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52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门锁之把手的离合结构,尤指一种用可以使外操作装置之把手 在上锁状态时产生空转的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门锁被使用于门上,当门关上且门锁上锁时,在门的室外要拿正确的钥匙才能将 门锁解锁,进一步可操作将门开启,而门锁通常藉由设置于门外侧的把手转动来操作使闩 头内缩,才能将门开启,把手转动时会产生扭力驱动门锁内部的机构产生对应的作动,当把 手转动地力矩大于门锁内部构件所能承受的界限时,门锁内部的构件就可能会损坏,可能 使得门锁无法顺利的被操作,或使门锁无法维持门在上锁状态,考虑到这样的问题,门锁设 计时需要具备可以承受由把手传递一定程度力量的能力,保持门锁可以正常的运作,虽然 门锁的构件被设计成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力量而不会损坏,但若门锁的把手转动产生的力 量超过原始设计的容许范围,则门锁仍是会损坏而无法继续使用。市面上存在的一种外操作装置设计,这种外操作装置包括一外把手,外把手上设 一轴杆,轴杆与一连动件连动,连动件上设置有二卡块,连动件与一带动件连动,当与外操 作装置配合的门锁上锁后,外把手将无法被转动,但是若在门锁上锁状态下强力转动外把 手,且外把手转动传递的力量大过容许值时,所述的卡块会断裂而无法连动所述的带动件 转动,使把手形成空转,利用这样的结构设计来保护外操作装置内其它零件不易损坏,这样 的设计虽然可以保护外操作装置内部其它零件不损坏,但连动件损坏后,就无法直接由外 操作装置的把手操作闩头由上闩位置转动至解闩位置开门,因此仍需要委请相关厂商更换 外操作装置的连动件,使用上并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此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外把手装置 具有一外把手,外把手沿一轴向形成一延伸部,延伸部有一端面,端面上沿轴向凹设一安装 空间,安装空间在端面上有一出口,且安装空间内有一底壁与出口沿轴向隔开,外把手的延 伸部被用来可转动地抵靠固设于一门之一外侧的一外盖外表面,外把手可在一第一位置与 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一弹簧,容置于安装空间内,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前端与一后端,后 端抵靠于安装空间的底壁上,一离合块,容置在安装空间内,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前表面与 一后表面,离合块在安装空间内可沿轴向滑动但不可相对于把手绕轴向转动,弹簧的前端 抵靠于离合块的后表面上,当外把手转动时带动离合块一起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 转动,一轴杆,容置在安装空间内,轴杆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一前杆体,前杆体的一端包括与 锁闩可操作地连结的一套接部,前杆体另一端有一凸缘,凸缘沿轴向与套接部相隔,凸缘包 括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轴杆在安装空间内可绕轴向转动,套接部被用 来与门锁的闩头连动,当轴杆未锁定且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闩头在外伸的上闩位置,当把 手由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时,轴杆可连动闩头内缩至解闩位置,一离合机构,包括一凸出的卡合部与一卡槽,卡合部设在轴杆另一端与离合块的前表面之其中一者,卡槽设在轴杆 另一端与离合块前表面的另一者,卡合部可脱离地与卡槽嵌合,一阻挡件,装设于安装空间 的出口处,阻挡件限定轴杆无法沿轴向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当在轴杆处于未被门锁锁 定而可转动状态,将外把手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卡合部保持嵌合在卡槽内,离合 块随同外把手一起绕轴向旋转并带动轴杆一起转动,使闩头由上闩位置移动至解闩位置, 当轴杆处于被门锁锁定而无法转动状态,将外把手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离合块 随同外把手绕轴向转动,同时离合块相对于外把手沿轴向压缩弹簧位移靠近底壁,使卡槽 脱离卡合部,离合块因而不与轴杆结合,因而使外把手无法带动轴杆转动而形成空转,闩头 保持在上闩位置。其中离合机构卡合部凸设在凸缘的第二表面,卡槽凹设在离合块的前表面。其中离合块包括沿轴向贯穿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穿孔,轴杆进一步包括一后杆 体,凸缘沿轴向设置于前杆体与后杆体之间,后杆体具有一末端,轴杆穿过穿孔抵靠于底壁 上,使轴杆无法沿轴向位移靠近底壁。其中安装空间的内壁且靠近出口设置一环状嵌合槽,阻挡件为卡设于环状嵌合槽 中的一个环,凸缘沿轴向位于阻挡件与离合块间。其中安装空间内壁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一导引槽,导引槽延伸至出口,且导引槽与 环状嵌合槽连通相交,离合块包括在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延伸的一环状外周面,环状外周 面垂直轴向凸设一凸耳,凸耳沿轴向可滑动地容纳在导引槽中,使离合块可沿轴向位移地 容置在安装空间内,但不可相对安装空间转动。本创作外把手装置在门锁上锁且轴杆无法转动的状态下有离合功能,当把手施力 过大会产生空转,而不会将过大的力透过轴杆传递至门锁内部的组件,有效的降低门锁损 坏的机会。

