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梯凳、梯子、作业台等的支腿(以下称为梯子状支腿)伸缩并以规定的腿长度固定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已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装置。如图11大致所示,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伸缩腿锁定装置是将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4以规定的腿长度固定的装置,该梯子状支腿是通过在左右一对的支柱2、2之间上下多层地横加踏板3,并将上述伸缩腿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插在各支柱2的下端部而形成的,该伸缩腿锁定装置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在伸缩腿4上的齿条8 ;锁定部件11,枢轴安装在下层侧踏板3的端部内,具有与齿条8啮合的齿9,并在该齿9的背部具有朝下开口的凹窝部10 ;操作部件21,在上述踏板3的前端部以能够仅在沿着踏板长度方向的水平姿势下进退移动固定行程的方式被支承,并在前端部具有突状片29,该突状片29从下方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和螺旋弹簧22,夹装在该操作部件21与上述踏板3的端部之间,并以使锁定部件11的齿9与齿条8卡合的方式将操作部件21向前进方向弹压。图11 (a)表示操作部件21被螺旋弹簧22向前进方向弹压,且锁定部件11的齿9与齿条8卡合了的锁定状态。若从该锁定状态如(b)所示地以抵抗螺旋弹簧22弹压力的方式将操作部件21向后退方向拉拽,则经由突状片29使锁定部件11以该图所示地逆时针转动的方式转动,而使齿9从齿条8脱离,从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在该锁定解除状态下,伸缩腿4能够相对于支柱主体2滑动。若在该(b)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下,使操作部件21返回原位,则成为(a)所示的锁定状态,则伸缩腿4相对于支柱主体2被固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1130号公报在上述那样的伸缩腿锁定装置中,伸缩腿4是在延伸方向上自由的、所谓的单锁定结构,由此,若在移动时施加了如使梯凳等剧烈地上下移动之类的操作或冲击,则伸缩腿4可能会由于自重而拉伸,还有可能在搬运梯凳等时,在伸缩腿4的端部件部分等与其他物品接触等的情况下,伸缩腿4也会拉伸。图11(c)表示由于那样的伸缩腿4的拉伸,使锁定部件11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而解除锁定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移动梯凳等时施加了使梯凳等剧烈地上下移动之类的操作或冲击,或者发生了从将梯凳等以多层状装载在车辆等上的状态,将伸缩腿拉出这样的动作,伸缩腿也不会拉伸,从而能够将伸缩腿相对于支柱主体确实地固定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若标注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参照标记,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0010]则技术方案一为一种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是将在两支柱2、2之间多层地横架有踏板3并将伸缩腿4滑动自如地嵌插在各支柱2的下端部而成的梯子状支腿的所述伸缩腿4,以规定腿长度固定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在伸缩腿4上的齿条8 ;锁定部件11,枢轴安装在下层侧踏板3的端部内,具有与齿条8啮合的齿9,并在齿9的背部侧具有凹窝部10 ;操作部件15,在所述踏板3侧以沿着踏板3长度方向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支承,且在前进位置上能够抬升,所述操作部件15在前端部具有由高突状部12以及低突状部13构成的突状体,所述高突状部12从下方突入至所述凹窝部10内,所述低突状部13与所述高突状部12相比位于较低位置上;弹簧16,以使锁定部件11维持在锁定位置上的方式将操作部件15向前进方向弹压;和卡定层差部18,以使前部侧抬升的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踏板3侧,所述伸缩腿锁定装置通过使操作部件15后退,而经由高突状部12使锁定部件11转动来解除锁定,当锁定部件11位于锁定位置时,通过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所述卡定层差部18上,从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技术方案二为,在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具有离齿9较近一侧的前部内壁面10a、和与该前部内壁面相对的后部内壁面10b,前后两内壁面10a、10b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