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致动关闭件的动力致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25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致动关闭件的动力致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致动系统(power actuator system),该系统用于致动关闭件,例如后备箱盖。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使用动力致动器来致动例如后备箱盖的关闭件。参见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002-180738。这样的动力致动系统通常包括电动机、齿轮减速单元和连杆机构。第一连杆的基端固定地安装在齿轮减速单元的输出轴上,并且该连杆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二连杆的基端上。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连接在铰链臂上,该铰链臂又固定地安装在后备箱盖的铰链端部上。在打开方向上弹性地推动后备箱盖的阻尼器连接在铰链臂和车体的一部分之间。通过沿任一方向转动输出轴,可任意打开和关闭后备箱盖。
在这样的结构中,作用在动力致动器上的负载主要由后备箱盖的重量和阻尼器的推力决定,并且根据后备箱盖的角度位置而发生明显变化。当后备箱盖完全关闭并为大致水平时,虽然阻尼器产生最大的作用力,但是后备箱盖的重量是占优势地位的,从而对于致动器而言,需要相对较大的转矩来使后备箱盖从完全关闭的位置升起。当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增大时,重量的影响减小,同时阻尼器在使后备箱盖打开的打开方向上的推力变得更加显著,从而对于致动器而言,需要相对较小的转矩来进一步打开后备箱盖。
相反地,当使后备箱盖从完全打开的状态关闭时,因为后备箱盖大致处于垂直的位置,所以阻尼器的推力处于最小值并且沿关闭方向作用的后备箱盖的重量负载也处于最小值,从而致动器仅需要克服阻尼器的较小推力。当后备箱盖1移动远离完全关闭的位置时,沿关闭方向作用的负载逐渐增加,因此需要相对较小的转矩来关闭后备箱盖。当后备箱盖将要完全关闭时,沿打开方向作用的阻尼器的推力处于最大值,因此需要克服密封条(weather strip)的反作用力。因此,对于致动器而言,需要足够的转矩以将后备箱盖完全关闭,并抵抗密封条的阻力使锁工作。
在这样一种用于后备箱盖的常规致动器中,阻尼器的推力以这样一种方式选择,使得仅当将后备箱盖从完全关闭状态移动至略微打开状态时需要动力致动器,并且阻尼器提供使后备箱盖从略微打开状态移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所需的推力。因此,动力致动器所需的转矩减到最小,并且动力致动器可设计为高度紧凑的单元。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根据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来调整动力致动器的输出转矩,这就需要非常复杂的控制布置。具体地说,需要提供用于检测动力致动器打开角度的角度传感器,这就增加了成本。
当后备箱盖通过动力致动器从完全关闭状态被致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时,不需要复杂的控制,但是要求动力致动器具有相对较大的输出,并且这就不合需要地增加了动力致动器的尺寸。因为这种动力致动器需要安装在后备箱的有限空间内,所以要求动力致动器尽可能小,并且需要使任何突出到后备箱空间的凸起最小化。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致动系统,用于致动例如为后备箱盖的关闭件,该系统尺寸紧凑并具有最小化的凸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致动系统,该系统具有理想模式的转矩/速度性能。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致动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且制造经济。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些可通过提供一种致动系统实现,该系统用于通过铰链来致动安装在车体上的关闭件,其包括铰链臂,其一端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并在铰接点处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车体上;动力致动器,其安装在车体上,并具有大致平行于铰链的枢轴延伸的输出轴;第一连杆,其具有固定地安装在输出轴上的基端;第二连杆,其具有基端和自由端,该基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上,该自由端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铰链臂上,在第一连杆围绕输出轴摆动时,第一连杆适于大致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
因此,动力致动器能够以大致等于第一连杆长度的距离靠近关闭件放置,并且在动力致动器面对并远离关闭件的一侧上没有凸起。因此,能够使关闭件内的可利用空间最大化。具体地,如果第二连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使得关闭件在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那么可最大程度地简化连杆机构。通常,关闭件装配有阻尼器,该阻尼器通常朝着完全打开的状态推动关闭件。
根据本发明,如果第二连杆大致垂直于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的直线延伸,就可获得特别良好的连杆效率或转矩/速度性能。优选地,第一角度定义在第二连杆和铰链臂之间并小于180度,和第二角度定义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并小于180度,当所述输出轴在任一方向上转动时,这两个角度以彼此相反的方向改变。通常,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中的每一个都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
