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安装对拉螺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属于建筑工程构件领域,包括螺杆本体,螺杆本体、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螺帽以及第二螺帽,螺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夹板和第一螺帽配合于第一外螺纹上,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螺孔,多个第一固定螺孔均配合有多个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夹板和第二螺帽配合于第二外螺纹上,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螺孔,多个第二固定螺孔均配合有第二固定螺丝。本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固定螺丝,多个固定螺丝可以旋入模板内,从而稳定可靠地支撑和固定模板,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专利说明】
模板安装对拉螺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模板安装对拉螺杆。
【背景技术】
[0002]模板安装对拉螺杆,是用于工程建筑中支撑、固定模板的部件。它由两根螺杆和设置在两根螺杆之间并与两根螺杆螺纹连接的连接支撑件组成,螺杆的端部设置有螺杆端头。
[0003]但是,现有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大多存在无法稳定可靠地支撑和固定模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能够可靠稳定地支撑和固定模板,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00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包括螺杆本体,螺杆本体、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螺帽以及第二螺帽,螺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夹板和第一螺帽配合于第一外螺纹上,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螺孔,多个第一固定螺孔均配合有多个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夹板和第二螺帽配合于第二外螺纹上,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螺孔,多个第二固定螺孔均配合有第二固定螺丝。
[000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螺丝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螺柱部,第一螺柱部远离第一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第二固定螺丝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螺柱部,第二螺柱部远离第二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
[000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旋转条,两个第一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条,两个第二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0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上均设置有内六角沉头孔。
[00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一头部的第一圆柱孔,多个第一圆柱孔与多个第一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二头部的第二圆柱孔,多个第二圆柱孔与多个第二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
[00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螺帽靠近第一夹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层,第二螺帽靠近第二夹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为橡胶层。
[00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橡胶层采用丁晴橡胶制成。
[001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螺帽远离第一夹板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条和第一扭簧,第一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螺帽上,另一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卡入第一外螺纹的螺纹槽内;第二螺帽远离第二夹板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卡条和第二扭簧,第二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螺帽上,另一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槽内。
[00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螺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强度大于螺杆本体的强度,第一支撑块设置于第一外螺纹靠近第二外螺纹的一端,第二支撑块设置于第二外螺纹靠近第一外螺纹的一端。
[001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螺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折断槽和第二折断槽,第一折断槽和第二折断槽均呈环形,第一折断槽位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一支撑块之间,第二折断槽位于第二外螺纹和第二支撑块之间。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固定螺丝,多个固定螺丝可以旋入模板内,从而稳定可靠地支撑和固定模板,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汇总:
[0023]螺杆本体100;
[0024]第一外螺纹200;
[0025]第一夹板300;第一固定螺丝310;内六角沉头孔315;
[0026]第一螺帽400;橡胶层410;
[0027]第一支撑块500;第一折断槽510;
[0028]第二外螺纹600;
[0029]第二夹板700;第二固定螺丝710;
[0030]第二螺帽800;
[0031]第二支撑块900;第二折断槽9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第一实施例:
[0038]请参照图1一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包括螺杆本体100,螺杆本体100、第一夹板300、第二夹板700、第一螺帽400以及第二螺帽800。
[0039]其中,螺杆本体100呈直线型且截面为圆形,上述截面指的是垂直于螺杆本体100长度方向的平面。螺杆本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200和第二外螺纹600,第一外螺纹200和第二外螺纹600的具体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0040]螺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稳定板,稳定板可以为圆形板或者方形板,稳定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圆孔,圆孔的内壁与螺杆本体100的外壁焊接连接。设置稳定板的目的在于提高螺杆本体100预埋于混凝土后的稳定性。
