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52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横向地悬吊支撑婴儿的婴儿带。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婴儿带,在使婴儿在支撑物上大致平躺状态下由使用者 肩部用带悬挂支撑该支撑物(例如JP-A-2002 — 282097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婴儿带具有下述问题。
(1) 现有的婴儿带大致平躺地支撑婴儿而构成,没有考虑在喂奶 时支撑婴儿。如果根据申请人的调査,针对产后的婴儿(包含在本说 明书中婴儿的概念内),平均一天喂奶8.7次,每次喂奶时间平均需要 19分钟,在喂奶时,需要由喂奶者自己的手或腕连续支撑婴儿的头部, 在喂奶时,需要消耗很大体力。
(2) 在现有的婴儿带的支撑物中,设置用于使婴儿就寝的垫部, 同时为了将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可靠地保持在所述垫部上,在垫 部的两缘设置侧方支撑部,此外,还设置用于相互连接所述侧方保持 部的孔带。而且,将保持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设置在侧方保持部之 间,通过上述孔带经过所述腹部保持部,实现对婴儿的固定。但是由 于腹部保持部设置得其基部与垫部的后端接合,其前端部经过在垫部 上就寝的婴儿的胯裆而到达婴儿的腹部,从基部至孔带穿过的位置为 止的有效长度一旦与婴儿的体格不符,腹部保持部过于松弛,婴儿的 保持不稳定,反之,腹部保持部过紧,压迫腹部和胯裆,产生不舒服感。
(3) 在现有的婴儿带中,在支撑物的内部设置由聚丙烯等树脂构 成的芯材,以便保持支撑物的形状。在横抱婴儿状态下而悬吊支撑时, 一般将从背面侧支撑婴儿的垫部设置在所述支撑物上,为了提高婴儿 的舒适感,最好将作为上述芯材的背板内藏在所述垫部内,但是在横 抱式婴儿带中, 一旦将背板形成得过大,所述背板的边缘与使用者的 腹部等接触,使使用者感觉到痛感。
(4) 在上述婴儿带中,在垫部上设置支撑从婴儿的头部至臀部为 止的主体部,同时,用于支撑婴儿脚部的脚支撑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 自由弯折地设置在所述垫部上。但是由于脚支撑部几乎是平板状结构, 婴儿的脚很容易从侧方落下,特别是,由肩带悬吊时,脚支撑部以它 和主体部的交界(弯折点)为支点倾斜升起,婴儿的脚更容易落下。
(5) 在由肩带悬吊所述垫部时,上述脚支撑部以它和主体部的 交界为支点倾斜升起,在使婴儿仰卧就寝时,由于所述婴儿采用使脚 部稍微举起的姿态,由脚支撑部的倾斜,可以获得合适的抱婴儿的姿 态。但是,当婴儿的体形小时,由于婴儿体重轻,脚支撑部升高到所 需高度之上,婴儿的脚部不自然地升起,损害了舒适感。
(6) 现有的婴儿带大多是采用横抱和竖抱的兼用样式,难以充 分照顾在使婴儿就寝状态下支撑时的使用方便和婴儿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下文对本发明的目的以及用于 实现该目的的本发明各种方式相互对应地进行介绍。而且,在本说明 书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标记了图中的附图标记,但是这些并不 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喂奶者负担的婴儿带。为 了实现这种目的,在本发明第1方式中, 一种具有用于在就寝状态下 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且由共同的肩带3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
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的婴儿带,在 与上述支撑物的上述前端部相连的上述肩带的一端部上,该肩带分成 两叉并形成一对连接部13,上述连接部分别在沿上述支撑物宽度方向 上离开位置上与上述支撑物相连,而且,能够相互独立地调整由上述 连接部引起的上述支撑物的支撑高度。
如果采用第1实施方式的婴儿带,通过将一对连接部中与使用者 远的一个连接部所引起的支撑高度调整得比由另一个连接部引起的支 撑高度高,能够将婴儿朝向佩戴了所述婴儿带的喂奶者一侧的斜度给 予所述支撑物的前端部,由此,能够采用婴儿的嘴抵达喂奶者的乳头 的姿态支撑婴儿。作为实现这种支撑的结果,能够显著地减轻喂奶者 的负担,不言而喻,如果将由一对连接部引起的支撑高度设定的大致 相等,能够与现有婴儿带一样以大致水平横抱姿态支撑婴儿。
在第1方式的婴儿带中,最好与上述支撑物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支 撑有关的上述肩带的长度能够被调整。通过能够调整肩带的长度,不 受使用者或婴儿的体格或使用感的不同的限制,可以获得适合的支撑 姿态。
在第1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肩带的上述连接部上也可以分别 设置用于实现上述支撑高度调整的带长度调整具15以及从上述支撑物 的内侧看覆盖上述带长度调整具的罩16。通过由所述罩覆盖该带长度 调整具,可以消除在支撑物上躺下的婴儿头部接近上述带长度调整具 的担忧。
在第1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肩带的上述连接部上分别设置用 于悬吊支撑上述支撑物的上述前端部的调整带14、以及调整与上述支撑物的前端部支撑有关的上述调整带长度的带长度调整具15,也可以
在从上述调整带的上述带长度调整具引出的剩余长度部分14a的前端 上设置环部14b。通过手指挂在所述环部上,能够轻易和迅速地从上述 带长度调整具中将剩余长度部分引出而使调整带的长度变化。
在第1方式的婴儿带中,也可以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用于使婴儿 就寝的垫部4以及包围在该垫部上就寝的婴儿头部的头部防护物5,在 与上述头部防护物周方向有关的两端上设置喂奶用的开口部8,上述肩 带的上述连接部也可以与上述头部防护物相连。在此情况下,能够一 边由上述头部防护物阻挡朝向喂奶者倾斜的婴儿头部, 一边通过所述 开口部将婴儿的嘴引导到喂奶者的乳头上。
而且,也可以在上述垫部的侧缘部上设置从侧方支撑上述婴儿的 侧方支撑部6,上述喂奶用开口部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头部防护物和上述 侧方支撑部之间。 一旦这样做,能够由头部防护物和侧方支撑部阻挡 朝向喂奶者倾斜的婴儿,能够使喂奶中婴儿的姿态更稳定。
而且当在上述头部防护物的两端上设置喂奶用的开口部时,最好 上述肩带能够在针对上述使用者从左肩或右肩悬吊状态下安装。由此, 即使支撑物左右颠倒,仅悬吊肩带,可以在右侧或左侧进行喂奶。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论婴儿体格大小都能在适合位置 使用腹部保持部的婴儿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发明第2方式中, 在一种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以及悬吊支撑 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 的肩带3的婴儿带中,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设置 在上述垫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 的左右一对侧方支撑部6、设置得从与上述垫部接合的基部7a经过在 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胯裆且前端部7b到达上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 持部7、通过经上述腹部保持部且与上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上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25。在上述腹部 保持部上设置使上述孔带通过位置沿连接上述基部和上述前端部的长
