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椅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办公室等使用的椅子,尤其涉及谋求降低椅座框架与弹簧壳体之间的滑动阻力的椅子。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具有与靠背的后倾动作联动地椅座一边向后方滑动一边沉入的所谓同步联锁(synchro locking)功能的椅子,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椅子。该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的支承框架;可相对于该支承框架进行起伏(起倒)动作的靠背框架;以与所述靠背框架联动地在沿着靠背框架的起伏动作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同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靠背框架相关联的椅座框架;用于导入对抗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椅座框架及所述靠背框架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在将基点部支承于支承框架的状态下沿所述椅座框架配置的弹簧壳体,利用所述椅座框架相对于所述弹簧壳体的相对动作引起弹簧压缩。弹簧壳体具有设置在弹簧的外侧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接触面,该接触面可在与椅座框架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所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滑动。并且,通过这样增大弹簧壳体与椅座框架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在椅座框架与靠背框架的同步动作中在椅座框架与弹簧壳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压力,其结果,能够减少接触面上的磨损、噪音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10-507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若这样使椅座框架和弹簧壳体面接触,则即使二者之间的压力降低,有作为整体的滑动阻力增大的倾向,而且椅座框架的前后移动的方向取决于由支承框架、椅座框架和靠背框架构成的连杆机构,因此存在为了与其移动方向平行地将上述接触面那样的引导件形成在较广范围来降低由于不全面接触(片当力二 ” )引起的磨损、噪音,需要高加工精度、组装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为了达到该目的,具有如下的手段。S卩,本发明的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的支承框架,能够相对于该支承框架起伏动作的靠背框架,以与所述靠背框架联动地在沿着靠背框架的起伏动作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靠背框架相关联的椅座框架,用于导入对抗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椅座框架及所述靠背框架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在将基点部支承于支承框架的状态下沿着所述椅座框架配置的弹簧壳体,构成为通过所述椅座框架相对于所述弹簧壳体的相对动作而引起弹簧的压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壳体与所述椅座框架之间设置用于使二者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滑动引导部。由于这样构成,弹簧壳体与椅座框架的接触部的接触区域被限定,可期待有效降低整体的滑动阻力。此外,由于弹簧壳体与椅座框架在与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只是线接触或点接触,因此即使弹簧壳体与椅座框架不平行也能接触,不需要要求如面接触那样的高加工、组装精度。而且,在下述构成中,所述滑动弓I导部更适合使用,即,所述弹簧壳体使所述基点部以能够绕横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在顶端侧的延伸部形成有基准弹簧座, 与该基准弹簧座相对地在所述椅座框架侧设置可动弹簧座,在两弹簧座之间配置弹簧。而且,在下述构成中也更适合使用,即,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弹簧壳体能够以至少比使用角度靠立起一侧的组装角度装卸,在所述支承框架设有随着所述弹簧壳体自所述组装角度向所述使用角度的移动而对所述可动弹簧座向弹簧压缩方向施力的凸轮面。为了使整体小型化,优选是在所述椅座框架的一部分形成空洞部,在该空洞部以与所述椅座框架大致相同的高度收纳所述弹簧壳体,在按压该弹簧壳体上面的位置一体设置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动引导部。而且,为了即使弹簧壳体与椅座框架之间不是严格地平行,也能将二者的位置关系保持适当,优选是所述第一滑动引导部沿着前后方向仅设置在1个部位。此外,为了在左右方向上也以小阻力适当地支承弹簧壳体顶端,优选是在所述椅座框架的左右的侧壁之间收纳弹簧壳体,在该椅座框架的左右的侧壁或与该侧壁相对的所述弹簧壳体的左右侧壁设置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滑动引导部。而且,为了即使弹簧壳体的侧壁与椅座框架的侧壁之间不是严格地平行,也能将位置关系保持适当,优选是所述第二滑动引导部沿着前后方向仅设置在1个部位。此外,为了更容易对椅座框架组装弹簧壳体,优选是所述空洞部在所述椅座框架的后方开口,能够使所述弹簧壳体自所述后方相对于所述椅座框架的空洞部插入脱离。此外,为了简单、适当地形成所述滑动引导部,优选是将所述滑动引导部做成使顶端弯曲了的突部,一体成形于所述弹簧壳体或所述椅座框架。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做成简单结构、且不需要高加工、组装精度、 可降低椅座框架与弹簧壳体之间的由于同步动作引起的滑动阻力的椅子。