第二连杆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使得第一连杆自由端的运动通过施加在第二连杆上的张力,或者通过施加在第二连杆上的压力而传递至铰链臂。根据关闭件的具体几何形状和周围的结构,可选择这两种可能结构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动力致动器的输出轴靠近关闭件的铰链端部放置,使得动力致动系统可形成为高度紧凑的单元。并且,铰链臂可包括弓形部分,它具有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的第一端;和旋臂,它从弓形部分的另一端朝着关闭件延伸。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动力驱动的汽车后备箱。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闭件靠近铰链的部分大致水平延伸。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装置的简化局部拆分侧视图,该装置用于自动打开和关闭汽车的后备箱盖;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致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电动机单元和齿轮减速单元的剖面图;图4a是在后备箱盖完全关闭的状态下,齿轮减速单元的局部拆分俯视图;图4b是在后备箱盖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与图4a相似的视图;图5a是在后备箱盖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连杆机构的简图;图5b是在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为25度时,与图5a相似的视图;图5c是在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为50度时,与图5a相似的视图;图5d是在后备箱盖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与图5a相似的视图;图6a是曲线图,表示了第一角度θ1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6b是曲线图,表示了第二角度θ2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7是曲线图,表示了连杆效率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段侧视图;图9a是在后备箱盖完全关闭的状态下,第二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简图;图9b是在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为15度时,与图9a相似的视图;图9c是在后备箱盖的打开角度为90度时,与图9a相似的视图;图9d是在后备箱盖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与图9a相似的视图;图10a是曲线图,表示了对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言,第一角度θ1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10b是曲线图,表示了对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言,第二角度θ2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11是曲线图,表示了对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言,连杆效率与后备箱盖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设置在车辆后部的后备箱部分的简化局部拆分侧视图。后备箱盖1包括在其关闭状态下大致水平的主要部分,以及从该主要部分的后端向下弯曲的后部。后备箱盖前部的内表面在其任一侧端设有一对铰链臂4。每个铰链臂4包括弓形的主要部分4a,它以大约超过90度的角度延伸,并具有固定地安装在后备箱盖前端的第一端;旋臂4b,它从主要部分4a的第二端(或前端)大致向内径向延伸,并具有由盖枢轴3可枢轴转动支承的内端,所述盖枢轴3在车体5靠近后备箱开口前边缘的部分中侧向延伸。气动阻尼器(pneumatic damper)6的活塞杆6a的自由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铰链臂4的旋臂4b的中点上。阻尼器6的另一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车体5的一部分上。
动力致动器7通过支架18安装在车体5的适当部分上(图2)。第一连杆8的基端固定地连接在致动器7的输出轴7a上,且第一连杆8的自由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杆9的基端上,第二连杆9的自由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铰链臂4的旋臂4b的中点上。输出轴7a的角运动通过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给旋臂4b,使得当输出轴7a转过所指定的角度行程时,后备箱盖1可移动经过由图1中A表示的角度范围。
参照图2,致动器7包括电动机单元11,该电动机单元11通过支架18和齿轮减速单元安装在车体5上。齿轮减速单元包括致动器壳体,其由上半壳体16和下半壳体17组成;小齿轮11b,其固定地安装在电动机单元11的驱动轴11a上;大齿轮12,其由致动器壳体可转动地支承并且与小齿轮11b相啮合;传动齿轮13a,其固定地安装在大齿轮12的中心轴13上;和扇形齿轮14,其由致动器壳体可转动地支承并与传动齿轮13a相啮合。致动器7的输出轴7a固定地安装在扇形齿轮14的旋转中心上。
大齿轮12的中心轴13和输出轴7a由致动器壳体通过未在图中示出的轴承件可转动地支承。输出轴7a的端部伸出上半壳体16,且第一连杆8的基端通过使用螺母等而固定地安装在如上所述的输出轴7a的伸出端上。电动机单元11和致动器壳体通过如上所述的支架18共同安装在车体5上。
