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40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座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床的底座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婴儿床的底座结构通常会包含一底座以及以放射状方式枢接于该底座的多个支撑底管,用于方便使用者进行婴儿床折叠收合的动作,而为了避免误收合情形,在该底座上往往会加设有一锁定装置,也就是说,当底座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该释锁装置会限制住该多个支撑底管相对于该底座的旋转运动,用于使该多个支撑底管与该底座可共同承载置放于婴儿床上的物体,而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时,则使用者仅需将该释锁装置向上提起,该释锁装置即可随之释放该多个支撑底管,以使该多个支撑底管可相对于该底管旋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收合。上述释锁装置用来限制多个支撑底管相对于底座旋转的机构设计方式通常分
为两种侧向卡合以及垂直卡合。侧向卡合方式利用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从支撑底管的侧边扣住支撑底管的方式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管的旋转运动,然而此种方式通常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以确保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皆能由侧边分别扣住多个支撑底管。另外,垂直卡合方式则是利用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垂直扣住位于支撑底管上相对应的卡槽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座的旋转运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在收合婴儿床时,只要将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直接向上才^后就可以释离扣勾与卡槽的扣合,如此即可使支撑底管能够相对于底座旋转,进而让使用者可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收合,然而由于在婴儿床的机构设计上,为了安全的考量,通常均会要求在折叠收合婴儿床的过程中须加入两段式释锁的功能,也就是使用者须经过两道释锁程序后方能完成婴儿床的折叠收合,因此,虽然上述垂直卡合方式可允许使用者快速且轻易地完成婴儿床的折叠收合,然而由于此种方式仅需使用者一个上提的动作即可收合婴儿床,故无法达到两段式释锁的规范,而在使用上会有安全性的顾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
有一底座,具有一座体; 一第一支撑件,枢"l妄于该座体一侧; 一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沿着该第—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 一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放该第 一 阻挡结构与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对该第 一 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其中该第一轨道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嬰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一底座,具有一座体;一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 一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 一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使该第一阻挡结构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释放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以及一拉动件,连接该座体或驱动件其中之一,可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座体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嬰儿床底座支撑结构可简化机构设计上的复杂度,同时可通过两段式释锁的收合步骤,进而大大地提升婴儿床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图2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图3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与婴儿床床架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图1滑动件的^:大示意图;图5为图l推钮的放大示意图6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去除支撑柱后的组合仰视图;图7为图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l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嬰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IO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图12为图ll旋钮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1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上视图;图14为图ll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上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17为图16婴儿床底座机构去除上盖后的组合图18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19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嬰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21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22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23为图22嬰儿床底座机构的收合示意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25为图24婴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26为图24驱动件的放大示意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婴儿床底座机构的分解图28为图27嬰儿床底座机构的组合图29为图27弹性件抵接于固定件以及座体的剖面部分示意图30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31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处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婴儿床底座才几构12、 152、 252、 302、 402底座
14、 254、 404 第一支撑件
15、 410笫一枢接槽
16、 256、 406 第二支撑件
17、 412第二枢接槽18婴儿床床架
支撑件第一轨道座体
304、 354、 418
推钮
309、 362、 422
310、 364、 424
19、 258、 416
20、 260、 414
21、 253、 408
22、 154、 264、24、 356、 42526、 156、 266、28、 158、 268、29凹陷部30、 162、 42632第一定位孔34第二定位孔36突出部38、 164、 312、40、 166、 314、42第一""^合孔洞44第二卡合孔洞46第一连接杆48第二连接杆
49、 372第一滑槽
50、 430弹性件
51、 374第二滑槽
52、 308拉动件54支撑柱
滑动件
第一阻挡结构第二阻挡结构
固定件
366第-"!^勾368第二卡勾102 织带
160 旋钮
161 本体部
168、 316、 370、 428 卡合突出件
170、 274、 318第二轨道
172 握把
262 上盖
270 拉柄
272 扭力弹簧
275 开口
276槽状开口
278 连动件
306、 352、 420驱动件
320第一塑胶塞
322 第二塑胶塞
323 沟槽
358延伸片状结构