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图2是该椅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该椅子的框架之间的连杆机构的要部立体图。图4是构成该椅子的支承框架的立体图。图5是构成该椅子的椅座框架的中心线纵剖面立体图。图6是该椅子的反力机构及锁定(lock)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该椅子的反力机构的剖面立体8是该椅子的靠背框架后倾了时的反力机构的剖面立体图。图9是说明将该椅子的椅座框架及反力机构卡合于支承框架及靠背框架时的反力机构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该椅子的止挡机构的组装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11是表示该椅子的止挡机构的分解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12是表示该椅子的止挡构件与止挡壳体、弹簧壳体、椅座框架的可动板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3是说明该椅子的联锁(locking)止挡的动作机构的要部剖视图。图14是说明该椅子的座面的高度调整机构的要部立体图。图15是说明该椅子的座面的高度调整机构的组装方法的要部剖视图。图16是在该椅子的支承框架组装了气压弹簧杆的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17是在该椅子的支承框架组装气压弹簧杆之前的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18是说明该椅子的反力调节部的动作的要部立体图。图19是说明该椅子的各卡合部中的轴承区域的要部剖视图。图20是表示轴承构件和滑动孔对于该椅子的前横轴的卡合状态的要部立体图。图21是操作了该椅子的气压弹簧杆时的要部剖视图。图22是说明该椅子的气压弹簧杆的插入脱离角度的示意图。图23是构成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椅座框架的要部剖面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
4..支承框架
5..靠背框架
6..椅座框架
7..反力机构
44. 前横轴
45. 后横轴
46..凸轮面
52..中间横轴
53..向前开口凹部
62. 旋转滑动孔
64..向下开口凹部
66..第一滑动引导部
67..第二滑动引导部
68..第三滑动引导部
71. 弹簧壳体
72..压缩螺旋弹簧
73..可动弹簧座(可动弹簧支架)
74..轴承构件
75..基准弹簧座(基准弹簧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椅子是将椅子主体3经由支柱12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腿(脚羽根)11的旋转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12的支承框架4和靠背框架5及椅座框架6,如图3所示,通过各自相卡合而构成连杆机构。在此,在本发明中,以从椅子的中心向靠背31的方向为后方,其相反方向为前方。即,图1中的左方为前方,右方为后方。并且,将铅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纵向,并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横向或左右方向。如图4所示,支承框架4使用铝模铸件、树脂等原料而一体成形,以包括左右的侧壁411、后壁412、前壁413及底壁414的舟形的主框架41为主体,在该主框架41至少一体成形有作为用于安装支柱12的安装孔的轴毂(boss)孔42、将左右的侧壁411、411之间连结的横肋415、和将前壁413、后壁412及横肋413之间连结或用于将所述轴毂孔42支承于主框架41的纵肋416、斜肋417。此外,在轴毂孔42的上部近旁设有具有用于安装后述的气压弹簧杆的安装孔431的气压弹簧杆安装部43。并且,在主框架41的前壁413的上部一体成形有一体地连结向左右突出的突起部的前横轴44。前横轴44被功能性地划分为3个区域,从主框架41向左右突出的区域设定为作为使椅座框架6卡合的第二横轴的卡合部441, 形成在主框架41内的区域设定为作为使后述的弹簧壳体卡合的第四横轴的卡合部442,这些卡合部位于同轴上。此外,在主框架41的左右的侧壁411分别一体成形作为向左右突出的第一横轴的后横轴45。如图2所示,靠背框架5是使用铝模铸件、树脂等原料一体成形的,构成用作为第三横轴的突起部即中间横轴52连结左右一对框架部件51的中间部的构造,在下端部形成有将圆筒切去一部分而成的形状的向前开口凹部53。在框架部件51 —体成形有在与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即靠背框架5的立起方向延伸的平缓峰形的隆起部511,所述中间横轴52 配置在将左右的隆起部511的内面之间连结的位置。如图5及图6所示,椅座框架6是使用树脂原料一体成形的,构成为用前壁611及底壁616将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左右一对主框架61连结的形状,该主框架61构成为用横肋614将形成为板状的内侧壁612和外侧壁613连结的形状。并且,在椅座框架6,在上侧设有用于内置后述的弹簧壳体的空洞部65,其后方设为开口端69,并且,在跨过内侧壁612的前方和前壁611的位置设有上盖615。而且,底壁616、内侧壁612在达到上盖615 之下附近结束,在上盖615的下方形成有连结用空间63,在内侧壁612,侧视为长孔状的旋转滑动孔62以被切去一部分的状态向下方开口。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椅座框架6如上所述具有上方开口的空洞部65,但未必形成为将该空洞部65的上方开口的形状,也可以做成将空洞部65的上方封闭的形状,还可以是将下方开口的形状。此外,椅座框架6的内侧壁612及外侧壁613延伸到比底壁616靠后方,在其延伸部的下方形成有将圆筒切去一部分而成的形状的向下开口凹部64。该向下开口凹部64的内里设为沿着部分圆筒面的轴承面,开口端朝向斜前下方。然后,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在椅座框架6的连结用空间63插入支承框架4的前壁413,使在其上部的前横轴44的两端部附近设置的椅座框架卡合部441与在椅座框架 6的左右的内侧壁612设置的旋转滑动孔62卡合,从而前横轴44和旋转滑动孔62构成旋转滑动卡合部91。