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开闭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基于电机的动作的转动变位而能够进行确立锁片与撞针的卡合 状态的关闭操作、和解除锁片与撞针的卡合状态的释放操作的开闭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汽车用门锁操作装置,通过使致动器的输出轴向正方向转动而进行 锁定操作,通过使该输出轴向反方向转动而进行开锁操作。此外,还已知一种车辆用门锁装 置,其通过使承受可正反旋转的电机的动力的作为变位体的从动齿轮向一个方向变位,从 而进行使锁片转动并拉入撞针的关闭动作,以通过使从动齿轮向另一方向变位来解除锁片 与杆的卡合的方式进行使杆转动的释放动作。在这种装置中,具备释放功能,即通过使扇形齿轮这样的承受电机动力的变位体 以中立区域为基准向释放方向变位,从而解除锁片与撞针的啮合的功能;和关闭功能,即通 过使变位体以中立区域为基准向关闭方向驱动,从而锁片拉入撞针的功能。此时,在执行了 释放功能或者关闭功能之后,如果利用电机动力使变位体向中立区域变位,为了进行电机 停止控制而需要开关等中立检测单元。然而,在该中立检测单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变位体可能会移动至变位终端。艮口、 存在执行完关闭动作之后未停止在中立区域,而是向释放动作转移,使已关闭的门被打开 的可能性。此外,存在执行完释放动作之后未停止在中立区域,而是向关闭动作转移,使已 打开的门被关闭的可能性。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有下述表示出处的非专利文献1。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 述的技术中控制成锁定单元以扇形齿轮的中立位置(中立开关的OFF状态)为基准进行 动作。因此,控制成在接通电源时返回扇形齿轮的中立位置的返回动作。非专利文献1 :ELYSI0N服务手册构造篇(车窗&车门电动挡板控制系统8-48 8-49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2004年5月5日发行)
发明内容
然而,在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不对中立开关(neutral switch)的状态 (正常状态或故障状态)进行监视。因此,在由于接通电源时扇形齿轮返回中立位置而中立 开关故障的情况下,车门可能会被打开。此外,在电源接通时,可能会无意地解除锁紧而使 车门成为自由状态。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违背使用者的意 图而对开闭体进行开闭的开闭体控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开闭体控制装置的特征结构为使开闭体自动地开闭,上述开闭体控制装置具备锁片,该锁片用于进行撞针的拉入和释放;
变位体,该变位体经由锁片操作机构对所述锁片进行操作,并且在移动区域之间 移动变位,其中,该移动区域包括使所述锁片成为拉入状态的关闭区域、使所述锁片成为释 放状态的释放区域、和位于所述关闭区域与所述释放区域之间的中立区域;以及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在所述变位体通过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关闭区域侧的 第1边界部时输出第1检测信号,并且所述开闭体控制装置还具备控制单元,在所述变位体的关闭动作之后进行使该变 位体从所述关闭区域返回所述中立区域的中立返回动作时,该控制单元存储表示在关闭动 作中检测出的所述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的切换信息,并根据该切换信息进行所述中立返回 动作。根据上述特征结构,在由于再次接通电源而使得切换信息的存储被消除,第1检 测信号的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发生关闭动作后的中立返回动作。因此, 由于能够避免锁片无意识地被解除,因而能够避免违背使用者的意图而对开闭体进行开 闭。此外,优选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中立返回动作时,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 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参照在进行前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 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没有再次 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参照在进行这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即使是第1检测部正常动作的状态,在关闭动作中变位体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 移动的时刻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无法在再次接通电源后的处理中取得第1检 测信号的切换信息。由此,根据上述结构,在关闭动作中变位体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移动 的时刻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在该再次接通电源前存储的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信息为前 次切换信息,因此参照该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不论第1检测部正常 动作与否都不进行中立返回动作之类的不良情况。另外,在没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不 参照前次切换信息而参照这次切换信息,因而能够避免在第1检测部发生异常的状态下进 行中立返回动作。此外,优选在未存储上述切换信息的情况下,对上述变位体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锁 片朝限制该锁片旋转的杆侧转动。