360 突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分解图,图2为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组合图。由图1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包含有一底座12、 一第一支撑件14、以及一第二支撑件16。底座12具有一座体21,座体21的相对两端具有一第一枢接槽15以及一第二枢接槽17,座体21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道20可与第一枢接槽15以及第二枢接槽17相通,第一轨道20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一端分别枢接于座体21的第一枢接槽15及第二枢接槽17,且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为管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由图2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另包含二支撑件19,此二支撑件19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21,而其另一端均分别与一婴儿床床架18枢接,请参阅图3,图3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与婴儿床床架18的组合示意图,由图3 可知,婴儿床床架18可利用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以及二支撑件 19呈放射状的排列来维持嬰儿床床架18展开时的结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四个支撑件,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量可随着床 架结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底座12包含有一滑动件22以及一推钮24。滑动 件22以可移动的方式"i殳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 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22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26 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28。第一阻挡结构26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座 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28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 座体21的旋转运动。推钮24通过如图1所示的一固定件30而连接于滑动 件22上,固定件30可为一铆4丁,推4丑24上方具有一凹陷部29以侵z使用者 利用手指推动推钮24,推钮24用来推动滑动件22,用于驱动滑动件22移 动至该释锁位置,以释放第一阻挡结构26与第二阻挡结构28分別对第一支 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可相 对于座体21旋转至一相互平行位置,以便婴儿床床架18收合。在其他实施 例中,婴儿床底座机构1也可包含有二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 支撑件16内靠近端部的支撑件补强管31,滑动件22的第一阻挡结构26以 及第二阻挡结构28可与其卡合,其作用在于强化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 撑件16与滑动件22的卡合。
上述滑动件22、推钮24与固定件30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请同时参阅 图4以及图5,图4为图1滑动件22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推钮24的 放大示意图。由图4可知,滑动件22具有一第一定位孔32以及一第二定位 孔34,且由图5可知,推4丑24具有对应第一定位孔32的一突出部36,突 出部36用来插入第一定位孔32,如此一来,推钮24即可借助突出部36插 入第一定位孔32以及固定件30穿过推钮24后插入第二定位孔34的连接方 式以固定于滑动件22上。此外,由图4可知,设置于滑动件22两侧的第一 阻挡结构2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8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勾38以及一第二卡勾 40,而由图l可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 卡勾38的一第一""^合孔洞42以及对应第二卡勾40的一第二卡合孔洞44,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孔洞42是第一支撑件14的管孔,而第二卡合孔洞 44是第二支撑件16管壁上的开槽,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用来分别卡合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 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接着请参阅图6,图6为图1婴儿床底 座机构IO组合后的仰视图,由图6可知,底座12另包含有一第一连接杆46、 一第二连接杆48,以及一弹性件50。第一连接杆46固接于座体21且穿过 分别位于滑动件22两侧的一第一滑槽49,如此滑动件22即可相对于第一连 接杆46移动,而第二连接杆48则是固接于滑动件22且以可移动的方式穿 过分别位于座体21两侧的一第二滑槽51,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滑动件 22 —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弹性件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二连接 杆48,如图6所示,弹性件50可为一弹簧,弹性件50用来于滑动件22相 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滑动件22弹性回复力,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弹性件50 与滑动件22以及座体21的连接可不限于上述的方式,弹性件50也可直接 连接于滑动件22以及座体21。此外,由图l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10可另 包含有一拉动件52以及一支撑柱54,拉动件52安装于座体21上,以供使 用者握抓而将底座12向上拉起,拉动件52可为一织带。支撑柱54安装于 底座12下方,以提供底座12于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力。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1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7 以及图8,图7为图2婴儿床底座机构IO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 8为图2嬰儿床底座机构IO处于释锁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由图7可知,当 婴儿床底座机构IO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此时滑动件22位于该锁定位置,第 一-i^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卡合第一""^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 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此时嬰 儿床床架18维持一展开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而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 支撑件16以及二支撑件19即可与支撑柱54共同支撑底座12。反之,当使 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以手指推动推钮24往如图7所示的-X 轴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推钮24固定于滑动件22,因此滑动件22也会随即 往-X轴方向的释锁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 件22上的第一"^j^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不再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 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后,也就是滑动件22移动至如图8所示 的该释锁位置后,此时,使用者只要抓握拉动件52并往垂直第一轨道20的 方向(意即如图8所示的+Y轴方向)向上提起,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1旋转,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及第二支
