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723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具备:在支承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体移动的可动体中的一侧设置的接受体;在上述支承体和上述可动体中的另一侧设置的基体;能够与上述接受体卡合以及解除该卡合、并设为相对于上述基体沿规定的移动路径能够滑动的抵接体;对上述抵接体施力的施力机构;以及对与沿上述支承体和可动体的相对移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上述基体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上述调整机构具备:设于上述基体的操作部;设于上述基体并设为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能够调整位置的移动部;连结上述操作部和上述移动部、并且根据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移动的传递部;以及将上述传递部的第一方向的移动变换为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使上述移动部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动作变换机构。
【专利说明】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辅助各种可动体的动作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辅助拉门等可动体的动作,公知有使用施力机构、制动机构来进行强制移动、缓冲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辅助装置中,例如在拉门侧埋设壳体,并且在该壳体收纳能够滑动的抵接体,在门框侧设有被抵接体捕捉的接受体。抵接体与制动机构、施力机构连结,对滑动动作进行缓冲以及辅助。这样的辅助装置中,提供了为了调整拉门的相对于门框的门的厚度方向的位置而在壳体具备调整机构的装置。作为调整机构,例如在滑动方向两端部设有具备偏心轴的调节螺栓以及调节板,通过调整调节螺栓的插入,来使调节板在相对于壳体的拉门的厚度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壳体的位置调整。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8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上述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上述结构中,需要具有偏心轴的调节螺栓,并且,在滑动方向两端分别设置调整机构,而成为复杂的结构。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本发明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接受体,其设置在支承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体移动的可动体中的一侧;基体,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和上述可动体中的另一侧;抵接体,其能够与上述接受体卡合以及解除与上述接受体的卡合,并设为相对于上述基体沿规定的移动路径能够滑动;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抵接体施力;以及调整机构,其对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上述基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上述第一方向是沿上述支承体和可动体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上述调整机构具备:操作部,其设于上述基体;移动部,其设于上述基体并设为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能够调整位置;传递部,其连结上述操作部和上述移动部、并且根据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动作变换机构,其将上述传递部的第一方向的移动变换为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使上述移动部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0010]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1]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位置调整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辅助装置的拉门的说明图。
[0013]图2是具备该实施方式的辅助装置的拉门的说明图。
[0014]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辅助单元的立体图。[0015]图4是该辅助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5是该辅助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6是该辅助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I进行说明。各图中箭头Χ、Y、Z分别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此处,例如X轴沿滑动方向,Y轴沿宽度方向,Z轴沿上下方向。另外,各图中为进行说明,适当地放大、缩小或者省略结构而进行表
/Jn ο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辅助装置I构成为具备在可动体以及支承体中的一方设置的作为接受体的撞针10、和在可动体以及支承体中的另一方设置的辅助单元20。此外,图3中,为了说明内部构造而切开壳体21的一部分进行表示。