度方向上变化的带位置调整装置(30, 31)。
如果采用第2实施方式,通过使上述孔带通过的位置沿腹部保持
部的长度方向上变化,能够使从孔带通过位置至所述基部为止的腹部 保持部的长度增减,因而在支撑体格小的婴儿时,使孔带通过位置向 基部侧变化,在支撑体格大的婴儿时,使孔带通过位置向前端部侧变 化,无论婴儿的体格大小,都能在适合位置上使用腹部保持部。
在第2方式的婴儿带中,作为上述带位置调整装置,也可以将多 个带袢孔(30, 31)在上述支撑物前后方向改变位置地设置在上述腹部保 持部上,此时,通过选择使孔带通过的带袢孔,能够使带通过位置改变。
第1带袢(32)缝纫在上述腹部保持部的主体7c上,在第1带袢和 上述主体之间形成第1带孔30,在上述第1带袢上向上述基部侧偏移 位置地缝纫第2带袢33,在上述第1带袢和第2带袢之间形成第2带 袢孔31。通过这种一边使带袢偏移, 一边重合地缝纫,能够简单地形 成位置不同的多个带袢孔,而且由于第2带袢孔形成在上述第1带袢 和第2带袢之间,与将第2带袢从第1带袢孔完全分开,在第2带袢 和主体之间形成第2带袢孔相比,能够缓和与腹部保持部长度方向有 关的第1带孔和第2带孔的位置关系的约束,能够分别将两个带袢孔 设置在更适合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缓和背板与使用者接触时的感 觉的婴儿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 一种 婴儿带1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以及悬吊支 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 2b的肩带3,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用于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在上述垫部内设置了作为对抗婴儿支撑负荷且保持垫部形状的芯材的背板 18,在上述背板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了比该背板的中心侧板厚厚
度增大的扩大部分18c。
如果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通过设置扩大部分,与背板的 外周板厚和中心侧板厚原封不动相比,能够遏制背板接触时的咬入, 从而能够缓和使用者与背板接触时的感觉。
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上述扩大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上述背 板的侧缘上。在平躺状态下抱婴儿时,背板的侧缘最接近使用者的腹 部,因而,通过在所述背板的侧缘上设置所述扩大部分,能够有效地 获取所述扩大部分的效果
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只要所述扩大部分是使外周的厚度
比背板中心侧的板厚增加并减轻边缘的锋利或使边缘不锋利的部分, 则不限制其形状和制造方法。在最佳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扩
大部分,也可以设置断面圆弧形的滚边部。由于从这种滚边部的表面 消除了锐边,使接触时感觉缓和的效果高。
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背板的侧缘上设置向该背板 内侧后退的挖掉部18d。即使婴儿的一部分(例如腕部)向垫部外伸出, 如果设置了挖掉部,不会在使用者和背板之间紧紧夹持婴儿,提高了 使用时的舒适性。
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与上述支撑物的上述前端部相连 的上述肩带的一端部上,该肩带分成两叉并形成一对连接部13,上述 连接部分别在沿上述支撑物宽度方向上离开的位置上与上述支撑物相 连,而且,能够相互独立地调整由上述连接部引起的上述支撑物的支 撑高度。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将一对连接部中与使用者(此时相当于 喂奶者)远的一个连接部所引起的支撑高度调整得比由另一个连接部引 起的支撑高度高,能够将婴儿朝向佩戴了所述婴儿带的喂奶者一侧的 斜度给予所述支撑物的前端部,由此,能够采用婴儿的嘴抵达喂奶者 的乳房的姿态支撑婴儿,因而,当这样将婴儿引导到使用者时,由于 背板也引导到喂奶者侧,容易接触,存在由设置本发明的滚边部等扩 大部分所引起的效果最有效地发挥,喂奶者没有感觉到任何痛苦,能 够长时间保持喂奶姿势等优点。
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希望最好能够调整与上述支撑物前 端部和后端部的支撑有关的上述肩带的长度。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 带中,在上述肩带的各个连接部上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实现上述支撑
高度调整的带长度调整具15以及从上述支撑物的内侧看覆盖上述带长 度调整具的罩16。在上述肩带的上述连接部上分别设置用于悬吊支撑 上述支撑物的上述前端部的调整带14、以及调整与上述支撑物的上述 前端部支撑有关的上述调整带长度的带长度调整具15,也可以在从上 述调整带的上述带长度调整具引出的剩余长度部分14a的前端上设置 环部14b。通过手指挂在所述环部上,能够轻易和迅速地从上述带长度 调整具中将剩余长度部分引出而使调整带的长度变化。在上述支撑物 上设置用于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以及包围在垫部4上就寝的婴儿头部 的头部防护物5,在与上述头部防护物周方向有关的两端上设置喂奶用 的开口部8,上述肩带的上述连接部也可以与上述头部防护物相连。而 且,也可以在上述垫部的侧缘部上设置从侧方支撑上述婴儿的侧方支 撑部6,上述喂奶用开口部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头部防护物和上述侧方支 撑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4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防止婴儿脚部脱落效果的婴儿 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 一种婴儿带l, 具有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和用于悬吊支撑所述垫部的肩带3,在上述垫 部上设置支撑从婴儿头部至臀部为止的主体部4A以及支撑婴儿脚部的脚支撑部4B,上述主体部两侧相对上述脚支撑部的交界位置上,竖 立防护壁35。