形成为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的下端部与形成在凹窝部10的入口部附近的、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为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Ila邻接,且在操作部件15为水平姿势时处在使突出设置在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的前面侧下端部上的引导突条部P与所述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弹性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使引导突条部P从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越过与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的边界部Ho,而向所述凹窝部的前部内壁面IOa移动。技术方案三为,在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11、操作 部件15以及弹簧16组装在安装固定于所述踏板3的端部内的锁定盒19内,所述卡定层差部18设置在该锁定盒19的下端部。技术方案四为,在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锁定盒19的下端部的卡定层差部18由形成在从所述齿条8向水平方向距离规定长度的位置上的第一^^定层差部18a、和在第一^^定层差部18a的下位侧从所述齿条8向远离的方向形成为阶梯状的第二卡定层差部18b至少这两个卡定层差部18a、18b而构成,在支柱2的内侧面与踏板3的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不同的至少两种梯子状支腿中,在角度小的一方使用第一^^定层差部18a,在角度大的一方使用第二卡定层差部18b。实用新型效果若标注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参照标记,对上述解决方案的实用新型效果进行说明,则根据技术方案一的实用新型,当锁定部件11位于锁定位置时,通过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所述踏板3侧的卡定层差部18上,将锁定部件11的旋转阻止,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在锁定位置上,由于这样地构成,所以即使在移动时施加有使梯凳等剧烈地上下移动之类的操作或冲击,或者发生了将伸缩腿4从梯凳等以多层状装载在车辆等上的状态拉出的动作,也不会使伸缩腿4意外拉伸,从而能够使伸缩腿相对于支柱2确实地固定。另外,仅通过将操作部件15从双重锁定了锁定部件11的状态,以抵抗弹簧16的弹压力的方式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拉拽,就会使操作部件15欲返回至原来的姿势而使突状体14下降,同时使该低突状部13从卡定层差部18脱离而使锁定部件11的双重锁定解除,而且,因为以通过位于凹窝部10内的高突状部12来使锁定部件11在其齿9从齿条8离开的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解除锁定,所以双重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也很简单,另外,在该锁定解除之后,若将手从操作部件15放开,则操作部件15基于弹簧16的弹压力而前进移动,从而能够使锁定部件11成为通常的锁定状态(单锁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实用新型,操作部件15在锁定部件11位于通常的锁定位置、SP单锁定时,能够有效地维持平行姿势,而且,在使操作部件15成为前倾姿势后,突状体14的引导突条部P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与向上倾斜状的前部内壁面IOa弹性接触,由此,只要不将操作部件15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上拉拽,就不会解除双重锁定,就是安全的。另外,当引导突条部P越过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即与向上倾斜状的前部内壁面IOa的边界部10ο,并向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移动时,操作部件15上会产生适度的触击感(发出咔嗒声),由此能够确认锁定部件11的双重锁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实用新型,锁定部件11、操作部件15以及弹簧16组装在安装固定于踏板3的端部内的锁定盒19内,卡定层差部18形成在锁定盒19的下端部上,将锁定盒19安装在踏板3上即可,因此,相对于踏板3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设置变得简单且容易。根据技术方案四的实用新型,设置在锁定盒19的下端部的卡定层差部18由形成
在从所述齿条8向水平方向距离规定长度位置上的第--^定层差部18a、和在第--^定层