并且,如图3所示,使靠背框架5的向前开口凹部53以可起伏动作的方式卡合于支承框架4的后横轴45,并使椅座框架6的向下开口凹部64卡合于靠背框架5的中间横轴52,由此构成图3、图7和图8所示的、靠背框架5与支承框架4的卡合部92和椅座框架6与靠背框架5的卡合部93,实现椅座框架6与所述靠背框架5的后倾动作联动而一边后部沉入一边向后方移动、并与靠背框架5的立起动作联动而一边后部抬起一边向前方移动的同步联锁动作。此外,为了积蓄对抗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4的所述椅座框架6及所述靠背框架5 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构成反力机构7。如图6、图7及图8所示,该反力机构7构成为在构成为本发明的弹簧支承部的向下开口的弹簧壳体71收纳弹簧72及可动弹簧座73,使所述弹簧壳体71与所述支承框架4 的前横轴44卡合,随着靠背框架5的后倾、椅座框架6相对于弹簧壳体71相对滑动动作, 由此使可动弹簧座73位移而引起弹簧72的压缩。该弹簧壳体71如后面详述,前端部与支承框架4卡合,并且被椅座框架6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限制,而且通过构成后述的锁定机构8,后端部也被椅座框架6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限制。其结果,弹簧壳体71能够与椅座框架6 —体地在上下方向移动,仅进行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以下,说明其具体结构。如6和图7所示,弹簧壳体71使用钢原料等,形成为包括上壁711、左右的侧壁712 和后壁713且向下开口的长方体状,从作为延伸部的后壁713的下部进一步向与该后壁713 正交的后方延伸出作为弹簧壳体71的后端部的可动板部714。而且,在弹簧壳体71中,对于在上壁711的前端侧设定的由凹部构成的基点部716安装轴承构件74,将从基点向后方位移作为延伸部的所述后壁713的中心部近旁作为基准弹簧座75,所述轴承构件74具有与该基点部716对应的凸部741、并由成为轴承面的部分圆筒面形成向下开口凹部742。在该基准弹簧座75设有贯通孔751。该弹簧壳体71在前端部的基点部716经由轴承构件74与支承框架4卡合,并在上壁711的上部配置椅座框架6的上盖615,从而被限制向上方的移动。此外,在前端部近旁,左右的侧壁712被椅座框架6的内侧壁612限制向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在此,如上所述,由于椅座框架6的旋转滑动孔62和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卡合而构成旋转滑动卡合部91,因此椅座框架6在该部位被支承框架4在上下方向约束。因此,弹簧壳体71的前端部被夹入椅座框架的上盖615与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之间,在上下方向受限制。如此, 弹簧壳体的前端部相对于椅座框架6向前后方向以外的相对移动受限制。而且,作为弹簧壳体71的后端部的可动板部714,与椅座框架6 —起构成如后面详述那样的锁定机构,由此相对于椅座框架6向上下及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受限制。结果,弹簧壳体71能够整体相对于椅座框架6仅进行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该弹簧壳体71可从位于所述椅座框架6的空洞部65的后方的开口端69插入脱离,在收纳于所述椅座框架6的空洞部65内的状态下与椅座框架6大致相同高度,在椅座框架6的左右的内侧壁612之间收纳该弹簧壳体71的左右侧壁712。轴承构件74也如图 20所示那样挂到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地与其卡合而可旋转地构成卡合部94,与此相对, 椅座框架6如上述那样在旋转滑动卡合部91向前后滑动移动,因此产生椅座框架6相对于弹簧壳体71的相对移动。弹簧壳体71 一边压缩弹簧72,一边自图9 (a)所示的组装位置经过图9(b)的过程朝向图9(c)所示的使用位置旋转,因此弹簧反力向使弹簧壳体71返回组装位置的方向作用。此外,弹簧壳体71在除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被限制相对于椅座框架的相对移动。作为该限制手段,例如如图5所示,在所述弹簧壳体71的与所述椅座框架6抵接的部分设置用于使二者顺畅滑动的第一、第二滑动引导部66、67。
第一滑动引导部66是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椅座框架6的内侧壁612的上边缘,并与该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平行地延伸的突部,该突部以向下平缓凸出的方式弯曲,图7所示,在组装了弹簧壳体71时,与弹簧壳体71的上面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横向上线接触地将该弹簧壳体71向下方按压。如图5所示,第二滑动引导部67是一体地设置在椅座框架6 的左右的内侧壁612并沿纵向延伸的突部,该突部以向内侧平缓凸出的方式弯曲,如图6所示,与弹簧壳体71的左右的侧壁712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线接触、防止弹簧壳体71向左右方向振动。从弹簧壳体71的基准位置设定、椅座框架6的制作容易性方面考虑,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第一滑动引导部66和第二滑动引导部67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部位。此外,如图5所示,在椅座框架6的后方,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滑动引导部66不同的位置辅助性地设置第三滑动引导部68。第三滑动引导部68是以平缓凸出的弯曲形状一体设置在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内侧的凸部,设置在可在如图6及图7那样组装的弹簧壳体71的可动板部714的下面上滑动的位置,能够与弹簧壳体71的可动板部714的下面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横向线接触。