第一图为外操作装置的立体分解外观图。第二图为本创作外把手装置的立体分解外观图。第三图为外操作装置中之复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外观图。第四图外操作装置安装于门上配合连动装置与锁闩装置使用的右侧视图。第五图为沿第四图5-5线所取的剖视图。第六图为沿第五图6-6线所取的剖视图。第七图为沿第四图7-7线所取的剖视图。第八图为显示在第四图状态下转动把手使闩头由上闩位置位移至解闩位置的剖 视图。第九图为沿第八图9-9线所取的剖视图。第十图为沿第八图10-10线所取的剖视图。第十一图为显示在第五图所示的状态下利用钥匙操作锁筒使外操作装置上锁,而 使轴杆无法转动地动作图。第十二图为显示在第十一图状态下用力转动把手的动作图。第十三图为第十二图13-13线所取的剖视图。[0023] 第十四图为外把手装置的离合机构另一实施状态立体分解图。[0024]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5] 10门lOa内侧10b外侧[0026] 102边框104挡块106安装孔[,0027] 108螺接组件12锁闩装置122外壳[0028] 124闩头126连接件128连动件[0029] 130螺杆132螺接杆14滑动装置[0030] 142上、下滑块 144座体146上、下槽孔[0031] 150连动杆152上、下连杆 16连动装置[0032] 162按压件20外盖202侧壁[0033] 200空间204环壁205容置部[0034] 208套合孔209切面2lo上、下接合孔[0035] 212定位孔214结合孔215凸出部[0036] 216第一嵌槽217支撑部218结合部[0037] 219第二嵌槽22轴套220定位杆[0038] 222枢孔248扣接件250螺接组件[0039] 26锁筒264筒体266锁接部[0040] 268定位槽270锁心272拨动片[0041] 274锁定件28复位装置280转子[0042] 28l套筒282壳体284轴孔[0043] 286卡块288凸缘部[0044] 290第一、第二枢部292连动孔[0045] 294切槽296本体298容室[0046] 300凸出部302卡合槽304限位块[0047] 306端部308枢接孔312弹性件[0048] 314第一段316第二段32限位件[0049] 320枢部32l枢接孔322第一限位部[0050] 324止挡部326连动部328定位孔[0051] 330第一凸部332第二凸部 334止挡面[0052] 336第二限位部338活动槽34滑动件[0053] 340第一导槽341连接部342第二导槽[0054] 344推抵面346第一导杆347第二导杆[0055] 348垂直段350水平段352导引块[0056] 353贯穿滑槽354弹性组件356第一端[0057] 358第二端36带动件360第一端部[0058] 362第二端部364连接孔366嵌槽[0059] 38连动件380卡块382套接孔[0060] 40盖体402孔404限位槽[0061] 406凸部408上、下缺口410侧面[0062412中央面42拨动件420套合孔 依据本创作较佳教导的一外把手装置50系用于一门锁的一外操作装置,并参阅 第一图至第六图所示,外操作装置包括一外盖20,外盖20包括一侧壁202,以及环绕侧壁 202 一周的一环壁204,使外盖20的横向与纵向截面呈π形,侧壁202与环壁204共同界定 出开放式的一空间200,又外盖20的上端且位于侧壁202的外侧表面沿一第一轴向X朝空 间200内凹设一容置部205,容置部205具一容槽206,容槽206的底壁沿第一轴向X设置 贯穿其二表面的一套合孔208,又容置部205的外周围设置由平面构成且直径方向对称的 二切面209,侧壁202上且位于套合孔208的下方设置上、下接合孔210,上、下接合孔210 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且在所示最佳实施例系垂直于地面的一第二轴向Y隔开,且于下接合 孔210下方设置由侧壁202外表面沿第一轴向X贯穿侧壁202内表面且连通空间200的一 结合孔214,且结合孔214沿第二轴向Y与下接合孔210隔开,结合孔214的内表面设置有 螺牙,而结合孔214的下方设有由侧壁202内表面凸出的一凸出部215,凸出部215上形成 相连通的一第一嵌槽216与一第二嵌槽219,且第一嵌槽216在第一轴向X的深度较第二嵌 槽219深,套合孔208上方设置由侧壁202内表面沿第一轴向X凸出圆柱所构成且内具螺 孔的二结合部218,二结合部218沿垂直第一与第二轴向Χ、Υ的一第三轴向Z隔开,套合孔 208下方在侧壁202内表面且在环壁204 二相对内表面对称处设置具螺孔的二支撑部217, 且支撑部217在第一轴向X与凸出部215齐高,又侧壁202的上接合孔210上方设一定位 孔212,定位孔212沿第二轴向Y与上接合孔210隔开。