差部18a的下位侧从所述齿条8向远离的方向形成为阶梯状的第二卡定层差部18b至少这两个卡定层差部18a、18b构成,在支柱2的内侧面与踏板3的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不同的至少两种梯子状支腿中,在角 度小的一方使用第一卡定层差部18a,在角度大的一方使用第二卡定层差部18b。这种情况下,技术方案三的实用新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能够通过一种构成部件使用于至少两种梯子状支腿中,从而能够谋求成本的低廉化。
图1是表示兼用作梯子的梯凳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适用于图1的梯凳中的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主视图。图3 (a)是图2的A_A线剖视图,图3 (b)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4(a)是表示锁定部件的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5 (a)是锁定盒的主视图,图5 (b)是左视图,图5 (C)是仰视图。图6(a)是操作部件的主视图,图6(b)是左视图,图6 (C)是右视图,图6 (d)是俯视图,图6(e)是仰视图,图6(f)是(b)的C-C剖视图。图7(a) (d)是对同上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8(a)是由图7(a)的箭头D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8 (b)是由图7(c)的箭头E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9(a)是表示伸缩梯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9(b)是其侧视图,图9 (C)是由图9 (a)的箭头F所示部分的放大图,是表示适用于该伸缩梯子的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主视图。图10(a)是表示通过同上的伸缩腿锁定装置使锁定部件被双重锁定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b)是由图10(a)的箭头G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11(a) (c)是对以往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I 梯凳2 支柱3 踏板3A最下层踏板4伸缩腿5梯子状支腿7伸缩腿锁定装置8 齿条9 齿10凹窝部
IOa前部内壁面IOb后部内壁面11锁定部件12突状体的高突状部13突状体的低突状部14突状体P突状体的引导突条部15操作部件16螺旋弹簧18卡定层差部18a第一^^定层差部18b第二卡定层差部19锁定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适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兼用作梯子的梯凳1,图2表示设置在梯凳I上的伸缩腿锁定装置。该梯凳I通过如下地形成:在由铝制挤压型材构成的以末端扩开状配置的左右一对的中空状支柱2、2之间,多层地横架有同样由铝制挤压型材构成的中空状踏板3,并将伸缩腿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插在各支柱2的下端部,由此形成梯子状支腿5,并通过将两个梯子状支腿5、5的上端部彼此之间用旋转金属件6进行枢轴支承连结而形成该梯凳1,在各梯子状支腿5的支柱2下端部、最下层的踏板3A的端部与伸缩腿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各伸缩腿4固定为规定腿长度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如图2所示,梯子状支腿5的支柱2内侧面与踏板3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例如为85°。另外,在梯子状支腿5的支柱2的下端安装有端盖35。此外,图1中,以收缩状态表不各梯子状支腿5的一方的伸缩腿4,以拉伸状态表不另一方的伸缩腿4。如图2及图3所示,该伸缩腿锁定装置7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在伸缩腿4上的齿条8 ;锁定部件11,枢轴安装在下层侧踏板3的端部内,且具有与齿条8啮合的齿9,并在该齿9的背部具有朝下开口的逆U字形凹窝部10 ;操作部件15,在上述踏板3的端部以在踏板3长度方向上以水平姿势能够进退移动固定行程的方式支承,且在前进位置上能够使前部侧抬升,该操作部件15在前端部具有由高突状部12以及低突状部13构成的突状体14,该高突状体12从下方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该低突状部13与该高突状部12相比位于较低位置上;螺旋弹簧16,夹装在该操作部件15的后部侧与上述踏板3端部之间,并以维持锁定部件11的齿9与齿条8卡合的锁定位置的方式,将操作部件15向前进方向弹压;和卡定层差部18,设置在上述踏板3侧,以使前部侧抬升而成为前倾姿势的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通常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中,通过使操作部件15后退,而经由高突状部12使锁定部件11转动以使其齿9从齿条8脱离,从而解除锁定,且通过在锁定部件11位于锁定位置时,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成为前倾姿势,从而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上述踏板3端部侧的卡定层差部上,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在锁定位置上。