通过这样构成,除了第三滑动引导部68以外,在底壁616 不需要特别高的精度,椅座框架6的加工更容易。如图5所示,这些第一、第二、第三滑动引导部66、67、68分别沿前后方向仅在一处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反力机构7的弹簧72是呈螺旋状的压缩螺旋弹簧。可动弹簧座73是自弹簧抵接面733 —体延伸出弹簧座伸出臂731的构件,该弹簧座伸出臂731配置成其顶端734通过弹簧72的内部穿过所述基准弹簧座75的贯通孔751 的状态,该可动弹簧座73与基准弹簧座75相对。弹簧抵接面733是通道状的位移传递构件732的一部分,该位移传递构件732起到将随着靠背框架5的后倾产生的椅座框架6的滑动位移经由反力调节部76传递给弹簧72的作用。如图18所示,反力调节部76使调节量输入构件761和调节量输出构件762的斜面767、768彼此抵接(面对面),将调节量输入构件761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转换为调节量输出构件76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将位移传递构件732的位置即弹簧抵接面733的位置改变为图7所示的弹簧72压缩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图6及图18所示的调节量输入构件761如图5及图7所示那样,在使一部分以可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与设于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立起部617卡合的状态下追随椅座框架6的前后移动而在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如图18(a)及(b)所示,使反力调节杆764与设于该调节量输入构件761的螺纹孔763螺纹接合,通过操作在该反力调节杆764的外端设置的把持部765,可使所述调节量输入构件761螺旋进给。此外,如图3及图6所示,反力调节杆764的一部分可旋转地安装在椅座框架6的适当位置,且使设于该反力调节杆764轴上的凸缘部766在轴向不移动地卡合于椅座框架6的一部分。反力调节杆 764与椅座框架6 —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因此与就座者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在此,使用图9说明支承框架4、椅座框架6、靠背框架5及弹簧壳体71的组装顺序。如图9 (a)所示,弹簧壳体71的轴承构件74利用向下开口凹部742的形状,能够以至少比使用角度偏向立起侧的组装角度自与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交叉的方向装卸, 同样,椅座框架6的旋转滑动孔62也在椅座框架6的内部收纳有包括弹簧壳体71的反力
8机构7的状态下,能够以所述组装角度经由开口自与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交叉的方向装卸。因此,在组装时,首先在将包括弹簧壳体71的反力机构7装入椅座框架6内,在此基础上弹簧壳体71和椅座框架6能够以预定的组装角度同时卡合于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然后,如图9 (b)、图9 (c)所示,在将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 一起卡合于前横轴 44的状态下,能够从组装角度向使用角度地使椅座框架6与反力机构7 —起一体地旋转。 此时,在所述支承框架4设有随着所述弹簧壳体71从组装角度向使用角度的移动而向弹簧压缩方向对可动弹簧座73施力的凸轮面46。该凸轮面46自所述前横轴44沿着大致切线方向向后下方延伸,经由圆弧部改变朝向为向下,在如图5所示的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前方设置的立起部617的前面上滑动。由此,如图9(a)、(b)及(c)所示,弹簧壳体71在轴承构件74以前横轴44为中心旋转,而椅座框架6 —边使前横轴44在旋转滑动孔62内游动(遊動,浮动)一边向后方滑动移动,在该期间积蓄初始反力。如图4所示,凸轮面46也起到用于增强所述前横轴44的肋的作用。并且,如图9(a)、(b)及(c)所示,使靠背框架5的向前开口凹部53从正交方向卡合于支承框架4的后横轴45,将椅座框架6的向下开口凹部64挂到该靠背框架5的中间横轴52而使其嵌合,从而在所述支承框架4与所述靠背框架5之间、所述支承框架4与所述椅座框架6之间、所述椅座框架6与所述靠背框架5及所述支承框架4与收纳在椅座框架内的弹簧壳体71之间分别构成如图7所示的、可卡合脱离的嵌合部(卡合部)92、91、93、 94。这些卡合部91、94、93、92分别由图19 (a)、(b)、(c)、(d)那样的轴和凹部的组合构成, 在大致由该图中斜线所示的部位951、961、952、962、953、963、卯4、964分别滑动,因此这些部位作为轴承区域,被实施处理以成为平滑(光滑)表面。在图7及图9 (c)所示状态下的弹簧72的初始反力作用成经由椅座框架6的向下开口凹部64将靠背框架5的中间横轴52向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的方向拉,因此分别向使椅座框架6与靠背框架5的嵌合加强的方向、以及使靠背框架5的向前开口凹部53按压于支承框架4的后横轴45而使靠背框架5与支承框架4的嵌合加强的方向作用,而且,组装在椅座框架6内的弹簧壳体71的轴承构件74与支承框架4的前横轴44之间的嵌合也加强。结果,这些嵌合部利用所述反力机构7的初始反力而维持相互嵌合的状态。此外,如从图7到图8所示,随着所述靠背框架5及所述椅座框架6的联动动作,产生超过所述反力机构7的初始反力的反力,增强了向分别加深椅座框架6与靠背框架5的嵌合、靠背框架5 与支承框架4的嵌合及支承框架4与椅座框架6的嵌合的方向作用的力。尤其是如图7、图8及图19所示,在靠背自立起位置到后倾位置之间联锁的期间, 轴承构件74以挂到前横轴44的中央部近旁的弹簧壳体卡合部442的状态在该前横轴44的预定轴承区域952滑动,并且椅座框架6的旋转卡合孔618在前横轴44的两端部附近的椅座框架卡合部441的预定轴承区域951滑动。并且,具有图9所示的位置关系的靠背框架 5的向前开口凹部53以嵌合于支承框架4的后横轴45的状态,在该后横轴45中的尤其是嵌合力作用的轴承区域%4滑动,椅座框架6的向下开口凹部64以嵌合于靠背框架5的中间横轴52的状态在沿着该中间横轴52中的尤其是嵌合力作用的面的轴承区域953滑动。 