如果采用第4实施方式,在主体部的两侧而且相对脚支撑部的交
界位置上设置的防护壁限制向婴儿的大腿附近分开。由此,将婴儿的 脚部保持在脚支撑部上。
在第4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主体部的侧缘上设置用于从 侧方支撑上述婴儿腹部的侧方支撑部6,此时上述防护壁也可以设置在 上述侧方支撑部和上述脚支撑部之间。
在第4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通过对上述防护壁的表面材料36和 上述脚支撑部的表面材料37进行立体缝纫,可以将上述防护壁保持在 竖立状态下。在上述防护壁的表面材料和上述脚支撑部的表面材料之 间设置越向外周越扩大的切缝38,通过由一定的缝边39而对上述切缝 进行缝合,也可以实现上述立体缝纫。如果采用这种立体缝纫,在上 述防护壁和脚支撑部之间产生举起应力,能够在竖立状态下保持所述 防护壁。
本发明的第5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婴儿体格大小都能够适合地设 定脚支撑部斜度的婴儿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 方式中,在一种具有使婴儿110就寝的垫部4和用于悬吊支撑所述垫 部的肩带3的婴儿带中,在上述垫部的前后上分别设置支撑从婴儿头 部至臀部为止的主体部4A、相对该主体部弯折自由地连接且支撑婴儿 脚部的脚支撑部4B,上述肩带的一端接合在上述脚支撑部上。而且, 婴儿带还包括使由上述肩带的上述一端引起的上述垫部悬吊支撑位置 沿相对于上述主体部接近或离开的方向变化的悬吊位置调整装置(40, 41)。
如果采用第5实施方式, 一旦考虑将肩带的长度固定在适应使用者的一定长度上,脚支撑部侧的悬吊支撑位置设定得越远离主体部,其悬吊支撑位置变得越引向主体部,脚支撑部的斜度变强。因而,当支撑体格小的婴儿时,通过将悬吊支撑位置靠近主体部,可以防止脚支撑部过度倾斜。另一方面,当支撑体格大的婴儿时,使悬吊支撑位置离开主体部,即使悬吊支撑位置离开主体部,由于婴儿体重大,不担心脚支撑部过度倾斜。
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上述悬吊位置调整装置也可以包括从上述脚支撑部和上述肩带接合位置朝向上述主体部侧偏地设置在上述脚支撑部上的第1接合装置40、设置在上述肩带上并相对于第1接
合装置能够连接和解除连接的第2接合装置41。通过连接这种接合装
置,在接合装置的连接位置上,肩带由脚支撑部限制,肩带的悬吊支撑位置向主体侧变化。
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作为上述第1接合装置和上述第2接合装置之一设置夹具40,作为另一个接合装置,设置通过所述夹具并能挂止在里侧的挂止部41。如果采用这种实施方式,如果使所述夹具通过所述挂住部并挂在里侧,则将肩带和脚支撑部连接在一起。挂止部也可以是纽扣孔或环那样的装置,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悬吊位置的调整装置。
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覆盖就寝在上述垫部上的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7的基部7a接合在上述脚支撑部上,在上述基部的接合部分上也可以设置作为第l接合装置的上述夹具。如果采用这种结构,从婴儿侧看,能够将所述夹具隐藏在腹部保持部的基部的里侧。因而,在不使用夹具时,存在该夹具不变得累赘的优点。
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肩带上也可以设置能够覆盖设置了上述第2接合装置的区域的罩43。利用这种罩,在垫部上就寝的婴儿脚部能够不与第2接合装置或与第2接合装置相连的第1接合装置直接接触。
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使上述肩带宽度减少的狭小部42也可以相对上述接合装置而毗邻所述肩带长度方向中心侧地设置。 一旦使悬吊支撑位置向主体侧移动,由于肩带由婴儿的胯裆接近, 一旦使用宽度宽的肩带,存在压迫婴儿大腿之间的担忧。但是,如果邻近接合装置地设置狭小部,可以消除上述担忧。而且在此实施方式中,接合装置和狭小部不直接接触婴儿的胯裆,在上述肩带上,也可以设置
能够覆盖设置了上述第2接合装置和狭小部的区域的罩43。
本发明的第6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支撑就寝状态下的婴儿时使用方便以及能够提高婴儿舒适感的婴儿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第6方式的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以及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的肩带3。在上述支撑物中,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设置在上述垫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的左右一对侧方支撑部6、设置得从与上述垫部接合的基部7a经过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大腿之间且前端部7b到达上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7、通过经上述腹部保持部且与上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上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25,因而,上述孔带的基部25a缝纫在任一个侧方支撑部上,上述孔带的前端侧能够穿过的带通过具28设置在另一个侧方支撑部上。
如果采用第6实施方式,由于将孔带缝紉在侧方支撑部上,通过使其前端部经由所述腹部保持部并通过另一个侧方支撑部的带通过具向上拉,将上述一对侧方保持部和腹部保持部连接为一体,能够将婴儿保持在垫部上。因而,能够技巧良好地进行由一对侧方保持部和腹部保持部引起的对婴儿的约束。
在第6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在上述孔带上能够相互啮合的一对阴阳扣(26A, 26B)设置在该孔带长度方向上某个距离之处,上述孔带前端侧的扣26B能够通过所述带通过具,上述孔带的剩余长度部分25b从所述前端侧的扣折返地引出,当处于上述前端侧的扣和所述剩余长度部分通过所述带通过具的状态下,上述扣挂在上述带通过具上,上述前端侧的扣构成得不能将上述带通过具拔出。
此时,所述扣通过上述带通过具后,通过使孔带的前端侧折返并彼此连接所述扣,所述孔带在扣间形成环,通过从此状态下引出剩余长度部分,能够连接孔带,即使由于某种理由扣脱落,由于所述扣挂在所述带通过具上,不能通过所述带通过具,孔带不会由于意外而从另一侧方支撑部脱落,从而能够确保孔带操作的高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第6目的,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的肩带3,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设置在上述垫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的左右一对侧方支撑部6、设置得从与上述垫部接合的基部7a经过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胯裆且前端部7b到达上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7、通过经上述腹部保持部且与上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上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25,上述侧方支撑部和上述腹部保持部设置得分别以各自的基部为支点而在上述垫部内外自由弯折。