撑件16可相互靠近至一相对平行位置,使婴儿床床架18可由如图3所示原 本展开使用的状态移至一收合状态,即可完成嬰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 同时,滑动件22也因弹性件50所冲是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7所示的该 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婴儿床 底座机构10的底座12往-Y轴方向推动,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 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 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分別 抵接第一"i^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而由于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的 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在分别抵接第 一-^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后推动第一-^勾38以及笫二卡勾40往-X轴方 向移动,也就是说滑动件22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 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 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8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 22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7所示的 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i^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就会再次分别卡合住 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 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 卡勾40分别与第一"^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 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IO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 的使用。
接着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00 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 一 实施例中所述 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 儿床底座机构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 的设计,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驱动件为一推钮,而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的 则是一具挠性的驱动件,其可为一织带102,织带102固定于滑动件22上。 以下针对嬰儿床底座机构1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当使用者欲收合 婴儿床床架18时,由图9可知,使用者须先往-X轴方向拉动织带102以带 动滑动件22同样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立伸状态),以带动 滑动件22上的第一"^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不再卡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 第一-^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后,也就是滑动件22从如图9所示 的该锁定位置移动至如图IO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后,此时,使用者只要再往 十Y轴方向拉动织带102,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 座体21旋转,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 件22也因弹性件50所4是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9所示的该锁定位置。 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婴儿床底座机构100 的底座12往-Y轴方向推动,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 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 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分别抵接第一卡勾 38以及第二卡勾40,而由于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的端面为斜面结 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在分别抵接第一卡勾38以 及第二卡勾40后推动第一""!^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 是说滑动件22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动而往-X轴方 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 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IO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22就会因弹 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该锁定位 置,在此同时,第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就会再次分別卡合住第一支撑 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第一卡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如此一 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笫一卡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 分别与第一-^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合孔洞4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 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IOO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接着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150 的分解图。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 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儿床底座机构150 与第一实施例的嬰儿床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的设计以及支撑件 与阻挡结构的扣合方式,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包含有一底座152、第一支撑 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底座152包含有一滑动件154以及一旋钮160。 滑动件15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 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154两端分别具有一第 一阻挡结构156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158。第一阻挡结构156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158则是用来限制第 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结构156以及第二阻挡结 构158分别具有一第一-j^勾164以及一笫二卡勾166,而第一支撑件14以及 第二支撑件16分别包含对应第一-^勾164以及一第二卡勾166的一-!^合突 出件168,卡合突出件168在此实施例中可为一固定于第一支撑件14或第二 支撑件16的T型铆钉且突出于支撑件侧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突出件 168也可为一般的销杆,穿过支撑件后突出于支撑件侧部,第一卡勾164以 及第二卡勾166用来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 168。旋钮160用来推动滑动件154,以释放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 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可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着 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1旋钮160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2可知,旋钮160 包含有一本体部161,其上具有一第二轨道170 (即一弧形滑轨)以及如图 11所示的一握把172,如图11所示的固定件162穿设于第二轨道170内且 固接于滑动件154,固定件162用来于旋J丑160相对座体21旋转时沿着第二 轨道170移动,用于带动滑动件154,以使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 在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上移动。