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柜,尤其是一种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
背景技术:
中医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为全世界所广泛接受的今天,中医药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中药行业的发展已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的政策保障。但在强调效率的当今社会,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中医药的配药取药方式突出了它的不足之处,称重计量的方式还采用杆秤的传统模式,不准确、费时费力,劳动强度极大,效率极低。中大型中药医院中,等待抓药的人排起了长队,拿着药方要等4个多小时才能拿到药,等待抓药已经成了一道“景观”,而且传统药柜采用平面摆设,占地面积大,储药量小。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该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具有采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计量,计量准确、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和空间利用率,把传统的平面摆设变为立体摆设,占地面积小,储药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柜体和储药箱,所述的柜体为一方形柜体,所述的柜体的左侧设置有取药口,右侧设置有加药口,在取药口的外侧设置有电子天平,取药口上方的柜体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的显示器与电子天平电连接,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一圆形链条组,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包括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所述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分别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之间设置有链轮电机,所述的链轮电机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链轮电机轴,所述的两端的链轮电机轴上分别设置有链轮,所述的链轮外侧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外罩,所述的链轮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连接环,所述的竖向连接环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横向连接杆,所述的横向连接杆的下部通过挂杆连接有储药箱,所述的储药箱的左侧和后侧开口,所述的储药箱内设置有药盒,所述的与取药口相对应的储药箱的右侧设置有一摆药装置。所述的取药口内侧的柜体内设置有一定位桶,所述的定位桶的顶部和底部开口,内腔与取药口相通,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和储药箱穿过定位桶,所述的与摆药装置相对应的定位桶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孔。
所述的摆药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连杆机构、摆药推杆、支撑杆和电磁铁,所述的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摆药推杆的尾端相连,另一端与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的摆药推杆套于支撑杆上,所述的摆药推杆的前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药盒为铁材质。所述的取药口和加药口沿柜体对称设置。本发明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采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计量,计量准确、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了中药房的管理水平,把传统的平面摆设变为立体摆设,占地面积小,储药量大,盛放中药的储药箱悬挂在圆形链条组上,圆形链条组的形状、高度和宽度可根据药房的高度和面积任意设计,适用性广等特点。
附图1是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中的圆形链条组、链轮、链轮电机和储药箱的左视放大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圆形链条,2、摆药推杆,3、连杆机构,4、步进电机,5、加药口,
6、链轮,7、储药箱,8、显示器,9、药盒,10、取药口,11、电子天平,12、孔,13、定位桶,14、链轮电机,15、电磁铁,16、支撑杆,17、后圆形链条,18、环形外罩,19、横向连接杆,20、挂杆,21、竖向连接环,22、柜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对本发明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其结构包括柜体22和储药箱7,所述的柜体22为一方形柜体,所述的柜体22的左侧设置有取药口 10,右侧设置有加药口 5,在取药口 10的外侧设置有电子天平11,取药口 10上方的柜体22上设置有显示器8,所述的显示器8与电子天平11电连接,所述的柜体22内设置有一圆形链条组,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包括前圆形链条I和后圆形链条17,所述的前圆形链条I和后圆形链条17分别与柜体22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圆形链条I和后圆形链条17之间设置有链轮电机14,所述的链轮电机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链轮电机轴,所述的两端的链轮电机轴上分别设置有链轮6,所述的链轮6外侧的前圆形链条I和后圆形链条17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外罩18,所述的链轮电机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连接环21,所述的竖向连接环21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横向连接杆19,所述的横向连接杆19的下部通过挂杆20连接有储药箱7,所述的储药箱7的左侧和后侧开口,所述的储药箱7内设置有药盒9,所述的与取药口 10相对应的储药箱7的右侧设置有一摆药装置。