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乘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乘载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乘载床包含流体输出装置及流体床,而流体床包含连接于流体输出装置的形变容器以及与形变容器连通的支撑容器,于形变容器与支撑容器之间设有供流体流通的流体扩散层,于支撑容器内设有填充材,由填充材形成供使用者躺卧间接压抵的受压层,当流体输出装置供应流体依序进入形变容器及支撑容器,推动沉积的填充材流动,进而改变受压层的柔软度,而形变容器于尚未被流体填充或被流体填充后会形成一将支撑容器抬升的效果,另外,支撑容器受到使用者躺卧重心的改变,进而导致支撑容器对应于其重心偏移而形成于形变容器上进行对应位移偏摆的效果。
【专利说明】
流体乘载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生物体躺卧坐息的床体,尤指一种设计拟流体填充介质作为支撑生物体接触床面的床体。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因老化致肢体行动不便者、慢性病患者、术后复原者、因一时意外致身体局部活动受限者、或因灼烧而致身体表面皮肤受到创伤者,其必须花费相对较长时间或坐于轮椅、或卧或躺于医疗病床及家用床静养休憩。
[0003]而当前述身体活动不便者的姿势为坐、卧、躺姿时,或者是当其翻身或移动时,身体局部接触于座椅的椅面或床面的单位面积,其所承受的压力相对于身体其它非接触面的压力较大,在长时间身体局部部位与椅面或床面接触之下,受到与椅面或床面接触面的压迫,出现阻断局部血液流动性、或降低局部血液循环流动率的情形,而致身体的表面皮肤或身体内发生其它慢性的疾病或伤口,例如:皮肤溃烂、肌肉萎缩或内外痔疮等情形,即使由看护人员或医护人员时常翻动、施加拍打或按摩,仍然无法明显地改善或减缓人体不适甚或发生慢性疾病与伤口的现象;而身体皮肤带有创伤者,局部与椅面或床面的接触皮肤也相对较不容易生长出新的皮肤组织。
[0004]其中,轮椅、医疗病床、家用床的制作材质通常由弹簧、独立筒、气垫床、水床等构成,为的是能够提供前述身体活动不便者一个长期躺卧的舒适环境,其中以气垫及水床等具有流体流动性质的填充介质床,其填充介质使用单一气体或液态水,最能够实现改善或减缓人体不适或发生慢性疾病与伤口的现象,而且,气垫及水床的成本及售价较为低廉而较普及常见。
[0005]而为了能够达到稳定地承受人体重量的目的,前述气垫型的填充床必须持续性地将气流高压注入填充床内,故所须使用的打气设备或注压设备规格及成本无法调降,而前述水床型填充床必须以一定量的水才足以达到构成一定乘载容积及乘载稳定性的效果,其所需水量可能为几十公斤至几百公斤,无法大幅地减少内部所填充水的介质重量。
[0006]相对于前述气垫及水床,近代医疗医学领域于研究出一种具有流动填充介质的填充材料床,即流体乘载床,而为了承载几百公斤的流动填充介质,习知流体承载床的绝大部分床体由强度较高的金属所构成,也因为如此,整个床体的整体重量及规格相对于一般常见的床体较重也较大,此特点并不利于搬运移动或组装,亦占据相对较大的空间,且金属床体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并不利于流体承载床的购买及使用普及化。
[0007]另外,近年还开发出流体乘载床的床体由保丽龙及少量的金属板、金属框组成,由于床体的主体使用质轻的保丽龙,而能够将床体的整体重量减轻,此种方式为通过将乘载床的床体框架轻量化达到减轻乘载床整体重量及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用于乘载接触生物体的床面,设计为一由流体及填充材料共同构成流体持续性地流动支撑的型态,实际上达到床面接触贴合于生物体躺卧的轮廓曲线、藉此能够均速地分散支撑生物体的压力,并避免发生阻断生物体局部的血液流动的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当生物体改变位于床体上的姿势造成相对重心改变时,由乘载生物体的局部床体结构进行相对于支撑床体的局部床体结构作偏摆位移的动作。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于床体内部设置一本身具有弯曲表面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能够依据生物体改变姿势及重心的动作,进行对应前、后偏摆位移的功效。
[0011]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于床体中摆放填充材料的空间内增设一支撑结构,藉以减少填充材料的使用成本,而能够减轻整体床体的总重量。
[0012]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流体乘载床,包含:一流体输出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向外供应一流体或是停止所述流体供应;以及一流体床;
[0013]而所述流体床包含:一形变容器以及一支撑容器,所述形变容器连接于所述流体输出装置,用以接收所述流体来改变本身体积大小,并具有一呈现未充流体状态的形变空间;
[0014]又,所述支撑容器组装于所述形变容器,并形成一与所述形变空间相互连通的支撑空间,且所述支撑空间中设有形成沉积状态的填充材,并由所述填充材于支撑空间中形成一供使用者接触压抵的受压层;
[0015]当所述流体输出装置供应所述流体传输至所述形变容器,将使得所述形变空间改变为一充流体状态,且所述流体再经由所述形变空间传输至所述支撑空间,并带动所述填充材由所述沉积状态改变为一流动状态,进而改变所述受压层的柔软度。
[0016]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在所述未充流体状态与充流体状态其中之一变换为其中另一时,所述支撑容器将会改变与地面之间的间隔高度。