[0083]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轴套22,轴套22设置贯穿 二表面的一枢孔222,轴套22是螺固于结合孔214中,且枢孔222与结合孔214的中心对 正,使枢孔222中心轴线与第一轴向X平行。依据本创作较佳教导的外把手装置50具有一外把手500,外把手500具有一握柄 502,且握柄502的一端包括沿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延伸部504,延伸部504有一端面506, 一圆孔状的安装空间508形成在延伸部504的端面506且沿第一轴向X延伸一长度,安装 空间508在端面506上有一出口 510,安装空间508内部有一底壁512与出口 510沿第一轴 向X隔开,底壁512有一承接孔514,安装空间508的内周面径向设置四导引槽516,且各导 引槽516由出口 510沿第一轴向X的长度约为安装空间508沿第一轴向X长度的1/2,又安 装空间508的内周面且靠近出口 510处设置一环状嵌合槽518,四导引槽516与环状嵌合槽 518相交且连通。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创作外把手装置50进一步包括一弹簧520,弹簧 520是由螺旋形弹簧所构成,弹簧520由开口 510容置入安装空间508内,且包括沿第一轴 向X隔开的一前端522与一后端524,且弹簧520的后端5M抵靠于底壁512上。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创作之外把手装置50进一步包括容纳在安装空 间508内的一离合块526,离合块5 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前表面528与一后表面 530,以及在前表面5 与后表面530间延伸的一环状外周面531,环状外周面531外径不大 于安装空间508内径,且环状外周面531径向凸出地设置可沿第一轴向X在导引槽516中 滑动的四凸耳533,在前表面5 与后表面530间沿第一轴向X贯穿地设置圆孔状的一穿 孔535,且前表面5 上沿第一轴向X朝后表面530形成二卡槽532 ;在图式所示的最佳实 施例中;二卡槽532在前表面5 上且径向对称地位于穿孔535两侧,且各卡槽532与穿孔 535连通,又各卡槽532包括沿第一轴向X与前表面5 有一间距的一谷底536,以及连接 谷底536与前表面528的二斜面534,二斜面534沿环绕穿孔535的圆周方向相隔,使各卡 槽532断面形成ν形凹槽,离合块5 是可沿第一轴向X滑动地容置于安装空间508中,使 环状外周面531与安装空间508的内壁抵接,各凸耳533分别嵌入对应的导引槽516中,使 离合块526与外把手500为同步转动地结合,前表面528与二卡槽532面向出口 510,后表 面530抵靠于弹簧520的前端522上。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本创作之外把手装置50进一步包括一轴杆538,轴 杆538包括沿第一轴向X相隔的一前杆体546与一后杆体552,以及在前杆体546与后杆 体552之间的一凸缘M0,凸缘540包含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一第一表面542与一第二表 面讨4,前杆体546面向第一表面M2,后杆体552面向第二表面M4,前杆体M6的直径大 于后杆体552,前、后杆体546、552的直径小于凸缘M0,前杆体546包括靠近凸缘540的一 圆杆部M7,以及远离第一表面M2的一套接部M8,套接部548是由非圆杆柱体构成(图 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套接部548具有方形截面),套接部548的端面沿第一轴向X设置一 螺孔550,后杆体552靠近第二表面544的一端沿垂直第一轴向X的方向设置一贯穿的套孔 555,又后杆体552包括远离凸缘MO的一末端554。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长度小于凸缘540直径的一 卡合销556,卡合销556具有隔开的二卡合部558,卡合销556是穿设固定于套孔555上,且 二卡合部558穿出套孔555外但位于凸缘540范围内。[0089]组装把手500时,轴杆538的后杆体552由出口 510穿入安装空间508内,且后杆 体552穿过穿孔535、弹簧520穿入承接孔514中而抵靠于承接孔514底面上,使轴杆538 无法沿第一轴向X移动靠近底壁512,凸缘540容置在安装空间508内且沿第一轴向X位 于环状嵌合槽518与离合块526的前表面5 之间,第二表面544抵靠在离合块526的前 表面5 上,二卡合部558分别嵌入卡槽532的谷底536,二卡槽532与二卡合部558在外 把手装置50上组成一离合机构52,前杆体M6由出口 510穿出延伸部504外侧,环状嵌合 槽518中设置一阻挡件560(依据本创作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阻挡件560是呈C形扣环 形式),阻挡件560阻挡于轴杆538之凸缘MO的第一表面542上,使轴杆538无法沿第一 轴向X移动远离底壁512,且由于卡合销556与离合块5 相互嵌合,当外把手500转动时 轴杆538会一起转动,在组装外把手装置50时,将外把手500的延伸部504端面506可转 动地抵靠轴套22外表面,前杆体546的圆杆部547枢接于枢孔222内,且圆杆部M7的一 部分与套接部讨8由枢孔222穿出伸入空间200内,外把手500可依枢孔222中心线为轴 心做360°转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置于空间200中的一带动件 36,带动件36具有近似于三角形的截面,带动件36的中央处沿第一轴向X设置贯穿二表面 的的一圆孔状连接孔364,且连接孔364的内周壁直径方向对称地设置矩形凹槽所构成的 二嵌槽366,带动件36并包括由外周缘沿垂直第一轴向X径向凸出之一第一端部360与一 第二端部362,轴杆538之前杆体M6的圆杆部547穿入连接孔364中,套接部548位于带 动件36之外面。