所述的取药口 10内侧的柜体22内设置有一定位桶13,所述的定位桶13的顶部和底部开口,内腔与取药口 10相通,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和储药箱7穿过定位桶13,所述的与摆药装置相对应的定位桶13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孔12。设置有定位桶13,摆药装置在推动储药箱7内的药盒9移动时,防止储药箱7来回摆动,对储药箱7起到定位作用。所述的摆药装置包括步进电机4、连杆机构3、摆药推杆2、支撑杆16和电磁铁15,所述的连杆机构3的一端与摆药推杆2的尾端相连,另一端与步进电机4的电机轴相连,所述的摆药推杆2套于支撑杆16上,所述的摆药推杆2的前端设置有电磁铁15,所述的药盒9为铁材质,所述的定位桶13的右侧壁上的孔12的直径大于摆药推杆2的直径,方便摆药推杆2沿孔12来回移动。所述的取药口 10和加药口 5沿柜体22对称设置。链轮电机14通过两侧的链轮电机轴带动与其相连的链轮6分别沿前圆形链条I和后圆形链条17移动,从而带动与链轮电机14相连的竖向连接环21转动,进而带动与竖向连接环21相连的储药箱7转动。步进电机4启动,通过步进电机4的电机轴带动与其相连的连杆机构3左右移动,同时与连杆机构3相连的摆药推杆2沿支撑杆16左右移动。当药剂师想取某种药时,装有相应药的储药箱7转动至取药口 10时,通过控制器将带动储药箱7转动的链轮电机14关闭,启动步进电机4,步进电机4通过连杆机构3带动摆药推杆2向左移动,将储药箱7内的药盒9推至取药口 10处,然后人工将药盒9拉出至电子天平11,进行取药,与电子天平11电连接的显示器8则显示出药盒9及药盒9内药的总重量,想要取出多少药时,将总重量减去所需要取出的药的重量,通过显示器8显示出剩下的重量时,则停止取药即可,取完药后,将药盒9沿取药口 10向内推至与摆药推杆2前部的电磁铁15相粘接,此时,摆药推杆2将药盒9拉回储药箱7,然后再启动链轮电机电机,可按顺序依次进行取药,当某种药盒内的药少了时,则通过加药口 5对药盒9进行加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包括柜体和储药箱,其特征是:所述的柜体为一方形柜体,所述的柜体的左侧设置有取药口,右侧设置有加药口,在取药口的外侧设置有电子天平,取药口上方的柜体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的显示器与电子天平电连接,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一圆形链条组,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包括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所述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分别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之间设置有链轮电机,所述的链轮电机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链轮电机轴,所述的两端的链轮电机轴上分别设置有链轮,所述的链轮外侧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外罩,所述的链轮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连接环,所述的竖向连接环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横向连接杆,所述的横向连接杆的下部通过挂杆连接有储药箱,所述的储药箱的左侧和后侧开口,所述的储药箱内设置有药盒,所述的与取药口相对应的储药箱的右侧设置有一摆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其特征是:所述的取药口内侧的柜体内设置有一定位桶,所述的定位桶的顶部和底部开口,内腔与取药口相通,所述的圆形链条组和储药箱穿过定位桶,所述的与摆药装置相对应的定位桶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其特征是:所述的摆药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连杆机构、摆药推杆、支撑杆和电磁铁,所述的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摆药推杆的尾端相连,另一端与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的摆药推杆套于支撑杆上,所述的摆药推杆的前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药盒为铁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其特征是:所述的取药口和加药口沿柜体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链轮移动式智能中药配药柜,属于药柜,其结构包括柜体和储药箱,柜体的左侧设置有取药口,右侧设置有加药口,在取药口的外侧设置有电子天平,取药口上方设置有显示器,柜体内设置有一圆形链条组,圆形链条组包括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之间设置有链轮电机,两端的链轮电机轴上分别设置有链轮,链轮外侧的前圆形链条和后圆形链条上分别设置有环形外罩,链轮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连接环,竖向连接环之间设置有多个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的下部连接有储药箱,储药箱的右侧设置有一摆药装置。本发明具有计量准确、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占地面积小,储药量大等特点。
文档编号A47F1/035GK103156449SQ2013100985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赵修金 申请人:赵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