[0017]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在充流体状态时,所述支撑容器的重心改变进而产生一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的偏摆倾斜状态,致使所述形变容器的形状改变。
[0018]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在未充流体状态时,所述支撑容器将压抵于所述形变容器,并受到地面支撑。
[0019]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的形变空间与所述支撑容器的支撑空间之间设有一流体扩散层,所述流体扩散层具有多个扩散孔,使所述流体能够通过所述扩散孔由所述形变空间流进所述支撑空间,而所述填充材无法通过所述扩散孔由所述支撑空间进入所述形变空间。
[002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容器进一步设有一防止所述填充材由所述支撑空间外漏的封罩。
[0021]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容器内部进一步设有一形成相对高度位差的支撑层。
[002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设为一中央凹陷而前、后两端相对较高的曲面结构。
[0023]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受压层的重心改变时,所述支撑层的曲面结构能够产生对应的前后偏摆。
[0024]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是由多个支架交错构成,并形成有多数个气体通道,所述每一支架上形成有连续排列的篓空孔,据此,当使用者的躺卧姿势改变,进而所述支撑容器的受压层对应产生的重心改变时,所述支撑层的曲面结构能够产生对应的前后偏摆动作。
[0025]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每一支架上形成有连续排列的篓空孔。
[0026]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容器设为一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开口的缸体,所述缸体在下端开口位置向内延伸出一围绕凸部,所述支撑层组装压抵于所述围绕凸部,并用以乘载所述填充材所构成的受压层。
[0027]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设为一上端形成开口的气垫,且所述气垫的开口装设于所述缸体的外周面。
[0028]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支撑容器内部的连接位置设有一密封构件。
[0029]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构件设于所述支撑层边缘的顶端、底端或位于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其一位置或至少其一位置。
[003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在所述未充流体状态与充流体状态其中之一变换为其中另一时,所述支撑容器将会改变与地面之间的间隔高度,由此将调整本实用新型流体床的抬升高度,而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于充流体状态时,所述支撑容器的重心改变进而产生一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的偏摆倾斜状态,致使所述形变容器的形状改变,由于使用者的躺卧姿势改变进而改变所述支撑容器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的重心,而使得所述支撑容器于所述形变容器上进行对应角度的偏摆倾斜。
[0031]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于未充流体状态与充流体状态其中一者转变成为另一者时,本实用新型形变容器将出现两种表现,其一为,通过流体持续性地流入填充,间接地改变所述支撑容器与地面之间的间隔高度,达到将所述流体床抬升的目的,提供使用者一方便躺卧上或离开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的高度,其二为,当使用者的躺卧姿势改变时,所述支撑容器能够对应于上使用者的重心改变进而造成所述支撑容器产生一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的偏摆倾斜状态。
[0032]另外,本实用新型支撑层设于所述支撑容器中,用于承接所述填充材、流体扩散层的整体重量,而且,由于所述支撑层本身具有相对高度位差的曲面结构,便能够于用户改变躺卧姿势以及整体重心时,产生对应改变的前、后偏摆动作。
【附图说明】
流体乘载床的制作方法附图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4]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35]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36]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7]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8]图7为图1尚未充流体/充气状态的示意图;
[0039]图8为图1充流体/充气后的示意图;