根据该结构,在锁片转动轴机械端点而向任一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 过使该锁片向机械端点的相反方向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在后的锁片转动中难以启动的情 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锁片转动。此外,优选进行使所述变位体朝杆侧转动的控制,直至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为止, 或者直至所述变位体的移动量成为预先设定的移动量为止,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时间被 预先设定成小于所述变位体至少在该控制开始后到达所述中立区域所需的时间,所述预先 设定的移动量被预先设定成小于所述变位体在所述控制开始后到达中立区域所需的移动量。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锁片转动至机械端点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开闭体开闭而 容易地进行接下来的锁片的启动。此外,优选上述开闭体控制装置应用为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上 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根据上述切换信息进行上述中立返回动作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车辆行驶中不进行该中立返回动作。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在车辆行驶中该车辆所具备的开闭体在乘员不注意时被 打开。
图1是表示搭载有开闭体控制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放大表示撞针及门锁装置的图。图3是表示车门开闭操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车门开闭操作机构的解除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各开关的输出切换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控制单元的简要构成的框图。图7是表示关闭动作所涉及的扇形齿轮的转动区域的图。图8是表示释放动作所涉及的扇形齿轮的转动区域的图。图9是表示锁片过度拉入撞针时的车门开闭操作机构的状态的图。图10是与开闭体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相关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开闭体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 具备使开闭体自动地开闭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开闭体控制装置100应用于开闭 车辆所具备的滑动门3的情形、即作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应用的情形进 行说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体相当于车辆所具备的滑动门3。图1是表示搭载有 开闭体控制装置100的车辆的侧视图。此外,图2是示意性地放大表示开闭体控制装置100 所具备的撞针2及门锁装置4的图。在图1及图2中,示出在搭载有开闭体控制装置100的车身1与滑动门3之间设 置的车门开闭装置4。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门开闭装置4构成为具备在滑动门3侧设置的车 门开闭操作机构40和在车身1侧设置的撞针2。如图1所示,该撞针2与车门开闭装置4 一起配设在打开滑动门3时露出来的车身1的开口部的车辆后方侧。当然,也可以配设在 开口部的车辆前方侧。此外,在滑动门3的外侧侧面设有开门把手3a。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进行滑动门3的锁定动作和锁定解除动作。图3是表示车门 开闭操作机构40的锁定动作的图,图4是表示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的解除动作的图。门 锁装置4构成为具有进行撞针2的拉入和释放的锁片41 ;以棘轮方式限制锁片41旋转的 杆42 ;和对锁片41、杆42进行操作的锁片操作机构50。锁片41由能够向滑动门3的主体 侧拉入操作撞针2的板状部件形成。为了对锁片操作机构50施加操作变位而具备电机61 ;作为使该电机61的旋转 变速的变速齿轮对发挥功能的小齿轮62 ;借助锁片操作机构50对锁片41进行操作的扇形 齿轮(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变位体)63。扇形齿轮63被支承为能够围绕配置于未图示的壳 体的转动轴63a转动。此外,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但扇形齿轮63在移动区域之间移动变位,该移 动区域包括使锁片41为拉入状态的关闭区域、使锁片41为释放状态的释放区域、和位于关闭区域与释放区域之间的中立区域。该移动通过从电机61输出的旋转动力而实现。锁片41被支承为能够围绕在未图示的壳体上配置的支持轴41a转动,被弹簧等 (未图示)施力而成为图3(a)所示的返回姿势。在锁片41上形成第1臂部411及第2臂 部412,在第1臂部411与第2臂部412之间形成能接受撞针2的卡入槽部413。在第1臂 部411设置有在半锁紧位置与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卡合的半卡合面414。此外,在第2 臂部412设置有在全锁紧位置与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卡合的全卡合面415。杆42被支承为能够围绕支持轴芯4 在卡合姿势与脱离姿势之间转动。配设成 在该卡合姿势或脱离姿势下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位于锁片41的第1臂部411、第2臂部 412的旋转轨迹内。此外,杆42被弹簧等(未图示)施力而向卡合姿势返回。作为用于检测锁片41的转动位置的位置检测器,在与锁片41 一体地围绕支持轴 41a转动的被检测筒,设置有旋转开关型的半锁紧开关81和全锁紧开关82。半锁紧开关81 对锁片41位于半锁紧区域的情形进行检测。此外,全锁紧开关82对锁片41位于全锁紧区 域的情形进行检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半锁紧开关81,如图5所示,在锁片41从释放 位置到达半锁紧位置的跟前时,从High (接通)切换成Low (断开)。