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侧窗巻帘。
技术背景在用于机动车辆的现代侧窗巻帘中,人们试图尽可能地隐藏用于 引导窗帘的引导元件。这就意味着需要用导杆或支撑杆来代替沿用至 今并且在车窗的矩形部分旁边延伸的常规导轨。顾名思义,当窗帘展 开时,支撑杆支撑布置在窗帘自由边缘上的拉杆。这就意味着支撑杆 具有两个功能,即引导拉杆以使其保持在车窗上的功能,以及产生用 于将窗帘从巻轴巻开、并使窗帘保持处于伸展状态所需的推进力的功 能。关于这一点,固定到支撑杆上部自由端上的^^干应当使由支撑杆 所施加的力均匀地分布在窗帘上,以使得该窗帘在所有区域都保持拉 紧而没有皱折。窗帘中的任何斜皱折都会让人感觉到特别不美观。如 果支撑杆与拉杆之间连接的角度相对于当窗帘从巻轴巻开时由于其 形状而呈现的角度有偏差,就会发生这些褶皱。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锥形巻轴也有问题。迄今为止,这些巻轴 仅与手动巻帘结合使用。这种带有支撑杆的侧窗巻帘的其他问题是如何消除颤动噪音,以 及使拉杆正确地运动到位于车窗下边缘处的抽拔沟槽内。发明内容根据这些情况,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能可靠地收回的侧窗巻帘。 该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新型侧窗巻帘适于在带有车窗玻璃的侧窗 上使用。该侧窗具有车窗下边缘和车窗上边缘。抽拔沟槽设于车窗下边缘区域内。窗帘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撑在抽拔沟槽下方的 巻轴上,并且因此而固定在门体内。窗帘的相对于巻轴在远处的边缘连接到拉杆上。该拉杆由单个支 撑杆支撑,该支撑杆的上端连接到拉杆上,以使得拉杆和支撑杆构造成T形。用于支撑杆的引导装置设于门体内,并按照相对于车窗边缘 的预定角度以垂直移位的方式来引导支撑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准辅助件,以确保拉杆正确地收回到抽拔沟 槽中,并且当侧窗巻帘收回时闭合抽拔沟槽,其中,所述对准辅助件 独立于引导装置而使拉杆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中,拉杆可完美地 收回到抽拔沟槽内。由于这种新的解决方案,拉杆可以防止被绊住,且因此其底侧不 会停在抽拔沟槽的边缘上,而是将抽拔沟槽密封并消失在该抽拔沟槽 中。因为拉杆至少在其下部运动路径区域中(即在车窗下边缘附近)具 有相对于车窗玻璃的很大振动,并且引导装置并非不可避免地以使得 能够可靠地排除绕拉杆纵向轴线的扭转运动的稳定而刚性的方式来 实施,所以这种抖动或绊住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即便是因拉杆的弹 性而引起的微弱抖动也可导致拉杆的外端撞到沟槽的边缘,并且与该 沟槽相互重叠例如l毫米、2毫米或3毫米。因为接触表面(通常是平 面)彼此相互抵靠,拉杆会不美观地位于抽拔沟槽的边缘上。无论引导 装置的稳定性如何,该对准辅助件都能可靠地防止这种绊住的现象。在电动式侧窗巻帘中以及在手动式巻帘中,对准辅助件都具有实 用性,在手动式巻帘中,支撑杆只须与在手动致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 制动器相关联。对准辅助件可设于拉杆上或抽拔沟槽上或拉杆和抽拔沟槽上。例 如,可通过在收回的拉杆的端部附近使抽拔沟槽适当地略微倾斜,来 实现位于抽拔沟槽上的适合的对准辅助件。所述倾斜局限于抽拔沟槽 的端部区域,以使得该凹陷不致具有难看的外观。例如,对准辅助件还可以以对准延伸部的形式而仅设于^i杆上,
