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龙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429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龙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龙骨,包括顶筋和由顶筋的第一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板、第一折弯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底板,以及由顶筋的第二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三连接板、第二折弯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二底板;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互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相互连接,使得顶筋形成闭合的悬挂环,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形成闭合的减震环,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接形成平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龙骨,通过设置减震环,在受到外来力量冲击时,可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防止龙骨被外来力量破坏而产生断裂,从而引起吊顶的坍塌。
【专利说明】
一种减震龙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龙骨。
【背景技术】
[0002]在地震高发区或是风压较大的高层建筑,如果采用传统的龙骨来吊顶,在受到冲击时,通常会由于强度不够而导致吊顶的直接坍塌,对人身造成伤害。
[0003]因此,这些地方常常需要采用连接结构稳定、抗冲击和变形能力强的龙骨来吊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龙骨。
[0005]具体包括顶筋和由顶筋的第一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板、第一折弯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底板,以及由顶筋的第二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三连接板、第二折弯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二底板。
[0006]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相互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相互连接,使得顶筋形成闭合的悬挂环,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形成闭合的减震环,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接形成平面。
[0007]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与顶筋的相接端和第三连接板的与顶筋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与第一底板的连接端和第四连接板的与第二底板的连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08]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第三连接板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第四连接板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09]其中,第一折弯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二折弯板包括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构成第一折弯角,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构成第二折弯角,第一折弯角等于第二折弯角等于150度。
[0010]其中,减震龙骨为轻钢龙骨。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龙骨,通过设置减震环,在受到外来力量冲击时,可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防止龙骨被外来力量破坏而产生断裂,从而引起吊顶的坍塌。
[0012]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0013]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龙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1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龙骨的内部设置减震结构,使得吊顶龙骨能够在受到较大冲击时,将能量吸收,避免吊顶的坍塌。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减震龙骨I,包括顶筋10和由顶筋10的第一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板20、第一折弯板、第二连接板30和第一底板,以及由顶筋10的第二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三连接板40、第二折弯板、第四连接板50和第二底板。
[0018]其中,第一连接板20和第三连接板40相互咬合连接,第二连接板30和第四连接板50相互咬合连接,使得顶筋10形成闭合的悬挂环100,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形成闭合的减震环200,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对接形成平面300。
[0019]安装时,顶筋10通过悬挂环100悬挂在龙骨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用于托住矿棉板,该减震龙骨通过顶筋设有完全闭合的结构以及第一连接板20和第三连接板40面与面贴合加强强度,第二连接板30和第四连接板50面与面贴合加强强度,使得减震龙骨的结构稳定,整个吊顶的结构更加牢固,耐冲击力强。并且通过设置减震环200,使龙骨具备了吸收能量的功能,当受到大的冲击力时,减震环发生变形,将外来的能量吸收,从而防止能量造成龙骨的断裂,吊顶坍塌。
[0020]第一连接板20的与顶筋10的相接端和第三连接板40的与顶筋10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0的与第一底板的连接端和第四连接板50与第二底板的连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21]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0的与顶筋10的相接端设有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螺纹孔,第三连接板40的与顶筋10的相接端设有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位置对应,第一连接板20的与顶筋10的相接端通过螺钉穿过对应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与第三连接板40的与顶尖10的相接端固定连接。
[0022]第二连接板30的与第一底板的连接端设有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三螺纹孔,第四连接板50的与第二底板的连接端设有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四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位置对应,通过螺钉穿过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并用螺母固定奖第二连接板30的与第一底板的连接端与第四连接板50的与第二底板的连接端固定连接。
[0023]第一连接板20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第三连接板40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0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第四连接板50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24]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0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设有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五螺纹孔,第三连接板40的与第二折弯板的连接端沿龙骨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六螺纹孔,第五螺纹孔和第六螺纹孔位置对应,通过螺钉穿过第五螺纹孔和第六螺纹孔并用螺母进行固定将第一连接板20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与第三连接板40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固定连接。
[0025]同样的方法,对第二连接板30的与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第四连接板50的与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进行固定连接。
[0026]由此,第一连接板20和第三连接板40通过两端的固定连接,实现了贴合连接,第二连接板30和第四连接板50通过两端的固定连接实现了贴合连接。为了使连接更稳固,可适当增加螺纹孔的排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第三连接板40和第四连接板50的两端均设有2排螺纹孔。
[0027]另外,第一折弯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二折弯板包括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构成第一折弯角,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构成第二折弯角,第一折弯角等于第二折弯角等于150度。
[0028]减震环内设有支板60,支板60的一端位于第一折弯板的折弯处,支板60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折弯板的折弯处。减震龙骨为轻钢龙骨。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龙骨,通过设置减震环,在受到外来力量冲击时,可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防止龙骨被外来力量破坏而产生断裂,从而引起吊顶的坍塌。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减震龙骨(I),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筋(10)和由所述顶筋(10)的第一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板(20)、第一折弯板、第二连接板(30)和第一底板,以及由所述顶筋(10)的第二端依次延伸出的第三连接板(40 )、第二折弯板、第四连接板(50)和第二底板;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0)和所述第三连接板(40)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0)和所述第四连接板(50)相互连接,使得所述顶筋(10)形成闭合的悬挂环(100),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形成闭合的减震环(200),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对接形成平面(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龙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与所述顶筋(10)的相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板(40)的与所述顶筋(1)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与所述第一底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板(50)的与所述第二底板的连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龙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板(40)的与所述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与所述第一折弯板的相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板(50)的与所述第二折弯板的相接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龙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弯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折弯板包括第三板件和第四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构成第一折弯角,所述第三板件和所述第四板件构成第二折弯角,所述第一折弯角等于所述第二折弯角等于150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龙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龙骨为轻钢龙骨。
【文档编号】E04B9/06GK205653949SQ20162033518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公开号201620335189.4, CN 201620335189, CN 205653949 U, CN 205653949U, CN-U-205653949, CN201620335189, CN201620335189.4, CN205653949 U, CN205653949U
【发明人】孙佳莫芝, 丁艳玲, 赵云峰, 赵红玲
【申请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