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22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用型材加工形 成的推拉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推拉窗多为由纯铝型材一体加工而成。这种推拉窗的结构 复杂,同时由于采用单独铝材加工形成,因此隔热隔音性能较差,并 且其气密性也差。
因而,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推拉窗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拉窗,其结构相对简单,隔热隔 音性能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拉窗,其包括橫向 设置的上固、与该上固相对设置的下滑、纵向设置且分别与上固及下 滑衔接的一对边封、横向设置于上述边封之间且与下滑对应的上滑, 及活动安装在由上滑、下滑及一对边封界定的框架内的推拉扇页。
上固包括第一塑钢上固件,其由框壁围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上固件上还设有第一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铝合金上固件,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 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上固件也设有与所述第 一结合部相配合 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因此推4i窗的 结构得以简化;同时由于分体结构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因此其隔热 隔音性能及气密性得到了 一定的改善。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拉窗的主视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b为图2a中第一上固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c为图2a中第二上固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d为图2a中第一上滑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e为图2a中第二上滑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f为图2a中第一橫框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g为图2a中第二横框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h为图2a中滑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2i为图2a中第一下滑件及滑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2j为图2a中第二下滑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k为图2c所示结构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k所示结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m为图2a中压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结构在B-B方向的剖^f见图。 图3b为图3a中第一边封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3c为图3a中第一纵框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3d为图3a中第二边封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3e为图3a中第二纵框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拉窗的截面型材为分体式结 构。该推拉窗100包括横向设置的上固10、与该上固IO相对设置的 下滑40、纵向设置且分别与上固10及下滑40衔接的一对边封30、 横向设置于上述边封30之间且与所述下滑40对应的上滑20,及活 动安装在由上滑20、下滑40及一对边封30界定的框架内的一对推 拉扇页50。所述每个推拉扇页50内安装有玻璃60。此外,所述上固 10与上滑20之间也固定安装有玻璃(未标号)。
参考图2a-2c,所述上固10包括第一上固件102及与该第一上固 件102配合安装的第二上固件104。其中第一上固件102位于门窗面 向室内的一侧,而第二上固件104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的一側。第一 上固件102由塑钢材料制成,其横截面整体呈矩形,其包括顶壁106、 底壁108、与顶壁106及底壁108连接的一对侧壁101、 103和肋壁 603。顶壁106、底壁108、肋壁603和侧壁101、 103相互连接分别围成空腔601A和601B。顶壁106的内侧上还有一个突起物602,该 突起物602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突起物602的橫截面也可呈尖角状或条状及其它可适用的形状。顶壁 106的一端形成卡边107,用于将第一上固件102固定到建筑物墙体 内。底壁108上形成凹入部105,以便与压块70 (参考图2m)配合。 一个侧壁103上形成多个,比如两个燕尾块109,两个燕尾块10之 间开设有定位槽110。燕尾块IO上还形成多个尖角,这样可增加燕 尾块的连接强度。
第二上固件10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上固件104的截面整体 也呈矩形,其包括顶壁118、底壁120、及分别与顶壁118和底壁120 连接的一对侧壁124、 122。顶壁118、底壁120和侧壁124、 122围 成一个空腔701。顶壁118面向空腔701的侧面上形成一个圆弧状突 起物702。顶壁118的一端也形成卡边126,该卡边126及第一上固 件102的卡边107可以共同将上固件安装到建筑物墙体内。底壁108 的一端形成挡边116,该挡边116与压块70 (参考图2m)共同配合, 用于对玻璃60进行限位(参考图2a)。 一个側壁124上形成一对卡 臂111,该两个卡臂111之间形成定位块114。卡臂111上也形成了 多个尖角。定位块114与上述的每个卡臂111之间界定一个与第一上 固件102的燕尾块109配合的卡槽112。参考图2c及图2k-21,第二 上固件104的卡臂111面临定位块114的一端纵向形成多个齿牙113, 用以在装配第一上固件102与第二上固件104时,增强两者之间的安 装强度(如下所述)。