该对准延伸部从拉杆下边缘指向车窗下边缘。 该对准延伸部优选以楔形方式来实施。还将可行的是,提供布置在支撑杆两侧上的两个对准延伸部,以 控制相对于抽拔沟槽纵向轴线、在两个可能的旋转方向上的抖动运 动。它们可局限于相对于拉杆的长度而比较短的 一段,或者可超过拉 杆长度而延伸到支撑杆两侧。用于支撑杆的引导装置可具有带有导槽的导轨,所述导槽以恒定 的截面沿整个导轨延伸。为了致动支撑杆,该支撑杆可设有穿过导槽而向外伸出的附件。 支撑杆通过相关联的线性致动元件可至少沿着展开方向移动。当设计手动式侧窗巻帘时,对巻轴而言,为其分配时钟弹簧马达 就足够了。在电动侧窗巻帘中,还提供电动齿轮马达以便选择性地使 支撑杆向上和向下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当窗帘展开且支撑杆位于其上端位置 时,必须防止在带有一个或多个支撑杆的侧窗巻帘中发生颤动。不可 避免的车辆振动会导致拉杆的至少端部撞击车窗玻璃。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包括开发一种不会颤动的侧窗巻帘。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9的特性的侧窗巻帘而 得以实现。这种新式侧窗巻帘适用于机动车辆的侧窗,在该侧窗中设有车窗 玻璃且侧窗巻帘以车窗下边缘作为边界。该车窗下边缘包括抽拔沟 槽,巻轴可旋转地支撑在该抽拔沟槽下方。窗帘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巻 轴上。窗帘的相对于巻轴在远处的 一端连接到拉杆上。拉杆与承载并且还引导横过车窗玻璃的拉杆的 一个或两个支撑杆一同移动。支撑杆与布置在门体内的、车窗下边缘下方的引导装置相关联。 引导装置布置成使得以相对于车窗下边缘的某一角度、并且在与由车
窗玻璃所限定的平面形成锐角的平面中引导支撑杆。由于这种措施, 支撑杆在其展开运动过程中逐渐靠近车窗玻璃。与支撑杆的挠性相结合,这就使得固定在支撑杆上的拉杆在其运动路径的上部区域中逐渐 压向车窗玻璃。如果输入的张紧力大于正常驾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 动,则拉杆与车窗玻璃保持接触。在电动和手动侧窗巻帘中,拉杆相对于车窗玻璃的弯度是有利的。如果在拉杆上设有两个彼此相隔一定距离的接触元件,则可实现 与车窗玻璃的限定接触。在材料方面,这些接触元件可进一步实施成 使得其即使在长期运行之后也不会在车窗表面上形成任何应力痕迹。各个接触元件优选以可旋转滚轮的形式来实施。这就产生了不会 留下4壬<可应力痕迹的滚动运动。引导装置可实施成带有导槽的导轨的形式,所述导槽以恒定截面 沿整个导轨延伸。为了操作支撑杆,可提供穿过导槽向外延伸的臂或附件,其中, 驱动元件在该臂或附件上接合。无论是巻帘的手动致动还是电动致动,都可有利地为巻轴分配时 钟弹簧马达。在手动侧窗巻帘中,为引导装置分配制动器就足以将支撑杆保持 在展开位置中。在电动侧窗巻帘中则提供与支撑杆协同操作的电动齿 轮马达。本发明的附加扩展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目的。在以下对附图的说明中将对用于理解本发明的各方面进行论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附图中按照惯例来确定未具体描述的其他细 节,这些附图在这方面补充了说明。很明显可进行很多的修改。附图未必按照真实比'例来绘制。可使某些区域放大很多来进行显 示,以显示某些细节。另外,附图经过明显简化且不包括实际实施例 中所提供的全部细节。用语"顶部"和"底部"或"前部"或"后部"
是指机动车辆中的正常安装或相应的术语。
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目的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轿车的经截开后的后部区域。图2显示了切去内饰的右后侧门的高度示意性的图示。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巻帘的支撑杆与拉杆之间连接的斜分解视 图及该连接的细节。图4显示了根据图2的侧窗巻帘的时钟弹簧马达的细节的倾斜图示。图5显示具有倾斜抽拔沟槽边缘和两个处于展开状态的支撑杆的 侧窗巻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显示了轿车的经截开、剖切后的后部区域。该图显示了右内 侧的视图,右内侧实施成被切除的左内侧的镜像的形式。除非另有表 示,否则关于车体右侧的解释也类似地适用于车体左侧。该图解经简 化,例如,车体内部结构(例如加强件和安装器件)未示出,因为理解 本发明并不需要这些结构。