若对上述伸缩腿锁定装置7的结构进一步地具体说明,则如图2及图3所示,最下层踏板3A的端部在使其端面接近支柱2的内侧面的状态下,并在夹持于用铆钉38、38安装在支柱2的两侧面上的两侧一对的托架37、37中的状态下,通过后述的铆钉轴20、40而固定在支柱2上。另外,在最下层踏板3A的端部,在其下面侧切开有锁定盒安装用开口部39 (参照图3),插入在该踏板3A的端部内的锁定盒19的下端部分从该开口部39向下方突出,锁定盒19通过上述铆钉轴20、36、40而固定在踏板3A内。如图3的(a)、(b)以及图5的(a) (C)所示,锁定盒19构成而包括:上壁部30 ;两侧一对的上部侧壁部31、31,从该上壁部30的两侧端分别向下延伸,且相对间隔较宽;和两侧一对的下部侧壁部33、33,从该上部侧壁部31、31的下端经由向内的倾斜壁部32、32而向下延伸,且相 对间隔较窄,各下部侧壁部33的下端部33a形成为截面向内的L字形,在该截面向内的L字形的下端部33a的前端部切开形成有卡定层差部18。该卡定层差部18
至少由两个卡定层差部18a、18b构成,第--^定层差部18a在锁定盒19安装在最下层踏板
3A的端部上的状态下,位于从齿条8向水平方向距离规定长度的位置上,第二卡定层差部18b在该第—定层差部的下位侧,向从所述齿条8远离的方向形成为阶梯状,这些卡定层差部18a、18b如后所述,在支柱2与踏板3的安装角度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区别使用。而且,如图5的(b)及(C)所示,两侧一对的下部侧壁部33、33的下端部33a、33a的后端部通过连结部片34而一体连结,在该连结部片34上突出设置有支承上述螺旋弹簧16的后端部侧的弹簧支承件41,另外,在下部侧壁部33、33的各内面上部,形成有截面L字形的导轨42、42,该导轨42、42以能够在踏板长度方向上滑动且能够推起的方式支承操作部件15。另外,在各上部侧壁部31上,设有供上述铆钉轴36、20、40穿插的穿插孔43、44、45。如图4(a)、(b)所示,锁定部件11具有:孔47,能够供外嵌在上述铆钉轴36上的锁定部件支承管46 (参照图3 (a))穿插;多个齿9,与上述齿条8啮合;凹窝部10,以使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突入至这些齿9的背面侧相当部中的方式形成,且向下开口 ;和后部突状片17,沿着该凹窝部10的后部内壁面IOb而形成。另外,如图4(a)所示,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具有离齿9较近一侧的前部内壁面10a、和与该前部内壁面IOa大致平行地相对的后部内壁面10b。前后两内壁面10a、IOb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形成为向上倾斜状,而且,前部内壁面IOa的下端部与引导斜面部Ila邻接,该引导斜面部Ila在锁定部件11的下端面侧形成在凹窝部10的入口部且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为向下倾斜状。图中,以附图标记IOo表示凹窝部10的前部内壁面IOa与位于凹窝部10的外侧的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Ila的边界部(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操作部件15在一端部(前端部)具有从下方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的突状体14,在另一端侧具有将压缩螺旋弹簧16保持的螺旋弹簧保持部48。如图6的(a) (f)所示,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的突状体14构成而包括:在操作部件15的一端(前端)侧位于其左右两端部的一对低突状部13、13 ;和位于两低突状部13、13之间且与低突状部13相比高出一层地突出的高突状部12,并且,突状体14在该高突状部12的前面侧下端部上,沿着左右水平方向呈条状地设有引导突条部P。另外,如图6的(a) (f)所示,在从操作部件15前端部的突状体14至螺旋弹簧保持部48的部分上设有两侧一对的支承壁49、49,该两侧一对的支承壁49、49以隔着高突状部12的两端侧而形成螺旋弹簧保持部48的两侧壁的方式连续延伸,在该两支承壁49、49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承引导件50、50,该支承引导件50、50以能够在形成于锁定盒19的下部侧壁部33、33的内表面上部上的导轨42、42上滑动且能够推起的方式支承。另外,在操作部件15的下端部设有拉手用凸层差部51,在该凸层差部51的前端面、即与齿条8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上,拉手部52形成为凹面状,在该拉手用凸层差部51的下表面上,在与操作部件15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条状地设有防滑用的凹凸部53,另外,在拉手用凸层差部51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向上箭头标记54,表示对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进行推起的操作。