因此,至少这些横轴44、45、52的轴承区域构成为图4中作为例子图示的、绕作为通过各个横轴44、45、52的中心的左右方向的轴线的相互平行的横轴线m的平滑凸状滑动面,而且, 各开口凹部742、618、53、64同样地构成为绕相互平行的横轴线m的平滑凹状滑动面。旋转滑动孔62也按照这样构成。尤其是如图4及图2所示,作为支承框架4的突起部的后横轴45在外周面的一部分设有圆周槽451,在作为突起部的外周的该圆周槽451的槽底沿圆周方向设有作为异形部的缺切部452,该缺切部452以外的外周面成为间断的凸状滑动面453。在与其嵌合的所述靠背框架5的向前开口凹部53的侧方一体地设有在与图4所示的作为所述支承框架4的突起部的后横轴45卡合时,达到该后横轴45的突出端面454的罩部M。另外,缺切部452 也用作用润滑脂储存部,若这样使用则能进一步降低滑动阻力。此外,在作为突起部的各个横轴44、45、52形成凸缘状的大径部作为异形部,可防止相嵌合的各开口凹部742、618、53、 64向轴向位置偏移。此外,只要不妨碍与各开口凹部742、618、53、64的相对运动,可以在各横轴44、45、52的一部分设置具有利于组装的形状的异形部。此外,该实施方式具有在预定位置约束如图7及图8所示的靠背框架5及椅座框架6的联锁动作的、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锁定机构8。该锁定机构8由如下部分构成安装在椅座框架6内的止挡壳体81、收纳于止挡壳体81中的板状的止挡构件82、设于弹簧壳体71的后方且具有供止挡构件82插入的卡合孔715的可动板部714、使止挡构件82上下进退的进退机构85。通过这样构成锁定机构 8,从而在止挡壳体81与椅座框架6之间夹入作为弹簧壳体71后端部的可动板部714,在上下方向受限制。此外,如上所述,弹簧壳体71,其左右的侧壁712收纳于椅座框架的左右的内侧壁612之间,在后端部近旁被第二滑动引导部67在左右方向也限制相对移动。因此, 弹簧壳体71的后端部相对于椅座框架6不能进行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仅可进行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并且,该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也被锁定机构8的动作固定在预定位置。进退机构85由用于对止挡构件82赋予上下方向的操作力的弹簧即扭转螺旋弹簧 (ft I; >9 二 O K彳、)83和操作杆84构成。止挡构件82由钢或树脂原料一体成形为下部具有2处矩形突出部821的板状,在上部近旁设有用于安装扭转螺旋弹簧83的端部831的插入孔822。止挡壳体81是通过钢或树脂原料一体成形或弯折加工而形成为用作为固定板部的底壁813将作为一对相对壁的前壁811和后壁812相连的由3个平面构成的通道状。 如图12所示,在底壁813开设有与止挡构件82下部的突出部821大致相同形状的缝隙状的卡合孔814。此外,弹簧壳体71后方的可动板部714中的所述卡合孔715也是与止挡构件82 下部的突出部821大致相同形状的缝隙,在前后方向以预定间距设于多个部位。另外,在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也在与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对应的位置设置与其大致相同形状的缝隙状的卡合孔618。如图10及图11所示,操作杆84大致形成为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的棒状的形状,人所操作的操作端841形成为扁平状,在另一端的使止挡构件82上下的作用端842侧,在侧面设有供扭转螺旋弹簧的端部831插入的插入孔843,并设有切去一部分而形成的退避部 845,以在其中收纳扭转螺旋弹簧83。此外,在操作端841与作用端842之间,用于将操作杆 84安装于椅座框架6的安装轴844在与操作杆8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一对。止挡壳体81固定在椅座框架6的后方近旁,在该止挡壳体81的内侧以一边止挡构件82的单面与前壁811抵接地被引导一边在上下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设置止挡构件82,并且自止挡壳体81的横向插入用于操作该止挡构件82的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在止挡壳体81内在前后方向上止挡构件82和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紧密配置。另外,使单面与止挡壳体81的前壁811抵接,是为了通过与操作杆84的作用端一起紧密地收纳,将该前壁 811作为引导构件使止挡构件82的位置稳定,也可以构成为使其与止挡壳体81的后壁812 抵接,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止挡构件82与操作杆84之间以收纳于在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近旁设置的退避部845中的方式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83,在与弹簧的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相反方向突出的2个弹簧端831分别嵌插入设于止挡构件82及操作杆84的插入孔822、843。 而且,操作杆84的操作端841通过在椅座框架6的侧壁设置的杆插入孔691而伸出到可供人操作的位置,安装轴844借助设置在椅座框架6的外侧壁613的外面的、构成为把持所述安装轴844的杆安装部692而旋转自如地卡合。因此,通过在上下方向操作操作杆84的操作端841,在止挡壳体81内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进行上下动作,其经由扭转螺旋弹簧83上下驱动止挡构件82,该止挡构件82与止挡壳体81的前壁811抵接,以被该前壁引导的状态上下动作,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 相对于在止挡壳体81的底壁813设置的卡合孔815进退。并且,成为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自止挡壳体81的卡合孔815突出,插入到位于其下侧的在弹簧壳体71的可动板部714设置的缝隙状的卡合孔715的状态时,椅座框架 6与弹簧壳体71的相对动作受限,进行联锁动作的锁定。