所示的车体区段l具有车顶2, C支柱3从车顶2沿侧向向下延 伸至未显示的底盘。还可想像到在车辆被切除一侧上有对应的C支柱。 C支柱3在内侧上设有衬里4。车顶2在其后部边缘上过渡到后车窗5,后车窗5在其上侧以车 窗上边缘6作为边界。在该图示中,只能看到相对彼此互成镜像的侧 边缘的一段7,其中,该区段在拐角区域8处过渡到车窗上边缘6。在车体腰身高度处,后车窗5的宽度大于其在车窗上边缘6区域 的宽度。在C支柱3前方某段距离处提供了 B支柱9,右后侧门11 以常规的方式4交接到该B支柱9上。右后侧门11包括车窗窗口 12,
该车窗窗口由垂直撑臂13划分为大致四角形区段14及近似三角形的 区段15。车内部还包括带后座表面16和后靠背17的后部长座椅15。后座表面16坐落在底盘底架18上。后架19延伸于后靠背17的后上边缘与后窗5之间。 后窗5设有后窗巻帘21,图1中仅显示了其窗帘22。其他窗帘位于侧窗12上,即四角形车窗区段14中的窗帘22,以及三角形区段15中的窗帘24。在图2中以放大方式显示了根据图1的侧门。将内部衬里切除, 以显示侧窗巻帘25的设计。根据该图,车窗窗口的下边缘以车窗下边缘28作为边界,车窗 下边缘28带有减速装置,窗帘25能通过该减速装置而从侧门11的 门体展开。车窗巻帘25具窗帘29,该窗帘29的一个边缘固定在巻轴 31上。巻轴31通过承重销32和33而可旋转地支撑在门体中、车窗 下边缘28的下方。图中并未显示用于支撑巻轴的承重块,以便提供 更好的总体观察效果。窗帘29包括适于产生充分遮阳效果的大致非弹性材料。窗帘29 的切割大小大致对应于车窗窗口 14的大小。窗帘29在其自由边缘上 设有拉杆34。支撑杆35设置成用于在图2中所示的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 引导拉杆34的引导装置。支撑杆35包括可以以充分防弯曲的方式来 承载并移动拉杆34的直杆。支撑杆35的上端以防拉伸和防压缩的方 式而连接到拉杆34上。支撑杆35在导轨40中移动,导轨40保持在门体中,并且不会 向上伸出超过车窗下边缘28。导轨40用于引导支撑杆35的近似垂直 于车窗下边缘28的滑动移位。支撑杆35的长度将在随后的功能说明 中得出。导轨40不必在门体内的整个长度上笔直地延伸;例如,其 可绕平行于车辆轴线而延伸的轴线弯曲,以顺应门的外形。导轨40包括朝向观察者以连续槽沟41的形式敞开的导槽。位于 槽沟41后面的槽腔的截面与支撑杆35的截面相适应。支撑杆35的下端连接到穿过沟槽41向外伸出的舌片42上。支撑杆35通过其自身的时钟弹簧马达43而朝向展开位置偏置。 时钟弹簧马达43稍稍位于车窗下边缘28的下方。图2所示的实施例 中显示其位于巻轴31的下方。时钟弹簧马达43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的 时钟弹簧外壳44,其中布置了以类似巻簧的方式实施的时钟弹簧。时 钟弹簧外壳可旋转,^L内弹簧端以可旋转地固定的方式来锚定。时钟 弹簧外壳44具有圆柱形的外圆周表面。呈纺织条带形式的张紧带45 的一端固定在该表面上。带45的另一端连接到舌片42上。侧窗巻帘25还具有齿轮马达布置46,该布置46借助输出齿轮 47来驱动与巻轴31同轴布置并且可旋转地固定到巻轴31上的齿轮 48。侧窗巻帘25的功能阐述如下在收回状态中,窗帘29巻拢在巻轴31上,直到拉杆34的上侧 或上边缘与车窗下边缘28近似地平齐。在该位置中,支撑杆35已到 达其最大的收回深度。这就意味着,张紧带45最大限度地从时钟弹 簧马达43巻开。齿轮马达47的自锁效应防止时钟弹簧马达43将窗帘29从巻轴 31巻开。只要马达47关闭,则侧窗巻帘25就保持处于所示位置。当使用者想要展开侧窗巻帘25时,齿轮马达47会被相应地致动。 这就导致巻轴31沿窗帘29的巻开方向旋转。当窗帘29从巻轴31巻 开时,时钟弹簧马达43经由支撑杆35而向上推动拉杆34。之所以实 现这种效果是因为时钟弹簧马达43具有经由张紧带45而使支撑杆35 的下端沿车窗下边缘28的方向向上升起或移位的趋势。一旦窗帘29完全展开,即, 一旦拉杆34到达车窗上边缘,齿轮 马达47便借助相应的控制(其不构成本发明目的的一部分)而处于停止 动作的状态。因为非弹性窗帘29由于巻轴31被制动而阻止了其自身
