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挤手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挤手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门框、弧形门柱、门扇、立式闭门器,门扇与门框采用圆滑的弧形面造型设计,所述立式闭门器与门框之间采用静音铰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现在我们家庭中一般是用的折页铰接或门轴形式的门,因结构原因,开门时存在开门时门框与门扇转轴侧间隙过大,时常造成意外夹伤老人、小孩等行动反应迟缓人手指的安全隐患,给老人和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经大量调查研究,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基于人们的需要,开发这种防挤手门,能彻底杜绝挤手现象的发生。门的整体强度、耐用度、美观度、密封性大幅度提高,并杜绝了传统门难以克服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防挤手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用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挤手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我们家庭中一般是用的折页铰接或门轴形式的门,因结构原因,开门时存在开门时门框与门扇转轴侧间隙过大,时常造成意外夹伤老人、小孩等行动反应迟缓人手指的安全隐患,给老人和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而这些隐患随时可能发生,随着人们的维权意思增强,发生这种事故,便会引起争议。经大量调查研究,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基于人们的需要,开发这种防挤手门,能彻底杜绝挤手现象的发生。门的整体强度、耐用度、美观度、密封性大幅度提高,并杜绝了传统门难以克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防挤手门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挤手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门框、弧形门柱、门扇、立式闭门器,门扇与门框采用圆滑的弧形面造型设计。轮廓分明,凹凸的表面与周围平面线条融合交汇,配装内置立式闭门器,使用方便。
[000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闭门器与门框之间采用静音铰接,进一步消除噪音。
[000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闭门器设置为弧形立式闭门器,门在开启时无论到达什么角度,闭门器与门框间都无夹角并距离一定,避免了老人儿童因反应迟缓或无意间被门夹伤。
[000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现在我们家庭中一般是用的折页铰接或门轴形式的门,因结构原因,开门时存在开门时门框与门扇转轴侧间隙过大,时常造成意外夹伤老人、小孩等行动反应迟缓人手指的安全隐患,给老人和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经大量调查研究,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基于人们的需要,开发这种防挤手门,能彻底杜绝挤手现象的发生。门的整体强度、耐用度、美观度、密封性大幅度提高,并杜绝了传统门难以克服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门框,3.弧形门柱,4.玻璃,5.门扇,6.密封门框,11.静音铰接,12拉手,13
立式闭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加深对产品的认识,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0]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防挤手门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门框1、弧形门柱
3、门扇5、立式闭门器13,门扇5与门框I采用圆滑的弧形面造型设计。轮廓分明,凹凸的表面与周围平面线条融合交汇,配装内置立式闭门器,使用方便。
[0011]实施例2:参见图1、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闭门器13与门框I之间采用静音铰接11,进一步消除噪音。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12]实施例3:参见图1、图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立式闭门器13设置为弧形立式闭门器,门在开启时无论到达什么角度,闭门器与门框间都无夹角并距离一定,避免了老人儿童因反应迟缓或无意间被门夹伤。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0013]如图所示,所述的玻璃4可以自行选择添加或不添加,让人们对自己的门可以更好的装饰,给人们一个更加舒适的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保障人们生活中的安全。
[0014]本发明还可以将实施例2、3所述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001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还是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挤手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门框、弧形门柱、门扇、立式闭门器,门扇与门框采用圆滑的弧形面造型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挤手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闭门器与门框之间采用静音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挤手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闭门器设置为弧形立式闭门器。
【文档编号】E06B3/70GK103485677SQ20131045890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7日
【发明者】米勇龙 申请人:米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