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61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的电动门锁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绕车门柱上下两铰链轴作旋转运动的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是一种电动控制汽车后侧车门的开锁、闭锁、半锁紧及全锁紧的装置。该总成由电控机构和锁机构两部分组成,为分体式结构(即电控机构和锁机构分离),产品安装不便,误差大,特别是电控机构存在着电机导线长、电路接点多、接触不理想、电压降大的问题,其利用齿轮齿条原理控制锁机构的工作行程,回位能力差,以致产品工作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电压降小、回位能力好的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包括电机、外盖、锁机构,其中锁机构包括锁机底板、锁机本体、锁机板,在锁机本体内设有小锁舌连接拨叉、小锁舌、小锁舌回位弹簧、导向块、导向块弹簧、大锁舌、大锁舌回位弹簧,在所述的电机及外盖上联有插座,插座内装有控制电路嵌件,在外盖内电机依次与蜗杆、蜗轮、扇形齿轮、扇形随动件相联,蜗杆具有多头数、大导程角结构,在蜗轮下设有回位弹簧,扇形随动件又与电机转动摇臂相联,所述的电机、外盖、插座、控制电路嵌件、蜗杆、蜗轮、回位弹簧、扇形齿轮、扇形随动件、电机转动摇臂构成电控机构;在所述的锁机板上设有转动摇臂,转动摇臂的一端与开闭滑板相联,开闭滑板又与转动拨叉相联,在开闭滑板上设有儿童保险锁栓,在转动拨叉上分别设有销钉和滑块,转动拨叉通过双头中心轴而设在小锁舌连接拨叉之上,滑块又与电机转动摇臂相联;所述的电控机构和锁机构为整体式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后,由于电控机构和锁机构形成整体式结构,使产品可一次性安装到位;控制电路嵌件装在插座内与电机相联,使电控机构不再需要导线连接,提高了绝缘性能;利用蜗杆的多头数、大导程角结构及蜗杆蜗轮原理较好地解决了产品瞬时的工作行程。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电压降小、回位能力好的优点,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四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除去护壳)。
图4为图2的K向局部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机构的蜗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包括电机1、外盖2、锁机构,其中锁机构包括锁机底板11、锁机本体12、锁机板13,在锁机本体12内设有小锁舌连接拨叉14、小锁舌15、小锁舌回位弹簧16、导向块17、导向块弹簧18、大锁舌19、大锁舌回位弹簧20,在所述的电机1及外盖2上联有插座3,插座3内装有控制电路嵌件4(控制电路嵌件可通过一次性注塑固定在插座上),在外盖2内电机1依次与蜗杆5、蜗轮6、扇形齿轮7、扇形随动件8相联,蜗杆5具有多头数、大导程角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蜗杆为4个头、导程角可为27-43度,而通用的蜗杆为1-4个头、导程角小于27度),在蜗轮6下设有回位弹簧9,扇形随动件8又与电机转动摇臂10相联,所述的电机1、外盖2、插座3、控制电路嵌件4、蜗杆5、蜗轮6、回位弹簧9、扇形齿轮7、扇形随动件8、电机转动摇臂10构成电控机构;在所述的锁机板13上设有转动摇臂21,转动摇臂21的一端与开闭滑板22相联,开闭滑板22又与转动拨叉23相联,在开闭滑板22上设有儿童保险锁栓24,在转动拨叉23上分别设有销钉25和滑块26,转动拨叉23通过双头中心轴27而设在小锁舌连接拨叉14之上,滑块26又与电机转动摇臂10相联;所述的电控机构和锁机构为整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如
图1所示,电控机构通过固定板28与锁机构的锁机板13相联,而使电控机构和锁机构联为整体)。所述的锁机构由锁机底板11、锁机本体12、锁机板13、小锁舌连接拨叉14、小锁舌15、小锁舌回位弹簧16、导向块17、导向块弹簧18、大锁舌19、大锁舌回位弹簧20、转动摇臂21、开闭滑板22、转动拨叉23、儿童保险锁栓24、销钉25、滑块26、双头中心轴27等部件构成。另外,还可在锁机板13上设置护壳29。为了增加转动件、滑动件的防震、耐磨功能,可以在转动拨叉23上设置垫片30,以及在转动摇臂21与开闭滑板22的连接处设置垫圈31。