[0020]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如下情况,即,例如支承体是门框F,可动体是拉门Μ,在拉门M上设置辅助单元20,在门框F上设置撞针10。
[0021]如图1所示,在门框F的上部沿滑动方向设有作为收容部的下方开口的拉门槽F4。在该拉门槽F4能够滑动地收纳拉门Μ。并且,在拉门槽F4内,配置设于拉门M的辅助单元20的移动板42,通过使该移动板42沿Y方向移动,来调整辅助单元20的拉门槽F4内的Y方向的位置。
[0022]在拉门M的上端部,形成有沿滑动方向收纳辅助单元20的槽Ml。槽Ml形成为在滑动方向上细长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规定形状,并成为向下方凹陷的上方开口。槽Ml的X方向一端侧开口,在该槽Ml收纳壳体21。
[0023]此外,此处,着眼于一个拉门M,左侧为门前侧,右侧为门后侦彳。在作为拉门M的门前侧的左端部形成有把手M2。将如图1所示地拉门未与门前的框F2接触的状态作为第一状态,将如图2所示地移动至门前侧的移动结束位置后与门前的框F2抵接的状态作为第二状态。
[0024]辅助装置I具备设于门框F的作为接受体的撞针10、和设于拉门M的辅助单元20。在拉门M的槽Ml的X方向一端部配置辅助单元20。
[0025]辅助单元20具备:设于槽Ml内的作为基体的壳体21 ;收纳于壳体21的滑动方向一侧(图1中左侧)的端部且在待机位置与引入位置之间被支承为能够滑动的作为抵接体的円锁22 ;相对于壳体向滑动方向另一侧(图1中右侧)对円锁22施力的施力机构23 ;与円锁22连结且对闩锁22的滑动赋予阻力来进行缓冲的制动机构24 ;以及通过使设于壳体21的移动板42在Y方向上移动来调整槽Ml内的壳体21的Y方向的位置的调整机构40。
[0026]在拉门槽F4,且在离左端一定的位置设有撞针10。撞针10构成为具有安装于上框Fl的板状的安装部件11、和成为与Y轴正交的面且从上框Fl向下方突出的卡合部12。卡合部12被闩锁22的钩形状的捕捉器32捕捉,从而撞针10与闩锁22卡合。卡合部12由于拉门M的移动通过拉门M的上部的槽Ml、与闩锁22卡合而进入辅助单元20内,或者从辅助单元20出来而释放。
[0027]如图3至6所示,壳体21具有侧壁21a、21a,形成为上面开口且在滑动方向上细长的箱状。在侧壁21a、21a之间形成收纳闩锁22的上部室25a,上部室25a的一侧端部开□。
[0028]如图6所示,在壳体21的滑动方向中央部分的规定位置设有堵住上面开口的一部分的盖体28。在盖体28上形成有向滑动方向倾斜的导向狭缝29。此外,图6中,为进行说明省略调整机构40而进行表示。导向狭缝29具备向Z方向以及Y方向倾斜的导向路29a、和在Y方向上延伸至端部的插入路29b。移动板42的导向突起48在该导向狭缝29卡合而移动,从而变换移动板42的移动方向而进行引导。
[0029]在壳体21的侧壁21a、21a的滑动方向端部设有狭缝27。在该狭缝27,能够旋转地与形成于闩锁22的轴部32d卡合。
[0030]闩锁22构成为具有在侧壁21a、21a之间能够滑动地配置的闩锁基座31和能够转动地与闩锁基座31的前端连结的捕捉器32。
[0031 ] 闩锁22在壳体21内能够在狭缝27的前端的待机位置与狭缝27的后端的引入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待机位置,被支承为能够在Rl以及R2方向上转动。形成于闩锁22的前端的捕捉器32以沿Y方向延伸的轴部32d为中心,而在待机位置由于Rl方向的转动能够捕捉并卡合撞针10的卡合部12,由于R2方向的转动能够解除卡合而释放撞针10。
[0032]在闩锁基座31的后端部,连结有制动机构24。制动机构24由设于壳体21的上部室25a内的活塞阻尼器33构成。制动机构24具有在内部封入有润滑油等流体的缸体34、以及与能够往复动地收纳于缸体34的活塞连结的活塞杆35,并构成为对于活塞杆35的压入动作赋予流体的阻力。制动机构24具有如下功能,即,缸体34和活塞杆35中的一方固定于闩锁22的后端部,另一方固定于壳体21,使阻力作用于闩锁22的滑动来对可动体的移动进行缓冲。
[0033]捕捉器32的下部与作为施力机构的拉伸螺旋弹簧36的一端连结,常时向引入方向拉伸。在由闩锁22捕捉到撞针10的卡合状态下,利用拉伸螺旋弹簧36将闩锁22向引入方向拉拽,从而辅助拉门M的移动,强制地使之移动。
[0034]调整机构40具备:设于壳体21的一端部下方的操作部41 ;在壳体21的中途部的上面侧设为能够沿Y方向移动的移动板42 (移动部);连结操作部41和移动板42并且根据操作部41的操作在滑动方向上移动的传递板43 (传递部)以及联动部件44 (传递部);将联动部件44的滑动方向的移动变换为移动板42的Y方向的移动的动作变换机构45。
[0035]操作部41设置在壳体21的左端下部,且配置在槽Ml内。在操作部41上设有沿滑动方向保持外螺纹件46的螺栓收容部47。在螺栓收容部47上保持有作为操作机构的带凸缘的外螺纹件46,该外螺纹件46旋合于传递板43的内螺纹部43b。外螺纹件46的形成于其基端的凸缘部46a (基端部)卡合于螺栓收容部47并被保持,以使轴向沿滑动方向的方式被保持为能够旋转。在操作部41的一端侧形成有从螺栓收容部47向外部连通的连通孔47a,通过该连通孔47能够进行使外螺纹件46旋转的操作。
[0036]移动板42 (移动部)保持于联动部件44而配置在壳体21的上面侧。移动板42通过嵌合于拉门槽F4内而配置。移动板42构成为矩形的板状,在下表面中央具备作为动作变换部的导向突起48。在移动板42的滑动方向两端缘形成有能够沿Y方向移动地与联动部件44卡合的卡合导向件42c。导向突起48插入于盖体28的导向狭缝29,被导向狭缝29引导而使移动板42向斜向移动。
[0037]传递板43由在壳体21的下部沿下表面从左端下部直至中途部而在滑动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板形成。传递板43的左端部形成为以沿Z方向的方式折弯的折弯部43a,并在操作部41的收容部47内保持。折弯部43a的下端形成折返,卡止于操作部41的收容部47。在折弯部43a形成有供外螺纹件46旋合的内螺纹部43b。若利用操作部41进行调节外螺纹件46的旋合的状态的操作,则根据操作,折弯部43a的位置在滑动方向上移动,通过使传递板43移动,而在X方向上移动。传递板43的另一端侧形成宽度狭窄的前端部43c,其Y方向两侧的边缘部分折弯,而形成卡止于联动部件44的下缘的孔44c的爪部43d。
[0038]联动部件44 一体地具有与壳体21的上表面对置的对置片44a和夹持壳体21的两侧壁21a、21a的一对侧片44b、44b而剖视时呈“ - ”形状。在侧片44b、44b的下端缘形成有卡止于传递板43的爪部43d。侧片44b、44b的下缘部能够滑动地与壳体21的两侧壁21a、21a的下缘部卡合。