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套接部548上的一连动 件38,连动件38中央沿第一轴向X设置截面形状相同于套接部548的一贯穿套接孔382 (依 据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该套接孔382为正方形孔),且连动件38面向带动件36的表面 凸出二卡块380。参阅第五图所示,连动件38安装于带动件36的连接孔364中,二卡块380分别嵌 入对应的二嵌槽366中,使带动件36与连动件38能一起转动,套接孔382套设于把手M 之套接部548上,由于套接部548与套接孔382为非圆形结合,所以外把手500转动会以轴 杆538带动连动件38转动,且连动件38的卡块380驱使带动件36转动,使外把手500、带 动件36与连动件38 —起同步转动,轴杆538的环槽551位于连动件38之外面,可以利用 一扣接件248 (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扣接件248呈C形扣环形式)卡设于环槽551上,并 且扣接件248抵靠在轴套22的一表面,使轴杆538及把手500无法沿第一轴向X位移脱离 轴套22。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置在空间200内的一限位 件32,并配合参阅第七图所示,限位件32具有概成三角形的一枢部320,枢部320包括沿第 一轴向X贯穿二表面的一枢接孔321,一第一限位部322与一第二限位部336从枢部320的 一端边表面凸出且沿第三轴向Z隔开,二限位部322、336间界定出一活动槽338,枢部320 的一侧延伸出一弧形止挡部324,止挡部3M在第一轴向X的厚度大于枢部320,且止挡部 3M的另一侧表面设置一定位孔328,又止挡部3M的外缘设置一弧形止挡面334,以及止挡 部324的上端设置一 Y形连动部326,连动部3 具有沿第二轴向Y有隔开的一第一凸部 330与一第二凸部332,安装限位件32后,枢接孔321与下接合孔210中心对准。[0094]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可沿第二轴向Y滑动地容置 在空间200内的一滑动件34,滑动件34具有成T形的截面,包括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一垂 直段348,以及沿第三轴向Z延伸的一水平段350,且垂直段348包括沿第二轴向Y隔开的 一第一导槽340与位置较其低一第二导槽342,水平段350的下端形成一推抵面344,又水 平段350包括沿第一轴向X凸出且沿第三轴向Z隔开的二连接部341,滑动件34安装后, 推抵面344抵接于带动件36的第一、第二端部360、362,限位件32的枢部320抵接在侧壁 202之内表面与滑动件34的侧面之间。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导杆346与一第二导 杆347,第一导杆346的一端固设于上接合孔210中,且第一导杆346的杆身穿入第一导槽 340中,且第一导杆346的杆身恰位于限位件32的滑动槽338中,第二导杆347的一端固设 于下接合孔210中,且第二导杆347的杆身穿过限位件32的枢部320的枢接孔321而穿入 第二导槽342内,使限位件32可依第二导杆347界定的一枢转轴线转动,且第一导杆346 配合第一限位部322与第二限位部336提供限制件32在受限于活动槽338的范围内转动, 二导杆346、347配合二导槽340、342限制滑动件34沿第二轴向Y位移的最大距离,且使滑 动件;34位移时不会转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容置在空间200内的一弹性 组件354,弹性组件3M具有一第一端356与一第二端358,弹性组件354的第一端356固 设于外盖20的定位孔212上,第二端358设置于限位件32的定位孔3 上(如第一、五图 所示),用以将限位件32弹性定位在第一限位部322与第一导杆346抵靠的位置,或第二限 位部336与第一导杆346抵靠的位置上。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嵌设在第一嵌槽216内的一导 引块352,导引块352具有对应第一嵌槽216的外形,且导引块352沿第二轴向Y设置一贯 穿滑槽353,滑槽353的截面为T形。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套设在套接部548外的一内盖 46,进一步言之,内盖46包括供外把手500之套接部548穿过的一开口 462,开口 462沿第 一轴向X贯穿内盖46 二表面,开口 462内周壁对称地设置断面为L形的二折边466,于开口 462上方设置贯穿内盖46之二表面且分别对应二连接部341的二长槽460,在开口 462下 方设置一 L形支持部464,内盖46系盖设于凸出部215与支撑部217的端面上,再利用复数 锁固组件468分别螺接于支撑部217上。