如果采用第7实施方式的婴儿带,通过使垫部外侧的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折返,能够将垫部展宽为其上面几乎无障碍的平坦状态。由此,更容易进行将婴儿放置在所述垫部上或从所述垫部上抱起婴儿,婴儿也能够在垫部上进行暂时就寝。
而且在第7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垫部上,也可以作为指示放置上述婴儿头部范围的标识而在上述垫部上设置接缝线19。相对于展宽为几乎平坦状的垫部,以所述接缝线作为目视标准,能够将婴儿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上述第6目的,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婴儿带包括用于
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的肩带3。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在该垫部内设置作为对抗婴儿的支撑负荷并保持垫部形状的芯材的背板18,在上述背板上设置了通气孔18a。
如果采用第8实施方式的婴儿带,由于利用所述背板保持所述垫部形状,能够防止在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脊柱扭曲,另一方面。由通气孔确保背板和婴儿之间的通气性,能够不使婴儿后背闷热地进行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第6目的,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的肩带3,在上述支撑物上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4,在所述垫部的前缘设置了包围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头部的头部防护物5,在上述头部防护物的内装材上设置通气孔(20, 22)。
在上述第9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由于通过所述通气孔进行头部防护物内外的换气,婴儿的头部很难闷热,提高了舒适性。而且设置了上述内装材的通气孔20的部分也可以由带网眼坯料制造的表面材料21覆盖。此时在不牺牲通气性的情况下,能够使其存在不引人注意。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婴儿带,通过调整由一对连接部引起的支撑高度,用于以横抱姿态而支撑婴儿的婴儿带也能够在喂奶时支撑婴儿,能够显著地减轻喂奶者的负担,扩大横抱式婴儿带的用途。
如果采用第2实施方式的婴儿带,由于能够使孔带通过位置沿腹部保持部的长度方向上变化,能够使从孔带通过位置至基部为止的腹部保持部的长度增减。无论婴儿体格大小,都能在适合位置上使用腹部保持部。
如果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通过至少在背板的一部分外周上设置扩大部分,能够遏制当使用者接触背板时背板的侵入,缓和接触时的感觉。由此,例如即使采用象喂奶那样支撑具与使用者密切接触姿态,使用者不会感觉到不舒适感,获得长时间采用该种姿态的作用效果。
如果釆用第4实施方式的婴儿带,由于由垫部的防护壁限制向婴儿大腿附近的开度,能够提高防止婴儿脚部从脚支撑部脱落的效果。因而,能够可靠地将婴儿脚部保持在脚支撑部上,能够以舒适的横抱姿态支撑婴儿。
如果采用第5实施方式的婴儿带,当支撑体格小的婴儿时,通过使悬吊支撑位置接近所述主体部,能够防止脚支撑部过度倾斜。另一方面,当支撑体格大的婴儿时,使悬吊支撑位置离开所述主体部,即使由于婴儿体重大,脚支撑部也不会过度倾斜。因此,无论婴儿体格大小,都能适合地设置脚部支撑部的斜度。
如果采用第6实施方式的婴儿带,能够技巧良好地进行利用了孔带的一对侧方支撑部和腹部支撑部所引起的婴儿的约束。如果采用第7实施方式的婴儿带,能够轻易地进行婴儿的放置,而且能够使婴儿暂时在垫部上就寝。由此,能够提高采用横抱姿态支撑婴儿时的婴儿带的方便性。而且如果采用第8实施方式的婴儿带, 一方面可以防止支撑在垫部上的婴儿的脊柱的扭曲,另一方面,能够不使婴儿后背闷热地进行支撑,能够舒适地支撑婴儿。如果采用第IO实施方式的婴儿带, 婴儿头部难以闷热,能够舒适地支撑婴儿。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婴儿带的透视图。 图2是支撑物前端部的透视图。
图3 (a)和(b)分别是表示从使用者正面和背面侧所看到的采用
横抱姿态支撑婴儿的状态的视图。
图4 (a)和(b)分别是表示从使用者正面和右面侧所看到的对婴 儿喂奶时的支撑状态的视图。
图5是表示准备喂奶并将垫部的头部支撑侧倾斜后状态的视图。 图6是表示为了实现图5所示姿态而操纵调整带的状态的视图。 图7是从内装在垫部内的背板里面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从图7的vm方向所看到的背板状态的视图。
图9是表示背板外周断面形状的视图,其中9 (a)和(b)分别是 表示沿图7的XIa-XIa线和XIb-XIb线所示位置的断面形状的视图。 图IO是表示在背板上设置了挖掉部的示例的视图。 图11是表示头部防护物的通气结构的视图。 图12是表示头部防护物其它状态的视图。 图13是表示由支撑物约束婴儿状态的视图。 图14是表示孔带安装顺序的视图。
图15是表示将孔带的阳扣从雌扣中拔出时状态的视图,(a)是 表示从垫部侧方所看到状态的视图,(b)是沿(a)的xvb-xvb线的横
截面视图。
图16是涉及垫部的主体部和脚支撑部之间连接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7 (a)和(b)分别是表示图16所示连接部在缝合之前和缝合 之后状态的视图。
图18是涉及肩带和支撑物后端部之间连接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a)表示肩带悬吊支撑位置与垫部后缘一致的状态,(b)表示肩带悬吊支撑位置挪动到前方的状态。
图19是表示设置在肩带和支撑物后端部的连接部上的罩的视图, (a)表示将罩放下来状态,(b)表示将罩翻上状态。 图20是表示悬吊位置调整手段的其它方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婴儿带1。婴儿带1包括用于在就寝