当进行上述伸缩腿锁定装置7的构成部件、即锁定部件11、操作部件15、压缩螺旋弹簧16以及锁定盒19的组装时,首先,在锁定盒19内的前端侧配置锁定部件11,另外,如图3的(a)、(b)所示,将在螺旋弹簧保持部48内收纳有压缩螺旋弹簧16的操作部件15,经由操作部件15侧的支承引导件50、50和锁定盒19侧的导轨42、4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在锁定盒19的下端部,并且,使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此外,由图2、图3、图5及图6可知,螺旋弹簧16在弹簧16的整体收纳在操作部件15的螺旋弹簧保持部48内,并且插入到锁定盒19的下部侧壁部33、33之间的状态下,使螺旋弹簧16的一端部与螺旋弹簧保持部48内的端壁48a (参照图6的(a)、(d)、(f))抵接支承,而且,使螺旋弹簧16的另一端部成为以嵌入到锁定盒19侧的弹簧支承件41上的方式保持的状态(参照图3 (b)、图5 (c))。在将如上那样地在下端部安装有操作部件15的锁定盒19,插入到最下层侧踏板3A的端部内,并且,使锁定盒19的下端部及操作部件15从踏板3A端部下面侧的锁定盒安装用开口部39突出的状态下,使将锁定部件支承管46(参照图3(a))外嵌的铆钉轴36以从踏板3A的铆钉穿插孔(省略图示)到达锁定盒19的上部侧壁部31的铆钉穿插孔43及锁定部件11的孔47的方式穿插并紧固,由此,将锁定部件11枢轴安装在锁定盒19上,而且,使铆钉轴20、40以从托架37及踏板3A的铆钉穿插孔(省略图示)到达锁定盒19的上部侧壁部31的铆钉穿插孔44、45的方式穿插并紧固,由此,完成上述伸缩腿锁定装置7的组装。这样地完成组装的状态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如图2、图3、图7及图8所示,但在这些图所示的状态中,锁定部件11是以外嵌在铆钉轴36上的锁定部件支承管46 (参照图3及图8)为中心而自如转动的,通常,如图7(a)及图8(a)所示,被由压缩螺旋弹簧16向前进方向弹压的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而推压,从而保持在使齿9与伸缩腿4的齿条8啮合的锁定位置上。这时,由于位于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的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的前面侧下端部上的引导突条部P,如图8(a)所示地与形成在锁定部件11的背部侧的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Ila弹性接触,所以,操作部件15能够在支承引导件50由导轨42 (参照图3)支承的状态下有效地维持水平姿势。当解除锁定部件11的锁定状态时,如图7 (b)所示,若将手放在形成在操作部件15的拉手用凸层差部51上的拉手部52上,并将操作部件15以抵抗压缩螺旋弹簧16的弹压力的方式向远离齿条8的方向(同图的箭头方向)拉拽,则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的操作部件15的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与凹窝部10的后部内壁面10b、即锁定部件11的后部突状片17抵接,并将该锁定部件11以图7(b)所示的逆时针转动的方式转动,由此使齿9从齿条8脱离,而解除锁 定部件11的锁定。该锁定解除后,若将手从操作部件15的拉手部52放开,则操作部件15由于螺旋弹簧16的弹压力而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前进移动,则锁定部件11如图7(a)所示地返回通常的锁定位置。而且,当操作部件15如图7(a)所示地以水平姿势处于锁定位置时,若通过手用力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即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54所在位置的下端部推起,则如图7 (c)及图8(b)所示,突状体14的引导突条部P越过锁定部件11的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10ο,向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逐渐向齿9 一方接近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移动,并与该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弹性接触,并且,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设于锁定盒19内的卡定层差部18的第一^^定层差部18a上,从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在锁定位置上。