握把172固定于本体部161上以方使_使用 者操作。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15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3 以图14,图13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锁定状态的上视图,图14 为图9婴儿床底座机构150处于释锁状态的上视图,当婴儿床底座机构150 处于锁定状态,由图13可知,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分别扣合住 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以限制第一支撑件14 以及第二支撑件16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下来,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 床床架18时,由图13可知,使用者须先抓持握把172往逆时钟方向带动旋 钮160从如图13所示的位置相对座体21旋转至如图14所示的位置,在此 同时,由于固定件162穿设于第二轨道170内且固接于滑动件154,所以固 定件162就会随着旋钮160的旋转而沿着第二轨道170移动,如此即可带动 滑动件154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 件154上的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 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不再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 的卡合突出件168后,也就是滑动件154移动至如图14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使用者只要再拉动握把172并将底座152提起,第一支撑件14以及 第二支撑件1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1 ;5走转,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 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154也因弹性件50所4是供的弹性回复力而 回到如图13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 18时,仅需将婴儿床底座机构150的底座152往下压,第一支撑件14以及 第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 支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 件16上的卡合突出件168就会分别抵接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而 由于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 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上的卡合突出件168在分别抵接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 卡勾166后推动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往-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 说滑动件154会因为卡合突出件168的推动而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 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 旋转至如图13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154就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 性回复力而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13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时,第一 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就会再次分别扣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 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 就会因第一卡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 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的扣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 座机构15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利用卡勾与卡合突出件的扣合以限制支撑件相对 于底座旋转的结构设计也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
接着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200 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 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婴 儿床底座机构200与第三实施例的婴儿床底座机构150不同之处在于支撑件 与阻挡结构的扣合方式,第三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勾164以及第二卡勾166 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168的扣合来限制第 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四实施例 则是利用第一^^勾38以及第二卡勾40分别与第一^F"合孔洞42以及第二卡 合孔洞44的卡合(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相同)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至于其他元件的结构与作动均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16以及图17,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一婴儿床底 座机构250的分解图,图17为图16婴儿床底座机构250的组合图。由图16 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包含有一底座252、 一第一支撑件254,以及一 第二支撑件256。底座252具有一座体253,座体253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 道260,第一轨道260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 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分别枢接于座体253两侧,且如图16 所示,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为管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由 图17可知,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另包含四支撑件258,此四支撑件258与第 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253,而其另 一端均可如图3所示地与婴儿床床架18枢接或是形成L状支脚与地面接触, 也就是说,婴儿床床架18可利用第一支撑件254、第二支撑件256,以及四 支撑件258的放射状展开来维持整个床架结构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 实施例中使用六个支撑件,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量可随着床架结构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底座252包含有一上盖262、 一滑动件264、 一拉柄270, 以及一扭力弹簧272。上盖262固接于座体253上,拉柄270 <吏用 一铆钉以 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上盖262,拉柄270的一端成一弧形并具有配合该弧形 而有一第二轨道274(即一弧形滑轨),另一端具有一开口 275方便使用者的 手置入操作。滑动件26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53的第一轨道260内。 滑动件264两端的下方分别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 268,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皆为分别与第一支撑件254 与第二支撑件256外型互相配合的一圆弧面突出结构,而由图16可知,滑 动件264上设有一槽状开口 276,槽状开口 276位于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 第二阻挡结构268之间,槽状开口 276用来提供第一支撑件254可相对于座 体253旋转的空间。拉柄270用来驱动滑动件264在笫一轨道260上从一锁 定位置移动至一释锁位置,以释放对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的限 制,以使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可相对于座体253旋转。