参照图3,电动机单元11包括直流电动机11c;蜗杆11d,其固定地安装在电动机11c的输出轴上;齿轮11e,其与蜗杆11d相啮合;和电磁离合器11f,其插设在齿轮11e和电动机单元11的驱动轴11a之间。电动机11c可根据来自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而在任一方向上转动,且电磁离合器11f允许动力有选择地从齿轮11e传递至驱动轴11a。在该情况下电动机11c包括直流电动机,但是也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电动机,例如无刷电动机。
当启动致动器7时,输出轴7a在所选择的方向上转动,且第一连杆8也围绕输出轴7a转动。第一连杆8的角运动通过第二连杆9传递至铰链臂4,这使得后备箱盖1在完全关闭的位置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之间运动。这可以通过对结合在致动器内的旋转编码器(未示出)的脉冲或者提供给电动机11c的脉冲进行计数而实现。当后备箱盖1到达完全关闭的位置或完全打开的位置时,动力致动器退出工作。
当通过动力致动器7致动后备箱盖1时,电磁离合器11f保持接合。因此,后备箱盖可保持在完全打开的位置和完全关闭的位置之间的任何所需位置处,而不必考虑负载(例如后备箱盖1的重量),该负载由于通过蜗杆传动机构形成的机械不可逆结构而施加在致动器上。
当希望能够手动打开和关闭后备箱盖1时,电磁离合器11f脱离,使得机械不可逆结构可与后备箱盖1断开。
当手动或自动地致动后备箱盖1时,必须防止后备箱盖1被强制超出完全关闭的位置或完全打开的位置,因为这将导致各部件的过应力。为此,在所示实施例中设置了机械制动机构。
参照图4a,上半壳体16在一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凸起16a,使得扇形齿轮14在转动超出完全关闭的位置(由C1表示)时,在该位置处抵靠凸起16a,上半壳体16还在一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凸起16b,使得扇形齿轮14在转动超出完全打开的位置(由图4b中的O1表示)时,在该位置处抵靠凸起16b。这些凸起16a和16b中的每一个都可在模制形成上半壳体16的同时形成。
下面参照图5a至图5d来描述本系统的操作模式。图5a表示了后备箱盖1的完全关闭状态,其中定义在铰链臂4的旋臂4b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角度θ1或第一角度为146度,并且定义在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角度θ2或第二角度为52度。这些角度θ1和θ2并不限于这些值,而是可以在致动后备箱盖1时考虑到连杆效率而适当地选择。
这里用的连杆效率指的是致动后备箱盖1或铰链臂4的旋臂4a所需的转矩与其转速之间的关系。高于100%的连杆效率意味着这样的情况,其中转矩大于标准值而转速小于标准值。相反地,低于100%的连杆效率意味着这样的情况,其中转矩小于标准值而转速大于标准值。
当后备箱盖1将要从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时,虽然阻尼器6提供最大的推力,但是后备箱盖1的重量负载最大。因此,在这时致动后备箱盖1需要的转矩最大。阻尼器6的推力不能大于某一水平,因为这样会过份反抗关闭后备箱盖1的作用力。结果,将后备箱盖从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所需的转矩相对较大,而将后备箱盖从部分打开的状态移动至完全打开的状态所需的转矩相对较小。因此,在设计汽车的动力后备箱盖时,将连杆效率设定为在后备箱盖1接近完全关闭状态时相对较大,而在后备箱盖1远离完全关闭状态时相对较小是可取的。因此,确保在将后备箱盖1从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打开时足够的转矩输出,并且在后备箱盖1从部分打开的状态打开至完全打开的状态时,实现后备箱盖1的快速移动。
参照图5a,在将后备箱盖从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时,如果形成在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第二角度θ2太小(接近于0)或太大(接近于180度),那么当第一连杆8在由箭头B所指的方向上转动,并且第一连杆8的自由端推动第二连杆9时,由第一连杆8产生的力的相对较大部分传递至第二连杆9,而第二连杆9对于第一连杆8的给定角运动的位移相对较小。在将后备箱盖从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时,如果形成在旋臂4b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第一角度θ1太小(接近于0)或太大(接近于180度),那么当第二连杆9的自由端推动旋臂4b时,由第二连杆9产生的力的相对较小部分传递至旋臂4b,而第二连杆9对于第一连杆8的给定角运动的位移相对较大。
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得出结论当角度θ1和θ2分别接近90度和0或180度时,打开后备箱盖1所需的转矩可最小化,而位移的放大倍数最大化。但是这并不是理想的,因为必须增加电动机的转速用于以给定的速度移动后备箱盖1,并且这易于增大声音和振动的产生。已经由发明者通过实验证实,如果角度θ1和θ2中的每一个都选择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在不可逆的机构(例如蜗杆结构)不介入的情况下,可从后备箱盖1的侧部手动致动后备箱盖1。
当角度θ1和θ2中的每一个都选择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那么在θ1等于90度且θ2等于30或150度时出现最大的转矩优势(连杆效率高于100%),并且在θ1等于30或150度且θ2等于90度时出现最大的位移优势(连杆效率低于100%)。在所示实施例中,由于角度θ1和θ2中的每一个的确选择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所以可在接近完全关闭状态下传递最大的转矩,并且可在部分打开的状态下获得最大的速度。
在图5b示出的状态下,或者在后备箱盖1的打开角度大约为25度时,所述实施例中θ2为49度的最小角度且θ1为91度。在图5c示出的状态下,或者在后备箱盖1的打开角度为50度时,θ2为76度且θ1为61度。在图5d示出的状态下,或者在后备箱盖1完全打开(垂直)的状态下,θ2为127度的最大角度且θ1为52度的最小角度。当θ2为127度的最大角度时,后备箱盖1已从完全关闭的状态转过146度。
因此,在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杆8围绕输出轴7a摆动时,第一连杆8适于大致从输出轴7a朝着关闭件1延伸。从输出轴7a朝着关闭件1的方向在图5b中由L表示。该方向L可大致垂直于关闭件靠近其铰链端部的主平面延伸。