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末端具有外螺纹的四定位 杆220,各定位杆220的另一末端设置有螺孔,且其中二定位杆220系穿过内盖46以外螺纹 螺入凸出部215的螺孔中,使内盖46固定于空间200内(如第六图所示),剩余的二定位杆 220分别以外螺纹锁固于二结合部218的螺孔,内盖46的支持部464抵接于第一嵌槽216 的侧面上,将导引块352限制在第一嵌槽216内,第一导杆346与第二导杆347的另一端固 接于内盖46上,使二导杆346、347定位于空间200中,且滑动件34的二连接部341穿入对 应的长槽460中,内盖46将限位件32与滑动件34限位于空间200内。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复位装置观,复位装置观 具有一本体四6,本体296截面非圆形,且本体296下端沿第二轴向Y形成矩形的一凸出部 300,本体296 —侧面内凹形成一容室四8,凸出部300侧面凹设与容室298连通的一卡合
10槽302,容室298的内壁设一枢接孔308,且枢接孔308沿第一轴向X由内壁贯穿至本体296 的外表面,又枢接孔308外周沿第一轴向X凸出地设有二限位块304,二限位块304沿枢接 孔308周缘且在直径方向对称隔开,二限位块304的相对面具有与枢接孔308相同的半径, 限位块304的二侧各形成一端部306,二限位块304的在第一轴向X的高度系小于容室298 在第一轴向X的深度。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复位装置观另包括一壳体观2,壳体观2系具有与本 体296相同的断面形状,壳体282尺寸略大于本体四6,壳体282包括贯穿二表面且对齐枢 接孔308的一轴孔观4,该壳体282系成壳状而能盖设于本体四6的外侧将容室298封闭。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复位装置28进一步包括枢设于壳体282与本体296 间的一转子观0,转子280具有一圆柱形套筒观1,套筒包括轴向隔开的一第一枢部290 与一第二枢部四0,且套筒281具有沿轴向贯穿二端面的一连动孔四2,图式所示的最佳实 施例中,连动孔292包括在直径方向对称设置的二平面,套筒281的外周面且靠近第二枢接 部四0的一侧设置一凸缘部观8,凸缘部288上凹设一切槽四4,凸缘部288面向第一枢接 部290的表面沿套筒281外周面延伸设置二卡块观6,且二卡块286是沿凸缘部288直径方 向对称隔开,安装转子观0时,其第一枢部290枢设于轴孔观4内,第二枢部290枢设于枢 接孔308内,各卡块286分别位于二限位块304间,限位块304的间距配合卡块286提供转 子280有限角度的转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复位装置观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件312,弹性件312系 呈涡卷弹簧形式,具有位于外圈的一第一段314以及位于内圈的一第二段316,弹性件312 安装于容室四8内,且套设于限位块304的外周围,且弹性件312的第一段314卡设于卡合 槽302内,第二段316与切槽294嵌合,转子280承受弹性件312的弹性力,而使各卡块286 分别抵接于二限位块304的其中一端部306,因此当转子280转动时,该卡块286会抵压弹 性件312的第二段316扭转,使弹性件312产生驱动转子观0复位的弹力。复位装置28安装于内盖46的开口 462内,且抵接于折边466上,使连动孔292与 第一轴向X平行,把手500的套接部M8穿入转子观0的连动孔292而呈不可相对转动地 结合,再利用一螺接组件250锁接于套接部548的螺孔550内,该螺接组件250的头部抵接 于转子280上,使复位装置观无法沿套接部548移动,由于套接部548与转子280系非圆 形结合,因此当施力转动把手500时会同时转动转子280扭转弹性件312,当放开把手500 后,转子280受弹性件312偏压的弹性力而转动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把手500复位,限位 块304则限制把手500的转动角度,就一般的设计来说,该限位块304大约可以提供把手 500往一方向转动约45°的幅度(依第五图所示之方向把手500可逆时针转动约45° )。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驱动件44,驱动件44的侧 面概成斜置τ形,具有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一基部440,以及从基部440的中央沿第一轴向 X延伸的一顶杆442,基部440的上端弯折90度的形成二结合部448,基部440的下端弯折 90度的形成二导引部444,二导引部444具有与贯穿滑槽353相符的形状,结合部448藉由 二结合组件446穿过内盖46之二长槽460而锁接于滑动件34的连接部341上,二导引部 444穿入导引块352的贯穿滑槽353内,使驱动件44与滑动件34能一起位移,导引部444 配合导引块352的贯穿滑槽353提供顶杆442不会转动的稳定滑动,二长槽460提供驱动 件44滑动时二结合组件446的位移空间。[0106]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锁筒沈,锁筒沈具有圆柱 形外观,且锁筒沈包括一筒体沈4,筒体沈4的末端且在外周面上设具有螺牙的一锁接部 266,以及筒体264的表面凹设截面为V形的二定位槽沈8,二定位槽268沿筒体264直径方 向对称地隔开,又筒体沈4内枢设一锁心270 (参阅第五图所示),筒体264的端面设置与锁 心270 —起转动的一拨动件272,锁筒沈系设置于容槽206内,且筒体264通过套合孔208 穿出空间200外。