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99阅读:1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中多种形状及多种开启形式窗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
当前建筑领域中所用排烟、换气系统普遍采用成本高、占用空间体积大,需经常性维护保养,操作繁琐的管道式机械排烟、换气方法,或采用可操作性差的手动开闭窗进行排烟、换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靠可对多扇窗进行联动控制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窗框、窗扇,其特点是,每个窗框、窗扇上分别置有多组滑轮,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置有转向滑轮,一根钢丝通过窗框、窗扇上置有的多组滑轮、转向滑轮和在建筑物墙面上置有的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相连接,窗扇与窗框其中一边之间通过金属防火合页连接,窗扇与窗框的二侧通过液压或气压开闭轴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克服了目前建筑物排烟、换气系统的缺点,其优点是,建筑空间的占有率节省,投资小,安全性高,安装简便,可操作性强,可对较远、较高的区域内所需开闭的多扇窗进行集中联动控制,符合目前建筑领域内的消防、环保等要求,一旦建筑物内发生火灾,人们只要在远离着火层面的排烟、换气窗控制装置处,按下开启按钮,便能迅速打开建筑设计所需的排烟、换气窗开口面积角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或减少火灾中因烟气和热量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的损害,将建筑物内大量的热量和烟气向室外排出,使人员迅速逃离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热量的聚集,减少产生蘑菇烟状的火灾扩散蔓延的危险。可防止使建筑物屋顶过早的大面积倒塌,减少渗漏出的易燃易爆气体在建筑物内的流动和聚集。同时使消防人员能够看见火灾在哪里燃烧,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的人员及消防人员受烟熏火烤的危害。本系统设计独特,外表美观实用,可广泛运用于必须采用高腰窗、屋顶天幕窗、防烟楼梯间等需自然排烟、换气的大空间仓库、车间、商场、车库、飞机库、候机厅、图书馆、展览馆、娱乐体育场所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控制器面板示意图;图3为手支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控制器关闭结构状图;图4为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控制器开启时结构状态图;图5为手动机械自然排、换气窗开闭系统控制器侧面结构状态图;图6为开闭轴承外套、内套与关闭轴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手动摇柄结构示意图;图8为窗框钢丝滑轮结构示意图;图9为窗扇钢丝滑轮结构示意图;由
图1所示,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它包括窗框6、窗扇7、玻璃9,在每个窗框6、窗扇7上分别置有钢丝滑轮3、4,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置有钢丝转向滑轮2,钢丝绳10通过窗框、窗扇上置有的钢丝滑轮3、4、钢丝转向滑轮10和在建筑物墙面上置有的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1相连接,窗扇与窗框其中一边之间通过金属防火合页8连接,窗扇的二侧与窗框的二侧通过液压或气压开闭轴5连接。液压或气压开闭轴,分别直接按装在窗扇框上,上悬外撑窗扇及上悬内倒式窗扇采用气压型开闭轴。开闭轴的长、短不同,决定了窗扇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并依靠开闭窗扇的自重来确定采用多少直径的液压、气压开闭轴。由图3、图4、图5所示,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它包含有金属开闭舌头26,开闭弹簧定位锁片21,摇杆式开闭金属压片16,开闭轴承,开闭轴承钢丝槽,“开”按钮13以及手动摇柄11,金属开闭舌头26上部紧靠在“开”按钮13,其底部左侧置于其装有弹簧28的转动轴20上,其右侧孔内置有转动轴22摆动定位锁片21,定位锁片21的端部与开闭轴承钢丝槽内挡板定位齿轮18啮合,定位锁片21置有定位弹簧32,摇杆式开闭金属压片16与金属开闭舌头上的摆动轴23连接。由图2、图5、图6、图7所示,开闭轴承钢丝槽它包含与手动摇柄11相配合的内六角空心轴14,在其两端所置有两轴承30,两轴承外分别置有内套34、外套31,内外套分别与相应的内外挡板18、29连接,外挡板外置有轴承盖板17。由图8、图9所示,窗框、窗扇的钢丝滑轮3、4由滑轮37、滑轮轴38、滑轮架39、滑轮架轴40、滑轮支架41组成,滑轮37通过滑轮架轴40与滑轮支架41组成活动连接,以使滑轮围绕滑轮架轴摆±55度角度。