[0041 ] 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呈圆盘状且中心位置处均设置有穿孔,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分别通过穿孔套设于第一外螺纹200和第二外螺纹600上。第一夹板300的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外螺纹200的外径,第二夹板700的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外螺纹600的外径,以便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可以沿着螺杆本体100的轴线任意移动。
[0042]第一夹板300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螺孔,四个第一固定螺孔沿第一夹板30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固定螺孔内均配合有第一固定螺丝310。每个第一固定螺丝310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螺柱部,第一螺柱部远离第一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以便可以更轻松地刺入对应的模板内。
[0043]第二夹板700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固定螺孔,四个第二固定螺孔沿第二夹板70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固定螺孔内均配合有第二固定螺丝710。每个第二固定螺丝710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螺柱部,第二螺柱部远离第二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以便可以更轻松地刺入对应的模板内。
[0044]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螺孔或第二固定螺孔也可以为其它数量,比如三个或者五个,相应地,排布方式也可以为呈三角形排布或者正五边形排布,具体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0045]第一螺帽400和第二螺帽800分别配合于第一外螺纹200和第二外螺纹600上且分别位于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的外侧。具体地,第一螺帽400和第二螺帽800均阶梯圆柱形且第一螺帽400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200匹配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帽800上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600匹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帽400直径大的部位靠近第一夹板300,以便增大与第一夹板300的接触后的面积,提高对第一夹板300的压紧效果;第二螺帽800直径大的部位靠近第二夹板700,以便增大与第二夹板700的接触后的面积,提高对第二夹板700的压紧效果。
[004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上均设置有内六角沉头孔315。设置内六角沉头孔315的目的在于方便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的旋拧。由于要使得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抵紧甚至刺入模板内,这需要较大的旋力,手动旋拧劳动强度过大,而设置内六角沉头孔315后,施工人员就可以解除内六角板手轻松地旋拧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保证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可以有效地抵紧甚至刺入模板内。
[0047]为了提高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外形的平整性,避免凸出的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影响施工人员对第一螺帽400和第二螺帽800的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300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一头部的第一圆柱孔,多个第一圆柱孔与多个第一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当第一固定螺栓旋紧时,第一头部完全位于第一圆柱孔内;相应地,第二夹板700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二头部的第二圆柱孔,多个第二圆柱孔与多个第二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当第二固定螺丝710旋紧时,第二头部完全位于第二圆柱孔内。
[004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帽400靠近第一夹板30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层,第二螺帽800靠近第二夹板70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为橡胶层410,橡胶层410通过粘连剂粘接于第一螺帽400和第二螺帽800上。
[0049]设置橡胶层410的目的在于橡胶层410具有一定的弹性,当第一螺帽400压住第一夹板300时,即使第一夹板300的表面凹凸不平,橡胶层410由于自身特性也可以补偿这种凹凸不平,这就可以增大第一螺帽400与第一件的接触面积,从使得第一螺帽400可以更紧密地压住第一夹板300的表面;同样的道理,当第二螺帽800压住第二夹板700时,橡胶层410也可以增大第二螺帽800与第二件的接触面积,从使得第二螺帽800可以更紧密地压住第二夹板700的表面。
[0050]当然,上述橡胶层410可以采用各种橡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橡胶层410选择丁晴橡胶作为原料。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生产,其具有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建筑施工现场,且可以有效延长橡胶层410的使用寿命。
[°°51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螺杆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的强度大于螺杆本体100的强度。第一支撑块500设置于第一外螺纹200靠近第二外螺纹600的一端,第二支撑块900设置于第二外螺纹600靠近第一外螺纹200的一端。
[0052]设置力学强度大于螺杆本体100的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的目的在于方便螺杆本体100使用后的去除操作。当模板安装对拉螺杆使用完成后,只需要采用工具敲击螺杆本体100对应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的部位,就可以轻松地使得螺杆本体100位于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外侧的部位断裂,由于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的强度大于螺杆本体100,因此螺杆本体100位于第一支撑块500和第二支撑块900之间的部位不会受到影响。
[0053]为了进一步方便螺杆本体100使用后的两端的去除操作,本实施例中,螺杆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一折断槽510和第二折断槽910,第一折断槽510和第二折断槽910均呈环形,第一折断槽510位于第一外螺纹200和第一支撑块500之间,第二折断槽910位于第二外螺纹600和第二支撑块900之间。
[0054]设置第一折断槽510和第二折断槽910的目的在于使得螺杆本体100相应位置处应力集中,在螺杆本体100受到外力时,更容易折断,从而方便螺杆本体100两端的去除。