若参照图8的(a)、(b)进一步对这时的状态进行说明,则首先,通过用力将处于水平姿势的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操作部件15成为前倾姿势,同时一边抵抗螺旋弹簧16而稍微后退,一边使突状体14的引导突条部P越过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10ο,之后,引导突条部P基于螺旋弹簧16的弹压力而向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移动,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突入至凹窝部10的内部深处,并且,低突状部13卡定在锁定盒19的第一卡定层差部18a上。这时,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成为被凹窝部10的前部内壁面IOa与第一^^定层差部18a夹着的状态,由于锁定部件11的旋转被阻止,所以即使想要将伸缩腿4向下方拉出,也无法解除锁定部件11的锁定。S卩,由于通过卡定在锁定盒19的第一^^定层差部18a上的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将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部件11进一步锁定,由此实现了双重锁定,所以即使将伸缩腿4向下方拉拽想要拉出也不能拉出。另外,当引导突条部P越过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IOo并向凹窝部10内的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移动时,操作部件15上会产生适度的触击感(发出咔嗒声),由此能够确认锁定部件11的双重锁定状态。若从如图7(c)及图8(b)所示地使操作部件15成为前倾姿势,并通过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了的状态,如图7 (d)所示地将手放在拉手部52上,并将操作部件15以抵抗螺旋弹簧16的弹压力的方式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同图的箭头方向)拉拽,则操作部件15将要从前倾姿势返回至水平姿势而使突状体14下降,同时在其低突状部13从锁定盒19的第一^^定层差部18a脱离,而解除了锁定部件11的双重锁定之后,位于凹窝部10内的高突状部12与凹窝部10的后部内壁面IOb抵接,并使锁定部件11转动,如图7(d)所示地成为与图7(b)相同的锁定解除状态,从而操作部件15返回至水平姿势。于是,在该锁定解除之后,若将手从操作部件15的拉手部52放开,则操作部件15基于螺旋弹簧16的弹压力而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前进移动,锁定部件11返回至如图7(a)及图8(a)所示的通常的锁定位置。如上所述,根据该伸缩腿锁定装置7,当操作部件15处于水平姿势且锁定部件11位于锁定位置时,通过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成为前倾姿势,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并使其卡定在锁定盒19的卡定层差部18上,从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在锁定位置上,因此,不会由于搬运梯凳时梯子状支腿发生摇晃,或者从以多层状装载在车辆等上的状态将梯凳拉出那样的动作,而使伸缩腿4意外解除锁定,从而能够使伸缩腿4相对于支柱主体2而确实地固定。另外,在该伸缩腿锁定装置7中,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具有离齿9较近一侧的前部内壁面10a、和与其大致平行地相对的后部内壁面10b,前后两内壁面10a、IOb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形成为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的下端部与引导斜面部Ila邻接,该引导斜面部Ila形成在凹窝部10的入口部附近,且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为向下倾斜状,当操作部件15为水平姿势时,突出设置在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的前面侧下端部上的引导突条部P处于与上述向下倾斜状引 导斜面部Ila弹性接触的状态,于是,通过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会使引导突条部P从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11a,越过其与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的边界部10ο,而向该前部内壁面IOa移动,因此,操作部件15在锁定部件11位于通常的锁定位置、即单锁定时,能够有效地维持平行姿势,而且,在使操作部件15成为前倾姿势后,突状体14的引导突条部P在向齿9接近的方向上与向上倾斜状的前部内壁面IOa弹性接触,由此,只要不将操作部件15向后方、即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上拉拽,就不会解除双重锁定,就会是安全的。另外,当引导突条部P越过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Ila的顶部IOo并向凹窝部10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IOa移动时,在操作部件15上会产生适度的触击感(发出咔嗒声),由此能够确认锁定部件11为双重锁定状态。