扭力弹 簧272设置于拉柄270与上盖262枢接处,扭力弹簧272的二端分别抵接于 拉柄270与上盖262,扭力弹簧272用来提供拉柄270弹性回复力,而在其 他实施例中,扭力弹簧272也可改为连接座体253以及滑动件264,以4是供 滑动件264弹性回复力,以使滑动件264可回到该锁定位置。此外,底座252另包含一连动件278,连动件278穿设于滑动件264以及拉柄270的第二轨 道274 (如图18所示),连动件278为一插销,当拉柄270相对上盖262旋 转时,连动件278沿着第二轨道274移动,以带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一轨道 260移动。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25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8 及图19,图18为图17嬰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锁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 19为图17婴儿床底座机构250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当嬰儿床底座 机构250处于锁定状态,由图18可知,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 构268分别止抵住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的上端,以限制第一 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无法相对于座体253旋转。接下来,由图18 可知,当使用者欲收合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拉动拉柄270相对于座体253 由图18所示的位置往逆时钟方向旋转至如图19所示的位置,此时,连动件 278就会随着4立柄270的旋转而驱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二轨道274移动,以 带动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在第一轨道260内往-X轴方 向同向移动,而在滑动件264在第一轨道260内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19 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后,由图19可知,由于第一支撑件254与第二支撑件256 不再受到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笫二阻挡结构268的限制,因此,使用者只 要抓握拉柄270的开口 275并往+Y轴方向向上提起,第一支撑件254以及 第二支撑件256即可开始相对于座体253旋转,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完成 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如图19所示),而与上述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由 图19可知,当婴儿床床架18收合时,由于第一阻挡结构266会与第一支撑 件254互相4氐接,因此,拉柄270无法通过扭力弹簧272的弹性回复力而回 到如图18所示的位置,即滑动件264不会回位到该锁定位置。同理,若是 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将底座252往-Y轴方向推动,此 时,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就会随着使用者将底座252往-Y 轴方向推动的动作而相对于座体253从如图19所示的位置分别旋转至如图 18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时,第一阻挡结构266就可以脱离第一支撑件254 的抵靠,因此拉柄270就可以因为扭力弹簧272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相对 于座体253由如图19所示的位置往顺时钟方向魂:转至如图18所示的位置, 且同时连动件278也会随着拉柄270的旋转而驱动滑动件264沿着第二轨道 274移动,以带动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往+X轴方向同向移动,而在滑动件264于第一轨道260内移动至如图18所示的该锁定位置 且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相对于座体253旋转至如图18所示 的展开位置后,第一阻挡结构266以及第二阻挡结构268就会再次分别抵住 第一支撑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 (如图18所示),如此一来,第一支撑 件254以及第二支撑件256就会无法相对于座体253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 座机构25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构300的 分解图,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 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由图20可知,婴儿床 底座机构300包含有一底座302、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底座 302包含有一滑动件304、 一驱动件306,以及一拉动件308。滑动件304以 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20在一 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滑动件304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 309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310,第一阻挡结构309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14相 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而第二阻挡结构310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16 相对于座体21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结构309以及第二阻挡结构310分别 具有一第一卡勾312以及一第二卡勾314,而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 16分别包含对应第一-!^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的一^1^合突出件316。另外, 驱动件306通过第一连接杆46与座体21枢接,驱动件306的一端形成有一 第二轨道318,当驱动件306以第一连接杆46为旋转轴旋转时,滑动件304 可借助驱动件306与第一轨道20以及第二轨道318的互相配合而沿着第一 轨道20移动,上述第一连接杆46除了穿设于驱动件306之外,同时也穿过 滑动件304的一第一滑槽305而固接于座体21,如此滑动件304即可滑动地 连接于座体21上,第二连接杆48穿过滑动件304及驱动件306的第二轨道 318,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滑动件304—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此外, 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另包含一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4及第二支撑件16—端固 定的第一塑胶塞320以及一第二塑胶塞322,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塑胶 塞322具有沟槽323用来导引滑动件304的滑动轨迹,两个卡合突出件316 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支撑件16与第二塑胶 塞322,卡合突出件316在此实施例中可为一T型铆钉,在其他实施例中, 卡合突出件316也可为一般的销杆,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用来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此外,由图20 可知,底座12另包含有弹性件50,弹性件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 二连接杆48,如图20所示,弹性件50可为一弹簧,弹性件50用来在滑动 件304相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滑动件304弹性回复力,值得一提的是,上 述弹性件50与滑动件304以及座体21的连接可不限于上述的方式,弹性件 50也可直接连接于滑动件304以及座体21。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3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21 以图22,图21为图20婴儿床底座积4勾300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 22为图20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释锁状态的剖面示意图。