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躺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特别是一种庭院休息时使用的躺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躺椅,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带扶手的折叠床(专利号为03259964. I,公告日为2004年8月4日),它的椅面是通过几组十字交叉杆来实现定位和支撑,这种结构导致床面支撑力不好,床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下塌,不符合人机,入座后不舒月艮。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刚性支撑框架来固定椅面,使椅 面得到横向拉紧力,保证人体入座后椅面不会下榻,提高入座时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躺椅,主要包括座背管、脚垫、脚管、椅面、脚撑管、闷塞、座背撑管、螺栓,其特征是脚管通过脚撑管固定连接,脚管的两端设有脚垫;椅面固定在座背管上,座背管下设有座背撑管;座背管的端头安装闷塞;座背管通过螺栓固定在脚管上。所述的脚管为倒立的U型管,它与脚撑管组成刚性的支撑框架。所述的座背管的侧面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S型曲线,正面为U型曲线。所述的座背管与座背撑管组成刚性的椅面支撑框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背管与椅面、座背撑管组成刚性框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脚管上,使得躺椅的椅面得到横向拉紧力,入座后,椅面可以承受较大的入座力而不会因为内缩下榻,提高了入座后的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入座舒适以及适合沙滩、庭院等各种场合休息时的使用等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照图I、图2,一种躺椅,主要包括座背管I、脚垫2、脚管3、椅面4、脚撑管5、闷塞6、座背撑管7、螺栓8,其特征是两根相对平行设置的脚管3通过焊接两根脚撑管5固定连接成刚性框架,两根脚管3的两端各安装脚垫2,增加着地时的摩擦力;椅面4固定在座背管I上;座背管I是由一根金属管材弯制而成的U型框架,侧面弯制成S型曲线,符合人体工程学,入座后可以很好地贴合人体曲线,使人的腿部、腰部、背部、头部都能得到支撑;座背管I下焊接四组座背撑管7 ;座背管I的端头安装闷塞6,一方面堵住金属管材的孔隙,另一方面防止雨水流入管材内部;座背管I两侧各通过两颗螺栓8固定在两根脚管3上。参照图3,使用时,只需要将脚管3上的四个脚垫2平行着地,座背管I的前端也同时着地受力,提高椅子的承重能力;入座时,椅面4绷紧受力,根据力学原理,两侧的座背管I同时受到水平拉力和垂直压力,由于座背管I上焊接了四根座背撑管7,只要保证座背撑管7的强度,就能保证座背管I承受人体入座时产生的水平拉力;垂直压力通过4颗螺栓8传递给两根脚管3,脚管3,脚管3通过脚垫2传递给地面,从而使椅子能安全地支撑人体的重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力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躺椅,它包括座背管(I)、脚垫(2)、脚管(3)、椅面(4)、脚撑管(5)、闷塞(6)、座背撑管(7)、螺栓(8),其特征是脚管(3)通过脚撑管(5)固定连接,脚管(3)的两端设有脚垫⑵;椅面⑷固定在座背管⑴上;座背管⑴下设有座背撑管(7);座背管⑴的端头安装闷塞(6);座背管⑴通过螺栓⑶固定在脚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躺椅,其特征在于座背管(I)与座背撑管(7)组成刚性的椅面(4)支撑框架。
专利摘要一种躺椅,主要包括座背管、脚垫、脚管、椅面、脚撑管、闷塞、座背撑管、螺栓,其特征是脚管通过脚撑管固定连接,脚管的两端设有脚垫;椅面固定在座背管上,座背管下设有座背撑管;座背管的端头安装闷塞;座背管通过螺栓固定在脚管上。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背管与椅面、座背撑管组成刚性框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脚管上,使得躺椅的椅面得到横向拉紧力,入座后,椅面可以承受较大的入座力而不会因为内缩下榻,提高了入座后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户外旅游、沙滩、庭院等场合休息时使用。
文档编号A47C1/02GK202504739SQ20122009081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郑雪峰 申请人:郑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