同样,全锁紧开关82 在锁紧41从半锁紧位置到达全锁紧位置的跟前时,从High (接通)切换成Low (断开)。回到图3,作为用于对杆42的转动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器,在与杆42 —体地 围绕支持轴4 转动的被检测筒设置有旋转开关型的杆开关83。杆开关83对杆42与锁片 41卡合的卡合姿势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杆开关83,如图5所示,在杆42位于包括 与锁片41的第1臂部411卡合的半锁紧位置的其跟前的区域时成为High (接通)。进而, 杆开关83在杆42位于包括与锁片41的第2臂部412卡合的全锁紧位置的其跟前的区域 时成为High (接通)。S卩、在滑动门3的关闭动作中,杆开关83的第一次下降点与半锁紧位 置对应,第二次下降点与全锁紧位置对应。锁片操作机构50具有关闭操作机构51 (参照图3)和释放操作机构52 (参照图 4)。关闭操作机构51以扇形齿轮63的转动变位为输入,以相对于锁片41的转动操作为输 出。释放操作机构52以扇形齿轮63的转动变位为输入,以相对于杆42的转动操作(卡合 脱离操作)为输出。关闭操作机构51发挥功能的扇形齿轮63的转动区域亦即关闭区域、 与释放操作机构52发挥功能的扇形齿轮63的转动区域亦即释放区域,隔着中立区域而不 同(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因此,关闭操作机构51与释放操作机构52分开动作。在与扇形齿轮63 —体地围绕转动轴63a转动的被检测筒,设置有对扇形齿轮63 的转动变位姿势进行检测的旋转开关型的作为第1检测部的中立检测第1开关84和作为 第2检测部的中立检测第2开关85。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对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90的简要构成 的框图。在控制单元90的输入端口上连接有半锁紧开关81、全锁紧开关82、杆开关83、中 立检测第1开关84、中立检测第2开关85。此外,电机61经由未图示的驱动器与控制单元 90的输出端口连接。此外,该控制单元90还与评价车辆状态并输出车辆状态信息的车辆状 态评价ECU80连接,能够取得与滑动门3的开闭相关的车辆状态信息。控制单元90具备锁片状态评价部91、杆评价部92、变位体位置评价部93、计时 控制部94、电机控制部95、切换信息存储部96。而且,控制单元90以CPU为核心部件利用硬件或软件或者其两方来构筑用于进行开闭滑动门3的多种处理的上述功能部。锁片状态评价部91基于来自半锁紧开关81、全锁紧开关82的信号评价锁片41的 状态。杆评价部92基于来自杆开关83的信号评价杆42的状态。变位体位置评价部93基 于来自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来自中立检测第2开关85的第2检测信号 评价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计时控制部94使用内部时间等进行时间控制。电机控制部 95基于锁片状态评价部91、杆评价部92、变位体位置评价部93的评价结果以及计时控制部 94的时间信息,生成并输出对于电机61的控制信号。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但是切 换信息存储部96存储表示切换在扇形齿轮63的关闭动作中检测出的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 fn息ο将撞针2拉入锁片41的关闭动作,通过经由扇形齿轮63对关闭操作机构51进行 操作而执行。此外,将撞针2从锁片41释放的释放动作,通过经由扇形齿轮63对释放操作 机构52进行操作而执行。在引导关闭动作及释放动作的扇形齿轮63的转动区域,如图7及 图8所示,关闭区域和释放区域以隔着中立区域的方式分开。而且,在中立区域的关闭侧的 边界部设定具有规定的转动宽度的第1边界部,在中立区域的释放侧的边界部设定具有规 定的转动宽度的第2边界部。将第1边界部的中立区域侧的边界线设定为第1中立位置, 将第2边界部的中立区域侧的边界线设定为第2中立位置。扇形齿轮63在关闭区域朝向关闭区域侧的转动终端亦即第1转动终端转动(图 8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引导关闭动作(参照图8(a))。然后,在扇形齿轮63的关闭 动作之后(关闭动作结束之后),使扇形齿轮63进行从关闭区域返回中立区域的第1返回 动作(中立返回动作)。在该第1返回动作中,扇形齿轮63反转转动(图8中向顺时针方 向转动),通过关闭区域而进入中立区域,在第1中立位置停止。此外,扇形齿轮63在释放区域朝向第2转动终端转动(图8中向顺时针方向转 动),从而引导释放动作(参照图8(b))。然后,在扇形齿轮63的释放动作之后(释放动 作结束之后),使扇形齿轮63进行从释放区域返回中立区域的第2返回动作(中立返回动 作)。在该第2返回动作中,扇形齿轮63反转转动(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释放 区域而进入中立区域,在第2中立位置停止。上述中立检测第1开关84具有在与扇形齿轮63 —体地转动的被检测筒的周面 上形成的电极面、和在扇形齿轮63的特定转动范围内与该电极面接触的电刷。中立检测第 1开关84的电极面被配置成在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为关闭区域或者第1边界部的情 况下与电刷接触。因此,中立检测第1开关84在扇形齿轮63经过中立区域的关闭区域侧 的第1边界部时输出第1检测信号。即、如图7所示,中立检测第1开关84作为第1检测 信号而在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为关闭区域或者第1边界部时输出High信号。在除此之 外的转动位置输出Low信号。此外,中立检测第2开关85的构成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相同,配置成该电极面 在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为释放区域或者第2边界部的情况下与电刷接触。因此,中立检 测第2开关85在扇形齿轮63经过中立区域的释放区域侧的第2边界部时输出第2检测信 号。即、如图7所示,中立检测第2开关85作为第2检测信号而在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 为释放区域或者第2边界部时输出High信号。在除此之外的转动位置输出Low信号。回到图3及图4,对关闭动作及释放动作中的、扇形齿轮63、锁片41、杆42的状态进行说明。