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定机构及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0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锁定机构及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定机构及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卡钩 的枢转而可在锁定与释锁状态之间变换的锁定机构及具有该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中国台湾专利第M270634号专利案(申请案号为093213258) 所公开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卡扣模块1,其设置于计算机主机上并包含一基座11、一滑块12 以及一扣钩机构13,基座11的导块111穿设于滑块12的滑槽121内,使得滑块12可相对 于基座11滑动。扣钩机构13包括一卡合于导块111上的盖板131、一连接于盖板131上的 接合块132、一可转动地枢接于接合块132的扣钩133,以及一用以提供扣钩133复位弹力 的扭力弹簧134,当显示屏幕盖合于计算机主机时,通过设置在显示屏幕上的磁性组件对扣 钩133磁吸,使得扣钩133能相对于盖板131旋转并卡扣于显示屏幕的扣孔内。卡扣模块1还包含一滑接于基座11上的释放钮14、一连接于基座11与滑块12之 间用以提供滑块12复位弹力的拉伸弹簧15,以及一设置于基座11与释放钮14之间用以提 供释放钮14复位弹力的扭力弹簧16。欲解除扣钩133与扣孔之间的卡扣状态时,使用者可 沿箭头方向按压释放钮14,释放钮14的斜面块141抵接于滑块12时,斜面块141会推动滑 块12沿导块111横向滑动,滑块12横向滑动过程中其凸部122触碰到扣钩133底端时会 促使扣钩133枢转而脱离扣孔,以解除扣钩133与扣孔之间的卡扣状态。然而,卡扣模块1的释放钮14需通过推动滑块12使滑块12带动扣钩133枢转而 脱离扣孔,此种作动方式使得卡扣模块1的组成构件众多且构造复杂,故在组装上较为不 易且耗费组装的工时,并且会增添制造的成本。再者,卡扣模块1的组成构件之间易因组 装公差的关系,造成操作上各组件因摩擦关系而产生作动过程不顺畅的问题,因此,如何构 思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上较为顺畅的锁定结构设计,遂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进一步改进的主 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定机构,其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 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且操作上较为顺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锁定机构的组 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且操作上较为顺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先前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所公开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适于与一具有一卡孔的外壳锁定,锁定机构包含一 壳体、一承载架、一卡钩,以及一释锁钮;该承载架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包括一销杆;该卡钩 通过该销杆与该承载架枢接并可绕该销杆相对于该承载架旋转,该卡钩包括分别位于该销 杆相反端的一卡掣部及一杆部,该卡掣部可卡掣于该卡孔;该释锁钮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 体上且位于该卡钩前方,该释锁钮包括一位于前侧并可供按压的按压部,以及一位于该按压部后侧的推动部,该推动部包含一由前朝后水平倾斜延伸并可推动该杆部的斜边,该按 压部受压时会带动该推动部往后移动,以促使该斜边顶推该杆部枢转而带动该卡掣部脱离 该卡孑L。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先前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杆部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接触面,斜边包括一可与第一弧形接触面抵接的第二 弧形接触面,藉此,能减少杆部与斜边之间的摩擦力。锁定机构还包含一用以对卡掣部朝远离卡孔方向偏压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一用 以对释锁钮朝前偏压的第二复位弹簧。