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拨动件42,拨动件42包括 沿第一轴向X贯穿其二表面的一套合孔420,且拨动件42的上端沿第二轴向Y凸伸出一限 位杆426,拨动件42的下端沿第二轴向Y凸伸出一带动杆424,在带动杆似4与套合孔420 间设有沿第一轴向X延伸的一连接杆422,拨动件42以套合孔420枢设于筒体264周围而 可绕筒体264转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进一步包括套设在容置部205外围的一 盖体40,盖体40系成薄壳状,且包括沿第二轴向Y延伸且沿第三轴向Z相隔的二侧面410, 盖体40位于二侧面410间的中央面412沿第一轴向X贯穿二表面的设一孔402,且孔402 与锁筒沈的筒体264对齐,孔402的内壁在直径方向对称地设置对应筒体264之二定位槽 268的二凸部406,盖体40包括上、下缺口 408,上、下缺口 408沿第二轴向Y隔开,盖体40 在孔402的下方设有沿第一轴向X贯穿二表面的一弧形限位槽404,安装盖体40时,以孔 402套设于锁筒沈的筒体264上,且各凸部406各别嵌入筒体264的定位槽沈8内,使锁筒 26无法相对于盖体40转动,盖体40的二侧面410与外盖20之容置部205的切面209抵 接,使盖体40无法相对于容置部205旋转,则锁筒沈也无法相对于外盖20转动。一锁定 件274螺接于锁筒沈的锁接部266上,使锁定件274抵接于盖体40的表面,使盖体40无 法沿筒体264纵轴移动,并将锁筒沈锁固定位。盖体40结合于容置部205后,拨动件42之限位杆426由上缺口 408穿出,带动杆 424由下缺口 408穿出,连接杆422由限位槽404穿出,拨动件42在二缺口 408以及限位槽 404长度范围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带动杆4M系位于限位件32之二凸部330、332间,连接 杆422位于锁筒沈之拨动片272的转动路径上,当拨动片272转动时会抵压连接杆422使 拨动件42转动。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外操作装置被用来安装于一门10上,配合参阅第四 图所示,门10系被枢设于一边框102上,且门10包括一内侧IOa与一外侧10b,内侧IOa或 外侧IOb系根据建筑体的隔间,以及门10被安装为由左边开启的左开门或由右边开启的右 开门而改变,且门10上设置贯穿内侧IOa与外侧IOb的一安装孔106,边框102上设置一挡 块104,外操作装置是安装于门10之外侧IOb上,四定位杆220穿入安装孔106内,锁筒沈 及驱动件44也位于安装孔106内。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门锁进一步包括一连动装置16,连动装置16具有一 座体144,座体144设有贯穿二表面的上、下槽孔146,上、下槽孔146沿第二轴向Y隔开,于 上槽孔146滑动地设置一上滑动装置14,下槽孔146滑动地设置一下滑动装置14,上滑动 装置14有一上滑块142,下滑动装置14有一下滑块142,连动装置16内滑动地设置一连动 杆150,连动杆150与上滑块142间以一上连杆152连接,连动杆150与下滑块142间以一 下连杆152连接,连动装置16外部设置一按压件162,按压件162与连动杆150连接且连动,当沿第一轴向X推抵按压件162时会拉动连动杆150产生沿第三轴向Z的移动,连动杆 150再拉动连杆152使上、下滑块142沿第二轴向Y同时向位于中央的连动杆150移动靠 近。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连动装置16安装于门10之内侧IOa上且与四定位 杆220对位,利用复数螺接组件108穿过座体144锁入各定位杆220螺孔内,使连动装置16 与外操作装置分别位于门10的内、外侧10a、10b,外操作装置的驱动件44之顶杆442末端 抵靠在下滑块142的下表面,当驱动件44位移时,顶杆422会推动下滑块142连动连杆152 使上滑块142 —起沿第二轴向Y位移。依据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门锁进一步包括与连动装置16连接的二锁闩装置 12 (俗称天地闩,图中只显示位于上方的天闩),二锁闩装置12各具有一外壳122,二外壳 122沿第二轴向Y隔开地固设在门10的内侧IOa上,各外壳122内枢设一闩头124,且各外 壳122内滑动地设置一连动件128,闩头IM与连动件1 间设置一连接件126,连接件1 的一端与闩头1 枢接,另一端与连动件1 枢接,且连动件128的另一端与一螺杆130枢 接,螺杆130上螺设一螺接杆132,二螺接杆1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滑块142固接,当滑 块142位移时,会拉动各螺接杆132使闩头IM在外伸的上闩位置(如第四图所示)与内 缩的解闩位置(如第八图所示)间转动。