如图3(a) (d)是示意性地表示关闭动作和关闭动作之后的中立返回动作的 状态的图,图4(a) (d)是表示释放动作和释放动作之后的中立返回动作的状态的图。关闭动作在关闭相对于车身1打开着的滑动门3时进行。在滑动门3处于打开状 态的情况下,根据随着释放动作而进行的中立返回,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成为图3(a)所 示的第2中立位置。若使处于打开状态的滑动门3向关闭方向移动,则配置在滑动门3侧 的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靠近固定于车身1的撞针2。然后,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的锁片 41的卡入槽部413接受撞针2。若使滑动门3进一步移动,则如图3(b)所示,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与锁片41 的第1臂部411卡合(半锁紧位置)。在锁片41即将到达半锁紧位置之前,电机61正转驱 动,扇形齿轮63转动。若扇形齿轮63转动,则与关闭操作机构51联动,锁片41通过电机 动力而开始转动。另外,在该阶段,滑动门3相对于车身1未完全关闭。若扇形齿轮63进一步转动至关闭区域的最终转动位置,则如图3(c)所示,杆42 的抵接作用部421与锁片41的第2臂部412卡合(全锁紧位置)。在该阶段,滑动门3相 对于车身1完全关闭。若关闭动作结束,则为了扇形齿轮63的中立返回,电机61进行反转驱动。如图 3(d)所示,若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到达第1中立位置,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信号从 High(接通)变成Low(断开),于是停止。这样,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进行滑动门3的关 闭动作。释放动作在打开相对于车身1关闭着的滑动门3时进行。在滑动门3处于关闭状 态的情况下,根据随着之前进行的关闭动作而进行的中立返回,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成 为如图4(a)所示的第1中立位置。通过在滑动门3的开门把手3a设置的未图示的开关等 的操作,电机61反转驱动,则如图4(b)所示,扇形齿轮63向释放区域方向转动。若扇形齿轮63转动,则与释放操作机构52联动,杆42开始向卡合脱离方向转动。 如图4(c)所示,若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从锁片41脱离,则由于弹簧作用力,杆42返回 脱离姿势亦即初始位置。锁片41也由于弹簧作用力而返回释放撞针2的姿势。在该阶段, 滑动门3能够相对于车身1释放。若释放动作结束,则为了扇形齿轮63的中立返回,电机61正转驱动。如图4 (d)所 示,若扇形齿轮63的转动位置到达第2中立位置,中立检测第2开关85的信号从High (接 通)变成Low(断开),于是停止。这样,车门开闭操作机构40进行滑动门3的打开动作。这里,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如上所述,在滑动门3的关闭动作结束时进行扇形 齿轮63的第1返回动作。在第1返回动作中,扇形齿轮63反转转动,经过关闭区域而进入 中立区域,在第1中立位置停止。该第1中立位置的检测基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信号 从High (接通)向Low(断开)的变化来进行。然而,由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异常等而无法检测到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 信号从High(接通)向Low(断开)的变化的情况下,扇形齿轮63可能会经过中立区域而 突出进入释放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开闭体控制装置100不特定扇形齿轮63是否处于 中立区域而进行锁片41的解除。这时可能会进行滑动门3的打开动作。因此,本开闭体控 制装置100构成为在进行扇形齿轮63的第1返回动作时,在进行该第1返回动作之前的 关闭动作中判断是否检测到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基于该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进行第1返回动作。在此,所谓的进行第1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是指,与关闭动作 联动地进行的第1返回动作。本开闭控制装置100所具备的切换信息存储部96,在检测到上述第1检测信号的 切换的情况下,存储表示该切换的切换信息。所谓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是指,根据扇形齿轮 63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的移动而检测到的切换。因此,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的切换 信息是表示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从Low (断开)向High (接通)的切换的 信息。因此,切换信息存储部96监视第1检测信号从Low(断开)变化成High (接通)时的 边沿,在检测到该边沿的情况下,存储到切换信息存储部96。即、以所谓先入先出方式存储 切换信息。另外,该切换信息包括第1检测信号从Low(断开)向High(接通)的切换,并 且也存储有该切换的时间戳。即、也存储第1检测信号从Low(断开)切换成High(接通) 的时刻的时刻信息。因此,开闭体控制装置100能够基于切换信息容易地特定第1检测信 号的切换是何时发生的。在此,优选切换信息存储部96构成为在通电中存储最新的检测结果。在这种情况 下,如果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有检测结果,则控制单元90能够在通电中识别扇形齿轮 63从中立区域转移到关闭区域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未存储有检 测结果,则能够识别为在通电中扇形齿轮63未从中立区域转移到关闭区域。控制单元90,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时,根据在关闭动作中检测到的表示第1检测 信号的切换的切换信息来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在此,切换信息如上述那样存储于切换信息 存储部96。