当将第一上固件102与第二上固件104组装起来时,将第一上固 件102的燕尾块109插入到第二上固件104的相应卡槽112内,而第 二上固件104的定位块114则插入到第 一上固件102的燕尾槽110内, 再借助适当工具,比如滚压机(图未示)挤压第二上固件104的两个 卡臂lll,使得这些卡臂111上的齿牙113紧紧地扎入燕尾块109内, 从而将第一上固件102与第二上固件104互相固定而形成上固10。 此外,在挤压所述卡臂lll的过程中,为了使卡臂lll容易变形,可 以在这些卡臂111的外部(未形成齿牙113的一侧)开设凹槽(未标 号)。另外,所述定位块114上也可以形成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 轻第二上固件的整体重量,并且可以节省材料。
参考图1 、图2a及图2d-2e,上滑20用于提供推拉扇页50的上 端滑动的轨道,该上滑20包括第一上滑件202及与第一上滑件202 配合安装的第二上滑件204。其中,第一上滑件202位于门窗面向室 内的一側,而第二上滑件204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的一侧。第一上滑 件202由塑钢材料制成。第一上滑件202的截面整体呈矩形,其包括 顶壁206、底壁208、分别与顶壁206、底壁208连接的一对侧壁201、 203和肋壁803A、 803B。顶壁206、底壁208、侧壁201、 203和肋 壁803A、 803B相互连接在第一上滑件上形成了五个空腔801。底壁 208面向空腔801的侧面上形成一个橫截面呈圓环状的突起物802。 底壁208的中央向外突出形成用于供推拉扇页50滑行的滑条205。 側壁203上形成多个,比如两个燕尾块207,且两个燕尾块207之间 界定一个定位槽209。燕尾块207上也形成了多个尖角。
第二上滑件204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上滑件204的截面整体 也呈矩形,其包括顶壁210、底壁216及与顶壁210、底壁216连接 的一对侧壁212、 214。底壁216的中央也向外突出形成用于供推拉 扇页50滑行的滑条218。此外,侧壁214上形成一对卡臂211,该两 个卡臂211之间形成定位块213。定位块213与上述每个卡臂211之 间界定一个与第一上滑件的燕尾块207配合的卡槽215。
与第二上固件104类似,所述第二上滑件204的卡臂211上面临 定位块215的一端也纵向形成多个齿牙(图未示),用以在装配第一 上滑件202与第二上滑件204时,增强两者之间的安装强度。所述第 一上滑件202与第二上滑件204的组装过程与第 一上固件102与第二 上固件104的组装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此外,在挤压所述卡臂 211的过程中,为了使卡臂211容易变形,也可以在这些卡臂211的 外部(未形成齿牙的一侧)开设凹槽。另外,所述定位块215上也可 以形成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轻第二上滑件的整体重量,并且可以 节省材料。
参考图1、图2a、图2f-2g及图3a,每个推拉扇页50包括一对 水平设置的扇页横框502及纵向设置的扇页纵框520。扇页横框502 及纵向设置的扇页纵框520互相连接形成矩形框架,该框架内可以安 装玻璃60。
扇页橫框502由互相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橫框件504及第二橫框件 506组成。其中,第一横框件504位于门窗面向室内的一侧,而第二 横框件506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的一侧。与上固10和上滑20—样,
扇页横框502上也设有旨在加强横框502连接强度的肋壁、突起物及 减轻横框502重量的空腔。
第一对黄框件504用塑钢材料制成。第一对黄框件504具有才反体508。 该板体508的一端形成凹槽501,用于安装密封毛条(图未示)。该 板体508的另 一端弯折形成挡边503。板体508的中央则突出形成燕 尾块505。第二横框件506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横框件506也具 有板体507。该板体507的一端形成凹槽509,用于安装密封毛条(图 未示)。该板体507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挡边510。板体507的中央则 突出形成一对卡臂513,该对卡臂513之间界定一个与燕尾块505配 合的燕尾槽511。将燕尾块505紧紧地插入到燕尾槽511内,从而将 第一橫框件504及第二橫框架506装配起来而形成扇页橫框502。此 时,玻璃60的上下两个边缘卡设在第一橫框件504的挡边503与第 二横框件506的挡边510之间,从而对玻璃60进行限位。
卡臂513的内侧也可以形成齿牙,通过挤压卡臂513,使这些齿 牙紧紧地扎入燕尾块505内,从而加强了装配强度。另外,为了挤压 卡臂513时使卡臂513容易变形,也可以在这些卡臂513的外部(未 形成齿牙的一侧)开设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轻第二横框件506的 整体重量,并且可以节省材料。
参考图3a、图3c及图3e,扇页纵框520包括互相安装在一起的 第一纵框件522及第二纵框件524。其中,第一纵框件522位于门窗 面向室内的一侧,而第二纵框件524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的一侧。与 上固10和上滑20 —样,扇页纵框520上也设有旨在加强纵框520连
接强度的肋壁、突起物及减轻纵框520重量的空腔。
第一纵框件522用塑钢材料制成。第一纵框件522包括板体526。 该板体526的一端弯折形成挡边525。板体526的中央则突出形成一 对卡臂528, 该两个卡臂528之间还设置有定位块521。定位块521 与每个卡臂528之间形成卡槽523。
第二纵框件524也具有板体527。板体527的一端弯折形成与第 一纵框件522的挡边525对应的挡边532。斧反体527的中央则突出形 成与上述卡槽523对应的一对燕尾块529。该对燕尾块529之间开设 有定位槽530。