具体而言,各部分如以下这样动作、进行锁定。首先,操作操作杆84,如图12(a)所示,最初对于位于上侧的止挡构件82,弹簧力向使其向下侧移动的方向作用时,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从设于止挡壳体81的底壁813 的卡合孔814突出,与位于下侧的弹簧壳71接触。此时,在设于弹簧壳体71的可动板部 714的缝隙状的卡合孔715位于所对应的位置时,如图12(b)所示,止挡构件的突出部821 插入其中。即使在设于可动板部714的缝隙状的卡合孔715不是位于与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对应的位置时,若通过如图7及图8那样改变靠背框架5的倾斜度来改变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的相对位置,从而如图12(b)或图12(c)所示,可动板部714的卡合孔 715对准与止挡构件82对应的位置,则能使止挡构件的突出部821插入。而且,止挡构件 82还同时插入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缝隙状卡合孔618。这样相对于椅座框架6经由止挡壳体81被在前后方向限制的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嵌入在弹簧壳体71的可动板部714设置的缝隙状的卡合孔715,从而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之间的相对运动受限,进行联锁位置的锁定。此时,通过以使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与可动板部714的卡合孔715在前后方向方紧密嵌合的方式设定尺寸,从而可减少锁定后的位置偏移。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止挡构件82也同时插入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缝隙状卡合孔618,因此作用于止挡构件82的剪切力仅集中于顶端的突出部821 近旁,所以抑制止挡构件82的变形。此外,如上所述,作为弹簧壳体71的后端部的可动板部714相对于椅座框架6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受限,可动板部714的卡合孔715与椅座框架6的底壁616的缝隙状卡合孔618总是在上下方向接近的位置,由此难以产生位置偏移,容易将止挡构件82同时嵌入这些孔。而且,由于作为弹簧壳体71的后端部的可动板部714相对于椅座框架6在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也受限,因此可动板部714的卡合孔715和椅座框架6的缝隙状卡合孔618容易保持平行,更容易嵌入止挡构件82。结果,止挡构件82的操作性优良,并且能够减小止挡构件82的突出部821与卡合孔715及缝隙状卡合孔618之间的尺寸差,减少松动。在解除锁定时,通过操作图10所示的操作杆84,如图12(a)那样向上方抬起止挡构件82,将其突出部821从椅座框架6的卡合孔618和弹簧壳体71的卡合孔715拔出,从而将椅座框架6、弹簧壳体71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解除,可再次进行联锁动作。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联锁位置也如图12(b)、(c)那样可改变为所希望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及图13所示,用扭转螺旋弹簧83连结操作杆84 和止挡构件82之间,仅利用该1个弹簧构件就能对止挡构件8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不同朝向的力。S卩,如图11及图13所示,在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附近设置的扭转螺旋弹簧端部831的插入孔843和在止挡构件82设置的扭转螺旋弹簧端部831的插入孔822为在左右方向错开的位置关系,在将扭转螺旋弹簧83的端部831分别安装于二者时,总是在弹簧的两端部831,831之间作用扩张力。于是,扭转螺旋弹簧83被各插入孔支承成可旋转运动, 因此利用双方的插入孔843、822的位置关系,可自动改变方向到平衡最好的位置。具体而言,如以下这样进行动作。首先,如图13(a)的左图所示,操作杆84位于锁定的关断位置,其作用端842位于下侧,在止挡构件82被向上方抬起的状态下,如右图那样,扭转螺旋弹簧83相对于插入孔 843、822位于图的右方,且位于操作杆作用端842的上方。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扭转螺旋弹簧83的扩张力赋予使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进一步向下方、使止挡构件82 ^进一步向上方的力,使当前的状态更稳定。在将操作杆84位移至锁定的打开位置时,各自的位置关系经过图13(b)左图、(c)左图、(d)左图的过程,成为(e)左图那样的操作杆84的作用端 842位于下侧、止挡构件82向下方移动的位置关系。在这样的动作过程中,扭转螺旋弹簧 83如(b)右图、(c)右图、(d)右图、(e)右图那样向图的左方移动。并且,扭转螺旋弹簧的扩张力与锁定的关断位置时相反,赋予使操作杆84的作用端842进一步向上方、使止挡构件82进一步向下方的力而维持稳定状态。自该状态再次使操作杆84变化到锁定的关断位置时,经过图13(f)的过程,返回图13(g)的状态,即与图13(a)相同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中,如图2及图14所示,组装有对座面32的高度调整机构2,其大概由装入支柱12的气压弹簧(力1 7 / U > V ) 21、用于按压位于气压弹簧21 的上部的突出没入件211的气压弹簧杆22构成。并且,通过向上方上拉气压弹簧杆22的操作端221,以卡合部223为支点使作用端222向下方移动,按压气压弹簧21的突出没入件 211,从而可经由支承框架4进行座面32的高度调整。如图14及图15所示,装入有气压弹簧21的支柱12是在其轴向的一部分具有凸部121的大致圆筒形状,下端嵌插到支承腿11的上部。并且在上端嵌插有作为支承框架4 的支柱安装孔的轴毂孔42,用所述凸部121承受重量并旋转自如地支承支承框架4。此时, 气压弹簧杆22上部的突出没入件211从轴毂孔42的上部突出。