[0039]对置片44a具备配置移动板的开口 44d、和用开口 44d的两侧面将移动板42的卡合导向件42c支承为能够移动的导轨部44e。与该导轨部44e卡合,而移动板42被保持为在Y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并且,通过开口 44d,移动板42的下表面的导向突起48与壳体21的盖体28的导向狭缝29卡合。
[0040]如上构成的辅助装置I的调整机构40中,若通过在槽Ml的端部的开口所处的操作部41的连通孔47a从壳体21的一端侧使操作部41的外螺纹件46旋转,则使传递板43在外螺纹件46的轴向即X方向上移动。这样,与传递板43的前端部43c卡合的联动部件和传递板43 —起沿X方向移动,并且保持于传递板43的移动板42也沿X方向移动。此时,通过利用向X方向以及Y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狭缝29引导导向突起48,来使移动板42也沿Y方向移动。如上所述,通过进行移动板42相对于壳体21的Y方向的位置调整,来调整壳体21的拉门槽F4内的Y方向的相对位置,并调整相对于门框F的辅助单元20以及拉门M的位置。
[004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辅助装置1,通过具备调整机构40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位置调整。上述实施方式的调整机构40能够传递设于一端的操作部41的操作而使设于中途部分的移动板42沿Y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通过一个位置的操作进行调整。并且能够以低成本以及节省空间来实现位置调整。并且,利用在一端开口的槽Ml收容壳体21的结构,能够从拉门M的外侧通过槽Ml对操作部41进行操作,从而操作容易。并且,上述的调整机构40中,能够通过仅使外螺纹件46旋转的简单的操作来进行位置调整。并且,利用形成于壳体21侧的斜向的导向狭缝29和导向突起48而能够实现以简单的结构变换移动方向的动作变换机构。
[0042]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另外,另外,各部的具体的结构、材质等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举例表示的结构、材质,能够适当地变更。
[0043]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可动体侧具备辅助单元20、在支承体侧设有撞针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表示,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可动体侧设置撞针10,在支承体侧设置辅助单元20。
[0044]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可动体是拉门M的情况,但吊门、升降式的滑动门等其它的可动体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0045]在此引用于2011年3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5589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被收入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受体,其设置在支承体和相对于上述支承体移动的可动体中的一侧; 基体,其设置在上述支承体和上述可动体中的另一侧; 抵接体,其能够与上述接受体卡合以及解除与上述接受体的卡合,并设为相对于上述基体沿规定的移动路径能够滑动; 施力机构,其对上述抵接体施力;以及 调整机构,其对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上述基体的位置进行调整,上述第一方向是沿上述支承体和可动体的相对移动的方向, 上述调整机构具备:操作部,其设于上述基体;移动部,其设于上述基体并设为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能够调整位置;传递部,其连结上述操作部和上述移动部、并且根据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动作变换机构,其将上述传递部的第一方向的移动变换为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而使上述移动部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操作部设置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沿第一方向配置的螺栓的基端部, 上述螺栓的前端侧与上述传递部连结, 通过上述操作部的上述螺栓的旋转操作,使上述传递部向第一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部具备从设于上述基体的端部的操作部朝向上述基体的中途部延伸的传递板、与上述传递板卡合而和上述传递板一起沿上述第一方向进行上述滑动的联动部, 上述移动部具备相对于上述联动部被支承为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移动板, 上述动作变换机构具备设于上述移动板的导向突起、和与上述导向突起卡合且沿向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倾斜的路径引导上述导向突起的导向狭缝, 若上述传递板向第一方向移动,则支承于上述联动部的上述移动板被上述导向狭缝引导而斜向移动,从而向第二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支承体和上述可动体中的一侧的收容部配置有上述移动板的状态下,上述移动板相对于上述基体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限制上述收容部的上述基体的上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抵接体的滑动赋予阻力的制动机构。
【文档编号】E05F3/00GK103547760SQ20128002329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斋藤德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