图6a表示第一角度θ1与后备箱盖1的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6b表示第二角度θ2与后备箱盖1的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如可从这些曲线图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些角度θ1和θ2保持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且这将连杆效率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图7表示连杆效率与后备箱盖1的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通常需要将致动器7安装在汽车后备箱内,并且对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以及旋臂4b的长度和它们如何相对彼此成角度布置有严格的限制。所示实施例设计为将所需的转矩和后备箱盖1角运动的速度最优化。在所示实施例中,当汽车后备箱从后备箱盖1完全关闭的状态移动至部分打开的状态(大约25度)时,产生逐渐变小的转矩并获得逐渐变高的速度。当后备箱盖1从25度的打开状态移动至60度的打开状态时,产生逐渐变大的转矩并获得逐渐变低的速度。当后备箱盖从60度的打开位置移动至完全打开的位置时,产生逐渐变小的转矩并获得逐渐变高的速度。因此,通过利用相对较大的转矩以克服后备箱盖的重量,可从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后备箱盖,并且后备箱盖1在其移动远离完全关闭的状态移动时以相对较高的速度移动。当后备箱盖1接近完全打开的状态时,后备箱盖的速度减小,并且可在不发生任何冲击的情况下达到后备箱盖的完全打开状态。当从完全打开的状态关闭后备箱盖1时,前述的过程颠倒。具体地说,由于后备箱盖接近完全关闭状态时的缓慢速度以及通过使锁接合以克服后备箱盖的密封条所需的足够转矩,所以可大致在不发生任何冲击的情况下完全关闭后备箱盖。这是由动力驱动的后备箱盖的非常理想的性能。
当后备箱盖1从完全关闭的状态移动至完全打开的状态时,连接在致动器7的输出轴7a上的第一连杆8适于大致关于基本垂直的中心线对称地从略微向前倾斜的位置向后摆动至略微向后倾斜的位置。换言之,第一连杆8在输出轴7a上方摆动,并且像倒置的钟摆一样移动。并且,第一连杆8的角运动方向与后备箱盖1围绕铰链轴3的角运动方向相反。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其中第一连杆像普通钟摆一样摆动的传统结构相比,防止了第一连杆8突出至后备箱的内部而减少可利用的后备箱空间。
第二连杆9连接在第一连杆8和旋臂4b之间,从而在后备箱盖1的完全关闭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下大致水平地布置。输出轴7a和后备箱盖1之间的空间要求至少与第一连杆8的长度一样大。在所示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杆8处于完全竖直的位置时,在第二连杆9和旋臂4b之间的枢轴连接点低于第一连杆8的自由端,在该自由端处第二连杆9的基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8上,或者换句话说,第二连杆9从其与第一连杆8的枢轴连接点向下延伸。因此,在电动机的输出轴和后备箱盖之间的空间并不要求大于第一连杆8的长度。这使得致动器7可以比另外可能的情况更靠近后备箱盖1放置,从而使可利用的后备箱空间最大化。
在传统结构中,使得连接在致动器的输出轴上的输出件(第一连杆)在输出轴下面或下方(以普通钟摆的方式)摆动,输出件在与后备箱盖1相同的方向上摆动,这简化了连杆机构的设计。使输出件在与后备箱盖1相反的方向上摆动使得连杆机构的结构变复杂,这实际上通常会妨碍成功的连杆机构设计。但是,在本申请中提出的连杆设计能够最优化连杆效率,并使得所需的空间最小化。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并且图8和图9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图8中,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对应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因此不再重复对这些部件的描述,其中图8与图1相似但略微放大。图9与图5相似,并表示了打开后备箱盖1的不同阶段。
在打开后备箱盖1时,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杆8拉动第二连杆9,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杆8推动第二连杆9,在其它方面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图9a表示后备箱盖1的完全关闭状态,其中定义在旋臂4b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第一角度θ1为43度,并且定义在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之间的角度θ2为132度的最大角度。图9b表示后备箱盖1以15度的角度打开的状态,且两个角度都为它们的最小值,其中θ1为41度,θ2为105度。图9c表示后备箱盖1以50度的角度打开的状态,角θ1和θ2分别为63度和53度。图9d表示后备箱盖1完全打开(大致垂直)的状态,第一角度θ1为97度的最大角度并且第二角度θ2为48度的最小角度。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第一连杆8围绕输出轴7a摆动时,第一连杆8适于大致从输出轴7a朝着关闭件1延伸。从输出轴7a朝着关闭件1的这个方向在图5b中由L表示。该方向L可大致垂直于关闭件靠近其铰链端部的主平面延伸。
图10a表示了第一角度θ1与后备箱盖1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图10b表示了第二角度θ2与后备箱盖1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如可从这些曲线图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些角度θ1和θ2保持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这将使得连杆效率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与先前的实施例相比,推和拉的关系相反,所以与先前实施例相比,角θ1和θ2与后备箱打开角度的关系相反。