气压弹簧杆22具有大致棒状的形状,操作该气压弹簧杆22的操作端221及按压所述突出没入件211的作用端222为在非操作位置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扁平形状。此外,在气压弹簧杆22的下面,在操作端221与作用端222之间,在气压弹簧杆22的长度方向上比重心位置靠作用端222的位置,设有用于从下方卡合于支承框架4的卡合部223。该卡合部223是自气压弹簧杆22的主体的下面进一步向下伸出一些并向作用端222侧延伸的 L字的钩状突出部,与气压弹簧杆22的主体成一体地成形。在支承框架4中,在轴毂孔42的上部近旁如基于图4所述那样设有具有安装孔 431的气压弹簧杆安装部43。如图14及图15所示,气压弹簧杆22以其卡合部223被插入到在支承框架4设置的安装孔431的形式支承,能够以该部分为中心在一定范围转动,操作端221向椅子的侧方伸出,并且作用端222被定位在椅子中心部的气压弹簧21的突出没入件211的上部。气压弹簧杆22的重心位于比卡合部223靠近操作端221,因此仅通过将卡合部 223挂到支承框架4的气压弹簧杆安装部43的安装孔431,气压弹簧杆22就会要以卡合部 223为中心使操作端221向下侧地旋转,在该卡合部223的后方的下面2M与气压弹簧杆安装部43的上面抵接的位置稳定。由此,在该状态下,可对支承框架4轻松地组装支柱1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仅在使气压弹簧杆22的作用端222 侧为下侧地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定以上的角度时,能进行卡合部223相对于安装孔431的插入脱离,而且,如图15所示那样,可使气压弹簧杆22的作用端222侧进入支承框架4的轴毂孔42内部。而且,在对于该组装时的气压弹簧杆22的作用端222的位置将支柱12组装在支承框架4的轴毂孔42后,该支柱12的上部干涉,气压弹簧杆22不能形成可插入脱离的角度。因此,在组装支柱12后,若不使支柱12从支承框架4脱离就不能将气压弹簧杆 22从支承框架4卸下。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为了使在气压弹簧杆22的下面设置的钩状的卡合部223 相对于支承框架4的安装孔431可插入脱离,需要使气压弹簧杆22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α 以上。在此,气压弹簧杆22可插入脱离的临界角度α如图22示意性所示,根据气压弹簧杆安装部的厚度tl、气压弹簧杆22的卡合部223顶端的厚度t2和安装孔431的宽度B, 而唯一确定为具有BX sin α-tlX cos α = t2的关系的角度。如图15所示,当抽出支柱12时,气压弹簧杆22的作用端不会与其他构件干涉,能够设为α以上的角度,能够使气压弹簧杆22相对于支承框架4插入脱离。但是,如图21所示,在支柱12组装于支承框架4时,即使操作气压弹簧杆22、将气压弹簧21的突出没入件211最大限度压入的状态下,作用端222与气压弹簧21主体干涉, 与水平面所成角度只能达到β。β比α足够小,因此在该角度下不能抽出已安装的气压弹簧杆22。此外,支承框架4的安装孔431也如图4所示,为将与同该安装孔431卡合的气压弹簧杆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边作为长边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在气压弹簧杆22的下面设置的卡合部223为了具有与该安装孔431的形状相符的抵接面而截面为大致长方形。 因此,能够使气压弹簧杆22在操作中在铅直面内稳定地转动,不会从突出没入件211的上方偏离。通过这样配置,当向上方上拉气压弹簧杆22的操作端221时,以卡合部223为支点而作用端222向下方移动,可按压气压弹簧21的突出没入件211,能够进行座面的高度调離
iF. ο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12的支承框架4,可相对于该支承框架4起伏动作的靠背框架5,以使得与所述靠背框架5联动地前后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4和所述靠背框架5相关联的椅座框架6,用于导入对抗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4的所述椅座框架6及所述靠背框架5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以使基点部716支承于支承框架4的状态沿着所述椅座框架6配置的弹簧壳体71,由于所述椅座框架6相对于所述弹簧壳体71 的相对动作,引起弹簧72的压缩,其中,在所述弹簧壳体71与所述椅座框架6之间具有用于使二者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接触的滑动引导部66、67、68。由于这样构成,弹簧壳体71与椅座框架6的接触部的接触区域受限,可期待有效降低整体的滑动阻力。此外,由于弹簧壳体71与椅座框架6在与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只是线接触,因此即使弹簧壳体71与椅座框架6不平行也能接触,不需要要求如面接触那样的高加工、组装精度。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中,所述弹簧壳体71将所述基点部716绕横轴44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4,在顶端侧的延伸部形成基准弹簧座75,以与该基准弹簧座 75相对的方式在所述椅座框架6侧设置可动弹簧座73,在两弹簧座75、73之间配置弹簧 72,此时,由于弹簧力使弹簧壳体71的延伸部容易左右晃动,为了抑制该晃动,尤其利用第二滑动引导部67更为有效。除此之外,能够以至少比使用角度靠立起一侧的组装角度装卸所述支承框架4和所述弹簧壳体71,在所述支承框架4设置随着所述弹簧壳体71从所述组装角度向所述使用角度的移动而对所述可动弹簧座73向弹簧压缩方向施力的凸轮面46,在该构成的情况下, 在组装位置弹簧壳体71被压靠在椅座框架6而滑动阻力增大,另外弹簧壳体71容易从椅座框架6脱出,因此为了抑制该问题,利用第一滑动引导部66尤其有效。此外,在所述椅座框架6的一部分形成空洞部65,在该空洞部65以与所述椅座框架6大致相同高度收纳所述弹簧壳体71,在按压该弹簧壳体71的上面的位置一体地设置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动引导部66,由此可使整体小型化。而且,所述第一滑动引导部66沿着前后方向仅设置在1个部位,因此即使弹簧壳体71与椅座框架6之间不是严格地平行,也能将二者的位置关系保持适当。