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2以及肩带3,肩带3悬吊支撑组成该支撑物 2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2a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2b。支撑物2具 有婴儿横卧的垫部4。在垫部4的前缘4a设置用于围绕婴儿头部的头 部防护物5。而且,在垫部4的左右侧缘4c上分别设置大致三角形的 侧垫(侧方支撑部)6。而且在左右侧垫6之间设置作为腹部保持部的 腹接触垫7,其基部7a由缝纫等方式接合在从垫部4的后缘4b稍微向 前方的位置上。在头部防护物5和侧垫6之间设置用于喂奶用的开口 部8。垫部4、头部防护物5、侧垫6和腹接触垫7都由布制的表面材 料覆盖适合的内装材而形成。内装材和表面材料可以根据婴儿带1的 各个部分的用途和功能而进行适宜的变更。
肩带3由梯形锁(ladder lock) 12连接前带10和后带11 ,构成为 一个长度可调整的带子。前带10和后带11的材料可以使用布、树脂 等各种带材料,但是在此使用布。
如图2所示,支撑所述支撑物2前端部2a的前带10的一端分成 两叉地形成一对连接部13。在各个连接部13上设置用于悬吊所述支撑 物2前端部2a的调整带14以及梯形锁15,所述梯形锁15作为调整与 支撑物2前端部2a的支撑有关的调整带14的长度(下文称作有效长 度)的调整器具。调整带14的一端由缝纫而接合在头部防护物5的上 缘5a上,调整带14的另一端插入梯形锁15内并如图中空白箭头所示 向一端侧折返。从调整带14相对头部防护物5的接合部分至梯形锁15 为止的长度相当于各个调整带14的有效长度。在从梯形锁15引出的调整带14的剩余部分14a的前端上,通过将剩余部分14a折返规定长 度缝合而形成环部14b。
如果采用上述肩带3,通过独立地调整左右调整带14从梯形锁15 的引出长度(剩余部分14a的长度),使由肩带3各个连接部13引起 的支撑物2的前端部2a的支撑高度左右独立地变化,由此能够在图3 的横抱姿态和图4的喂奶姿态之间切换婴儿的支撑姿态。
也就是在实现横抱姿态时,如图2所示左右大致相等地设定调整 带14的有效长度,在此状态下,如图3 (a)和(b)所示,使用者(喂 奶者)100在悬挂状态下将肩带3挂在肩上,使在垫部4入睡的婴儿 110的头部111稍微比臀部112靠上地支撑婴儿带1。而且,婴儿IIO 的整体支撑高度可以利用梯形锁12调整肩带3的后带11与婴儿带1 的支撑有关的长度(有效长度)来实现。在这种使用状态下,如图2 所示,支撑在婴儿带1上的婴儿110在婴儿带1的宽度方向(图2中 箭头W所示方向)上大致水平地支撑。
另一方面,在实现适合的喂奶姿态时,从横抱姿态缩短肩带3。 也就是利用梯形锁12变短设定所述后带11的有效长度,使婴儿带1 的支撑位置整体升高,使婴儿向使用者的胸部接近,因而,如图5所 示,在肩带3的调整带14中,将在远离使用者100 —侧的调整带14 的有效长度设定得比接近使用者100 —侧的调整带14的有效长度短。 由此,使在垫部4上入睡的婴儿110的头部111在远离使用者一侧升 高,婴儿110的头部111朝向使用者100,朝向使用者地使婴儿的脸部 倾斜。利用这种倾斜和喂奶用开口部8将婴儿的嘴部引导到使用者100 的乳房,能够在此状态下继续地支撑婴儿110。由此,即使使用者100 不用腕部和手支撑婴儿110的头部111,也能进行喂奶,可以减轻使用 者100的负担。
而且在喂奶姿态下,由头部防护物5和侧垫6承受止住被倾斜的婴儿IIO,能够使婴儿110的姿势稳定。而且如图6示,在縮短调整带 14的有效长度时,通过将拇指搭在调整带14的环部14b上,能够轻易 迅速地拉出剩余部分14a。此外,由于肩带3是开口式,并在头部防护 物5的两侧上设置了喂奶用开口部8,通过使支撑物2左右颠倒并吊直 肩带3,在左右任一侧上,也可以进行喂奶。从支撑物2的内侧(垫部 4侧)观察,在连接部13上设置了覆盖梯形锁15的罩16。罩16与肩 带3的前带IO采用相同的布料构成。其基部16a构成为覆盖用于固定 梯形锁15的固定带17的袋状。通过设置这种罩16,不用担心在垫部 4入睡的婴儿110的头部111与梯形锁15接触。特别是,由于在喂奶 时婴儿110的头部111偏向使用者100侧而碰上连接部13的可能性高, 这种罩16很有用。
下面对这种婴儿带1的各个部分的特征进行介绍。
首先介绍垫部4,如图1所示,垫部4包括主体部4A和脚支撑部 4B。如图3 (a)所示,主体部4A支撑从婴儿110的头部111至臀部 112为止的部位。脚支撑部4B支撑婴儿110的脚部113,主体部4A和 脚支撑部4B沿设置在它们交界处的接缝线4d (参考图1)相互可以折 弯地连接。对于主体部4A和脚支撑部4B的上面侧的表面材料,考虑 到通气性,最好使用带网眼布料。在主体部4A和脚支撑部4B内部, 作为内装材配置氨酯等衬垫材料。
在主体部4A的内部,作为与衬垫材料不同的内装材,内装作为用 于保持垫部4形状的芯材而发挥功能的如图7所示的背板18。背板18 是使用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作为坯料的成形品。如图8所示,背板18 以婴儿带1宽度方向中心部分作为底稍微弯曲成弓形。而且给予背板 18能够针对支撑婴儿110时的负载而大致维持原有形状数量级的刚性。 如图7所示,几乎在背板18的整个面上,设置用于改善垫部4通气性 的适合数量的通气孔18a。此外在背板18的端部上设置一对延长部 18b。延长部18b插入夹持在头部防护物5的内部,对抗由调整带14引起的头部防护物5的悬吊反力而遏制头部防护物5的形状改变。
如图9 (a)和(b)所示,在背板18的整个外周上设置作为放大 部的断面圆弧状的滚边部18c。通过设置滚边部18c,排除了在背板18 的外周上出现相当于背板18的板厚或比其薄的锋利的刃口,使垫部4 与使用者接触时的感觉柔和。当婴儿的手腕向垫部4的侧方延伸时, 为了在使用者100和垫部4之间不过度夹持婴儿的手腕,如图IO所示, 也可以在背板18的侧缘上设置从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原来的轮廓形状 (也就是沿前后弯曲描绘自然线时的轮廓形状)向内侧后退的挖掉部 18d。而且也可以在图IO所示挖掉部18d上设置滚边部18c。放大部并 不局限于断面圆弧形的滚边部18c。如果使背板18的外周上为使锋利 的刃口不存在的形状,可以适合地变更为椭圆形、滴形。例如也可以 使背板18的外周被剪切而形成放大部。
而且,背板18只设置在主体部4A内。在脚支撑部4B的内部, 除了氨酯等垫子材料之外,作为形状保持用品的芯材而发挥功能的背 板18之外的其它板状树脂成形品(例如聚丙烯成形品)可以作为内装 材设置。
如图1所示,垫部4内设置作为表示放置婴儿110的头部111范 围的标识的接缝线19。而且,作为内装材将氨酯等垫子材料设置在头 部防护物5内,但是为了确保头部111附近的通气性,在这种垫子材 料上设置如图11所示的通气孔20。而且,在覆盖所述头部防护物5的 通气孔20附近部分的表面材料中,使用带网眼布料21。而且代替图 ll所示结构,也可以设置图12所示的贯通头部防护物5的通气孔22。
下面对使用了侧垫6和腹接触垫7的婴儿IIO的固定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侧垫6从垫部4的侧缘4c向上方延伸,在相对垫部4的 接合部6a上在垫部4内外自由折返。从支撑物2前端部2a侧观看,孔 带25的基部25a通过缝合而固定左侧的侧垫6上。孔带25具有能够在左右侧垫6之间往复的长度。
如图14 (a)所示,在孔带25的中间部分安装阴扣26A。能够相 对于该阴扣26A而连接和分离的阳扣26B设置在孔带25的前端侧上。 阴扣26A的安装位置不变。与调整带14和梯形锁15的关系相同,通 过孔带25的前端插入阳扣26B并折返而形成剩余长度部分25b。通过 调整所述剩余长度部分25b的长度,可以调整孔带25上的阳扣26B的 位置。通过调整阳扣26B的位置,能够使与婴儿110的约束有关的孔 带25的长度(有效长度)改变。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从支撑物2的前端部2a观看,将固定带 27缝合在右侧侧垫6上。在固定带27的前端安装带通过用具28。带 通过用具28是象写字母D那样形成的环状部件,被通称为D箍。带通 过用具28具有安装在孔带25上的阳扣26B能够通过的尺寸。但是该 尺寸也可以在阳扣26B能够通过的范围内限制得尽可能地小。
