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书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特别是一种折叠书桌。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常用的书桌采用桌腿可拆装式的结构,然而目前大多数人群用房面积较小,书桌占据的空间比较大,当书桌不经常使用时,通过拆装方式减小书桌的空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比较繁琐且耗费时间。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折便捷的折叠书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书桌,主要包括脚套、脚管、延伸管、端套、斜撑管、桌面板、定位座、短铰接座、弹珠、长铰接座;其特征是在桌面板上固设两个同一轴心设置的短铰接座以及两个同一轴心设置的长铰接座;在桌面板上固设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座;四根脚管两两平行设置且一端与短铰接座、长铰接座相铰接,另一端固设脚套;两根对称设置的斜撑管安设在定位座内,斜撑管的两端设有端套;四根延伸管的一端与脚管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弹珠并安放在斜撑管内。所述的斜撑管为U型管,斜撑管可以绕定位座转动。所述的延伸管为L型管,斜撑管与延伸管处于同一平面,且在弹珠的作用下组成一体的刚性框架。所述的短铰接座、定位座之间呈三角形设置。所述的长铰接座、定位座之间呈三角形设置。所述的桌面板、脚管、斜撑管和延伸管之间组成了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桌面上固设短铰接座、长铰接座以及定位座,脚管分别与短铰接座、长铰接座相铰接,由桌面板、脚管、斜撑管和延伸管之间组成了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支撑桌面板,通过弹珠调节斜撑管和延伸管所在边长的变化,来控制三角形的形状,从而实现折叠书桌的展开与收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适合室内、沙滩、庭院、野营等场合使用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倒置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0016]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折叠书桌,主要包括脚套1、脚管2、延伸管3、端套4、斜撑管5、桌面板6、定位座7、短铰接座8、弹珠9、长铰接座10 ;其特征是在桌面板6上固设短铰接座8以及长铰接座10 ;在桌面板6上固设定位座7 ;脚管2与短铰接座8、长铰接座10相铰接,另一端固设脚套I ;斜撑管5安设在定位座7内,斜撑管5的两端设有端套4 ;延伸管3的一端与脚管2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弹珠9并安放在斜撑管5内。参照图2,使用时,脚管2 —端通过脚套I着地支撑,另一端通过短铰接座8和长铰接座10支撑桌面板6,并通过斜撑管5和延伸管3斜向支撑,由桌面板6、脚管2、斜撑管5和延伸管3组成了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使脚管2与桌面板6之间的夹角固定不变,从而使折叠书桌展开后处于使用状态。参照图3,折叠时,通过调节弹珠9使延伸管3缩放在斜撑管5内,在桌面板6、脚管2、斜撑管5和延伸管3组成的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中,由三角形原理可知,当斜撑管5和延伸管3所在的边长变短,而其他两边边长不变时,所对应的夹角,即脚管2与桌面板6之间的夹角相应变小,此时,折叠书桌处于折叠过程中。参照图4,继续折叠时,先将脚管2绕短铰接座8顺时针转动,直至脚管2与桌面板6相贴合,再将脚管2绕长铰接座10逆时针转动,直至脚管2贴合在另一组脚管2上,此时,折叠桌处于扁平状态,体积变小,方便存储和运输。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书桌,包括脚套(I)、脚管(2)、延伸管(3)、端套(4)、斜撑管(5)、桌面板(6)、定位座(7)、短铰接座(8)、弹珠(9)、长铰接座(10);其特征是在桌面板(6)上固设短铰接座(8)以及长铰接座(10);在桌面板(6)上固设定位座(7);脚管(2)与短铰接座(8)、长铰接座(10)相铰接,另一端固设脚套(I);斜撑管(5)安设在定位座(7)内,斜撑管(5)的两端设有端套(4);延伸管(3)的一端与脚管(2)相铰接,另一端设有弹珠(9)并安放在斜撑管(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书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面板(6)、脚管(2)、斜撑管(5)和延伸管(3)组成的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书桌,主要包括脚套、脚管、延伸管、端套、斜撑管、桌面板、定位座、短铰接座、弹珠、长铰接座;其特征是通过在桌面上固设短铰接座、长铰接座以及定位座,脚管分别与短铰接座、长铰接座相铰接,由桌面板、脚管、斜撑管和延伸管之间组成了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机构支撑桌面板,通过弹珠调节斜撑管和延伸管所在边长的变化,来控制三角形的形状,从而实现折叠书桌的展开与收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适合室内、庭院等场合使用的桌子。
文档编号A47B3/08GK202919386SQ2012205559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郑雪峰 申请人:郑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