本系统的安装是由钢丝绳10一头与最后一个窗框6上的钢丝滑轮3连接,由钢丝定位螺丝锁定,经过窗扇7上二个钢丝滑轮4,窗框6上的二个钢丝滑轮3,再经窗扇7上二个钢丝滑轮4、窗框6上的钢丝滑轮3,然后通过墙或柱上的转向滑轮2,沿墙或柱向下敷设至穿过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1内的钢丝护套管钢丝绳定位螺丝孔27与开闭轴承钢丝槽外挡板29上钢丝定位螺丝孔42连接,由钢丝定位螺丝锁定。液压或气压开闭轴5二端定位接头装置,根据所要求的排烟、换气开口度,采用长短不等的液压或气压开闭轴或依据窗扇自重选择不同直径的开闭轴,分别安装在排烟、换气窗的窗框6、窗扇7上。系统控制器箱安装在需采用排烟、换气窗的设计允许范围内,在距地平面1.1米--1.5米便于人员操作的墙上或柱上,由控制器1控制整个系统的开闭操作程序。如图3、图4所示,当建筑物内需要排烟、换气时,只要按动控制器1面板12上的“开”按钮13,金属开闭弹簧舌头26,以金属开闭舌头螺丝弹簧定位轴20为中心点,并靠螺丝弹簧定位轴20上的弹簧28向上的弹性,呈孤形状倒向“开”按钮13上的半园体,结果金属开闭弹簧舌头26底部的金属弹簧定位锁片21离开开闭轴承钢丝槽内挡板定位齿轮18上的齿口,使开闭轴承钢丝槽失去支撑点,此时开闭轴承钢丝槽可作顺时或逆时双向旋转运动,同时也使连接开闭金属弹簧舌头上的摆动螺丝轴23上的摇杆式关闭金属压片16关闭孔向上提升与关闭轴承14的轴心孔错位,并依靠窗扇7与窗框6上的液压或气压开闭轴5向外释放的外张力,使钢丝绳10在各个支点上的钢丝滑轮运动牵拉依次缓慢地把排烟、换气窗打开到所需的开口度,进行有效稳定的排烟、换气。当建筑物需要停止或关闭排烟、换气窗时,只要用摇动手柄11旋转外六角关闭轴35插入轴承盖板17外的摇杆式关闭金属压片16的关闭孔15上,向下拉使开闭金属弹簧舌头26离开“开”按钮13的半园体,由于按钮弹簧33向外的作用力,开闭金属弹簧舌头26则依靠开闭金属舌头螺丝弹簧定位轴20上的弹簧28向上的弹性作用,便倒向弹出的“开”按钮13整体的外园壁上。而金属开闭舌头26的底部金属弹簧定位锁片21复位到开闭轴承钢丝槽内挡板齿轮18的齿口上,此时开闭轴承钢丝槽只能作顺时运动,摇杆式关闭金属压片16关闭孔也与关闭轴承14的孔恢复到同一轴线上,然后再把摇动手柄11旋转外六角关闭轴35彻底插入到关闭轴承14的孔内,按顺时针方向摇支关闭手柄旋转把手36。经过系统钢丝绳子10在各个支点上钢丝滑轮运动牵拉,使液压或气压开闭轴缓慢收缩,待排烟、换气窗完全关闭后,便停止了排烟、换气工作。开闭金属舌头26上的金属关闭定位弹簧锁片21,由于定位轴上的弹簧32的作用自动下落锁住开闭轴承钢丝槽内挡板定位齿轮18的齿口上,使其停止运动,此时开闭轴承钢丝槽不能作顺时或逆时运动,最后取出手动摇柄11。此时的液压或气压开闭轴5则处于向外积压待释放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它包括窗框(6)、窗扇(7)、玻璃(9),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窗框(6)、窗扇(7)上分别置有钢丝滑轮(3)、(4),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置有钢丝转向滑轮(2),钢丝绳(10)通过窗框、窗扇上置有的钢丝滑轮(3)、(4)、钢丝转向滑轮(2)和在建墙面上置有的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1)相连接,窗扇与窗框其中一边之间通过金属防火合面(8)连接,窗扇与窗框的二侧通过液压或气压开闭轴(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它包含有金属开闭舌头(26),开闭弹簧定位锁片(21),摇杆式开闭金属压片(16),开闭轴承,开闭轴承钢丝槽,“开”弹簧按钮(13)以及手动摇柄(11),金属开闭舌头(26)上部紧靠在“开”按钮(13),其底部左侧置于其装有弹簧(28)的转动轴(20)上,其右侧孔内置有转动轴(22)固定的定位锁片(21),定位锁片的端部与开闭轴承钢丝槽内挡板定位齿轮(18)啮合,定位锁片置有定位弹簧(32),摇杆式开闭金属压片(16)与金属开闭舌头上的摆动轴(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闭轴承钢丝槽它包括与手动摇柄(11)相配合的内六角空心轴(14),在其两端所置有的轴承(30),两轴承外分别置有内套(34),外套(31),内外套分别与相应的内外挡板(18)、(29)连接,外挡板外置有轴承盖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窗扇的钢丝滑轮(3)、(4)由滑轮(37)、滑轮轴(38)、滑轮架(39)、滑轮架轴(40)、滑轮支架(41)组成,滑轮(37)通过滑轮架轴(40)与滑轮支架(41)组成活动连接,以使滑轮围绕滑轮架轴摆动±55度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多种形状及多种开启形式窗的手动机械自然排烟、换气窗开闭系统。其特点是,每个窗框、窗扇上分别置有多组滑轮,在建筑物的墙面上置有转向滑轮,一根钢丝通过窗框、窗扇上置有的多组滑轮、转向滑轮和在建墙面上置有的手动机械开闭控制器相连接,窗扇与窗框其中一边之间通过金属防火合页连接,窗扇的二侧与窗框的二侧通过液压或气压开闭轴连接。其优点是,安全性高,安装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地排出建筑物内烟雾。
文档编号E05F11/04GK2444038SQ0021714
公开日2001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6日
发明者蔡黎平 申请人:蔡黎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