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模板,特别是一种专用于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
目前,建筑用的混凝土模板基本上采用钢、木或者木竹复合板制成,且均为平面形结构,使用这类模板施工时先要将数块模板拼合,围成柱、梁的外模,再浇注混凝土,凝固后还需将模板拆除。所以目前的这类模板的工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而且模板每用一次或数次还需修整。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都要准备大量模板进行周转和更换。中国专利CN1152653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注成型工艺,它提供了一种中空的混凝土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四周封闭的混凝土壳体。该模型拼接成立柱外壳后,再向其中浇注混凝土,使模型与浇注的混凝土连为一体,构成立柱或梁。但这种模型还存在以下问题1.该模型完全用混凝土制作,所以壁较厚,浇注后柱的外表面距钢筋的距离必然较大,形成肥梁胖柱;2.该模型施工时需从钢筋柱的顶头套入,所以施工较麻烦;3.该模型相当于一个封闭的外壳,易与凝固时收缩的浇注混凝土脱开,从而失去应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且可与浇注的混凝土本体牢固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所提供的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是采用加纤维混凝土制成的横断面为直角“L”形模板,其中该模板的两个外平面分别作为混凝土柱、梁的两个相邻的外平面。
为了适应不同断面形状的混凝土柱、梁,如断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本模板的横断面可为等边直角“L”形或不等边直角“L”形。
使用时将两个“L”形模板对置扣合,形成一个柱体外模,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外模即与柱的本体连为一个整体,形成所需的混凝土柱,从而省去了拆模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断面为“L”形,所以无需“套钢筋”而是扣合在钢筋外面,因而施工极为方便。另外,本模板采用“L”形断面,扣合时有接缝,所以可在接缝处涂覆类似沥青之类的有退让性的材料,形成伸缩缝。这样,浇注的混凝土本体在硬化收缩时模板能随之“退让”,所以模板可与本体牢固地接合在一起,避免了现有技术的模型壳与本体的分离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纤维混凝土制作,其强度、韧性较好,所以模板的厚度可作得较薄,而且还可根据需要方便地切割成不同长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使用本模板浇注混凝土柱的断面图。
图3是本模板使用时的立体状态图。
图4是使用本模板浇注混凝土梁的示意图。
如
图1所示本模板1的横断面为直角“L”形。其中的一边2的长度与另一边3的长度相等。本模板可采用本发明人已申请的专利CN97108630中所披露的振压法、滚压法制作,当然也可采用传统的翻模工艺制作。模板材料使用现有的加纤维混凝土,如玻璃纤维、钢纤维混凝土或加纤维菱镁砼等,其中的水泥强度标号应与混凝土柱、梁的水泥标号相同或相近,以便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图2、图3给出了使用本模板浇注混凝土柱的实例。在施工现场用本模板1扣合在钢筋柱4的外面,用胶带5封贴两模板的交界缝6。扣合时应在接缝6处涂一层柔性胶(沥青亦可),以便于模板1随浇注的混凝土本体7的硬化收缩而位移,避免模板1与本体7脱开。两个模板扣合成一个柱段,相邻两柱段的接缝6应相互错开。
图4给出了使用本模板注浇混凝土梁的实例。在施工现场用两块“L”形模板1对置重叠,形成一个双叠层底9的“Ⅱ”形槽,钢筋8位于槽中,槽底叠层的结合面涂水泥素浆。该叠层底9可直接作支撑底板。对于断面大的梁,可采用多对“L”形模板对置重叠,形成多重叠层底,以便增加支撑强度。
用本实用新型浇注的混凝土柱、梁的表面平整,彻底避免了钢筋外露的缺陷,并可使施工周期缩短。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其特征是所说的模板(1)是采用加纤维混凝土制成的横断面为直角“L”形模板,其中该模板(1)的两个外平面分别作为混凝土柱、梁的两个相邻的外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特征是所说模板(1)的横断面是等边直角“L”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特征是所说模板(1)的横断面是不等边直角“L”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模板,是一种专用于混凝土柱、梁的免拆模板。该模板是采用加纤维混凝土制成的横断面为直角“L”形模板,其中该模板的两个外平面分别作为混凝土柱、梁的两个相邻的外平面。使用时将两个“L”形模板对置扣合,形成一个柱体外模,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外模即与柱的本体连为一个整体,形成所需的混凝土柱、梁,从而省去了拆模工序。
文档编号E04G13/00GK2305454SQ9723996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4日
发明者柏飞 申请人: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