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1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特别是安全性高的防技术开启的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锁具由锁和钥匙组成。锁又由滑动配合的锁体和锁胆组成。锁体和锁胆上对应有多排(或一字形,或弧形排列)弹子孔,弹簧以及上、下弹子装在弹子孔中,原配钥匙未插入时,上、下弹子的接触面与锁体和锁胆的接触面之间错位,因此,锁胆处于被阻止旋动的位置,此时不能开锁。当原配钥匙插入后,上、下弹子的接触面与锁体和锁的接触面处于同一位置,锁胆处于能自动旋动位置,此时旋动钥匙,带动锁胆旋动,锁胆上固定的锁舌拨片,拨动锁舌,使锁舌回縮,完成开锁过程。但是,上述现有锁具不能防止技术性开启,而存在防盗性能较差的的问题。如使用万能钥匙或锡纸工具或其它强カ开锁工具均能使其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性能好的防技术开启的锁。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包括锁体,其前端从锁体内腔伸出、与锁体内腔转动配合的锁胆,所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多个组件,至少有ー个组件是滑动胆,以及至少有ー个组件是旋动胆,且每个滑动胆和旋动胆上均设置有多个弹子孔,每个弹子孔中依次装有内弹子、外弹子以及弹簧;滑动胆后端能够伸入所述锁体内腔,滑动胆由滑动胆前段、滑动胆后段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压缩弹簧组成;滑动胆后段上固定有旋转锁定销,锁体内腔前部的凸缘上有向前开ロ式卡ロ,当压缩弹簧未受向前方向的外力吋,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正好插在锁体内的卡口上,当压缩弹簧受到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从锁体内的卡口中脱出。上述所有滑动胆前段以及所有旋动胆固定在一起。上述所有滑动胆前段以及所有旋动胆经卡簧固定在一起。上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两个组件,其中ー个组件为滑动胆,另ー个组件为旋动胆。上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4个组件,其中两个组件为两个滑动胆,另外两个组件为两个旋动胆,且两个滑动胆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旋动胆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上述两个滑动胆中的两个滑动胆后段经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两个旋动胆经另ー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上述两个滑动胆后段上的两个旋转锁定销在滑动胆截面圆的圆心角为130度。上述两个滑动胆上的弹子孔均为ー排3个或3个以上,两个旋动胆上的弹子孔均为ー排4个或4个以上。开锁过程I、当钥匙插入锁孔时,滑动锁胆(也称滑动胆)的弹子到位(锁体、锁胆内的上弹子、下弹子处于锁体、锁胆的连接处),推动滑动锁胆前行,使滑动锁胆上的销钉脱离锁体上台阶处槽ロ的阻挡,从而消除锁胆旋转的阻力。2、当销钉脱离槽ロ阻挡时,旋转锁胆的弹子随钥匙插到位,旋转锁胆和锁体内的弹子也到位。3、旋转钥匙,全部锁胆旋转,由锁胆后端插入锁的连接片带动锁,可使锁舌转动,从而开锁。4、当完成开锁后,拔出钥匙,滑动锁胆在弹簧压力下,将滑动锁胆压回原处,使锁体和滑动锁胆的弹子处于锁定状态。同时旋转锁胆的弹子也处于锁定状态。当钥匙插入锁孔后,先由滑动锁胆的弹子到位(解开滑动胆弹子的锁定,此时旋转锁胆弹子仍然处于锁定状态),然后钥匙继续插入,推动滑动锁胆上的旋转锁定销脱离锁体上的槽ロ,解除了锁胆旋转的阻挡,同时旋转锁胆上的弹子到位,此时旋动钥匙,锁胆整体转动,带动锁舌拨片拨动锁舌,即可开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本锁胆(即锁芯)在结构上采用了双级开启,必须用钥匙开启第一级滑动锁胆后,才能解开旋转锁定销,旋转锁定销解开后,滑动锁胆才可以旋转;第二级即旋动锁胆(也称旋动胆)在钥匙到位的情况下,开启弹子,转动钥匙,将锁打开。由于采用了旋转锁定销,而旋转锁定销设计在万能钥匙(万能钥匙使用的前提是锁胆旋转)不能碰到的锁体内,有效的防止了目前各种万能钥匙对本锁的技术开启。2、(两个)滑动胆后段和(两个)旋转胆的2个固定销同时起防暴力冲击锁胆的作用。3、锁体上的两个卡ロ(即限位凹槽)呈130°分布,目的是钥匙旋转360度只有一次对位,方便使用者开启。

图I是本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锁胆由两个滑动胆和两个旋动胆组成)的主视图(正面示出锁孔)。图2是本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锁胆由ー个滑动胆和ー个旋动胆组成)的主视图(正面示出锁孔)。图3是图I的剖面图(沿锁体轴线竖向剖切,且上边剖切滑动锁胆、下边剖切旋动胆的情況)。图4是图I所示锁体的立体图。图5、图6分别是图4所示锁体剖切一半后的立体图(分别示出锁体内腔凸缘上的两个卡ロ)。图7是图I所示的ー个滑动胆(与另ー个滑动胆结构相同)的立体图。图8是图I所示的ー个旋动胆(与另ー个旋动胆结构相同)的立体图。图9是图7所示滑动胆另ー视角方向的立体图。图10是图8所示旋动胆另ー视角方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其前端从锁体内腔伸出、与锁体内腔转动配合的锁胆,锁胆沿轴线剖切为多个组件,至少有ー个组件是滑动胆201,以及至少有ー个组件是旋动胆203,且每个滑动胆和旋动胆上均设置有多个弹子孔,每个弹子孔中依次装有内弹子6、外弹子5以及弹簧6 ;滑动胆201后端能够伸入所述锁体I内腔,滑动胆201由滑动胆前段201a、滑动胆后段201b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压缩弹簧3组成;滑动胆后段201b上固定有旋转锁定销9,锁体I内腔前部的凸缘101上有向前开ロ式卡ロ 102,当压缩弹簧3未受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9正好插在锁体内的卡ロ 102上,当压缩弹簧3受到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9从锁体内的卡ロ 102中脱出(以钥匙插入方向分前、后。