的进一步运动,所以这就可防止时钟弹簧马达43更进一步向上推动 支撑杆35。在上部位置中,张紧带45最大限度地巻拢在时钟弹簧马达43的 时钟弹簧马达外壳44上。为了在最上部位置中保持张紧带45中的张 紧力,支撑杆35的下端需要在时钟弹簧马达43下方保留一段合适的 距离。齿轮马达47沿相反的旋转方向被致动以收回侧窗巻帘25。这就 导致巻轴31沿着窗帘29的巻拢方向转动。由于窗帘29是非弹性的, 所以相应的力会传递到拉杆34上,并从此而传递到支撑杆35上,从 而迫使支撑杆35逐渐收回到导轨40内。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张紧带 45相应地从时钟弹簧马达43巻开。在此无须对钟弹簧马达43内的偏 置的产生进行说明,因为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张紧带的利用可提供以有序的方式巻拢各层使其彼此重叠的优点。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车门的高度示意性的截面,其中,截面平 面平于行车辆横向轴线。该图显示了门体48的上部部分,窗框49布 置在该门体上方。侧窗14的车窗玻璃51在窗框内以可移位的方式来 引导。门体48还包括内饰52,内饰52在其上边缘处包括抽拔沟槽 53,其中,所述抽拔沟槽平行于车窗玻璃51延伸并与其间隔开。窗 帘23和支撑杆35(显示二者都处于展开位置)延伸穿过抽拔沟槽53。 图中显示拉杆34位于支撑杆35的上端处。该布置实施成以便支撑杆理论上在抽拔沟槽53的区域中、并在 一个于侧窗14的上端处与车窗玻璃51所限定的平面形成锐角的平面 内向上移动。由于此措施,当拉杆35位于抽拔沟槽53中时,它与车 窗玻璃51的内侧间隔开。然而,当侧窗巻帘25展开时,拉杆34逐 渐朝向车窗玻璃51的内侧移动。车窗玻璃51的内侧与支撑杆34之 间的、在其一部分上的接触发生在车窗玻璃51的大约上部1/3处。在 窗帘23的持续延伸运动过程中,如图所示,拉杆34朝车辆内部弹性
地移位。当窗帘23完全笔直地延伸时,拉杆34稍有弯曲。支撑杆35 所必需的弯曲力会产生使拉杆34挤压车窗玻璃51的挤压力。选择其 它的力以使得驾驶时发生的振动不会将拉杆34抬离车窗玻璃51的内 侧而导致颤动噪音。该图还显示,在收回过程中,拉杆34在收回运动的大约1/3之后 与车窗玻璃51脱离接触。在下部区域中,车窗玻璃51内侧与拉杆34 之间的空间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振动可导致拉杆34 关于支撑杆35的纵向轴线而振动。由于这些振动,拉杆34的指向车 辆纵向的外端部可撞到抽拔沟槽53的边缘。这就阻止了附加收回。 拉杆34会留在内饰52的上侧上,而并非如愿进入抽拔沟槽53中以 形成使内饰在抽拔沟槽53区域内的轮廓完整的一个平齐表面。根据图3及对应的说明,沿车窗玻璃51的内侧而发生了.接触运动。图4显示了拉杆34的端部区段,该区段可控制拉杆关于支撑杆 35的纵向轴线的摆动式振动以及拉杆34与车窗玻璃51之间的接触。根据该图,拉拉杆34具有在窗帘23的上边缘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的L形内侧轮廓55。窗帘23安置在由L形轮廓55形成的内侧拐角 处。另一杆56完全填满所示L形轮廓55的内拐角,并挤压窗帘23 抵靠L形轮廓55的对应侧。杆56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而点焊到L形 轮廓55的较长分肢上,使得窗帘23相应地夹持在适当位置处。L形轮廓55形成上侧57,其在窗帘完全收回时使抽拔沟槽53闭 合,以使得上侧57以平齐和平滑的方式来延续内饰52的轮廓。带楔形表面59的楔形元件形式的插入辅助件58位于拉杆34的 所示端部的附近。插入元件58由合适的热塑性塑料、例如与杆或条 56—体式地注塑而成。楔形表面59指向车窗玻璃51,并且^^人距条56 下边缘一定距离处而起始于窗帘23的表面上。插入元件的覆盖窗帘 23的区域的高度大约是10毫米到15毫米。结果,形成了直接位于窗 帘23上的边缘61。始于边缘61,楔形表面59沿朝向上侧57的方向
