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
【背景技术】
[0002]火电厂是指以煤为燃料的燃煤发电厂,火力发电是我国现阶段电力能源供给的主要方式,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燃煤发电。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线形串联结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破坏,都将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而且由于输煤工艺的需要,输煤系统长度、体量巨大,几百甚至上千米的输煤系统已有先例。因此,对输煤系统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的优化十分迫切而且必要。
[0003]煤的输送是火力发电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地下卸煤沟则位于这个流程的前端。为满足输煤设备的布置需求,卸煤沟的标高往往低于地平面,形成掩埋于地下的结构体。现有设计中,地下卸煤沟一般都采用立柱加平板型侧壁的板柱式结构。立柱作为平板式侧壁在两侧的支点,对侧壁起固定作用。侧壁作为板式构件,在侧向土压力作用下,会在立柱支撑处和侧壁中部产生弯矩,进而产生裂缝。整个结构的受力体系为,先由平板式的侧壁承受土压力,然后侧壁将土压力传递给立柱。侧壁结构的最大弯矩值、最大剪力值、裂缝宽度往往成为其截面设计的控制因素,板柱式侧壁的上述内力值均较大,造成侧壁截面尺寸大,材料消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该卸煤沟侧壁可降低卸煤沟侧壁的设计控制内力,减小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材料消耗。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由若干段弧形侧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侧壁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弧形侧壁的开口朝向卸煤沟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弧形侧壁的圆心角为60°?120°。
[0008]优选的,所述弧形侧壁的宽度为3m?12m。
[0009]优选的,所述弧形侧壁的厚度为0.3m?1.2m。
[0010]优选的,卸煤沟两侧壁最内侧之间的距离为8m?15m。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实用新型将燃煤电厂的地下卸煤沟侧壁设计为弧形侧壁结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可根据需要调整。利用圆弧在承受指向圆心的径向力时,在圆弧型侧壁间主要产生沿圆弧切线方向的轴向压力,而弯矩和剪力很小的特点,降低侧壁结构中的弯矩和剪力,从而达到降低截面尺寸,节约材料消耗和工程费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弧形侧壁,2、卸煤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由若干段弧形侧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侧壁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弧形侧壁的开口朝向卸煤沟内侧。卸煤沟侧壁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侧壁构成容纳煤的空间。
[0017]弧形侧壁最好设计为相同的规格,这样容易保证卸煤沟侧壁受力均匀。
[0018]弧形侧壁的圆心角为60°?120° ;弧形侧壁的宽度为3m?12m。弧形侧壁的厚度为0.3m?1.2mο卸煤沟两侧壁最内侧之间的距离为8m?15m。
[0019]新型的地下卸煤沟侧壁结构形式,侧壁采用多个弧线形组成。
[0020]弧形侧壁作为上部结构顶板的支撑体系,并抵抗卸煤沟周围土体的侧向土压力;弧形侧壁结构体系的地下卸煤沟可作为汽车卸煤沟或者火车卸煤沟;该卸煤沟侧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建造。
[0021]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段弧形侧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侧壁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弧形侧壁的开口朝向卸煤沟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煤沟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的圆心角为60°?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煤沟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的宽度为3m?1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煤沟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的厚度为0.3m?1.2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煤沟侧壁,其特征在于:卸煤沟两侧壁最内侧之间的距离为8m?15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电厂地下卸煤沟侧壁,由若干段弧形侧壁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弧形侧壁平行于水平面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弧形侧壁的开口朝向卸煤沟内侧。本实用新型将燃煤电厂的地下卸煤沟侧壁设计为弧形侧壁结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可根据需要调整。利用圆弧在承受指向圆心的径向力时,在圆弧型侧壁间主要产生沿圆弧切线方向的轴向压力,而弯矩和剪力很小的特点,降低侧壁结构中的弯矩和剪力,从而达到降低截面尺寸,节约材料消耗和工程费用的目的。
【IPC分类】E04H7/26
【公开号】CN205077943
【申请号】CN201520807950
【发明人】商金华, 张兰春, 徐俊祥, 孙晓红
【申请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