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钢缆锁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缆锁的在塞进钥匙后转动件才定位的锁。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钢缆锁的锁头包括锁芯和锁体,锁芯设置在锁体内,在锁体上设置有连接钢缆一端的部分,还设置有与钢缆另一端锁位配合的部分,该部分包括插脚和锁闸,锁闸与锁芯连动连接。钥匙插入锁芯时,转动锁芯,带动锁闸缩回,此时,拉出插脚,即为开锁;闭锁时,要把插脚插入,再转动钥匙和锁芯,使锁闸伸出,此时,即可锁住钢缆锁。现有技术的锁头存在开、闭锁麻烦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闭锁方便的钢缆锁锁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缆锁锁头,包括锁芯和锁体,锁芯包括锁壳和转芯,锁芯设置在锁体内,在锁体上设置有连接钢缆一端的部分,还设置有与钢缆另一端锁位配合的部分,该锁位配合的部分包括与钢缆固定连接的插脚和设置在锁壳内的与转芯连动连接的锁闸,在锁体内沿插脚的轴向还设置有插脚顶块和顶块弹簧,插脚顶块在顶块弹簧的作用下与插脚接触连接,在锁闸的相对与插脚锁位配合的另一端设置有锁闸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锁体中设置有插脚顶块和在锁壳中设置有锁闸弹簧,使开锁时,插脚能自动弹出,闭锁时,锁闸和转芯能自动复位,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开、闭锁简单方便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钢缆锁锁头,包括锁芯和锁体1,锁芯包括锁壳9和转芯11,锁芯设置在锁体1内,在锁体1上设置有连接钢缆4一端的部分,该部分为钢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通过销钉5与锁体1铰接,还设置有与钢缆4另一端锁位配合的部分,该锁位配合的部分包括与钢缆4固定连接的插脚19和设置在锁壳9内的与转芯11连动连接的锁闸18,在锁体1内沿插脚19的轴向还设置有插脚顶块15和顶块弹簧14,插脚顶块15在顶块弹簧14的作用下与插脚19接触连接,在锁闸18的相对与插脚19锁位配合的另一端设置有锁闸弹簧17。所述的转芯11的端面上开设有传动孔3,在传动孔3中设置传动销钉16,传动销钉16的另一端置于锁闸18的传动槽6中与锁闸18作连动连接。在转芯11的转动周面上开设有定位槽,在与转芯11转动配合并与锁体1固定连接的锁壳9上设有弹性销钉12,弹性销钉12的一端置于定位槽中。在锁体1上还套设有上塑壳22和下塑壳23。
其工作原理如下开锁时,插入钥匙,逆时针转动转芯77度,此时转芯由弹性销钉限位,不能再转动,锁闸缩回,在插脚顶块的动作下,插脚被顶出,实现开锁。闭锁时,按下插脚,压下插脚顶块,锁闸在锁闸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卡入插脚的凹槽,同时转芯自动回位,拔出钥匙,实现闭锁。
权利要求1.钢缆锁锁头,包括锁芯和锁体(1),锁芯包括锁壳(9)和转芯(11),锁芯设置在锁体(1)内,在锁体(1)上设置有连接钢缆(4)一端的部分,还设置有与钢缆(4)另一端锁位配合的部分,该锁位配合的部分包括与钢缆(4)固定连接的插脚(19)和设置在锁壳(9)内的与转芯(11)连动连接的锁闸(18),其特征是在锁体(1)内沿插脚(19)的轴向还设置有插脚顶块(15)和顶块弹簧(14),插脚顶块(15)在顶块弹簧(14)的作用下与插脚(19)接触连接,在锁闸(18)的相对与插脚(19)锁位配合的另一端设置有锁闸弹簧(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缆锁锁头,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芯(11)的端面上开设有传动孔(3),在传动孔(3)中设置传动销钉(16),传动销钉(16)的另一端置于锁闸(18)的传动槽(6)中与锁闸(18)作连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缆锁锁头,其特征是在转芯(11)的转动周面上开设有定位槽,在与转芯(11)转动配合并与锁体(1)固定连接的锁壳(9)上设有弹性销钉(12),弹性销钉(12)的一端置于定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缆锁锁头,其特征是在锁体(1)上还套设有上塑壳(22)和下塑壳(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缆锁锁头,包括锁芯和锁体,锁芯包括锁壳和转芯,锁芯设置在锁体内,在锁体上设置有连接钢缆一端的部分,还设置有与钢缆另一端锁位配合的部分,该锁位配合的部分包括与钢缆固定连接的插脚和设置在锁壳内的与转芯连动连接的锁闸,在锁体内沿插脚的轴向还设置有插脚顶块和顶块弹簧,插脚顶块在顶块弹簧的作用下与插脚接触连接,在锁闸的相对与插脚锁位配合的另一端设置有锁闸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锁体中设置有插脚顶块和在锁壳中设置有锁闸弹簧,使开锁时,插脚能自动弹出,闭锁时,锁闸和转芯能自动复位,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开、闭锁简单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E05B67/06GK2797555SQ200520069048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7日
发明者詹显光 申请人:詹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