以约5°至20。的恒定角度而延伸离开窗帘23所限定的表面。平行于拉杆34的纵向进行测量,楔形表面59具有约5毫米到15 毫米的宽度。另一楔形表面59设于另一对准辅助件58上,该对准辅助件相应 地布置在拉杆34的另 一端上且不需做任何详细说明。在插入辅助件58的上端区域(垂直于车窗玻璃51进行测量,其在 此处具有的很厚的厚度)中,插入辅助件58开有沟槽并形成限定沟槽 64的两个平行分肢62和63。小滚轮65形式的接触元件可旋转地支 撑在沟槽64中。未示出的位于拉杆34另 一端上的对准元件58类似地也设有滚轮 65。在车窗巻帘25展开过程中,拉杆34接近车窗玻璃51,并且该拉 拉杆34在位于端部附近并实施成可旋转滚轮65形式的两点处与车窗 玻璃51接触。在持续的展开运动中,滚轮65沿车窗玻璃54滚动, 并且防止随着时间推移而在车窗玻璃内形成应力裂纹。然而,同时产 生了局限于拉杆34端部的限定性接触。类似地,在收回过程中会发生相同的滚动运动,直到与车窗玻璃 51脱离4妻触为止。拉杆34—接近抽拔沟槽53,不管偏斜运动的大小如何,两个楔 形表面59都会迫使拉杆34进入某位置,在该位置中,拉杆34与抽 拔沟槽53的开口对准。由于楔形表面59向下延伸超过了拉杆34的 底侧,所以拉杆34的底侧就不会撞到沟槽53的边缘及保持位于其上。因为在拉杆34的两端上设有两个对准元件58,并且两个对准元 件沿同一方向对拉杆施力,所以一个对准元件防止绕支撑杆35的纵 向轴线沿一个方向^f故旋转运动,而另一对准元件防止沿相反方向的旋 转运动。图5显示对准辅助件58的备选实施例。拉杆24依然包括两个条 55和56,窗帘23夹持在这两个条之间。两杆55和56在窄边缘67 和68上终止于相同的高度,窄边缘67和68近似位于同一高度并且
相对于窗帘23近似垂直地对齐。例如,对准辅助件58包括位于抽拔沟槽53的相对于车窗51的 远处边缘69上的斜面。该斜面形成一个沿支撑杆35方向逐渐变细而 呈三角形表面形式、并且沿朝向抽拔沟槽53的相应端部方向变宽的 倾斜表面71。因此,倾斜表面71包括相对于窗帘23所限定的平面倾 斜角度两倍于图4中所示情况的三角形表面对准辅助件53基本上局限于抽拔沟槽53的端部,并且因此仅与 拉杆34的端部协同操作。当存在小的对准误差时,已存在于拉杆34上以及抽拔沟槽53的 沟槽边缘69上的倒角会迫使拉杆34进入正确位置。仅在显著偏移时 发生不希望的卡住现象,这会导致例如在下侧67与沟槽边》彖69之间 的大约2毫米至3毫米的重叠。倾斜表面71在此种情形下就变得有 效,其中,这些倾斜表面防止对接重叠并且产生迫使拉杆34进入对 准位置的扭矩。其作用类似于螺杆表面的一段。倾斜表面的长度由其他基本条件来限定,并且可容易地根据经验 来确定。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杆的侧窗巻帘,该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到拉 杆上。为防止颤动噪音,拉杆的端部设有接触车窗玻璃的滚轮,以便 在展开过程中支撑杆可弹性地弯曲。另外,窗帘设有对准辅助件,该对准辅助件防止拉杆由于关于支 撑杆纵向轴线的振动而在收回过程中撞到沟槽边缘,并且防止4i+f由 于同样的原因而阻止附加收回。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带有侧窗(14)的机动车辆(1)的侧窗卷帘(25),所述侧窗(14)具有车窗下边缘(28)和车窗上边缘,其中,抽拔沟槽(53)设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处,所述侧窗卷帘具有卷轴(31),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抽拔沟槽(53)下方;窗帘(23),其形状切割成对应于所述侧窗(14)的形状,其中,所述窗帘以一个边缘固定在所述卷轴(31)上且具有相对于所述卷轴(31)在远处的边缘;拉杆(34),其固定在相对于所述卷轴(31)在远处的所述边缘上;单个支撑杆(35),其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其上端连接到所述拉杆(34)上;用于所述支撑杆(35)的引导装置(40),其布置在所述车窗下边缘(28)下方、并用来在相对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的预定角度上垂直地引导所述支撑杆(35);以及对准辅助件(58),其实施成以便所述窗帘(23)的垂直收回运动致使所述拉杆(34)对准到一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所述拉杆(34)定向成平行于所述抽拔沟槽(5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 