图3中左面为前,右面为后)。卡ロ可为圆形或方形。压缩弹簧未受向前方向作用力吋,旋转锁定销(可采用柱销)插在卡口上,因此锁胆不能旋动。压缩弹簧受到向前方向外力吋,旋转锁定销从卡口中脱出,此时锁胆能够旋动且锁胆沿锁体轴线方向向前滑动。所有滑动胆前段201a以及所有旋动胆203固定在一起(可加工为整体或经卡簧或销子固定在一起)。所有滑动胆前段201a以及所有旋动胆203经卡簧8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I :锁胆沿轴线剖切为两个组件,其中ー个组件为滑动胆,另ー个组件为旋动胆(參见图2)。滑动胆和旋动胆上的弹子孔位于二者接触面的两边,呈两排布置,滑动胆上ー排3个弹子孔,旋动胆上ー排4个弹子孔。
实施例 2 锁胆沿轴线剖切为4个组件,其中两个组件为两个滑动胆,另外两个组件为两个旋动胆,且两个滑动胆201、202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旋动胆203、204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參见图I)。两个滑动胆201、202中的两个滑动胆后段经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两个旋动胆经另一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两个滑动胆后段上的两个旋转锁定销在滑动胆截面圆的圆心角为130°,即两个滑动胆上的两个旋转锁定销以滑动胆截面圆的相互错位130°,对应的卡ロ错位130° (參见图5、图6)。两个滑动胆201、202上的弹子孔均为ー排3个,两个旋动胆203、204上的弹子孔均为ー排4个。
权利要求1.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包括,锁体(1),其前端从锁体内腔伸出、与锁体内腔转动配合的锁胆,其特征是,所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多个组件,至少有一个组件是滑动胆(201 ),以及至少有一个组件是旋动胆(203),且每个滑动胆和旋动胆上均设置有多个弹子孔,每个弹子孔中依次装有内弹子(6)、外弹子(5)以及弹簧(6);滑动胆(201)后端能够伸入所述锁体(I)内腔,滑动胆(201)由滑动胆前段(201a)、滑动胆后段(201b)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压缩弹簧(3)组成;滑动胆后段(201b)上固定有旋转锁定销(9),锁体(I)内腔前部的凸缘(101)上有向前开口式卡口(102),当压缩弹簧(3)未受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9)正好插在锁体内的卡口(102)上,当压缩弹簧(3)受到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9)从锁体内的卡口( 102)中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所有滑动胆前段(201a)以及所有旋动胆(203)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所有滑动胆前段(201a)以及所有旋动胆(203)经卡簧(8)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两个组件,其中一个组件为滑动胆,另一个组件为旋动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锁胆沿轴线剖切为4个组件,其中两个组件为两个滑动胆,另外两个组件为两个旋动胆,且两个滑动胆(201、202)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旋动胆(203、204)沿锁胆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两个滑动胆(201、202)中的两个滑动胆后段经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两个旋动胆经另一连接销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两个滑动胆后段上的两个旋转锁定销在滑动胆截面圆的圆心角为1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其特征是,所述两个滑动胆(201、202)上的弹子孔均为一排3个或3个以上,两个旋动胆(203、204)上的弹子孔均为一排4个或4个以上。
专利摘要一种防技术开启的锁,锁胆沿轴线剖切为多个组件,至少有一个组件是滑动胆以及至少有一个组件是旋动胆,且每个滑动胆和旋动胆上均设置有多个装有内、外弹子以及弹簧的弹子孔,滑动胆由滑动胆前段、滑动胆后段和夹在二者之间的压缩弹簧组成,滑动胆后端能够伸入锁体内腔,当压缩弹簧未受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正好插在锁体内的卡口上,当压缩弹簧受到向前方向的外力时,滑动胆后段上的旋转锁定销从锁体的卡口中脱出。本锁胆在结构上采用两级开启,必须用钥匙开启第一级后,解开旋转锁定销,滑动胆才能旋转,第二级即旋动胆在钥匙到位情况下,旋动胆才能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技术开启以及防暴力开启的特点。
文档编号E05B27/06GK202645161SQ2012201278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杜建春 申请人:杜建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