将燕尾块529紧紧地插入到卡槽523内,同时将定位块521紧紧 地插入到燕尾槽530内,从而将第一纵框件522及第二纵框件524装 配起来而形成扇页纵框520。此时,玻璃60的左右两个边缘卡设在 第一纵框件522的挡边525与第二纵框件524的挡边532之间,从而 对玻璃60进行限位。
此外,卡臂528的内侧也可以形成齿牙,通过挤压所述卡臂528, 使这些齿牙紧紧地扎入燕尾块529内,从而加强了第一纵框件522及 第二纵框件524之间的装配强度。另外,为了挤压卡臂528时能够使 卡臂528容易地产生变形,也可以在这些卡臂528的外部(未形成齿 牙的一侧)开设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轻第二纵框件524的整体重 量,并且可以节省材料。
参考图1、图2a及图2h-2j,所述下滑4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下 滑件402及第二下滑件404。其中,第一下滑件402位于门窗面向室内的一侧,而第二下滑件404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的一侧。与上固 10和上滑20 —样,下滑40上也设有旨在加强下滑40连接强度的肋 壁、突起物及减轻下滑40重量的空腔。
第一下滑件402由塑钢材料制成。第一下滑件402由互相连接的 顶壁406、 一对侧壁403、 401及底壁408构成。顶壁406中央向上 形成定位槽405。侧壁401上形成多个,比如两个燕尾块407,该两 个燕尾块407之间界定一个定位槽409。
第二下滑件40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下滑件404包括互相连 接的顶壁410、底壁412及一对侧壁414、 416。顶壁410上突出形成 滑条418。侧壁416向外突出形成一对卡臂411,该对卡臂411之间 还形成定位块415。该定位块415与每个卡臂411之间开设有卡槽 413。
将燕尾块407紧紧地插入到卡槽413内,同时将定位块415紧紧 地插入到定位槽409内,从而将第一下滑件402及第二下滑件404装 配起来而形成下滑40。
滑块80包括滑条84及与该滑条84连接的卡条82。卡条82卡 在第一下滑件402的定位槽405内。滑块80的滑条84则位于扇页横 框502的第一横框件504的挡边503与第二横框件506的挡边510之 间,从而使得其中一个推拉扇页50可以橫向沿着第一下滑件402滑 动;而第二下滑件404的滑条418则位于扇页横框502的第一橫框件 504的挡边503与第二横框件506的挡边510之间,从而使得另 一个 推拉扇页50可以横向沿着第一下滑件402滑动。
此外,卡臂411的内侧也可以形成齿牙,通过^P压所迷卡臂411, 使这些齿牙紧紧地扎入燕尾块407内,从而加强了第一下滑件402与 第二下滑件404之间的装配强度。另外,为了挤压卡臂411时能够使 卡臂411容易地产生变形,也可以在这些卡臂411的外部(未形成齿 牙的一侧)开i殳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轻第二下滑件404的整体重 量,并且可以节省材料。
参考图1、图3a-3b及图3d,封边30纵向设置在推拉窗100的 左右两侧,用于对推拉扇页50的扇页纵框520进行P艮位。该封边30 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封边件32及第二封边件34。其中,第一封边件 32位于门窗面向室内的 一侧,而第二封边件34则位于门窗面向室外 的一侧。与上固10和上滑20—样,封边30上也设有旨在加强封边 30连接强度的肋壁、突起物及减轻封边30重量的空腔。
第一封边30由塑钢材料制成。第一封边30包括互相连接的顶壁 36、底壁38及一对侧壁31、 33。侧壁31上向外伸出一对卡扣部40。 底壁38上形成一对卡臂35,该对卡臂35之间设置有定位块37。该 定位块37与每个卡臂35之间开设有卡槽39。
第二封边件3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封边件34包括互相连接 的顶壁48、底壁46及一对侧壁42、 44。侧壁42上向外伸出一个卡 扣部41。顶壁48上向外伸出一对燕尾块43,该对燕尾块43之间开 设有定位槽45。
将燕尾块43紧紧卡入卡槽39内,同时将定位块37紧紧卡入定 位槽45内,从而将第一封边件32及第二封边件34互相组装而形成
封边30。其中一个封边30的第二封边件34的卡扣部41位于一个扇 页纵框520的挡边525与挡边532之间,从而对其中一个推拉扇页 50的扇页纵框520进行限位。其中另一个封边30的第一封边件32 的一对卡扣部40则位于另一个扇页纵框520的挡边525与挡边532 之间,从而对另 一个推拉扇页50的扇页纵框520进行限位。
此外,卡臂35的内侧也可以形成齿牙,通过^=齐压所述卡臂35, 使这些齿牙紧紧地扎入燕尾块43内,从而加强了第一边封件32与第 二边封件34之间的装配强度。另外,为了挤压卡臂35时能够使卡臂 35容易地产生变形,也可以在这些卡臂35的外部(未形成齿牙的一 侧)开设凹槽。这些凹槽还可以减轻第二边封件34的整体重量。并 且可以节省材料。
塑钢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推拉窗100的隔热隔音效果,同时提高了 气密性。而推拉窗100的型材采用分体式结构(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 架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门窗比如推拉窗的制造难度,从而使门 窗结构得以简化。
1
应当注意,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借助 燕尾块与燕尾槽、定位块与燕尾槽之间的配合来实现两者之间的互相 固定,然而,两者之间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卡块与卡槽的配合结构, 比如T形块与T形槽、三角形块与三角形槽的配合结构等等。并且, 所述配合结构可以仅仅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比如可以由多
个燕尾块与燕尾槽配合结构。
并且,上固10、下滑40、边封30或上滑20可以全部为分体式