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开锁、闭锁的工作原理为控制电路嵌件指令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从而依次带动蜗杆、蜗轮、扇形齿轮、扇形随动件转动,致使电机转动摇臂作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完成电控开锁或者闭锁功能。并且蜗轮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能自动回位,较好地保证了手动开闭锁功能的实现。
在开锁状态下(即电机转动摇臂处于向下位置时)外开门的工作原理为带动转动拨叉上的销钉,从而依次带动转动拨叉、滑块、小锁舌连接拨叉、小锁舌、大锁舌、大锁舌回位弹簧,完成外开门功能。外开门功能完成后在各弹簧的作用下各相应的零件能自动回位。在开锁状态下内开门的工作原理为带动转动摇臂,从而依次带动开闭滑板、转动拨叉、滑块、小锁舌连接拨叉、小锁舌、大锁舌、大锁舌回位弹簧,完成内开门功能。内开门功能完成后在各弹簧的作用下各相应的零件能自动回位。儿童保险锁的工作原理为转动儿童保险锁栓,使开闭滑板联接或者脱开转动拨叉,当脱开转动拨叉时起到了儿童内开门保护作用(即内开门功能不能实现)。在闭锁状态下(即电机转动摇臂处于向上位置时),滑块不能带动小锁舌连接拨叉转动,则不能实现外开门或者内开门功能。
总之,本实用新型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设计完整,构思巧妙,功能齐全,特别适用于各种高中档的越野车、吉普车、旅行车、箱式车等。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包括电机(1)、外盖(2)、锁机构,其中锁机构包括锁机底板(11)、锁机本体(12)、锁机板(13),在锁机本体(12)内设有小锁舌连接拨叉(14)、小锁舌(15)、小锁舌回位弹簧(16)、导向块(17)、导向块弹簧(18)、大锁舌(19)、大锁舌回位弹簧(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机(1)及外盖(2)上联有插座(3),插座(3)内装有控制电路嵌件(4),在外盖(2)内电机(1)依次与蜗杆(5)、蜗轮(6)、扇形齿轮(7)、扇形随动件(8)相联,蜗杆(5)具有多头数、大导程角结构,在蜗轮(6)下设有回位弹簧(9),扇形随动件(8)又与电机转动摇臂(10)相联,所述的电机(1)、外盖(2)、插座(3)、控制电路嵌件(4)、蜗杆(5)、蜗轮(6)、回位弹簧(9)、扇形齿轮(7)、扇形随动件(8)、电机转动摇臂(10)构成电控机构;在所述的锁机板(13)上设有转动摇臂(21),转动摇臂(21)的一端与开闭滑板(22)相联,开闭滑板(22)又与转动拨叉(23)相联,在开闭滑板(22)上设有儿童保险锁栓(24),在转动拨叉(23)上分别设有销钉(25)和滑块(26),转动拨叉(23)通过双头中心轴(27)而设在小锁舌连接拨叉(14)之上,滑块(26)又与电机转动摇臂(10)相联;所述的电控机构和锁机构为整体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5)为4个头、导程角为27-43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动拨叉(23)上设有垫片(30),且在所述的转动摇臂(21)与开闭滑板(22)的连接处设有垫圈(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侧车门电动门锁总成,包括锁机构,在电机及外盖上联有插座,插座内装有控制电路嵌件,电机依次与蜗杆、蜗轮、扇形齿轮、扇形随动件相联,扇形随动件又与电机转动摇臂相联,上述的电机、外盖、插座、控制电路嵌件、蜗杆、蜗轮等构成电控机构;在锁机板上设有转动摇臂,转动摇臂的一端与开闭滑板相联,开闭滑板又与转动拨叉相联,在开闭滑板上设有儿童保险锁栓,在转动拨叉上分别设有销钉和滑块,滑块又与电机转动摇臂相联;所述的电控机构和锁机构为整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电压降小、回位能力好的优点,提高了产品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5B65/20GK2635841SQ0327302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2日
发明者陈安静, 舒建设, 陈其淦, 曾川 申请人:浙江天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