另外,在该伸缩腿锁定装置7中,由于在操作部件15的拉手用凸层差部51上,在与齿条8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拉手部52,所以,若将手放在该拉手部52上并拉拽,则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15的锁定解除操作。另外,根据该伸缩腿锁定装置7,由于锁定部件11、操作部件15以及弹簧16组装在安装固定于踏板3A的端部内的锁定盒19中,卡定层差部18形成在锁定盒19的下端部上,所以,相对于踏板3A的伸缩腿锁定装置的设置是容易的,并且支柱2与上述踏板3A的安装也变得容易。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伸缩腿锁定装置设置在最下层踏板3A上,但并不限于最下层的踏板3A,也可以设置在从最下层数第二层的踏板3上。[0077]图9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应用于伸缩梯子的实施方式的图,图9(a)是表示伸缩梯子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9(b)是其侧视图,图9(c)是由图9(a)的箭头F所示部分的放大图,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的外观主视图。该伸缩梯子是将下层侧梯子状支腿5A和上层侧梯子状支腿5B,经由操作绳索及滑轮(省略图示)而上下自如滑动地连结而成的,该下层侧梯子状支腿5A在相互平行的左右一对中空状支柱2、2之间多层地横架有中空状踏板3,且在各支柱2的下端部能够滑动地嵌插有伸缩腿4,该上层侧梯子状支腿5B同样在相互平行的左右一对中空状支柱2、2之间多层地横架有中空状踏板3,在下层侧梯子状支腿5A的支柱2下端部、其最下层踏板3A的端部和伸缩腿4之间,设有用于将各伸缩腿4固定为规定腿长度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下层侧梯子状支腿5A的支柱2内侧面与踏板3A上侧面的相对角度如图9 (c)所示为90°。该图9所示的伸缩梯子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与前述的兼用作梯子的梯凳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完全相同,省略对其结构及作用的说明,但是如图10的(a)、(b)所示,该伸缩梯子在将操作部件15的前部侧推起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时,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卡定层差部18的第二卡定层差部18b上。即,在带伸缩腿4的梯凳与带伸缩腿4的梯子中,支柱2与踏板3的角度不同,在图2所示的带伸缩腿4的梯凳的情况下,支柱2内侧面与踏板3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为例如85°,与此相对地,在图9所示的带伸缩腿4的梯子的情况下,由于左右一对的支柱2、2是平行的,所以支柱2内侧面与踏板3A上侧面的相对角度是90°。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那样,在通过将锁定部件11、操作部件15以及弹簧16组装在锁定盒19内部,并且将卡定层差部18形成在锁定盒19的下端部而构成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设定分别适用的锁定位置,所以需要卡定层差部18的设定位置不同的两种伸缩腿锁定装置。于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腿锁定装置7中,如图2、图5及图8所示,使设于锁定盒19的下端部的卡定层差部18,由在从齿条8向水平方向距离规定长度之处形成的第一
卡定层差部18a、和在该第--^定层差部18a的下位侧向从齿条远离的方向形成为阶梯状
的第二卡定层差部18b构成,在支柱2与踏板3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将这些第一及第二卡定层差部18a、18b区别使用于带伸缩腿4的梯凳和带伸缩腿4的梯子中,S卩,将第一卡定层差部18a使用于带伸缩腿4的梯凳中,将第二卡定层差部18b使用于图9所示的带伸缩腿4的梯子中。若将支柱2内侧面与踏板3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为85°的带伸缩腿4的梯凳的情况,与其相对角度为90°的带伸缩腿4的梯子的情况相比较,则在梯子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地支柱2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在梯凳的情况下支柱2向内侧倾斜,随之齿条8也向内侧倾斜,由此,通过比较图8(b)和图10(b)可知,与齿条8啮合的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的前后内壁面10a、10b的倾斜度在梯子的情况(图10(b))下,与梯凳2的情况(图8(b))相比变大。这样,在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时,突状体14的高突状部12突入到凹窝部10内时的突入高度在梯子的情况(图10(b))下与梯凳2的情况(图8(b))相比变低。