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弹子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弹子锁,其一般包括有一个锁体,安装在锁体内锁芯,锁体内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子孔,锁芯上具有钥匙槽及和钥匙槽相通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弹子孔,所述的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弹簧、上弹子、中弹子和下弹子;下弹子容置在第二弹子孔内,上弹子容置于第一弹子孔内,中弹子则容置于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之间,上述上弹子、中弹子和下弹子的形状一般呈柱状。这种弹子锁的工作原理是先将钥匙插入到钥匙槽内,钥匙上的齿与各个下弹子的下表面接触,每个钥匙上的齿的形状大小与各个下弹子相应,即通过钥匙上的齿的高低不同,来上下移动相应的下弹子,使每个下弹子和中弹子的分界面与锁体和锁芯的分界面在同一平面上,转动锁芯,达到开锁的目的。现有的这种弹子锁不法分子比较容易拨开,其利用工具拨动弹子的同时,又对锁芯施加换向扭力,在这种情况下用工具上下拨动其中一个下弹子,使该下弹子和中弹子的分界面到达与锁体和锁芯的分界面在同一平面的状态下时,会发出咔咔声,此时,不法分子就会对该弹子进行定位,接着重复同样步骤,使各个下弹子都被准确定位,各个击破,进而把锁打开,也就是说现有的弹子锁存在着上下拨动弹子,并将弹子定位而打开的缺陷,故安全性差。
目前市场上具有防撬功能的弹子锁也很多,如一专利号为ZL200320125595.0(公告号为CN266530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撬锁芯》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它包括锁芯体及其中的锁芯转子、弹子和弹子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锁芯体与锁芯转子之间,可转动360度的转子套;所述的转子套的里端头,设有拔块;在锁芯体、转子套和转子中各个相应的弹子孔中分别设有弹簧、上弹子、中弹子和下弹子,在转子套中的弹子孔为外大内小的阶梯形圆孔,其中的弹子相应也为外大内小的阶梯圆柱体,各中弹子长度根据与钥匙齿的配合而设置其长度。该锁芯只有匹配钥匙插入时才能使转子和转子套一起转动,不匹配钥匙插入时转子和转子套均不转动或只有转子转动而转子套不转动,锁仍不能打开。其虽然可以起到防撬功能,但是该结构还是不能有效防止不法分子拨动弹子法打开弹子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用拨动弹子的方法而打开锁具的弹子锁,且其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子锁,包括有一个锁体,安装在锁体内锁芯,锁体内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子孔,锁芯上具有钥匙槽及和钥匙槽相通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弹子孔,所述的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一一对应;所述的每组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弹簧、上弹子、中弹子和下弹子;下弹子容置在第二弹子孔内,上弹子穿设在第一弹子孔和钥匙槽内,中弹子的则穿设在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弹子与上弹子相邻的端面上具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的上端面与上弹子的下端面接触,凸起部的侧面与中弹子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在锁合的状态下,凸起部的上部分位于第一弹子孔内,凸起部的下部分位于第二弹子孔内。
上述的凸起部位于中弹子与上弹子相邻的端面的中心,这样凸起部的侧面与中弹子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呈对称设置,使撬动时凸起部受力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在所述的中弹子与上弹子相邻的端面上具有一凸起部,凸起部的上端面与上弹子的下端面接触,凸起部的侧面与中弹子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在锁合的状态下,凸起部的上部分位于第一弹子孔内,凸起部的下部分位于第二弹子孔内,而当不法分子在拨开锁过程中,必须对锁芯施加换向扭力,这时凸起部的侧面与中弹子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这会卡合在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的交界面处,这样不法分子便不可以再拨动中弹子,中弹子不会进入到相应第一弹子孔内,也就是不会让下弹子和中弹子的分界面与锁体和锁芯的分界面在同一平面上,这样便不能拨开该锁,起到有效地防撬作用;还有当不法分子撬动时,缺口和第他弹子孔的孔壁会产生碰撞的咔咔声,它会给不法分子造成以为拨到位的假象,达到了混淆视听的效果,有效的扰乱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再有要达到这个防撬效果,只需对中弹子结构稍加改进即可,因此结构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锁合状态下);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插入钥匙的状态下);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