为了方便说明,假设门10是关闭的状态,按压件162与外把手500都是未受外力 操作的状态,并且门锁并未上锁,参阅第四、五、七图所示,在这样的状态下闩头1 会如第 三图所示位于伸出的上闩位置,且闩头IM抵靠于挡块104上,使门10无法被开启,外把 手500如第四、五图所示位于第一位置上(在图式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外把手500的握柄 502呈现与第三轴向Z平行的状态),带动件36的二端部360、362受推抵面344定位于如 与第三轴向Z平行的状态(如第四图所示),滑动件34如第四图所示位于下降位置,限位件 32的第二限位部336抵靠于第一导杆346上,且受弹性组件3M弹性定位于释放位置(如 第五、七图所示),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滑动件34的位移路径未受限位件32的阻挡,因此若 操作外把手500由第一位置开始转动时,就会如第八图与第九图所示,外把手500带动离合 块526与轴杆538 —起转动,轴杆538带动连动件38与带动件36 —起转动(依第九图方 向为逆时针转动),使第一端部360(若外把手500转向为顺时针则是第二端部36 推动 滑动件34沿第二轴向Y由第五图所示的下降位置往第九、十图所示的上升位置移动,且当 滑动件34位于上升位置时,外把手500位于第二位置(如第九图所示),滑动件34移动的 同时会连动顶杆442沿第二轴向Y位移,而推动下滑块142沿第二轴向Y位移靠近连动杆 150,连动杆150被下连杆152带动沿第三轴向Z位移,进一步连动杆150以上连杆152带 动上滑块142沿第二轴向Y往连动杆150位移靠拢,二锁闩装置12的闩头124由第四图所 示的上闩位置转动至如第八图所示的解闩位置,使闩头1 脱离挡块104,门10未受阻挡状 态下能往外侧IOb开启。在第五图所示的状态下以钥匙操作锁筒沈转动锁心270(顺时针转动),拨动片 272推动连接杆422使拨动件42转动,转动过程中带动杆4M推动限位件32的第二凸部 332,将限位件32由第五、七图所示的释放位置转动至如第十一、十二图所示的阻挡位置, 限位件32的止挡面334抵靠于垂直段348的顶端,因此滑动件34无法沿第二轴向Y移动远 离套接部M8,带动件36与轴杆538因此都被锁定而无法转动,且在第十一、十二图所示的状态下,外把手500承受的外力若无法克服弹簧520的对离合块526的弹性力,外把手500
将无法被转动。当在第十一图所示的状态下,当转动外把手500的力量足以克服弹簧520之弹性 力时,外把手500与离合块5 —起转动(但轴杆538无法转动),使得二卡槽532与二卡 合部558错位,形成如第十二图所示的状态,则二卡合部558由斜面534抵压离合块5 使 之沿第一轴向X压缩弹簧520位移靠近底壁512,当外把手500位于第二位置(如第九图所 示)时,二卡合部558抵靠于离合块526的前表面5 上,形成如第十三图所示的状态,外 把手500无法连动轴杆538,只连动离合块5 做360°的空转,且当外把手500转动至二 卡槽532与卡合部558再次对齐时,弹簧520推动离合块5 位移,使前表面5 抵靠于第 二表面M4,二卡合部558再次分别嵌入二卡槽532的谷底536,并且若外把手500只转动 180°也会使二卡合部558嵌入二谷底536内,但外把手500的方向会与第十一图所示方向 相反,在这样的状态下仍可施力使外把手500使卡槽532再次脱离卡合部558,而能够将外 把手500再转动180°至与第十一图所示相同的第一位置上。由于克服弹簧520所需的力量小于使限位件32、滑动件34、第一导杆346、带动件 36、连动件38等零件的破坏的力,因此当外操作装置上锁后转动外把手500对其内部零件 产生的最大应力不足以使所述之零件破坏,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外操作装置内部零件被破坏 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外操作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创作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 化将是显而易知者。举例言之,可以将轴杆538上的卡合销556移除,离合机构52的卡合 部558由在第二表面544沿第一轴向X凸伸一凸块构成(如第十四图所示),或卡合部558 也可由轴杆538的一端外周缘凸伸之一凸块构成,使凸块嵌入卡槽532内,同样能够达到使 离合块5 不连动轴杆538的效果;或者离合机构52凸出的卡合部558设在离合块526的 前表面528,凹陷的卡槽532则设在凸缘MO的第二表面M4,同样能够达到使离合块5 不连动轴杆538的效果。或者承接孔514可由把手500上移除,轴杆538的后杆体552末 端5M可以直接抵靠在安装空间508的内表面上,同样具有使轴杆538无法沿第一轴向位 移靠近底壁512的功能。另外,后杆体552是可以被移除的,并且在未设置后杆体552的 状态下,离合块526的穿孔535 (穿孔535只提供后杆体552穿过)以及把手500的承接 孔514是可以被移除的,意即凸缘540位于轴杆538的一端,卡合销556被固定于凸缘540 上(也可在第二表面544沿第一轴向X凸伸凸块),轴杆538未设置后杆体552的状态下, 其第一轴向X往底壁512 —侧的方向为受弹簧520抵压而弹性定位,由于当轴杆538被锁 定而无法转动时,转动外把手500并不会使轴杆538位移靠近底壁512,因此轴杆538在缺 乏后杆体552仍可正常作动。再者,阻挡件560可以采用C形扣环以外的方式,例如由延伸 部504外周缘径向穿设一销杆,使销杆避开前杆体546但阻挡于凸缘540上,也能阻挡轴杆 538位移远离底壁512,或导引槽516及凸耳533数量可仅有一组,或其它本创作之组件简 易的形状、尺寸或数量的变化,诸如此类简易的变化实施,皆属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的保护 范畴。