因此,在梯子的情况下,供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的卡定层差部18变得无法通过在梯凳2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定层差部18a来卡定,由此,在该第一^^定层差部18a的下位,在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呈阶梯状的位置上形成第二卡定层差部18b,在梯子的情况下,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在该第二卡定层差部18b上,从而将锁定部件11双重锁定。通过这样地由在梯凳2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一卡定层差部18a、和在梯子的情况下使用的第二卡定层差部18b构成卡定层差部18,从而用一种必要零件即可,能够谋求成本的低廉化。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是由第一和第二两个卡定层差部18a、18b构成卡定层差部18,但也能在之前的卡定层差部的下位,向从齿条8远离的方向呈阶梯状形成三个以上的卡定层差部。
权利要求1.一种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是将在两支柱之间多层地横架有踏板并将伸缩腿滑动自如地嵌插在各支柱的下端部而成的梯子状支腿的所述伸缩腿,以规定腿长度固定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在伸缩腿上的齿条;锁定部件,枢轴安装在下层侧踏板的端部内,具有与齿条啮合的齿,并在齿的背部侧具有凹窝部;操作部件,在所述踏板侧以沿着踏板长度方向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且在前进位置上能够抬升,所述操作部件在前端部具有由高突状片以及低突状片构成的突状体,所述高突状片从下方突入至所述凹窝部内,所述低突状片与所述高突状片相比位于较低位置上;弹簧,以使锁定部件维持在锁定位置上的方式将操作部件向前进方向弹压;和卡定层差部,以使前部侧抬升的操作部件的突状体的低突状片卡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踏板侧,所述伸缩腿锁定装置通过使操作部件后退,而经由高突状片使锁定部件转动来解除锁定,当锁定部件位于锁定位置时,通过将操作部件的前部侧推起,而使突状体的低突状片卡定在所述卡定层差部上,从而将锁定部件双重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凹窝部具有离齿较近一侧的前部内壁面、和与该前部内壁面相对的后部内壁面,前后两内壁面在向齿接近的方向上形成为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的下端部与形成在凹窝部的入口部附近的、在向齿接近的方向上为向下倾斜状的引导斜面部邻接,且在操作部件为水平姿势时处在使突出设置在突状体的高突状片的前面侧下端部上的引导突条部与所述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弹性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操作部件的前部侧推起,而使引导突条部从向下倾斜状引导斜面部越过与凹窝部内的向上倾斜状前部内壁面的边界部,而向所述凹窝部的前部内壁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操作部件以及弹簧组装在安装固定于所述踏板的端部内的锁定盒内,所述卡定层差部设置在该锁定盒的下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子状支腿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锁定盒的下端部的卡定层差 部由形成在从所述齿条向水平方向距离规定长度的位置上的第—^定层差部、和在第—定层差部的下位侧从所述齿条向远离的方向形成为阶梯状的第二卡定层差部至少这两个卡定层差部而构成,在支柱的内侧面与踏板的上侧面的相对角度不同的至少两种梯子状支腿中,在角度小的一方使用第一卡定层差部,在角度大的一方使用第二卡定层差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伸缩腿(4)确实地固定在支柱主体(2)上的伸缩腿锁定装置,其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在伸缩腿(4)上的齿条(8);锁定部件(11),枢轴安装在下层侧踏板(3)侧,具有与齿条(8)啮合的齿(9),并在齿(9)的背部具有向下开口的凹窝部(10);操作部件(15),在踏板(3)的端部以能够沿着踏板长度方向进退移动且能够抬升的方式支承,在前端部具有由高突状部(12)以及低突状部(13)构成的突状体(14),高突状部突入至锁定部件(11)的凹窝部(10)内,低突状部与高突状部相比位于较低位置上;弹簧(16),以维持锁定部件(11)的齿(9)与齿条(8)卡合的锁定位置的方式,将操作部件(15)向前进方向弹压;和卡定层差部(18),以在操作部件(15)处于前倾姿势时使突状体(14)的低突状部(13)卡定的方式设置在踏板(3)端部的下面侧。
文档编号A47C12/00GK202970427SQ2012206548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小林拓也 申请人:阿禄因康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