[0040]图9A1及图9A2为使用者躺卧于图1中央位置A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1]图9B1及图9B2为使用者躺卧于图1靠近头部顶端或脚部底端位置B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2]图9C1及图9C2为使用者躺卧邻近于角落边缘位置C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3]图9D1及图9D2为使用者左右翻身躺卧于两侧位置D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45]图11为图1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6]图12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47]图13为图1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8]图1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9]附图标记说明:1---流体乘载床;2—流体输出装置;20流体;3流体床;4形变容器;40气垫;41 —封闭端;42—第一开口端;43形变空间;44第一体积;45第二体积;46导轨;47球窝结构;5支撑容器;50—缸体;50A围绕凸部;51第二开口端;52第三开口端;53支撑空间;54填充材;540沉积状态;541—流动状态;55受压层;56导引块;57球状承轴;6封罩;60乘载面;61—第一柔软度;62第二柔软度;7流体扩散层;8支撑层;80A支架;80B气体通道;80C篓空孔;81 曲面;82密封构件;83吊绳悬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0051]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主要包含有一流体输出装置2及一流体床3两大部分,所述流体床3能够供使用者或躺或卧或坐休憩。
[0052]所述流体输出装置2能够依照操作者的意愿或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地将一流体20持续性地输出进入所述流体床3内,或停止将所述流体20输出的动作,所述流体20泛指具有流动性质并能够依据所盛装的容器作改变形状及变化分布状态的物质,而于实际操作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时,所述流体20能够设为一任一气体、空气或液态水。
[0053]如图所示,所述流体床3主要由一形变容器4以及一支撑容器5两大结构组成,于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形变容器4设为一气垫40,其中,所述形变容器4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封闭端41及一第一开口端42,并于内部形成一形变空间43,所述流体输出装置2与所述形变容器4的封闭端41连接导通,并能够将所述流体20输入所述形变空间43中。
[0054]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容器5设为一缸体50,为了能够减轻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整体重量,而由一玻璃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缸体50,而所述缸体50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开口端51及第三开口端52,并于内部形成一支撑空间53,所述缸体50由第二开口端51朝向所述支撑空间53延伸形成一围绕凸部50A,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4的第一开口端42与支撑容器5的第二开口端51对应连接,而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4的第一开口端42与支撑容器5的外周面连接装设,使得所述形变空间43与支撑空间53相互连接导通,而所述流体20能够自所述形变空间43再进一步输入所述支撑空间53中,所述支撑容器5的第三开口端52由一封罩6封闭,而所述封罩6提供一与使用者躺卧接触的乘载面60。
[0055]其中,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通过一流体扩散层7将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与支撑容器5的支撑空间53彼此之间加以区隔开,所述流体扩散层7整体设为一层板状态,其周缘分别通过卡合或锁固的方式与所述流体床I的内壁固接,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一甘蔗板作为材料制作所述流体扩散层,其内部具有多个扩散孔,所述扩散孔能够提供所述流体20自由地进出所述形变空间43及支撑空间53。
[0056]所述支撑容器5的支撑空间53内填充一填充材54,所述填充材54于静止状态下呈现为一沉积状态540,且能够于所述乘载面60之下形成一供使用者间接地躺卧接触的受压层55,并使得所述乘载面60的表面形成一第一柔软度61,在使用者尚未躺卧于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上时,所述乘载面60的表面对应于所述填充材54于所述支撑容器5内的分布状态而呈现为一水平平坦的状态,亦即是由所述支撑容器5内的填充材54所形成的受压层55间接地支撑并承受使用者全身的整体重量。