然后,控制单元90,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时,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 返回动作的期间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参照在进行后面的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 存储的切换信息,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 下,参照在进行这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此外,前次中立返回 动作是指,相对于之后进行的中立返回动作(这次中立返回动作)更早进行的中立返回动 作。因此,控制单元90,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时,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 返回动作的期间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使用在到前次中立返回动作时的关闭动作中检测到 的、表示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的切换信息来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即,即使中立检测第1开关 84为正常动作的状态,在扇形齿轮63在关闭动作中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移动的时刻,如 果再次接通电源,控制单元90也无法在再次接通电源后的处理中取得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 信息。这样,在扇形齿轮63在关闭动作中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移动的时刻再次接通电源 的情况下,由于该再次接通电源前存储的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信息为前次切换信息,因而 参照该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因此,能够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正常动作无关地抑 制不进行中立返回动作之类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电源没有再次接通 的情况下,使用在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时的关闭动作中所检测到的、表示第1检测信号的 切换的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因此,在电源没有再次接通的情况下,参照这次切换信 息,因而能够抑制使用在中立检测第1开关84出现异常的状态的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 作的情况。这样,控制单元90使用能够可靠地特定为扇形齿轮63从中立区域转移到关闭区域的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因此,在由于电源的再次接通等而使存储的切换信息消 失,或者由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异常等而未存储切换信息,导致第1检测信号的状态 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中立返回动作,因此能够避免不经意地解除锁片而违 背使用者的意图开闭滑动门3。在此,切换信息存储部96构成为,在停止通电规定时间(例如2 3秒左右)以 上的情况下,消除在此之前存储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因更换电池等而停止对切换信息存储 部96通电的情况下,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的检测结果被消除。另外,如上述那样,有 时会因为任意一种原因而没有存储切换信息。由此,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90无法特定 扇形齿轮63何时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移动。另外,控制单元90,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没有存储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 关闭动作中存储的切换信息的情况下,对锁片41进行控制,使锁片41向限制该锁片41旋 转的杆42—侧转动。即、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没有存储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 动作中存储的切换信息的情况下,无法特定扇形齿轮63何时从中立区域向关闭区域移动。另外,不仅是上述情况,当关闭滑动门3时,由于锁片41过度转动,锁片41可能会 转动至机械端点,导致其动作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锁片41可能会过度拉 入撞针2而在杆42的抵接作用部421与全卡合面415之间产生缝隙。在这种情况下,在使 用者欲手动操作打开滑动门3时将无法容易地打开滑动门3。因此,控制单元90控制成 使锁片41转动而与杆42抵接,从而缓和锁片41所承受的应力。在本发明中,将这样的使 锁片41与限制锁片41旋转的杆42抵接的动作称作应力缓和动作。进行这样的使扇形齿轮63向杆42 —侧转动的控制、即应力缓和动作,直至经过预 先设定的时间为止,或者直至扇形齿轮63的移动量成为预先设定的移动量为止,其中,该 预先设定的时间被预先设定成小于扇形齿轮63至少在该控制开始后到达中立区域所需的 时间,该预先设定的移动量被预先设定成小于扇形齿轮63在该控制开始后到达中立区域 所需的移动量。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即使在锁片41转动至机械端点而移动受到限制的情 况下,使锁片41向机械端点的相反方向转动,从而避免在后面的转动中难以启动的情况。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锁片转动。