑柱(2)斜置在龙门主架(1)的外圈,边支撑柱(3)垂直地立设在斜支撑柱(2)的外圈,篷布是由顶篷布(5)、主体大顶篷布(6)和边围篷布(7)依次连接而成的整体件,顶篷布(5)套装在顶部骨架(4)上,主体大顶篷布(6)向四周张拉开,其与边围篷布(7)相接的周边用边支撑柱(3)支撑,其斜边的中部搭接在斜支撑柱(2)上,边围篷布(7)围装在边支撑柱(3)的外侧,两个龙门主架(1)的四个立架(8)穿过主体大顶篷布(6),其上部及两个横梁(9)露在篷布的外面,两个龙门主架(1)之间、每个龙门主架(1)与地面之间和边支撑柱(3)与地面之间均用钢丝绳拉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戏篷,其特征在于两个龙门主架(1)的四个立架(8)所围成的空间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主体大顶篷布(6)采用圆底、长圆顶结构,斜支撑柱(2)均匀地布设在主体大顶篷布(6)斜边1/2处的周圈上,边支撑柱(3)均匀地布设在主体大顶篷布(6)与边围篷布(7)相接的周边处的圆圈上,顶部骨架(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吊装钢丝绳(11)被吊装在两个横梁(9)上,位于两个横梁(9)中间下方,在马戏篷的篷布外面,两个横梁(9)的两端之间拉接横拉钢丝绳(10),两个横梁(9)的两端与地面之间各拉接二根主架斜拉钢丝绳(12),每个边支撑柱(3)的顶端与地面之间均拉接边柱斜拉钢丝绳(13),与地面相连的钢丝绳采用钎钉(14)固定在地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马戏篷,其特征在于龙门主架(1)的立架(8)和横梁(9)、顶部骨架(4)、斜支撑柱(2)均采用框架结构,立架(8)框架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横梁(9)框架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斜支撑柱(2)框架的横截面为三角形,边支撑柱(3)采用管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戏篷,其特征在于顶部骨架(4)是由三段框架纵向相连而成的长型结构,顶部骨架(4)的骨架上部(15)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骨架下部(16)的横截面为内角近似直角的等腰梯形,套装在骨架侧面(17)外面的顶篷布(5)的两侧面开设有通风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马戏篷,主要包括由龙门主架1、斜支撑柱2、边支撑柱3和顶部骨架4组成的支架以及由顶篷布5、主体大顶篷布6和边围篷布7依次连接成整体件的篷布两部分,双龙门主架1相互平行对面而置,在其中间的上部吊装有与横梁9相垂直的长型的顶部骨架4,在龙门主架1的外圈依次设置斜支撑柱2和边支撑柱3,篷布套装或搭接在这些支架上。该马戏篷结构合理、支架稳固,篷内空间大、维修性好,适于杂技或/和马戏的流动演出。
文档编号E04H15/26GK2277438SQ9624900
公开日1998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建民 申请人:中国杂技团, 北京市文化艺术科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