壳体包括一开口,按压部穿设于开口并外露出开口,释锁钮还包括一可与壳体抵 接以防止经由开口脱离壳体的挡止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及一 锁定机构;该外壳包含一卡孔,以及一邻近于该卡孔的磁性组件;该锁定机构包含一壳体、 一承载架、一卡钩,以及一释锁钮,该壳体与该外壳枢接且该外壳可贴靠于该壳体,该壳体 包括一可与该卡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该承载架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包括一销杆;该卡钩通 过该销杆与该承载架枢接并可绕该销杆相对于该承载架旋转,该卡钩包括分别位于该销杆 相反端的一卡掣部及一杆部,该卡钩为导磁金属卡钩,该卡掣部可受该磁性组件磁吸而穿 过该通孔并卡掣于该卡孔;该释锁钮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且位于该卡钩前方,该释锁 钮包括一位于前侧并可供按压的按压部,以及一位于该按压部后侧的推动部,该推动部包 含一由前朝后水平倾斜延伸并可推动杆部的斜边,该按压部受压时会带动该推动部往后移 动,以促使斜边顶推该杆部枢转而带动该卡掣部脱离该卡孔。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锁定机构的优点及功效在于,藉由释锁钮可直接 推动卡钩使其脱离卡孔的方式,能减少释锁钮与卡钩之间从动件的设计,藉此,使得锁定机 构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再者,由于锁定机构的组成构件 少,故能降低因组装公差的关系而造成操作上各组件因摩擦产生作动过程不顺畅的问题, 且通过卡钩的杆部的第一弧形接触面,以及推动部的斜边的第二弧形接触面相接触的设 计,能降低斜边在顶推杆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顶推过程能较为顺畅。

图1是公知的中国台湾专利第M270634号专利案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公知的中国台湾专利第M270634号专利案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立体 图,说明卡钩在初始位置;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立体 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俯视 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 卡钩在卡掣部穿过通孔并卡掣于卡孔内的卡掣位置;[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立体 图,说明卡钩在卡掣位置;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局部放 大图,说明卡钩在卡掣位置时,杆部的第一弧形接触面抵接在斜边的第二弧形接触面上;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图,说明释锁钮的按压部被按压;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明卡钩脱离卡孔;以及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大图,说明释锁钮的推动部的斜边将卡钩的杆部往上顶推。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公知)30间隔环1卡扣模块 31壳体11基座311底座[0030]111导块312顶盖12滑块313容置空间121 滑槽314螺孔[0033]122凸部315通孔13扣钩机构 316开口131盖板317凸肋132 接合块 32承载架133扣钩321架体134,16 扭力弹簧 322销杆14释放钮 323螺丝141 斜面块324贯孔[0041]15 拉伸弹簧325接合壁(本实用新型)326穿孔200 电子装置33卡钩[0044]2外壳331枢接孔20 显示面板332卡掣部21 枢轴333杆部22 卡孔334卡接孔23 磁性组件335第一弧形接触面3锁定机构34第一复位弹簧35 释锁钮355凸柱351 按压部356挡止部352 推动部36第二复位弹簧353 斜边 I、II、III 箭头354 第二弧形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实用 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 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 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子装 置200包括一外壳2,以及一锁定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是以笔记本型计算机 为例作说明,当然,电子装置200也可为平板计算机、掀盖式手机或掀盖式个人数字助理。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外壳2内部可供一显示面板20容置,外壳2通过一枢轴 21枢接于锁定机构3的一壳体31后侧端,外壳2可相对于壳体31旋转并贴靠于壳体31上。 壳体31包括一底座311,以及一可通过螺锁或卡固方式组装在底座311顶端的顶盖312,底 座311及顶盖312两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313,容置空间313可供硬盘、光盘驱动器或散 热器等电子组件容置。锁定机构3包含一设置于容置空间313内的承载架32,以及一设置 于承载架32上的卡钩33,承载架32包括一架体321及一销杆322,通过二螺丝323分别穿 设于架体321的二贯孔324并螺锁于底座311的二螺孔314内,使得承载架32的架体321 能锁固在壳体31的底座311上。架体321包括二前后相间隔且互相平行的接合壁325,卡 钩33设于二接合壁325之间,通过销杆322穿设于各接合壁325的一穿孔326以及卡钩33 中间位置的一枢接孔331,使得卡钩33能通过销杆322与架体321的接合壁325枢接,并可 绕销杆322相对于架体321旋转。