结构,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部件具有分体式结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 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 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推拉窗,其包括横向设置的上固、与该上固相对设置的下滑、纵向设置且分别与上固及下滑衔接的一对边封、横向设置于所述边封之间且与所述下滑对应的上滑,及活动安装在由上滑、下滑及一对边封界定的框架内的推拉扇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包括第一塑钢上固件,其由框壁围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上固件上设有第一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铝合金上固件,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上固件设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包括 第一塑钢下滑件和第二铝合金下滑件,所述第一下滑件由框壁围成, 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下滑件上设有第一结 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下滑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 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下滑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下 滑件的第 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封包括 第一塑钢边封件和第二铝合金边封件,所述第 一边封件由框壁围成, 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边封件上设有第一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边封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 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边封件设有与所迷第一边 封件的第 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包括 第 一塑钢上滑件和第二铝合金上滑件,所述第 一上滑件由框壁围成, 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上滑件上设有第一结 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上滑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 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上滑件设有与所述第一上 滑件的第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下 滑、上滑和边封内都设有起加强作用的肋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扇页 由一对水平设置的扇页横框及纵向设置的扇页纵框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页橫框 包括第一塑钢横框件和第二铝合金横框件,所述第一横框件由框壁围 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迷第一横框件上设有第 一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 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横框件也由框壁围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横框件设有与所 述第一横框件的第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部。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页纵框 包括第一塑钢纵框件和第二铝合金纵框件,所述第一纵框件由框壁围 成,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一纵框件上设有第 一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 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纵框件也由框壁围成, 所述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所述第二纵框件设有与所述第 一纵框件的第 一结合部相配合的第二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第二连接 部。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页 横框和扇页纵框内都设有起加强作用的肋壁。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 部为燕尾块或T形块或三角形块,所述第二结合部相对应地为燕尾槽 或T形槽或三角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拉窗,其包括横向设置的上固、与该上固相对设置的下滑、纵向设置且分别与上固及下滑衔接的一对边封、横向设置于上述边封之间且与下滑对应的上滑,及活动安装在由上滑、下滑及一对边封界定的框架内的推拉扇页。上固包括第一塑钢上固件和第二铝合金上固件,第一、第二上固件都是由框壁围成,框壁上设有加强壁强度的突起物,第一、第二上固件上还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结合部和连接门窗的连接部。这种推拉窗的结构相对简单,隔热隔音性能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文档编号E06B3/46GK201074464SQ20072005080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胡建华 申请人:胡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