抽拔沟槽(53)上实施所述对准辅助件(58,7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仅在所述 拉杆(34)上实施所述对准辅助件(58,59)。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 辅助件(58)包括两个部件,其中, 一个部件(71)实施于所述抽拔沟槽(53) 上,另一部件(59)实施于所述4立杆(34)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拔 沟槽(53)以呈漏斗形的方式而向上变宽的截面作为对准辅助件(58),其 中,所述变宽(71)优选局限于所述抽拔沟槽(53)的端部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 (34)在其底侧上携有作为对准辅助件(58)的至少一个对准延伸部(59), 所述对准延伸部(59)朝向所述窗帘(23)而逐渐变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延伸部(58)以楔形形状的方式实施,其中,楔形尖端(61)定向成朝向所 述窗帘(23)。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提供了两 个所述对准延伸部(59),并且它们布置在所述4立杆(34)的两端上。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 延伸部(59)在所述拉杆(34)的长度上延伸。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 支撑杆(35)的所述引导装置(40)由导轨形成,所述导轨包括以恒定截面 沿整个所述导轨(40)延伸的导槽(41)。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杆(35)设有从所述导槽(41)向外伸出的附件(42)。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所 述支撑杆(35)可以通过相关联的线性致动元件(45)而至少沿展开方向移动o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窗 巻帘具有驱动装置(43,46)。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側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43,46)至少设计成用于移动所述巻轴(31)。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43,46)包括联接到所述巻轴(31)或所述支撑杆(35)上的时钟弹 簧马达(43)。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除所述时钟弹簧马达(43)以外还具有齿轮马达(46)。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动齿轮马达(46)分配给所述巻轴(31)。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至少近似 垂直于所述车窗下边缘(14)来引导所述拉杆(34)。