接下来,使用流程图对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所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0是与 关闭动作相关的流程图。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所进行的处理因是否对开闭体装置控制装 置100再次接通电源而不同。因此,首先确认是否再次接通电源。所谓再次接通电源是指, 从原本通电的电源接通状态暂时断开通电,然后再次开始通电的状态。在没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步骤#01 否),当滑动门3被关闭时,撞针2进入 锁片41的卡入槽部413,锁片41进行转动。进而,若锁片41转动,半锁紧开关81从High (接 通)切换成Low(断开),检测到半锁紧状态(步骤#02:是),则通过使电机61正转驱动而 开始关闭动作(步骤#03)。在该关闭动作锁片41将撞针2完全拉入而成为全锁紧位置之 前继续进行关闭动作。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半锁紧状态的情况下(步骤#02:否),保留处 理直至检测到半锁紧状态。若锁片41将撞针2完全拉入而成为全锁紧位置,滑动门3成为全闭状态(步骤 #04 是),则电机61停止。控制单元90确认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的信息是否是起因 于之后想要进行的第1返回动作的信息。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如果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有在进行前次中立返回动 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步骤#05 是),或者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 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没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如果存储有在进行这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 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步骤#05 是),则确认车辆的行驶状态。如果车辆未在行 驶中,即车辆处于停车中(步骤#051:否),则控制单元90执行第1返回动作(步骤#06)。 即、控制单元90在扇形齿轮63的关闭动作后使扇形齿轮63从关闭区域返回中立区域,结 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05中,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有 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如果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没有存储在进行前次中立返回动作 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步骤#05 否),或者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 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没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存储在进行这次中立返回动作之 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步骤#05 否),则控制单元90执行应力缓和动作(步骤 #14)。进行该应力缓和动作,直至经过以小于扇形齿轮63至少在该控制开始后到达中 立区域所需的时间的方式预先设定的时间为止,或者直至扇形齿轮63的移动量在该控制 的开始后达到预先设定的移动量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051中,如果车辆在行驶中(步骤#051 是),则从步骤#14开 始继续处理。这样,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根据切换信息而进行中立返回动作的条件成立 的情况下,如果车辆在行驶中则不进行中立返回动作。由此,能够避免车辆行驶中滑动门3 在乘员不注意时被打开。另外,在步骤#04中,在滑动门3不是全闭的情况下(步骤#04 否),确认对开闭 体控制装置100的通电是否断开。在通电未断开的情况下(步骤#13:否),返回步骤#04, 继续处理。另一方面,在通电已断开的情况下(步骤#13:是),从步骤#05开始继续处理。返回步骤#01,在有对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步骤#01 是),确认在该时刻撞针2与锁片41的关系是否是半锁紧状态。该确认基于半锁紧开关81 是否从High (接通)切换成Low (断开)而进行。若检测到半锁紧状态(步骤#07 是),则 通过使电机61正转驱动而开始关闭动作(步骤#03),进行步骤#04之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07中,在未检测到半锁紧状态的情况下(步骤#07 否),确认 扇形齿轮63的当前位置。在此,扇形齿轮63的当前位置由上述的变位体一表部93特定。 另外,可以基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信号的第1检测信号和中立检测第2开关85的第 2检测信号特定。即如图7所示,在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为High (接通)、中立检测 第2开关85的第2检测信号为Low(断开)的情况下,能够特定为扇形齿轮63位于关闭区 域或者第1边界部。另外,在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为Low(断开)、中立检 测第2开关85的第2检测信号为Low (断开)的情况下,能够特定为扇形齿轮63位于中立 区域。而且,在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第1检测信号为Low (断开)、中立检测第2开关85 的第2检测信号为High (接通)的情况下,能够特定为扇形齿轮63位于释放区域或者第2 边界部。这样,能够特定扇形齿轮63的位置。