由图21可知, 当婴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锁定状态,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分别 沿着如图20所示的第一塑胶塞320以及第二塑胶塞322所设计的槽孔而与 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扣合,以限制第一支撑 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无法相对于座体21旋转。接下来,当使用者欲收 合婴儿床床架18时,使用者须先拉住拉动件308带动驱动件306从如图21 所示的位置相对座体21旋转至如图22所示的位置,在此同时,滑动件304 就会随着驱动件306的旋转并且因驱动件306与第一轨道20以及第二轨道 318之间的互相配合而沿着第一轨道20移动,意即往-X轴方向移动(此时 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以带动滑动件304上的第一-1^勾312以及第二卡 勾314开始往-X轴方向移动,而在第一""^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不再扣 合住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之后,也就是滑动 件304移动至如图22所示的该释锁位置,此时,使用者只要利用拉动件308 将座体21提起,则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以及支撑件19就会开始 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23所示的位置(图23为图22婴儿床底座机构300 的收合示意图),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 动件304也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21所示的该锁定位 置。同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 二支撑件16就可随即相对于座体21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 撑件16相对座体21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 16的卡合突出件316就会分别抵接住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而由 于第一-^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的端面为斜面结构,所以第一支撑件14 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就会在分别抵接住第一^i^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后推动第一~^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往-X轴方向移动,也 就是说滑动件304会因为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推动而往-X 轴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等到第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 支撑件16相对于座体21旋转至如图22所示的展开位置时,滑动件304就 会因弹性件5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接着往+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21所示 的该锁定位置,此时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就会再次分别卡合住第 一支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 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就会因第一卡勾312以及第二卡勾314分别与第一支 撑件14以及第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16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21 旋转,进而使嬰儿床底座机构300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请参阅图24以及图25,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一婴儿床底座机 构350的分解图,图25为图24婴儿床底座机构350的组合图。第七实施例 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 能或相对位置,在此不再赘述。嬰儿床底座机构350与第一实施例的嬰儿床 底座机构1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件以及滑动件的设计,婴儿床底座机构350 包含有一驱动件352以及一滑动件354,接着请参阅图26,图26为图24驱 动件352的放大示意图,由图26可知,驱动件352包含一推钮356以及一 位于推钮356下方的延伸片状结构358,延伸片状结构358具有一突出件360, 突出件360用来贯穿滑动件354以将驱动件352固定于滑动件354上。上述 滑动件354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体21的第一轨道20内,并可沿着第一 轨道20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位置间移动,由图24可知,滑动件354具有 一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364,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第二 阻挡结构364分别具有一第一-1^勾366及一第二卡勾368,第一支撑件14 以及第二支撑件16分别包含相对应第一卡勾366及第二卡勾368的一卡合 突出件370,当滑动件354位于该锁定位置时,第一阻挡结构362以及第二 阻挡结构364的第一卡勾366及第二卡勾368分别扣合第一支撑件14与第 二支撑件16的卡合突出件370。此外,底座12的第一连接杆46固接于座体 21且穿设于驱动件352的一第一滑槽372以及滑动件354的一第二滑槽374 中,如此驱动件352的第一滑槽372以及滑动件354的第二滑槽374即可相 对于第一连接杆46移动,而第二连接杆48则是固接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 件354且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座体21,如此第二连接杆48即可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同相对于座体21移动,而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弹性件 50连接于第一连接杆46以及第二连接杆48,其用来于驱动件352以及滑动 件354相对座体21移动时提供驱动件352以及滑动件354弹性回复力。另 外,如图24所示,婴儿床底座机构350也具有拉动件52,拉动件52安装于 座体21上,以供使用者握抓,以在婴儿床底座机构350处于释锁状态时将 座体21向上:l立起。至于婴儿床底座机构350的作动流程,由于其与婴儿床 底座机构10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27以及图28,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一婴儿床底 座机构400的分解图,图28为图27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组合图。由图27 可知,婴儿床底座才几构400包含有一底座402、一第一支撑件404、以及一 第二支撑件406。底座402具有一座体408,座体408的相对两端具有一第 一枢接槽410以及一第二枢接槽412,座体408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轨道414 可与第一枢接槽410以及第二枢接槽412相通,第一轨道414实质上平行于 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 的一端分别枢接于座体408的第一枢接槽410及第二枢接槽412,且如图27 所示,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为管状结构,婴儿床底座机构400 另包含二支撑件416,两个支撑件416与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 以放射状的方式枢接于座体408,而其另一端均分别与如图3所示的嬰儿床 床架18枢接,其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底座402 包含有一滑动件418以及一驱动件420。滑动件418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 座体408的第一轨道414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414在一释锁位置与一锁定 位置间移动,滑动件418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一第二阻挡结构424。 