[0055]本模板安装对拉螺杆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螺杆本体100的预埋于混凝土结构中,此时螺杆本体100的两端分别伸出混凝土且穿过紧贴于混凝土外壁的模板,然后将第一夹板300和第一螺帽400依次套设于第一外螺纹200上,旋转第一螺帽400,推动第一夹板300箱对应的靠近,直到第一夹板300的内壁紧贴模板的外壁,之后将第二夹板700和第二螺帽800依次套设于第二外螺纹600上,旋转第二螺帽800,推动第二夹板700箱对应的靠近,直到第二夹板700的内壁紧贴模板的外壁,最后分别旋拧多个第一固定螺丝310和多个第二固定螺丝710,使得多个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能够紧紧抵住甚至插入相应的模板外壁,这样,即使模板的外壁凹凸不平,由于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的抵住和插入,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700也可以有效地固定模板。
[0056]综上所述,本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固定螺丝,多个固定螺丝可以抵紧甚至旋入模板内,从而稳定可靠地支撑和固定模板,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0057]第二实施例:
[00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形状构造、工作原理及取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的结构。
[0059]本实施例中,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上没有设置内六角沉头槽,而是旋转条。具体地,第一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旋转条,两个第一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条,两个第二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60]设置上述旋转条结构的目的与设置内六角沉头孔315—样,都是为了方便第一固定螺丝310和第二固定螺丝710的旋拧。
[0061 ] 第三实施例:
[006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形状构造、工作原理及取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了卡条和扭簧结构。
[0063]具体地,第一螺帽400远离第一夹板300的部位设置有第一^^条和第一扭簧,第一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螺帽400上,另一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卡入第一外螺纹200的螺纹槽内;第二螺帽800远离第二夹板700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卡条和第二扭簧,第二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螺帽800上,另一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外螺纹600的螺纹槽内。
[0064]设置卡条和扭簧结构的目的在于防止第一螺帽400和第二螺帽800松动,进一步地提高本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对模板的支撑和固定效果。
[006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本体,所述螺杆本体、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螺帽以及第二螺帽,所述螺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一螺帽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一外螺纹上,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螺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螺孔均配合有多个第一固定螺丝,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二螺帽分别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螺孔,所述多个第二固定螺孔均配合有第二固定螺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丝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螺柱部,所述第一螺柱部远离所述第一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所述第二固定螺丝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螺柱部,所述第二螺柱部远离所述第二头部的一端呈圆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旋转条,所述两个第一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头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旋转条,所述两个第二旋转条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和所述第二头部上均设置有内六角沉头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头部的第一圆柱孔,多个所述第一圆柱孔与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头部的第二圆柱孔,多个所述第二圆柱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固定螺孔一一对应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帽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二螺帽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为橡胶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采用丁晴橡胶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帽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条和第一扭簧,所述第一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螺帽上,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卡入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纹槽内;所述第二螺帽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卡条和第二扭簧,所述第二卡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螺帽上,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卡入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强度大于所述螺杆本体的强度,所述第一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螺纹靠近所述第二外螺纹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于第二外螺纹靠近所述第一外螺纹的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安装对拉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折断槽和第二折断槽,所述第一折断槽和所述第二折断槽均呈环形,所述第一折断槽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一支撑块之间,所述第二折断槽位于所述第二外螺纹和第二支撑块之间。
【文档编号】E04G17/065GK205637589SQ20162050706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袁国枢, 刘洋
【申请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