图1所示的腹接触垫7设置成从接合在垫部4的脚支撑部4B的基 部7a经过躺在垫部4上的婴儿的大腿之间且前端部7b到达婴儿的腹 部,同时,以基部7a为支点能够在垫部4内外折返。腹接触垫7的位 置和尺寸设置得在垫部4侧折返时其前端部7b进入两个侧垫6彼此之 间的空间。在腹接触垫7的前端部7b上,作为调整上述孔带25通过 位置的带位置调整手段,设置第1带袢孔30、从第1带袢孔30向基部 7a侧也就是向支撑物2的后端侧2b后退的第2带袢孔31。这些孔都 具有用于使孔带25的阴扣26A和阳扣26B能够通过的足够大的尺寸。 第1带袢孔30在腹接触垫7的表面上设置了布制的第1带袢32,通过 将其两侧缘部32a之外的部分缝合在垫主体7c上而形成。而且,第2 带袢孔31在第1带袢32的表面上设置布制的第2带袢33,通过将其 两侧缘部33a之外的部分缝合在垫主体7c上或缝合在第1带袢32上而 形成。不言而喻,也可以由上述方法之外的方法形成上述第1带袢孔 30和第2带袢孔31。图13表示由垫6和7将就寝在垫部4上的婴儿固定的状态。在婴 儿110在垫部4上就寝时,或从垫部4上抱起婴儿时,如图13(a)所 示,使各个垫6和7向垫部4的外侧折返,使垫部4扩展成其上面没 有障碍物大致平坦状态。由此,容易放置和抱起婴儿。特别是,与构 成袋状的婴儿带相比,具有显著差别。
如图13 (a)所示那样使婴儿110在垫部4上就寝后,如图14 (a) 所示,使孔带25穿过带袢孔30或带袢孔31 (分别在图13中选择第2 带袢孔31,在图14中选择第1带袢孔30)。然后如图14 (b)所示, 让孔带25前端的阳扣26B通过带通过用具28,然后如图14 (c)所示, 让阳扣26B在上侧折返,从带袢孔30或31中将阴扣26A引出。从而 如图14 (d)所示,使阴扣26A和阳扣26B相连。使阴扣26A和阳扣 26B返回带袢孔30或31。此时孔带25的剩余长度部分25b从带通过 用具28中完全拉出。
通过经过上述操作,如图13 (b)所示,两个侧垫6和腹接触垫7 由孔带25连接在一起。但是在孔带25的有效长度充分长的状态下, 侧垫6彼此离开并在侧垫6和腹接触垫7之间产生空隙,不能将婴儿 110牢固地固定在垫部4上。从图13 (b)所示状态,将孔带25的剩 余长度部分25b从阳扣26B拉出,有效縮短孔带25的长度。由此,如 图13 (c)所示,侧垫6和腹接触垫7在婴儿110的腹部周围连续,能 够可靠地将在垫部4上就寝的婴儿110固定在支撑物2内。此时,伴 随着孔带25有效长度的縮短,即使阴扣26A、阳扣26B从带袢孔30 或31中突出,所述阴扣26A、阳扣26B位于侧垫6上,不直接与婴儿 IIO直接接触。
也可以根据婴儿110的体格来选择使孔带25通过的带袢孔30或 31。也就是当婴儿110的体格大时,选择第1带袢孔30,当婴儿110 的体格小时,选择第2带袢孔31。由此,无论婴儿110的体格大小,都可以使由孔带25引起的约束位置适合,使腹接触垫7吻合在婴儿110上。
而且,使阳扣26B和从其中拉出的孔带25剩余长度部分25b都完 全通过带通过用具28。由于孔带25经过带通过用具28并几乎180° 折返,在穿过阴扣26A的阳扣26B没有可靠连接状态下而向孔带25 施加拉力时,如图15 (a)和(b)所示,阳扣26B和孔带25剩余长度 部分25b挂在带通过用具28。此时,使用者100强制地切换阳扣26B 的方向,不能将阳扣26B从带通过用具28上拔出,能够维持孔带25 和带通过用具28的连接。因而,能够确保与孔带25的操作有关的高 安全性。
图16是表示对垫部4的主体部4A和脚支撑部4B的连接部进行 局部放大的视图。如上所述,主体部4A和脚支撑部4B由接缝线4d 区分。连接在接缝线4d上的接缝线4e从侧缘4c稍微离开内侧地设置 在主体部4A上,图7所示的背板18设置得比接缝线4e更靠内侧。比 接缝线4e更靠外侧的区域作为通过侧垫6的防护壁35可以向上竖立。 所述防护壁35相同地设置在垫部4的左右两侧。
防护壁35和脚支撑部4B的连接部分立体缝纫得防护壁35保持在 稍微竖立状态。也就是如图17 (a)所示,在构成防护壁35的表面材 料36和构成脚支撑部4B的连接材料37之间设置越向外周越扩大的切 口 38。如图17(b)所示,以一定宽度的切口 38作为缝边39,使两个表 面材料36、 37缝合。由此,产生稍微向上举起脚支撑部4B和防护壁 35的应力,防护壁35自然升起。通过设置这种防护壁35,支撑在脚 支撑部4B上的婴儿110的脚部113难以滑落到侧方。
如图16所示,在脚支撑部4B上设置相对于腹接触垫7的基部7a 而毗邻垫部4的后缘4b并作为夹具的肘节(toggle)40。 一方面,如图 18(a)所示,在肩带3的后带ll上设置具有按钮孔41a的挂止部41。从垫部4的后缘4b至按钮孔41a的距离与从垫部4的后缘4b至肘节40 的距离大致相等。在从按钮孔41a中拔出了肘节40的状态下,由肩带 3引起的脚支撑部4B的悬吊支撑位置与后缘4b—致。与此种情况相对, 如图18(b)所示,通过将肘节40通过按钮孔41a并挂在挂止部41的里 侧上,使肩带3和肘节40相连,由此,由肩带3引起的脚支撑部4B 的悬吊支撑位置(垫部4的悬吊负荷作用点)比图18(a)接近主体部4A。
通过上述那样使脚支撑部4B的悬吊支撑位置改变,能够适合地调 整脚支撑部4B相对于主体部4A的倾角。例如,由于体格小的婴儿110 的体重轻,在图18(a)所示原封不动状态下,由肩带3悬吊时,将脚支 撑部4B举起到必要高度之上。在此场合下,将肘节40通过按钮孔41a, 向前移动垫部4的悬吊支撑位置,由此,减轻脚支撑部4B的倾斜,能 够实现自然的支撑姿势。当婴儿110长大,垫部4变痩小时,可以将 肘节40从肩带3上脱开,使悬吊支撑位置向后方移动。此时,由于体 格大的婴儿体重大,脚支撑部4B的倾斜能够自然被限制。
由于肩带3的按钮孔41a附近通过婴儿的大腿之间,存在肩带3 和婴儿110的脚部113接触的担忧,特别是存在大腿内侧压迫在宽度 宽的肩带上的担忧,因而如图18(a)所示,在肩带3的后带11上,作为 使带宽减少的狭小部分的縮颈部42设置得相对按钮孔41a而邻近肩带 3长度方向中心侧。将后带11以宽度方向的中心部为底折成两部分, 在所述折成的两部分上使后带11的两缘彼此缝合而形成所述縮颈部 42。不言而喻,也可以由其他方法形成所述狭小部。而且,在肩带3 的后带11上,设置能够覆盖设置有所述挂止部41和縮颈部42区域的 筒状罩43。如图19(a)所示,罩43具有几乎抵达垫部4的后缘4b为止 的长度。而且如图19(b)所示,罩43能够向上翻到露出缩颈部42的程 度。由罩43可以相对于婴儿110直接覆盖隐藏所述肘节40和縮颈部 42,避免由直接接触所引起的不舒适感觉。而且,如果縮小肩带的宽 度,也可以省略所述狭小部。当省略所述狭小部时,罩43能够覆盖挂 止部41就行,特别是如果没有障碍,也可以省略罩43。本发明的婴儿带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各种方式下实 施。下面介绍本发明各种方式中的其它可能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例如,肩带3的连接部12
也可以将梯形锁15固定在头部防护物5侧上,将调整带14固定在前 带10侧上。可以对支撑物2的形状和结构进行适合的变更。例如头部 防护物5、侧垫6或腹接触垫7不一定设置成第1实施方式婴儿带那样 的形式。连接部13不局限于是利用调整带14和梯形锁15的物品。例 如,也可以在连接部中采用与孔带25的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将带通 过具固定在头部防护物5或前带10上,面绒毛制造的带也可以针对该 带通过具而能够通过并将折返部分固定在任意长度,虽然用于实现肩 带长度调整的结构也可以不一定设置第1实施方式中那样的结构,但 是在设置时,可以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适合的变更。