[0057]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材54能够选自于保丽龙、沙、玻璃的微粒、陶瓷或硅胶材质的微粒之其中一种或至少一种的混合物,而所述扩散孔能够限制所述填充材54滞留于所述支撑空间53中,而无法进入所述形变空间43。
[0058]另外,本实用新型流体床3中设一支撑层8,所述支撑层8整体对应于所述支撑容器5的内部形状并组装压抵卡合于所述缸体50的围绕凸部50A上,且本身即具有一曲度,其由多个支架80A交错构成,并形成有多个气体通道80B,而每一支架80A上形成有连续排列的篓空孔80C,除了能够减少所述支撑层8的制作成本及减轻所述流体床3的重量之外,所述流体20还能够流经通过所述气体通道80B而不构成阻碍,所述流体扩散层7的中央通过卡合或锁固的方式与所述支撑层8的支架80A固接,一般而言,由于使用者全身躯干的重量相对较集中在臀部范围的位置,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8的中央区域相对于两侧或者是相对于周缘区域弯曲凹陷,而形成一对应于使用者臀部范围的曲面81,藉此由所述曲面81间接地承接使用者全身大部分的重量。
[0059]请参阅图4A至图4C所示,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8通过一密封构件82将所述支撑层8的周缘连接于所述形变空间43与支撑空间53之间的内壁,并设于邻近于所述流体扩散层7的下方,由于所述流体扩散层7及支撑层8的体积共同地占据一部份的支撑空间53,故也能够减少所述填充材54的使用量,并达到减轻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整体重量的效果,而且,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8的周缘与所述流体床3的内壁连接位置的气体信道80B的格子大小较小,而用于承接对应于用户躯干的位置具有的气体信道80B的格子大小较大。
[0060]其中,所述密封构件82的位置能够设为一位于所述支撑层8周缘的顶端(如图4A)、底端(如图4B)或位于顶端与底端两者之间(如图4C)的其中之一或至少一者,而所述密封构件82设为由一橡胶或聚酯软垫材料其中之一制成的止滑结构,由所述密封构件82将支撑层8的局部位置或全部周缘包围,防止所述支撑层8滑落、且避免所述支撑层8与所述流体床3的内壁直接地碰撞接触,同时确实地达到将所述流体20限制封闭于所述形变空间43而不致散逸。
[0061]须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阅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8的曲面81具有两较佳可行实施例,其第一较佳实施例为(图未示):所述支撑层8整体是由弹性材料制成,中央区域相对于两侧向下凹陷,而相对两侧或周围的部分较高,若以一定的重量压迫之下,所述支撑层8具有一反应弹力,并具有一第一曲度,而当使用者躺卧于所述乘载面60,使用者的重量间接地通过所述填充材54传达到所述支撑层8,当使用者整体的重心位于所述乘载面60的中央位置并对应于所述支撑层8的曲面81时,由所述支撑层8的曲面81对应承接使用者的臀部范围重心,并由支撑层8的相对两侧或周围对应承接使用者的头部、手部、及脚步次要重心,所述支撑层8的相对两侧或周围被向下重压,而因此形成一第二曲度,所述第二曲度的弯曲度相对于所述第一曲度较小。
[0062]所述支撑层8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为:相对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差别在于,所述支撑层8并非由弹性材料制成,而不会具有反应弹力,其弯曲曲面81恒保持在单一弯曲度,其弯曲度并不会因受到使用者的重量压迫而改变,据此,当使用者躺卧于所述乘载面60时,因应使用者于所述乘载面60上改变躺卧的姿势及相对躺卧的重心,所述支撑层8便能够对应改变形成一静止不动的状态、或一朝向用户头部顶端位置向下位移倾斜的状态、或一朝向用户脚步底端位置向下位移倾斜的状态,共一种静止状态及两种位移摆荡状态。
[0063]请接续参阅图7及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容器4能够依据内部容置所述流体20的体积多寡,进而对应改变形变容器4整体的外观形状,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形变容器4能够设为一气囊,而所述流体输出装置2未进行流体20输出之前,所述形变容器4具有一第一体积44(如图7),而当所述流体20自所述流体输出装置2输出后,依序进入所述形变容器4,并逐渐地将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完全填充而形成一第二体积45(如图8),所述形变容器4由所述第一体积44形成第二体积45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体积45的左右横向膨胀之外同时将所述支撑容器5向上抬升,进而形成一将所述流体床3整体高度向上抬升的功效,并使得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形成一方便使用者躺下休憩或离开的抬升高度。
[0064]除此之外,所述流体20在逐渐地将所述形变空间43充满的同时,一并流经所述流体扩散层7及支撑层8,最终进入所述支撑容器5并与所述填充材54接触,所述流体20从所述扩散孔进入所述支撑空间53时,于每一扩散孔的流出方向形成一股流体稍微加压的压力,所述填充材54与填充材54之间逐渐地被所述流体20渗入,并由具有流体压力的流体20推动所述填充材54于所述支撑空间53内流动,使得所述填充材54由原先静止的沉积状态540转变为一动态的流动状态541,由图中能够看出由原先的紧密排列状态的填充材54变成一填充材54与填充材54彼此之间具有流体20狗成的间隙,而呈现为一松散的状态。