此外,如上所述,在所述椅座框架6的左右的内侧壁612之间收纳弹簧壳体71,在该椅座框架6的左右的内侧壁612或与该内侧壁612相对的所述弹簧壳体71的左右侧壁 712设置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滑动引导部67,由此可以在左右方向也以小阻力适当地支承弹簧壳体71顶端。而且,所述第二滑动引导部67沿前后方向仅设置在1个部位,由此即使弹簧壳体 71的侧壁712与椅座框架6的内侧壁612之间不是严格地平行,也能将位置关系保持适当。此外,所述空洞部65在所述椅座框架6的后方开口,所述弹簧壳体71可以自其开口端69相对于所述椅座框架6的空洞部65插入脱离,因此可以简单地进行弹簧壳体71相对于椅座框架6的组装。此外,使所述滑动引导部66、67、68作为顶端弯曲的突部、与所述椅座框架6 —体成形,因此可以简单、适当地形成所述滑动引导部66、67、68。另外,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滑动引导部66、67、68作为与弹簧壳体71线接触的凸部而与椅座框架6 —体形成,但只要是能限制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 的相对位置、并使二者顺畅地滑动,也可以不必是上述的形状,如图23(a)所示,可以做成在椅座框架6可旋转地安装小辊的滚柱轴承方式的滑动引导部66、67、68。此外,可以如图 23 (b)所示那样,在椅座框架6 —体地设置半球状的滑动件来构成滑动引导部66、67、68,如图23(c)所示那样构成可旋转地安装小型滚珠的滚珠轴承式的滑动引导部66、67、68,由此使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点接触。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滑动引导66、67、68—体成形于椅座框架6,但该滑动引导的主要功能是将椅座框架6与弹簧壳体71的位置关系适当保持,并减小二者的接触部,使其顺滑地滑动,因此即使将滑动引导部66、67、68设于弹簧壳体侧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的支承框架,能够相对于该支承框架起伏动作的靠背框架,以与所述靠背框架联动地在沿着靠背框架的起伏动作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靠背框架相关联的椅座框架,用于导入对抗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椅座框架及所述靠背框架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在将基点部支承于支承框架的状态下沿着所述椅座框架配置的弹簧壳体,构成为通过所述椅座框架相对于所述弹簧壳体的相对动作而引起弹簧的压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壳体与所述椅座框架之间设置用于使二者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滑动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壳体使所述基点部以能够绕横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在顶端侧的延伸部形成有基准弹簧座,与该基准弹簧座相对地在所述椅座框架侧设置可动弹簧座, 在两弹簧座之间配置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弹簧壳体能够以至少比使用角度靠立起一侧的组装角度装卸,在所述支承框架设有随着所述弹簧壳体自所述组装角度向所述使用角度的移动而对所述可动弹簧座向弹簧压缩方向施力的凸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椅座框架的一部分形成空洞部,在该空洞部以与所述椅座框架大致相同的高度收纳所述弹簧壳体,在按压该弹簧壳体的上面的位置一体设置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动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引导部沿前后方向仅在1个部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椅座框架的左右的侧壁之间收纳弹簧壳体,在该椅座框架的左右的侧壁或与该侧壁相对的所述弹簧壳体的左右侧壁的任一方设置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滑动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引导部沿前后方向仅在1个部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洞部在所述椅座框架的后方开口,能够使所述弹簧壳体自所述后方相对于所述椅座框架的空洞部插入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引导部是使顶端弯曲了的突部,一体成形于所述弹簧壳体或所述椅座框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防止联锁动作中的构件之间的不全面接触、滑动阻力及磨损、噪音少的椅子。椅子包括支承于支柱的支承框架(4),可相对于该支承框架(4)起伏动作的靠背框架(5),以使与靠背框架(5)联动地在沿着靠背框架的起伏动作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支承框架(4)和靠背框架(5)相关联的椅座框架(6),用于导入对抗相对于支承框架(4)的椅座框架(6)及靠背框架5的联动动作的弹簧力、以使基点部支承于支承框架(4)的状态沿着椅座框架(6)配置的弹簧壳体(71),由于椅座框架(6)相对于弹簧壳体(71)的相对动作,引起弹簧(72)的压缩,其中,在弹簧壳体(71)与椅座框架(6)之间设有用于使二者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线接触的滑动引导部(66)。
文档编号A47C1/032GK102525159SQ2011104437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林克明 申请人:国誉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