19. 一种用于带有侧窗(14)的机动车辆(1)的巻帘(25),所述侧窗 (14)包括车窗玻璃(51)并且具有车窗下边缘(28)及车窗上边缘,其中, 抽拔沟槽(53)设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处,所述侧窗巻帘具有巻轴 (31),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抽拔沟槽下方;窗帘(29),其形状切割成 对应于所述侧窗(14)的形状,其中,所述窗帘以一个边缘固定在所述 巻轴(31)上,并且所述窗帘具有相对于所述巻轴(31)在远处的边缘;拉 杆(34),其固定在相对于所述巻轴(31)在远处的所述边缘上,并且具有 设计成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51)进行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65);至 少一个挠性支撑杆(35),其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其上端连接到所述拉杆 (34)上;以及引导装置(40),其用于所述支撑杆(35),所述引导装置(40) 布置在所述车窗下边缘(28)下方,并且用来在相对于所述车窗下边缘 (28)的预定角度上、且在与所述车窗玻璃(51)限定的平面形成锐角的平 面中垂直地引导所述支撑杆(35),以便所述拉杆(34)的所述接触元件 (65)至少在其最高位置中与所述车窗玻璃(51)接触。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两个所 述接触元件(65)设置成彼此相隔一定距离。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 多个所述接触元件(65)分别由可旋转地支撑的滚轮来形成。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用于所 述支撑杆(35)的所述引导装置(40)由导轨形成,所述导轨带有以恒定截 面沿整个所述导轨(40)延伸的导槽。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杆(35)设有从所述导槽(41)向外伸出的附件(42)。
24.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相应的 所述支撑杆(35)可以通过相关联的线性致动元件(45)至少沿展开方向 移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 窗巻帘具有驱动装置(43,46)。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43,46)至少设计成用于移动所述巻轴(31)。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43,46)包括联接到所述巻轴(31)或所述支撑杆(35)上的时钟弹 簧马达(43)。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 动装置(43,46)除所述时钟弹簧马达(43)以外还具有齿轮马达(46)。
29.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动齿轮马达(46)分配给所述巻轴(31)。
3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巻帘(25),其特征在于,至少近似 垂直于所述车窗下边缘(28)来引导所述支撑杆(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插入辅助件的侧窗卷帘。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杆的侧窗卷帘,该支撑杆的自由端连接到拉杆上。为防止颤动噪音,拉杆的端部设有接触车窗玻璃的滚轮,以使得支撑杆在展开过程中弹性地弯曲。另外,窗帘设有对准辅助件,该对准辅助件防止拉杆由于关于支撑杆纵向轴线的振动而在收回过程中撞到沟槽边缘,并且防止拉杆由于同样的原因而阻止附加收回。
文档编号E06B9/54GK101392626SQ20081014909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M·汉森 申请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