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50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置放装置相对于吊床的角度的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婴儿床会配置有许多额外的配件,例如增加吊床与婴儿睡床的组合,用以增加婴儿床在实际使用上的便利性。一般来说,婴儿睡床是在照顾婴儿时必备的工具之一,婴儿睡床通常是用来设置在悬挂于婴儿床上的吊床上,以使婴儿可舒适地躺卧在其上。然而,一般传统的婴儿睡床没有具备有角度调整功能,因此,如果想要直接喂食躺在婴儿睡床上的婴儿,此时,由于婴儿是平躺在婴儿床上,所以就会容易出现婴儿胃酸逆流或是被食物噎到的情况。虽然,前述问题可以利用另外增设角度调整机构在婴儿睡床内的设计来解决,但这种设计却又会产生婴儿睡床的结构设计因角度调整机构的增设而变得相当复杂的问题,进而导致婴儿睡床在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置放装置相对于吊床的角度的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床组,用来悬挂在一婴儿床上,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所述吊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V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婴儿床组,其包括一婴儿床及一吊床组。所述吊床组用来悬挂在所述婴儿床上,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所述吊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V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所述婴儿床可以具有至少一第三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时,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所述婴儿床可以更具有一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时,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婴儿床平行。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婴儿床组,其包括一婴儿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婴儿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婴儿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所述婴儿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婴儿床平行。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V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在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以达到置放装置可与吊床相对倾斜或平行的目的。如此一来,利用此一简单结构设计,在不需另外配置具有复杂机构设计的角度调整机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就可以使置放装置具有角度调整功能,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同时解决前述所提到的婴儿出现胃酸逆流或被食物噎住的问题。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婴儿床组的部分示意图2是图1的吊床的部分示意图3是图1的管状支架的部分内部示意图;及
图ζ〖是图1的置放装置固定在第--角度调整套管上以倾斜于吊床上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婴儿床组12婴儿床
14吊床组16吊床
17内壁18置放装置
19承载平面20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1角度调整套管22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4承载主体26管状支架
28第一端部30第二端部
32管状连接件33固定孔洞
34V形弹片35固定凸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婴儿床组10的部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一吊床16的部分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婴儿床组10包括一婴儿床12及一吊床组14。吊床组14悬挂在婴儿床12上。吊床组14包括吊床16及一置放装置18。吊床16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 (在图1中显示一个)及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形成在吊床16的一内壁17上,且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相对吊床16的一承载平面19的高度大于置放装置18在设置于吊床16的承载平面19 上时的高度。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形成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下,且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相对吊床16的承载平面19的高度等于置放装置18在设置于吊床16的承载平面19上时的高度。在此实施例中,置放装置18优选地为一婴儿睡床,用以允许照顾者将婴儿放置在其内。以下针对置放装置18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置放装置18包括一承载主体M及一管状支架沈。承载主体 24用来承载一婴儿。管状支架沈环绕设置在承载主体M上,且包括一第一端部观及一第二端部30。第二端部30用来在第一端部观穿过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或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后,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28,以使承载主体M倾斜于吊床16上或与吊床16平行。至于第一端部观与第二端部30之间的拆卸设计,其可如图3所示,图3是图1的管状支架26的部分内部示意图。由图3可知,管状支架沈包括一管状连接件32及一 V形弹片34。管状连接件32连接于第二端部30且具有一固定孔洞33。V形弹片34设置在第一端部观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35,固定凸点35弹性地突出于第一端部观外,固定凸点观用来在管状连接件32套接在第一端部观上时,卡合于固定孔洞33,以固定住第一端部观及第二端部30。需注意的是,第一端部观与第二端部30之间的拆卸设计可不受限于如图 3所示的设计。也就是说,所有其它具有相同拆卸效果的连接设计,例如第一端部观可直接利用紧配合方式与第二端部30相连接,皆可被本发明所使用。以下针对吊床组14的角度调整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1、图3及图4,图 4是图1的置放装置18固定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上以倾斜于吊床16上的侧视图。当照顾者想要喂食婴儿而婴儿平躺在置放装置18 (与吊床16平行,如图1所示)上时,照顾者只需要向下按压固定凸点35,以使固定凸点35脱离固定孔洞33,进而释放管状连接件32与第一端部观之间的固定卡合。接下来,由于第一端部观已不再卡合在管状连接件32内, 因此,照顾者可从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中拉出第一端部28,并改将第一端部观穿过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在第一端部观穿过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后,照顾者可使用在第二端部 30上的管状连接件32套接在第一端部观上,直到V形弹片34上的固定凸点35再次卡合在管状连接件32的固定孔洞33内为止。