外壳2包含一卡孔22,以及一邻近于卡孔22的磁性组件23,磁性组件23为一磁 铁,壳体31的顶盖312上设有一可与卡孔22位置相对应的通孔315。卡钩33为导磁金属 材质,其包括分别位于枢接孔331相反端的一卡掣部332及一杆部333,卡掣部332呈钩状 并可穿过通孔315而卡掣于卡孔22内。当外壳2在一贴靠于壳体31的顶盖312上的盖合 位置时,通过磁性组件23的磁力吸引卡钩33的卡掣部332,卡钩33会由一初始位置(如 图4所示)绕销杆322旋转到一卡掣部332穿过通孔315并卡掣于卡孔22内的卡掣位置 (如图7所示)。较佳地,为了使卡钩33与卡孔22脱离时能复位到初始位置,以避免卡掣部332凸 伸出壳体31的顶盖312而被误碰撞造成断裂的情形,锁定机构3还包含一第一复位弹簧 34,第一复位弹簧34为一套设在销杆322且位于卡钩33与前侧接合壁325之间的扭力弹 簧,第一复位弹簧34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前侧接合壁325以及卡钩33的一卡接孔334,第一 复位弹簧34用以对卡钩33的卡掣部332朝远离卡孔22方向偏压,以提供卡钩33复位弹 力。再者,锁定机构3还包含一套设在销杆322上且位于卡钩33与后侧接合壁325之间的 间隔环30 (如图6所示),通过间隔环30的设置,能避免卡钩33旋转过程中与后侧接合壁 325产生摩擦,进而造成卡钩33旋转不顺畅的问题产生。如图4及图5所示,锁定机构3还包含一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31上且位于卡钩33 前方的释锁钮35,释锁钮35包括一位于前侧的按压部351,以及一位于按压部351后侧的推动部352,释锁钮35的按压部351穿设于底座311前端的一开口 316,按压部351外露出 开口 316并可供按压,以带动推动部352往后移动。推动部352为一呈三角形的板状结构, 其包括一由前朝后水平倾斜延伸的斜边353,当卡钩33在卡掣部332卡掣于卡孔22(如图 3)内的卡掣位置时,卡钩33的杆部333 —侧会抵于推动部352的斜边353,因此,推动部 352被按压部351带动而往后移动的过程中,推动部352的斜边353会将杆部333逐渐往上 顶推,促使卡钩33绕销杆322旋转而使卡掣部332脱离卡孔22,以解除卡掣部332与卡孔 22之间的卡掣。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卡钩33的杆部333 —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接触面 335,推动部352的斜边353包括一可与第一弧形接触面335抵接的第二弧形接触面354,藉 此,斜边353在顶推杆部333的过程中能降低与杆部33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顶推过程能较 为顺畅。另外,释锁钮35还包括二凸设于按压部351后侧且位于推动部352左、右侧的凸 柱355,锁定机构3还包含二第二复位弹簧36,各第二复位弹簧36为一套设于各凸柱355 上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按压部351以及底座311的一对凸肋317的压缩弹簧,第二复位弹簧 36用以对释锁钮35朝前偏压并提供释锁钮35复位弹力。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欲将外壳2贴靠于壳体31上并固定在盖合位置时,先将 外壳2朝壳体31方向旋转,当外壳2旋转到贴靠于壳体31的顶盖312时,由于磁性组件23 对卡钩33磁吸的磁力大于第一复位弹簧34偏压于卡钩33的扭力,所以卡钩33会受磁力 的带动而沿箭头I (如图7所示)方向绕销杆322旋转并且压缩第一复位弹簧34,当卡钩 33的卡掣部332旋转到穿过通孔315并卡掣于卡孔22内的卡掣位置时,杆部333的第一弧 形接触面335抵接在斜边353的第二弧形接触面354上,此时,外壳2与壳体31之间呈一 锁定状态,使得外壳2能稳固地固定在盖合位置。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欲将外壳2开启时,使用者可沿箭头II方向将释锁钮 35的按压部351往后压,按压部351受压时会带动推动部352往后移动并且压缩第二复位 弹簧36,推动部352被按压部351带动而往后移动的过程中,斜边353的第二弧形接触面 354施予杆部333的第一弧形接触面335的力量会逐渐将杆部333往上顶推,促使卡钩33 沿箭头III (如图11所示)方向绕销杆322旋转而使卡掣部332脱离卡孔22,以解除卡掣 部332与卡孔22之间的卡掣,此时,外壳2与壳体31之间呈一释锁状态。在释锁状态下, 外壳2藉由枢轴21 (如图3所示)所施予的弹力会往上弹一角度,使得卡钩33不再受磁性 组件23的磁力吸引,此时,卡钩33受推动部352的顶推以及第一复位弹簧34所提供的复 位弹力作用下,能迅速地复位至如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接着,使用者可释放释锁钮35的 按压部351,藉由第二复位弹簧36的复位弹力驱使释锁钮35往前移动,当释锁钮35的多个 凸设于按压部351外周围的挡止部356抵于壳体31的底座311内表面时,释锁钮35即复 位到按压部351外露出开口 316的一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藉此,能防止释锁钮35经由 开口 316脱离壳体31。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藉由锁定机构3的释锁钮35可直接推动卡 钩33使其脱离卡孔22的方式,能减少释锁钮35与卡钩33之间从动件的设计,藉此,使得 锁定机构3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再者,由于锁定机构3的 组成构件少,故能降低因组装公差的关系而造成操作上各组件因摩擦产生作动过程不顺畅 的问题,且通过卡钩33的杆部333的第一弧形接触面335,以及推动部352的斜边353的第