如果扇形齿轮63处于释放区域或者第2边界部(步骤#08 是),为了使扇形齿轮63返回第2中立位置而进行第2返回动作(步骤#09)。然后,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扇形 齿轮63处于除了第1边界部以及第2边界部之外的中立区域的情况下(步骤#10 是),或 者处于关闭区域或第1边界部的情况下(步骤#12 是),保持扇形齿轮63的当前位置(步 骤#11)而结束处理。另外,在不使扇形齿轮63位于除了第1边界部以及第2边界部之外 的中立区域(步骤#10 否),而使扇形齿轮63位于关闭区域或者第1边界部的情况下(步 骤#12 否),返回步骤#07,继续处理。基于上述流程,开闭体控制装置100进行处理。〔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开闭体控制装置100控制的开闭体为车辆所具有的滑动 门3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开闭体可以是车辆所具 有的后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门。另外,并不局限于车辆的门,当然也能用于建筑物的门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门开闭操作机构40设于滑动门3侧、撞针2设于车体 1侧的情形。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当然也能将门开闭操作机构40设于 车体1侧、将撞针2设于滑动门3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 控制单元90,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没有存储在进行 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中存储的切换信息的情况下,使锁片41与限制锁片41旋转 的杆42抵接。然而,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存储的切 换信息,不是在进行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中存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锁片41与限 制锁片41旋转的杆42抵接。即,在由于中立检测第1开关84的故障等,未输出第1检测 信号,原来存储在切换信息存储部96中的切换信息未被更新的情况下,无法特定扇形齿轮 63的正确位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锁片41可能会承受应力。因此,控制单元90控制成 不进行第1返回动作而进行应力缓和动作。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用于能够通过基于电机的动作的转动变位而进行确定锁片与撞针的卡 合状态的关闭操作、和解除锁片与撞针的卡合状态的释放操作的开闭体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开闭体控制装置,其使开闭体自动地开闭,其特征在于,具备锁片,该锁片用于进行撞针的拉入和释放;变位体,该变位体经由锁片操作机构对所述锁片进行操作,并且在移动区域之间移动 变位,其中,该移动区域包括使所述锁片成为拉入状态的关闭区域、使所述锁片成为释放状 态的释放区域、和位于所述关闭区域与所述释放区域之间的中立区域;以及第1检测部,该第1检测部在所述变位体通过所述中立区域的所述关闭区域侧的第1 边界部时输出第1检测信号,并且所述开闭体控制装置还具备控制单元,在所述变位体的关闭动作之后进行使该变位 体从所述关闭区域返回所述中立区域的中立返回动作时,该控制单元存储表示在关闭动作 中检测出的所述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的切换信息,并根据该切换信息进行所述中立返回动 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中立返回动作时,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参照在 进行前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在从前次中立返回动作到这次中立返回动作的期间没有再次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参照 在进行这次中立返回动作之前的关闭动作时存储的切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未存储所述切换信息的情况下,对所述变位体进行控制,以使所述锁片朝限制该锁 片旋转的杆侧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使所述变位体朝杆侧转动的控制,直至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为止,或者直至所述 变位体的移动量成为预先设定的移动量为止,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时间被预先设定成小 于所述变位体至少在该控制开始后到达所述中立区域所需的时间,所述预先设定的移动量 被预先设定成小于所述变位体在所述控制开始后到达中立区域所需的移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体控制装置应用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开闭体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根据所述切换信息进行所述中立返回动作的条件成立的情况 下,在车辆行驶中不进行该中立返回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开闭体控制装置,该开闭体控制装置使开闭体自动地开闭,其具备在包括关闭区域、释放区域和中立区域的移动区域之间移动变位的变位体;在该变位体通过中立区域的关闭区域侧的第1边界部时输出第1检测信号的第1检测部,并且,该开闭体控制装置还具备控制单元,在变位体的关闭动作之后进行使该变位体从关闭区域返回中立区域的中立返回动作时,该控制单元存储表示切换关闭动作中检测出的第1检测信号的切换信息,并根据该切换信息进行中立返回动作。
文档编号E05F15/20GK102149888SQ2009801350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8日
发明者伊丹荣二, 锦边健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