利用前述连接操作,置放装置18就可以被固定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上(如图4所示)。此时,由于置放装置18的承载主体24是以相对倾斜状态设置在吊床16上,因此,婴儿就可以斜躺在置放装置18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照顾者喂食婴儿时,有效地避免婴儿被食物噎到或是出现胃酸逆流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当照顾者想要使婴儿平躺在置放装置18上时,照顾者只需要向下按压固定凸点,以使固定凸点35脱离固定孔洞33,进而释放管状连接件32与第一端部观之间的卡合,并接着改将第一端部观穿过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同样地,在第一端部观穿过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后,照顾者可使用在第二端部30上的管状连接件32以套接在第一端部观上,直到V形弹片34上的固定凸点35再次卡合在管状连接件32的固定孔洞33内为止。利用前述连接操作,置放装置18就可以被固定在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上(如图1所示),进而稳固地平行设置在吊床16上,这样一来,无论是处于清醒或是睡眠状态,婴儿都可以舒服地平躺在置放装置18上。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图1所示的置放装置18的另一相对侧上,如此一来,由于置放装置18的相对两侧皆同时固定在吊床16上,因此,置放装置18就可以更加稳固地设置在吊床16上。举例来说,其相关配置可如图4所示,其中吊床16可更具有另一角度调整套管21,用以固定住管状支架26。至于在置放装置18的另一相对侧上的结构设计的相关描述,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故于此不再赘述。CN 102370376 A
说明书
5/5页前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可以是一可省略组件,用以简化吊床组14的结构设计及角度调整操作。换句话说,照顾者可直接将置放装置18设置在吊床16上,而不需要将置放装置18固定在吊床16上的第二角度调整套管22上。此外,第一角度调整套管20的配置数目可不受限于图1所示的一个,也就是说,可以有多于一个以上的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形成在吊床16的内壁17上,用以产生置放装置18在吊床16上可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功效,进而提升吊床组14在角度调整上的使用弹性。前述角度调整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婴儿床12上,用以达到可直接将置放装置18固定在婴儿床12上以与婴儿床12相对倾斜或平行而不需要另外配置吊床16的目的。举例来说,婴儿床12可具有至少一形成在婴儿床12的内壁17上的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及形成在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的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未显示于图式中)。如此一来,当第一端部观穿过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且第二端部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观时,可使承载主体 24倾斜于婴儿床12上,而当第一端部观穿过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且第二端部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观时,可使承载主体M与婴儿床12平行。此外,前述角度调整设计也可应用在只包括婴儿床及置放装置的婴儿床组上。举例来说,婴儿床可具有形成在婴儿床内壁上的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及形成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的第二角度调整套管(未显示于图式中),用以将置放装置固定在婴儿床上以与婴儿床相对倾斜或平行。至于针对此一婴儿床组的结构设计及角度调整操作的相关说明,其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在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以达到置放装置可与吊床相对倾斜或平行的目的。如此一来,利用此一简单结构设计,在不需另外配置具有复杂机构设计的角度调整机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就可以使置放装置具有角度调整功能,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同时解决前述所提到的婴儿出现胃酸逆流或被食物噎住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吊床组,用来悬挂在一婴儿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及一置放装置,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其用来承载一婴儿;及一管状支架,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及一 V形弹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7.一种婴儿床组,其包括一婴儿床;及一吊床组,用来悬挂在所述婴儿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及一置放装置,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其用来承载一婴儿;及一管状支架,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及一 V形弹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具有至少一第三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时,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更具有一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时,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婴儿床平行。
15.一种婴儿床组,其包括一婴儿床,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及一置放装置,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婴儿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其用来承载一婴儿;及一管状支架,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尚度。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婴儿床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及一 V形弹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床组,用来悬挂在一婴儿床上,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文档编号A47D13/00GK102370376SQ20111022770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1日
发明者乔纳森·M·派西拉, 安德鲁·J·霍斯特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