7二弧形接触面354相接触的设计,能降低斜边353在顶推杆部333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得顶 推过程能较为顺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 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 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锁定机构,适于与一具有一卡孔的外壳锁定,该锁定机构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还包括一承载架,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包括一销杆;一卡钩,通过该销杆与该承载架枢接并可绕该销杆相对于该承载架旋转,该卡钩包括分别位于该销杆相反端的一卡掣部及一杆部,该卡掣部可卡掣于该卡孔;以及一释锁钮,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且位于该卡钩前方,该释锁钮包括一位于前侧并可供按压的按压部,以及一位于该按压部后侧的推动部,该推动部包括一由前朝后水平倾斜延伸并可推动该杆部的斜边,该按压部受压时会带动该推动部往后移动,以促使该斜边顶推该杆部枢转而带动该卡掣部脱离该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杆部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接触 面,该斜边包括一可与该第一弧形接触面抵接的第二弧形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还包括一用以对该卡掣 部朝远离该卡孔方向偏压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一用以对该释锁钮朝前偏压的第二复位弹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开口,该按压部穿设于 该开口并外露出该开口,该释锁钮还包括一可与该壳体抵接以防止经由该开口脱离该壳体 的挡止部。
5.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包括一卡孔,及一邻近于该卡孔的磁性组件;一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一壳体,与该外壳枢接且该外壳可贴靠于该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可与该卡孔位置相对 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还包括一承载架,设置于该壳体上并包括一销杆;一卡钩,通过该销杆与该承载架枢接并可绕该销杆相对于该承载架旋转,该卡钩包括 分别位于该销杆相反端的一卡掣部及一杆部,该卡钩为导磁金属卡钩,该卡掣部可受该磁 性组件磁吸而穿过该通孔并卡掣于该卡孔;以及一释锁钮,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上且位于该卡钩前方,该释锁钮包括一位于前侧并 可供按压的按压部,以及一位于该按压部后侧的推动部,该推动部包括一由前朝后水平倾 斜延伸并可推动该杆部的斜边,该按压部受压时会带动该推动部往后移动,以促使该斜边 顶推该杆部枢转而带动该卡掣部脱离该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部一侧形成有 一第一弧形接触面,该斜边包括一可与该第一弧形接触面抵接的第二弧形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还包括 一用以对该卡掣部朝远离该卡孔方向偏压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一用以对该释锁钮朝前偏 压的第二复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开口, 该按压部穿设于该开口并外露出该开口,该释锁钮还包括一可与该壳体抵接以防止经由该 开口脱离该壳体的挡止部。
专利摘要一种锁定机构及具有锁定机构的电子装置。该锁定机构适于与具有卡孔的外壳锁定,该锁定机构包含壳体、承载架、卡钩以及释锁钮,承载架设置于壳体上并包括销杆;卡钩通过销杆与承载架枢接并可绕销杆相对于承载架旋转,卡钩包括分别位于销杆相反端的卡掣部及杆部,卡掣部可卡掣于卡孔;释锁钮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上且位于卡钩前方,释锁钮包括位于前侧并可供按压的按压部,以及位于按压部后侧的推动部,推动部包含由前朝后水平倾斜延伸并可推动杆部的斜边,按压部受压时会带动推动部往后移动,以促使斜边顶推杆部枢转而带动卡掣部脱离卡孔。本实用新型组成构件少且结构简单,能降低组装工时及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E05C19/10GK201679348SQ20102019249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
发明者赖昆辉, 韦仁旌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