在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例如,带位置调整装置如果 是能够改变从腹接触垫7的基部7a至孔带25通过位置为止的距离的 调整装置,则不局限于根据多个带袢孔的装置。例如,带位置调整装 置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也就是在离开所述腹接触垫7的长度方向的 位置上安装能够相互接合的纽扣和字母扣等连接装置,通过切换这种 连接和解除,使腹接触垫7的长度变化。支撑物2的形状和结构可以 进行适合的变更。例如,头部防护物5不一定设置成第2实施方式的 婴儿带中那样的形式。
在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例如肩带3的连接部也可以 将梯形锁15固定在头部防护物5侧,将调整带14固定在前带10侧上。 可以适合地改变支撑物2的形状和结构。例如,头部防护物5、侧垫6 或腹接触垫7也可以不一定设置成本发明那样的形式。连接部12不局 限于是利用调整带14和梯形锁15的物品。例如,也可以在连接部中 采用与孔带25的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将带通过具固定在头部防护物带也可以针对该带通过具而能够通过并 将折返部分固定在任意长度,虽然用于实现肩带长度调整的结构也可 以不一定设置成第3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但是在设置时,可以对其 具体结构进行适合的变更。
在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婴儿带中,例如,头部防护物5、侧垫6 和腹接触垫7也可以不一定设置成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形式。用于将防 护壁保持在竖立状态下的措施并不局限于立体缝纫,也可以进行各种 变更。例如,也可以将背板那样的芯材内藏在防护壁内,强迫地使防 护壁竖立。这种芯材也可以与背板一体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接合装置是肘 节等夹具,第2接合装置是挂止部,但是也可以将夹具作为第2接合 装置,将挂止部作为第1接合装置。可以适合地改变支撑物2的形状 和结构。例如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头部防护物5、 侧垫6或腹接触垫7。悬吊位置调整装置例如也可以如图20所示那样 构成。在该示例中,梯形锁50通过肩带3的后带11,并将梯形锁50 固定在适合位置上,同时将后带11的前端11a在比脚支撑部4B的后 缘4b更远离主体部4A侧地接合,将其他调整带51安装在后缘4b上, 使其前端侧穿过梯形锁50,使剩余长度部分51a折返。如果采用这种 结构,拉伸调整带51的剩余长度部分51a,越縮短从垫部4的后缘4b 至梯形锁50为止的距离,通过梯形锁50的后带11的前端侧向后方倾 斜增大,因而由后带11引起的脚支撑部4B的悬吊支撑位置逐渐向后 方移动。也可以适合地改变成除此之外的悬吊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第6 9方式中,也可以对垫部4、头部防护物5、侧垫 6或腹接触垫7的形状进行各种改变。也可以对肩带的结构进行适合的 变更。本发明第6 9方式并不局限于在横抱姿态和喂奶姿态的切换, 也可以适用于仅能实现上述任一个姿态的婴儿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的肩带,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使婴儿就寝的垫部、设置在所述垫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的左右一对侧方支撑部、设置得从与所述垫部接合的基部经过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胯裆且前端部到达所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经由所述腹部保持部且与所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所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腹部保持部上设置使所述孔带通过的位置沿连接所述基部和所述前端部的长度方向上变化的带位置调整装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婴儿带,其中,作为所述带位置调整装置, 在所述腹部保持部上设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改变位置的多个带袢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婴儿带,其中,第l带袢缝纫在所述腹部保 持部的主体上,在第1带袢和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1带孔,在所述第1带袢上向所述基部侧偏移位置地缝纫第2带袢,在所述第1带袢和第2 带袢之间形成第2带袢孔。
4. 一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悬 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 部的肩带,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用于使婴儿就寝的垫部,在所述垫部 内设置作为对抗婴儿支撑负荷且保持垫部形状的芯材的背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了比该背板的中心侧板厚厚度增大的扩大部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婴儿带,其中,所述扩大部分设置在所述背 板的侧缘上。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婴儿带,其中,作为所述扩大部分,设置断面圆弧形的滚边部。
7. 如权利要求4 6中任一项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背板的 侧缘上设置向该背板内侧后退的挖掉部。
8. 如权利要求4 7中任一项所述婴儿带,其中,与所述支撑物 的所述端部相连的所述肩带的一端部上,该肩带分成两叉并形成一对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在沿所述支撑物宽度方向上离开的位置上与 所述支撑物相连,而且,能够相互独立地调整由所述连接部引起的所 述支撑物的支撑高度。
9. 一种婴儿带,具有使婴儿就寝的垫部和用于悬吊支撑所述垫部 的肩带,在所述垫部上设置支撑从婴儿头部至臀部为止的主体部以及 支撑婴儿脚部的脚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相对所述脚支撑部的交界位置上,竖立防护壁。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侧缘上设 置用于从侧方支撑所述婴儿腹部的侧方支撑部,所述防护壁设置在所 述侧方支撑部和所述脚支撑部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婴儿带,其中,通过对所述防护壁的表面 材料和所述脚支撑部的表面材料进行立体缝纫,将所述防护壁保持在 竖立状态下。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防护壁的表面材料 和所述脚支撑部的表面材料之间设置越向外周越扩大的切缝,通过由 一定的缝边而对所述切缝进行缝合,实现所述立体缝纫。