[0065]如此一来,原先所述6的乘载面60由所述填充材54间接地支撑所形成的第一柔软度61,逐渐地转变为由所述流体20以及处于流动状态541的填充材54共同地支撑所形成第二柔软度62,而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并躺卧于所述流体床3,所述乘载面60的表面由原先水平平坦的状态改变成为一完全密切地贴合于用户轮廓曲线的状态,且所述受压层55将形成一对应所述使用者轮廓的凹陷,且所述第二柔软度62相对于第一柔软度61能够提供躺卧于所述流体床3上的使用者一相对较为舒适的体感知觉,如同漂浮于具有浮力的水面一般,所述支撑空间53内的流体20及填充材54持续性地并共同地流动,除了能够传导分散使用者散发出的热气之外,还能够分散因使用者体重重力而造成局部与所述乘载面60接触位置的集中压力,避免使用者的局部躯干或伤口的血液循环不良、避免褥疮发生、以及减缓使用者长期躺卧于乘载面60的不适。
[0066]请参阅图9A1至图9D2所示,下列将依序分别说明使用者躺卧于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乘载面60上四种不同区域时,本实用新型形变容器4、支撑容器5、填充材54、支撑层8分别动作或对应改变的状态:
[0067]请先参阅图9A1至图9A2所示,显示为用户休憩躺卧乘载面60上中央位置A,原先呈现为水平平直状态的乘载面60受到使用者的重量向下压而形成一完全贴合于用户身体轮廓曲线的凹陷,此时因应于用户的全身重量较平均地受到所述流动状态541的填充材54共同地支撑,所述填充材54与填充材54之间的空隙缩小,进而导致所述受压层55的高度受到压缩减少,且所述支撑层8间接地受到所述受压层55向下加压后,所述支撑层8具有曲面81的中央区域恰正对应于用户整体体重重心的臀部范围,故呈现为静止不动的状态,不会作栋,而所述形变容器4及支撑容器5的高度及呈现的状态皆不变。
[0068]请参阅图9B1至图9B2所示,显示为用户因改变休憩躺卧的姿势或相对位置,而变成躺卧于所述乘载面60上且较邻近于头部顶端位置或脚部底端位置B,与前述中央位置A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用户整体体重重心的位置实际上对应于所述支撑层8的前、后两端的其中一端区域,由于所述支撑层8本身具有的曲面81的曲度不变,故若遇有一外力施加于所述支撑层8的前、后两端区域时,所述支撑层8的前、后两端将同时分别顺应向下/及向上进行前、后摆动。
[0069]如图所示,使用者重心施加于所述支撑层8的前端区域,导致所述支撑层8的前端向下摆动、而后端相对地向上摆动,如此一来,所述填充材54受到所述支撑层8摆荡动作的挤压而朝向使用者头部顶端及支撑层8的前端移动,而致所述支撑容器5的缸体50整体的重心相对较多施加于所述形变容器4的前方,最终所述形变容器4的气垫40对应所述支撑容器5的重心改变,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内流体20受到挤压而朝向所述形变容器4的后方移动,所述形变容器4便进行一前方向下降低、后方向上抬起的位移偏摆倾斜动作,本实施例中与前述中央位置A相同的技术特征及动作状态便不再赘述。
[0070]请接续参阅图9C1至图9C2所示,显示为用户改变躺卧姿势而整体躯干变成相对较邻近于所述乘载面60的边缘角落位置C,如图所示,使用者躺卧于右前方位置,本实施例与前述位置B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填充材54及支撑容器5的缸体50整体的重心相对较多施加于所述形变容器4的右前方,最终所述形变容器4的气垫40对应所述支撑容器5的重心改变,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内流体20受到挤压而朝向所述形变容器4的左后方移动,所述形变容器4便进行一右前方向下降低、左后方向上抬起的位移偏摆倾斜动作,本实施例中与前述位置B相同的技术特征及动作状态便不再赘述。
[0071]此外,请参阅图9D1至图9D2所示,显示为位于乘载面60上左右两侧位置D,与前述中央位置A同样的是使用者身体躯干的重心臀部范围恰对应于所述支撑层8的具有曲面81的中央区域,故所述支撑层8呈现为静止不动作的状态,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容器5的缸体50整体的重心相对较多施加于所述形变容器4的左右两侧位置,如中所示重心位于所述乘载面60的左侧位置,而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内流体20受到挤压而朝向所述形变容器4的右方移动,所述形变容器4便进行一左侧向下降低、右侧向上抬起的位移偏摆倾斜动作,本实施例中与前述中央位置A相同的技术特征及动作状态便不再赘述。
[0072]据此,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通过设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4位移偏摆的支撑容器5以及能够以前、后两种方向进行摆动的支撑层8,三者相互配合并能够共同地对应使用者于所述乘载面60躺卧重心的改变,各自于不同方向或相同方向上动作位移偏摆,达到实际上提供使用者休憩躺卧于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舒适程度。
[0073]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图1至图9D2所示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增加位移偏摆动作的稳定度并辅助所述支撑容器5相对于形变容器4进行的位移偏摆倾斜动作,于本实施例中额外地增设至少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内与所述支撑容器5的第三开口端52外侧相邻位置的导轨46以及导引块56,所述导引块56对应于所述导轨46的形状并能够于所述导轨46中来回地滑动,图标中仅显示位于所述形变容器4前方的一组导轨46及导引块56,而尚能够设于所述形变容器4后方与左右两侧位置。