第一阻挡结构422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404相对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而 第二阻挡结构424则是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406相对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 驱动件420包含有一推4丑425以及至少一固定件426(在图27中显示两个), 固定件426穿设于座体408并将推钮425固定于滑动件418之上,以使滑动 件418可与驱动件420共同移动,固定件426可为一铆钉,驱动件420用来 驱动滑动件418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力丈第一阻挡结构422与第二阻挡 结构424分别对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限制,以使第一支撑件 404与第二支撑件406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至一相互平行位置,以便婴儿 床床架18收合。此外,由图27可知,上述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皆 设计为一孔洞结构,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分别包含相对应第 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的一卡合突出件428,当滑动件418 位于该锁定位置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分 别扣合于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内。底座402包含有至少 一弹性件430 (在图27中显示两个弹性件430),请参阅图29,图29为图 27弹性件430抵接于固定件426以及座体408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由图29 可知,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別抵接于驱动件420的固定件426以及座体408, 如此即可用来提供滑动件418弹性回复力,以使滑动件418可从该释放位置 回到该锁定位置。
以下针对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作动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30 以及图31,图30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 31为图28婴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释锁状态的示意图。由图30可知,当婴 儿床底座机构400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滑动件418位于该锁定位置,此时, 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分别扣住第一阻挡结构 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以限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相对 于座体408的旋转运动,使第一支撑件404、第二支撑件406以及两个支撑 件416维持放射状展开,如此即可维持婴儿床床架18的展开状态。反之, 当使用者欲收合嬰儿床床架18时,仅需推动驱动件420上的推钮425,如此 即可经由固定件426而带动滑动件418移动至如图31所示的该释锁位置, 此时,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就不再扣住第一 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接着,使用者只要向上提起驱动件420, 第一支撑件404与第二支撑件406的卡合突出件428就可以同时自第一阻挡 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中脱离,进而使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 撑件406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最后,只要使用者继续将驱动件420往上 提直到第一支撑件404及第二支撑件406相互靠近至一相对平行位置后,如 此即可放开驱动件420而完成婴儿床床架18的收合,在此同时,滑动件418 也因弹性件43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如图30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同 理,若是使用者想再次展开婴儿床床架18时,仅需推动驱动件420以将滑 动件418移动至如图31所示的该释锁位置并下压婴儿床底座机构400的底 座402,则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即可相对于座体408旋转,等到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上的卡合突出件428上的斜面推抵 滑动件418并穿入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时,^吏用者即可 放开驱动件420以及停止下压底座402的动作,此时,滑动件418就会因弹 性件430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移动至如图30所示的该锁定位置,在此同 时,第一支撑件404以及第二支撑件406上的卡合突出件428就会再次分别 扣住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挡结构424,如此一来,第一支撑件404 以及第二支撑件406就会因卡合突出件428与第一阻挡结构422以及第二阻 挡结构424的卡合而无法相对于座体408旋转,进而使婴儿床底座机构400 处于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进一步的使用。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拉动件的设计均可应 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以第八实施例来说,婴儿床底座才几构400可包 含一拉动件(未显示于图中),该拉动件选择性地连接于座体408或驱动件 420其中之一,则在滑动件418移至该释锁位置时,使用者就可以利用该拉 动件带动底座402往垂直第一轨道414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支撑件404与 第二支撑件406相对于座体408旋转,以此类推,拉动件的设计均可以上述 的方式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
相比较于利用枢接于底座上的片状刀型卡勾由侧边扣住支撑底管的方 式,或是利用设置于底座上的扣勾垂直扣住位于支撑底管上相对应卡槽的方 式来限制支撑底管相对于底管的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利用滑动件上的阻挡 结构来限制支撑件相对于底座的旋转运动,以及驱动滑动件时可释放对支撑 件的限制来达到支撑件可相对于底座旋转的效果。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所 提供的婴儿床底座支撑结构不仅可简化机构设计上的复杂度,同时也可通过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两段式释锁的收合步骤(如第一实施例中先平推推钮再 上拉底座的步骤),进而大大地提升婴儿床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底座,具有一座体;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沿着该第一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以及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至该释锁位置,用于释放该第一阻挡结构与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其中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平行。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第 一连接杆,固接于该座体且穿设于该滑动件,该滑动件可相对于该第一连接 杆移动;第二连接杆,固接于该滑动件且以可移动的方式穿设于该座体;以 及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连接杆以及该第二连接杆,用来于该滑动件相对该 座体移动时提供该滑动件弹性回复力。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 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一卡勾,该第 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分 别设有相对应该卡勾的一"^合孔洞,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 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卡勾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 件的该卡合孔洞卡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 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一卡勾,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 包含相对应该卡勾的一卡合突出件,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 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卡勾分别扣合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 撑件的该卡合突出件。