开锁状态下);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防拨状态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弹子锁,包括有一个锁体1,安装在锁体1内锁芯2,锁体1内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子孔11,锁芯2上具有钥匙槽21及和钥匙槽21相通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弹子孔22,所述的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一一对应,且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各有五个;所述的每组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内至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弹簧3、上弹子4、中弹子5和下弹子6;下弹子6容置在第二弹子孔22内,上弹子4穿设在第一弹子孔11和钥匙槽21内,中弹子5的则穿设在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内,所述的中弹子5与上弹子4相邻的端面上具有一凸起部51,凸起部51位于中弹子5与上弹子4相邻的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凸起部的51上端面与上弹子4的下端面接触,凸起部51的侧面与中弹子5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7,在锁合的状态下,凸起部51的上部分位于第一弹子孔11内,凸起部51的下部分位于第二弹子孔22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这样的正常开锁时,如图2、4所示,将钥匙8插入到钥匙槽内,钥匙8上的齿与各个下弹子6的下表面接触,每个钥匙8上的齿的形状大小与各个下弹子6相应,即通过钥匙8上的齿的高低不同,来上下移动相应的下弹子6,使每个下弹子6和中弹子5的分界面与锁体1和锁芯2的分界面在同一平面上,转动锁芯5,达到开锁的目的;当不法分子要拨开该锁时,如图5所示,将万能钥匙9插入钥匙槽21内,再对锁芯2施加换向扭力,这时凸起部51的侧面与中弹子5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7这会卡合在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55的交界面处,这样不法分子便不可以再使用工具拨动中弹子5,中弹子5不会进入到相应的第一弹子孔11内,也就是让下弹子6和中弹子5的分界面与锁体1和锁芯2的分界面不会在同一平面上,这样便不能撬开该弹子锁。
权利要求1.一种弹子锁,包括有一个锁体(1),安装在锁体(1)内锁芯(2),锁体(1)内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子孔(11),锁芯(2)上具有钥匙槽(21)及和钥匙槽(21)相通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弹子孔(22),所述的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一一对应;所述的每组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内至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3)、上弹子(4)、中弹子(5)和下弹子(6);下弹子(6)容置在第二弹子孔(22)内,上弹子(6)穿设在第一弹子孔(11)和钥匙槽(21)内,中弹子(5)的则穿设在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弹子(5)与上弹子(4)相邻的端面上具有一凸起部(51),该凸起部(51)的上端面与上弹子(4)的下端面接触,凸起部(51)的侧面与中弹子(5)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7),在锁合的状态下,凸起部(51)的上部分位于第一弹子孔(41)内,凸起部(51)的下部分位于第二弹子孔(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部(51)位于中弹子(5)与上弹子(4)相邻的端面的中心。
专利摘要一种弹子锁,包括有一个锁体(1),安装在锁体(1)内锁芯(2),锁体(1)内具有一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弹子孔(11),锁芯(2)上具有钥匙槽(21)及间隔设置的第二弹子孔(22),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一一对应;每组第一弹子孔(11)和第二弹子孔(22)内设有弹簧(3)、上弹子(4)、中弹子(5)和下弹子(6);中弹子(5)与上弹子(4)相邻的端面上具有一凸起部(51),该凸起部(51)的上端面与上弹子(4)的下端面接触,凸起部(51)的侧面与中弹子(5)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缺口(7),在锁合的状态下,凸起部(51)的上部分位于第一弹子孔(41)内,凸起部(51)的下部分位于第二弹子孔(22)内,它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用拨动弹子的方法而打开锁具的弹子锁。
文档编号E05B15/00GK2835467SQ20052013382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陈明仲 申请人:毕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