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页蜡石粉压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0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页蜡石粉压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或物理方法,例如催化作用,胶体化学;其有关设备。特别涉及利用低于或高于大气压力使物质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的方法,及有关设备。
页蜡石粉压块是静态生产人造金刚石时必须使用的以页蜡石作为传压介质的挤压模,粉压块有一模腔,模腔两端有孔,孔内置导电极,工作时模腔内置(石墨)片和触媒,通过电极对模腔通电而使模腔内加温,对粉压块六面加压,压力可传至模腔内,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炭片可转化成金刚石。
页蜡石作为传压介质虽较理想,但在高温高压时仍有一些性质不能满足要求,例如页蜡石在合成金刚石的高温下会产生相变而使矿物密度增大,体积收缩,因而造成模腔增大,内部压力下降。同时,相变后,摩擦系数和强度均增大而呈刚性,影响高温高压下的传压效果。
又如,在高温下,页蜡石的结晶水会被分离出来,并可能分解成氢和氧或氢氧根,这些分解物对石墨向金刚石转化非常有害。
现已发明另一种传压介质,即白云石,它在高温下没有可逆的相变,且其膨胀系数较页蜡石的大,是页蜡石的三倍,在高温下,页蜡石产生相变而体积收缩,膨胀系数下降,而白云石膨胀系数不变,则两者在高温下的膨胀系数之差就很大了,白云石的热传导系数也低于页蜡石,因此有利于模腔内温度的提高。
但白云石在用于金刚石合成工艺时,在高温高压下会散开,不能完成传压任务,故不能单独做成挤压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已申请了一种复合型页蜡石粉压块,具有页蜡石的本体,内有模腔,模腔下端有与导电极配合的通孔,上端有放导电极的页蜡石环,模腔内壁有白云石制的衬套,衬套长度小于本体上的孔的长度,衬套上放页蜡石环,因此在衬套上端的本体的孔中有一段不具有衬套,如所装填的炭片或触媒片高于衬套时,高出的炭片或触媒片会偏离模腔的中心,当再放入放导电极的页蜡石环时,页蜡石环会一边压在炭片上面一边是空的,造成电极与炭片和触媒片接触不良,温度不够,项锤压力也不能很好的传至炭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炭片和触媒片不会偏离模腔中心的复合页蜡石粉压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具有页蜡石制的本体,本体内的模腔孔,模腔孔的一端的与导电极相配合的通孔,模腔孔内的白云石制的衬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衬套上方的模腔孔内有衬环,衬环内具有内环,内环中心有与导电极相配合的通孔。
本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当装填炭片和触媒片时,在模腔孔内先装好衬套和衬环,然后装料,由于有衬环,故炭片和触媒片不会偏离模腔中心,再放入内环和导电极,导电极即可完全压在炭片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页蜡石粉压块作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页蜡石粉压块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页蜡石粉压块沿
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1、图2,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具有页蜡石制的本体1,本体外形为方形,四个侧面可以是平面,也可具有与金刚石压机顶锤头部相配合的凹台6,本体内有模腔孔4,模腔孔4一端有放置导电极的通孔3,另一端为直通孔,模腔孔4内可拆的(如间隙配合)或紧固的装有白云石制的衬套5,衬套5的内孔为模腔,衬套5的长度小于模腔孔4的长度,以便在模腔孔4的通孔端放置装导电极的页蜡石环,当装入模腔的炭片和触媒片高于衬套5时,它们就会偏离模腔中心而影响页蜡石环的正确安装,为使装入模腔的高于衬套的炭片和触媒片不会偏离中心,在衬套5上方具有页蜡石制的衬环7,其外径和内径与衬套5相同,一端与衬套5相接,另一端与本体1的上面相平,衬环7内还有内环8,其外径与衬环7的内径间隙配合,中心有与导电极相配合的通孔9,装炭片和触媒片时,衬套与衬环一同放入本体的模腔孔中,因此炭片不会偏离中心。
当使用有伸出环边的导电极时,在通孔3的外侧有与该种导电极的环边相适应的凹台2,在内环8的通孔9的外侧有与该种导电极的环边相适应的凹台10,本体1的四个侧面,可以是平面,也可具有与金刚石压机的顶锤头部相配合的凹台6。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具有页蜡石制的本体(1),本体内的模腔孔(4),模腔孔(4)的一端的与导电极相配合的通孔(3),模腔孔(4)内的白云石制的衬套(5),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衬套(5)上方的模腔孔(4)内具有衬环(7),衬环(7)内具有内环(8),内环(8)中心有与导电极相配合的通孔(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通孔(3)的外侧有与有伸出环边的导电极的环边相配合的凹台(2),所说的内环(8)的外侧有与有伸出环边的导电极的环边相配合的凹台(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本体(1)的四个侧面具有与金刚石压机的顶锤头部相同的凸台(6)。
专利摘要复合页蜡石粉压块,具有本体(1),本体上的模腔孔(4),模腔孔内的白云石制衬套(5),其特征在于衬套(5)上方的模腔孔内有衬环(7),衬环(7)内有内环(8),内环(8)中心有装导电极的通孔(9),由于具有衬环(7),使装入的炭片和触媒片不会偏离膜腔中心。
文档编号C04B33/00GK2357005SQ9824158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李学增 申请人:李学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