图11表示了连杆效率与后备箱盖1打开角度的变化关系。连杆效率的上升和下降与先前实施例的相反。但是,下述仍然是正确的,即在后备箱盖接近完全关闭的位置时可获得高转矩,并且由于其水平位置而产生相对较大的负载,在后备箱盖1从完全打开的状态进一步打开时,后备箱盖1高速移动,并且由于后备箱盖更竖直的位置而产生逐渐减小的负载和降低的阻尼器6的推力。
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后备箱盖打开和关闭的时候,固定地安装在致动器7的输出轴7a上的第一连杆8围绕其竖直位置摆动(类似倒置的钟摆),并且在与后备箱盖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该实施例也提供了类似于先前实施例的优点。如果除了第一连杆8和第二连杆9的推拉关系之外,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设计规格应用于第二实施例,那么第二实施例通常将提供良好的连杆效率。具体地,第二实施例在接近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产生相对较高的速度和相对较小的转矩。
通过根据后备箱空间的具体几何形状选择两个可能的实施例之一,可将本发明应用于范围很广的后备箱空间结构。
虽然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脱离由附加权利要求提出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替代和改变。例如,所示实施例用于后备箱盖,该后备箱盖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处于大致水平的位置,并朝着竖直位置打开,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关闭件,该关闭件不限于后备箱盖并在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的位置中设置在不同的方位,尽管在每个具体的情况下可略微改变连杆的几何形状从而使连杆效率最优化。本申请中以参考的方式结合了本申请根据巴黎公约要求优先权的原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致动系统,其用于通过铰链来致动安装在车体上的关闭件,包括铰链臂,其一端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并在铰接点处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车体上;动力致动器,其安装在车体上,并具有大致平行于铰链的枢轴延伸的输出轴;第一连杆,其具有固定地安装在输出轴上的基端;第二连杆,其具有基端,该基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上;和自由端,该自由端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铰链臂上;在第一连杆围绕输出轴摆动时,第一连杆适于大致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以使得所述关闭件在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以使得第二连杆大致垂直于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的直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角度定义在所述第二连杆和铰链臂之间并小于180度,和第二角度定义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并小于180度,当所述输出轴在任一方向上转动时,这两个角度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中的每一个都在30至150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自由端的运动通过施加在第二连杆上的张力而传递至铰链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自由端的运动通过施加在第二连杆上的压力而传递至铰链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致动器的输出轴靠近关闭件的铰链端部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件靠近其铰链端部的主平面大致垂直于从输出轴朝向关闭件延伸的直线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臂包括弓形部分,它具有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的第一端;和旋臂,它从所述弓形部分的另一端朝着关闭件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件靠近铰链的部分大致水平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件包括汽车的后备箱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致动关闭件的致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器,该阻尼器通常朝着完全打开的状态推动所述关闭件。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动力致动系统,用于致动例如为后备箱盖的关闭件(1),该系统尺寸紧凑并具有最小化的凸起。第一连杆(8)连接在动力致动器(7)的输出轴上,并且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二连杆(9)的端部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铰链臂(4)上,该铰链臂固定地安装在关闭件上,并可枢轴转动地将关闭件支承在例如为车体的固定部件上。在第一连杆围绕输出轴摆动时,第一连杆适于大致从输出轴朝着关闭件延伸,并且第二连杆大致关于中心线垂直延伸。
文档编号E05F15/12GK1757868SQ20051010860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6日
发明者石原和典, 落合孝夫, 毒岛顺一, 金子达也, 三宅良典, 一濑智史, 栋长健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