本创作的外把手装置50除了与图式所揭露之最佳实施例之外操作装置配合使用外, 外把手装置50的轴杆538之套接部548也能与现存的许多门锁设计结合,外把手装置50 也能藉由外把手500操作这些可以结合使用的门锁,并且当轴杆538被锁定而无法转动时, 也具有外把手500空转的功能,同样能够达到防只门锁内部之构件被破坏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把手,外把手沿一轴向形成一延伸部,延伸部有一端面,端面上沿轴向凹设一安装 空间,安装空间在端面上有一出口,且安装空间内有一底壁与出口沿轴向隔开,外把手的延 伸部被用来可转动地抵靠固设于一门之一外侧的一外盖外表面,外把手可在一第一位置与 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一弹簧,容置于安装空间内,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前端与一后端,后端抵靠于安装空间 的底壁上;一离合块,容置在安装空间内,包括沿轴向隔开的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离合块在安 装空间内可沿轴向滑动但不可相对于把手绕轴向转动,弹簧的前端抵靠于离合块的后表面 上,当外把手转动时带动离合块一起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转动;一轴杆,容置在安装空间内,轴杆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一前杆体,前杆体的一端包括与锁 闩可操作地连结的一套接部,前杆体另一端有一凸缘,凸缘沿轴向与套接部相隔,凸缘包括 沿轴向隔开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轴杆在安装空间内可绕轴向转动,套接部被用来 与门锁的闩头连动,当轴杆未锁定且把手位于第一位置时,闩头在外伸的上闩位置,当把手 由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时,轴杆可连动闩头内缩至解闩位置;一离合机构,包括一凸出的卡合部与一卡槽,卡合部设在轴杆另一端与离合块的前表 面之其中一者,卡槽设在轴杆另一端与离合块前表面的另一者,卡合部可脱离地与卡槽嵌 合;一阻挡件,装设于安装空间的出口处,阻挡件限定轴杆无法沿轴向朝远离底壁的方向 位移;当在轴杆处于未被门锁锁定而可转动状态,将外把手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 卡合部保持嵌合在卡槽内,离合块随同外把手一起绕轴向旋转并带动轴杆一起转动,使闩 头由上闩位置移动至解闩位置;当轴杆处于被门锁锁定而无法转动状态,将外把手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离 合块随同外把手绕轴向转动,同时离合块相对于外把手沿轴向压缩弹簧位移靠近底壁,使 卡槽脱离卡合部,离合块因而不与轴杆结合,因而使外把手无法带动轴杆转动而形成空转, 闩头保持在上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 机构卡合部凸设在凸缘的第二表面,卡槽凹设在离合块的前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之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合 块包括沿轴向贯穿前表面与后表面的一穿孔,轴杆进一步包括一后杆体,凸缘沿轴向设置 于前杆体与后杆体之间,后杆体具有一末端,轴杆穿过穿孔抵靠于底壁上,使轴杆无法沿轴 向位移靠近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之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 空间的内壁且靠近出口设置一环状嵌合槽,阻挡件为卡设于环状嵌合槽中的一个环,凸缘 沿轴向位于阻挡件与离合块间。
5.根据权利要求第4项所述之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 空间内壁包括沿轴向延伸的一导引槽,导引槽延伸至出口,且导引槽与环状嵌合槽连通相 交,离合块包括在前表面与后表面之间延伸的一环状外周面,环状外周面垂直轴向凸设一凸耳,凸耳沿轴向可滑动地容纳在导引槽中,使离合块可沿轴向位移地容置在安装空间内, 但不可相对安装空间转动。
专利摘要一种门锁用的具离合机构的外把手装置,门锁包括安装于门之一内侧一连动装置与一锁闩装置,又门外侧设置一外操作装置用来操作门锁,外操作装置包括具有一把手的一外把手装置,把手具有一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弹性定位的设置一离合块,又安装空间内枢设一轴杆,当轴杆与离合块嵌合时,把手会带动轴杆一起转动控制锁闩装置的闩头由外伸的上闩位置往内缩的解闩位置转动,当轴杆被锁定而转动把手,离合块会脱离轴杆,使把手产生不连动轴杆的空转。
文档编号E05B3/00GK201857805SQ20102055925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田宏仁 申请人:一德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