13.如权利要求9 12中任一项所述婴儿带,其中,可自由弯折 地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脚支撑部。
14. 一种婴儿带,具有使婴儿就寝的垫部和用于悬吊支撑所述垫部 的肩带,在所述垫部的前后上分别设置支撑从婴儿头部至臀部为止的 主体部、和相对该主体部弯折自由地连接且支撑婴儿脚部的脚支撑部,所述肩带的一端接合在所述脚支撑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由所述肩带的所述一端引起的所述垫部悬吊支撑位置沿相对于所述主体 部接近或离开的方向变化的悬吊位置调整装置。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婴儿带,其中,所述悬吊位置调整装置 包括从所述脚支撑部和所述肩带接合位置偏向所述主体部侧地设置在 所述脚支撑部上的第1接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肩带上并相对于第1接 合装置能够连接和解除连接的第2接合装置。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婴儿带,其中,作为所述第l接合装置和 所述第2接合装置的任一个接合装置设置夹具,作为另一个接合装置 设置通过所述夹具并能挂止在里侧的挂止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婴儿带,其中,覆盖就寝在所述垫部上的 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的基部接合在所述脚支撑部上,在所述基部的 接合部分上设置作为第1接合装置的所述夹具。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肩带上设置 能够覆盖设置了所述第2接合装置的区域的罩。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婴儿带,其中,使所述肩带宽度减少的狭 小部相对所述接合装置而毗邻所述肩带长度方向中心侧地设置在所述 肩带上。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婴儿带,其中,能够覆盖设置了所述第2 接合装置和所述狭小部的罩设置在所述肩带上。
21. —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 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 端部的肩带,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使婴儿就寝的垫部、设置在所述垫 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的左右一 对侧方支撑部、设置成从与所述垫部接合的基部经过在所述垫部上就 寝的婴儿的胯裆且前端部到达所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通过经所 述腹部保持部且与所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所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带的基部缝纫在一个侧方支撑部上,所述孔带的基部能够穿过的带通过具设置 在另一个侧方支撑部上。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孔带上能够相互啮 合的一对阴阳扣设置在该孔带长度方向上某个距离之处,所述孔带前 端侧的扣能够通过所述带通过具,所述孔带的剩余长度部分从所述前 端侧的扣折返地引出,当处于所述前端侧的扣和所述剩余长度部分通 过所述带通过具的状态下,所述扣挂在所述带通过具上,所述前端侧 的扣构成为不能将所述带通过具拔出。
23. —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 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 端部的肩带,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使婴儿就寝的垫部、设置在所述垫 部两侧上且从侧方支撑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的腹部周围的左右一 对侧方支撑部、设置得从与所述垫部接合的基部经过在所述垫部上就 寝的婴儿的胯裆且前端部到达所述婴儿腹部的腹部保持部、和通过经 所述腹部保持部且与所述一对侧方支撑部相连而将这些侧方支撑部和腹部保持部朝向所述婴儿地连接的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支撑部和所述腹部保持部设置得分别以各自的基部为支点而在所述垫部内外自由弯折。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婴儿带,其中,在所述垫部上设置作为表 示放置所述婴儿头部范围的标识的接缝线。
25. —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 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 端部的肩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在该垫部内设置作为对抗婴儿的支撑负荷并保持垫部形状的芯材的背 板,在所述背板上设置了通气孔。
26. —种婴儿带,包括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的支撑物以及 悬吊支撑该支撑物的组成头部支撑侧的前端部和组成脚部支撑侧的后端部的肩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物上设置了使婴儿就寝的垫部,在所述垫部的前缘设置了包围在所述垫部上就寝的婴儿头部的头部防 护物,在所述头部防护物的内装材上设置通气孔。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婴儿带,其中,设置了所述内装材的通气 孔的部分由带网眼坯料制造的表面材料覆盖。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用于在就寝状态下支撑婴儿(110)的支撑物(2)的婴儿带,由共同的肩带(3)悬吊支撑支撑物(2)的组成前端部(2a)和后端部(2b),在与支撑物(2)的前端部(2a)相连的肩带(3)的一端部上,该肩带分成两叉并形成一对连接部(13),连接部(13)分别在沿支撑物(2)宽度方向上离开位置上与支撑物(2)相连,而且,能够相互独立地调整由连接部(13)引起的支撑物(3)的支撑高度。
文档编号A47D13/08GK101658371SQ200910171770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
发明者南沙纪子, 森口优子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