[0074]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流体乘载床I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为达到与前述图10与图11同样的目的,于本实施例中额外地增设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形变容器4的形变空间43内与所述支撑容器5的第三开口端52外侧相邻位置的球窝结构47及球状承轴57,所述球状承轴57对应于所述球窝结构47的形状并能够于所述球窝结构47内旋转移动。
[0075]另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8连接关系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前第一实施例设有一密封构件82的技术特征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构件82将所述支撑层8的周缘密封连接于所述支撑容器5的内壁,而于本实施例中,利用一组吊绳悬挂组件83,将所述支撑层8以绳体活动性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容器5,所述吊绳悬挂组件83的方式能够提供所述支撑层8朝向所述支撑容器5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进行一定角度内的偏摆动作。
[0076]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流体输出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向外供应一流体或是停止所述流体供应;以及 一流体床,包含: 一形变容器,连接于所述流体输出装置,用以接收所述流体来改变本身体积大小,并具有一呈现未充流体状态的形变空间;以及 一支撑容器,组装于所述形变容器,并形成一与所述形变空间相互连通的支撑空间,且所述支撑空间中设有一形成沉积状态的填充材,并由所述填充材在支撑空间中形成一供使用者接触压抵的受压层; 其中,所述流体输出装置供应所述流体传输至所述形变容器,将使得所述形变空间改变为一充流体状态,且所述流体再经由所述形变空间传输至所述支撑空间,并带动所述填充材由所述沉积状态改变为一流动状态,进而改变所述受压层的柔软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容器在所述未充流体状态与充流体状态其中之一变换为其中另一时,所述支撑容器将会改变与地面之间的间隔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容器在充流体状态时,所述支撑容器的重心改变进而产生一相对于所述形变容器的偏摆倾斜状态,致使所述形变容器的形状改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容器在未充流体状态时,所述支撑容器将压抵于所述形变容器,并受到地面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容器的形变空间与所述支撑容器的支撑空间之间设有一流体扩散层,所述流体扩散层具有多个扩散孔,使所述流体能够通过所述扩散孔由所述形变空间流进所述支撑空间,而所述填充材无法通过所述扩散孔由所述支撑空间进入所述形变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容器进一步设有一防止所述填充材由所述支撑空间外漏的封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容器内部进一步设有一形成相对高度位差的支撑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设为一中央凹陷而前、后两端相对较高的曲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层的重心改变时,所述支撑层的曲面结构能够产生对应的前后偏摆。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是由多个支架交错构成,并形成有多数个气体通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支架上形成有连续排列的篓空孔。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容器设为一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开口的缸体,所述缸体在下端开口位置向内延伸出一围绕凸部,所述支撑层组装压抵于所述围绕凸部,并用以乘载所述填充材所构成的受压层。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容器设为一上端形成开口的气垫,且所述气垫的开口装设于所述缸体的外周面。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支撑容器内部的连接位置设有一密封构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乘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设于所述支撑层边缘的顶端、底端或位于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其一位置或至少其一位置。
【文档编号】A47C27/08GK205696809SQ20162027413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5日
【发明人】施包铭
【申请人】繁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