5. 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 件与该滑动件固定,并具有一推4丑位于该滑动件上方。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嬰儿床底座机 构另包含有二支撑件补强管,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内,并分别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卡勾卡合。
7. 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嬰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 件为挠性件,其固定于该滑动件上。
8. 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迷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 件具有本体部,该本体部上具有第二轨道,该底座包含有固定件,该固定件 穿设于该第二轨道内且固接于该滑动件,当该本体部被转动时,该固定件沿 着该第二轨道移动,用于驱动该滑动件在该第一轨道上移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嬰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含一 握把,其固定于该本体部上,该握把用来驱动该本体部相对该滑动件转动或 向上移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 上盖,固接于该座体上,该驱动件枢接于该上盖,该驱动件的一端形成有一 第二轨道;以及连动件,穿设于该滑动件以及该驱动件的该第二轨道,当 该驱动件相对该上盖旋转时,该滑动件通过该连动件与该二轨道的相配合而 沿着该第一轨道移动。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的该 端成弧形,该第二轨道配合该弧形而形成一弧形滑轨。
12.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 扭力弹簧,设置于该驱动件与该上盖枢接处,该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別抵接于 该驱动件与该上盖。
13.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 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皆为一圆弧面突出结构以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 第二支撑件外型相配合。
14.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嬰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上设 有一槽状开口,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释锁位置时,该槽状开口提供该第一支撑 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的空间。
1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 该底座枢4妄,当该驱动件相对该底座旋转时,该滑动件^皮该驱动件带动而沿 着该第一轨道移动。
1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底座机 构包含分别设置于该第 一 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内的第 一塑胶塞以及第二塑胶塞,该二卡合突出件分别穿设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一塑胶塞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笫二塑胶塞,该二塑胶塞用来导引该滑动件的滑动轨迹。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別为一扣合孔洞,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別包含相对应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一卡合突出件,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卡合突出件分別扣合该第 一 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嬰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含有一推钮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设于该座体并将该推钮固定于该滑动件上。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至少一弹性件,抵接于该驱动件的该固定件以及该座体。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有弹性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以及该座体。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底座机构包含一拉动件,该拉动件连接于该座体或该驱动件二者之一,该拉动件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底座往垂直该第一轨道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可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22. —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有底座,具有一座体;第一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一侧;第二支撑件,枢接于该座体相对另一侧;以及其特征在于,座体上形成有一第一轨道,该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轨道内,并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的旋转运动;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用来驱动该滑动件移动至该释锁位置,以使该第 一 阻挡结构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释放对该第 一 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限制;以及拉动件,连接该座体或驱动件二者之一,该拉动件在该滑动件移至该释锁位置时,带动该座体^f吏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相对于该座体旋转。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与该滑动件固定,该拉动件固定于该座体上。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具有一本体部,该本体部上具有一第二轨道,该底座包含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设于该第二轨道内且固接于该滑动件,当转动该本体部时,该固定件沿着该第二轨道移动,用于驱动该滑动件可在该第一轨道上移动,该拉动件固定于该本体部上。
25.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婴儿床底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笫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分别具有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相对应该第一""^合机构的一第二卡合机构,当该滑动件位于该锁定位置时,该第一阻挡结构以及该第二阻挡结构的该第一""^合机构分别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该第二卡合机构卡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婴儿床底座机构。其包含底座、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底座具有座体,第一支撑件以及该第二支撑件分别枢接于座体的两侧。座体上形成有第一轨道。底座包含有滑动件以及驱动件。该滑动件设置于第一轨道内,并可沿着第一轨道在一锁定位置与一释锁位置间移动,该滑动件一端具有第一阻挡结构,用来限制第一支撑件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运动,另一端具有第二阻挡结构,用来限制第二支撑件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运动。驱动件连接于该滑动件上,可用来驱动该滑动件沿着第一轨道移动至释锁位置。当滑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轨道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平行。
文档编号A47D7/00GK201393790SQ200920008738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8日
发明者喻福先, 王志伟, 莫小龙 申请人:宝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