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驾驶室及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35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工程机械、驾驶室及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及其驾驶室和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包括门锁、碰锁和内开机构,门锁和/或碰锁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和碰锁的启闭。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和碰锁的启闭,避免了不同的控制机构分别对门锁和碰锁的单独控制,简化了控制结构;由于门锁和/或碰锁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对于滑移门,可以将门锁、碰锁和内开机构沿着车门的内表面设置,然而对于铰链门,可以将门锁相对车门内表面旋转一定角度,以适应车门旋转过程中带来的门锁与锁销之间的配合方向上的变化,这样就使得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能同时适用于铰链门和滑移门,通用性比较好,减少了锁的控制机构的类型。
【专利说明】工程机械、驾驶室及车门内部闩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车门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有上述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驾驶室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程机械驾驶室的车门包括铰链门和滑移门两种,二者都安装有内部闩锁结构,内部闩锁结构一般都包括门锁、碰锁(定位锁)、开锁机构和车门控制机构,内开机构用于控制门锁或者碰锁的启闭,车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车门的开和关。但是,门锁和碰锁需要分别用不同的开锁机构来单独控制,而且现有的铰链门和滑移门无法通用同一种内部闩锁结构,通用性差,造成锁的控制机构类型繁多。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同时适用于铰链门和滑移门的内部闩锁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能同时适用于铰链门和滑移门,通用性比较好,减少了锁的控制机构的类型;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安装有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驾驶室和工程机械。
[0005]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包括门锁、碰锁和内开机构,所述门锁和/或碰锁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内开机构上,所述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和碰锁的启闭。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或第一复位部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门锁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且所述碰锁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所述第一上连杆的下端和第一下连杆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一上连杆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第一下连杆的下端与门锁的开锁机构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所述第二上连杆的下端和第二下连杆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二上连杆的上端与连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二下连杆的下端与碰锁的开锁机构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连杆和弹簧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连杆与车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升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和第一升降杆的上端分别连在第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弹簧固定支架上,所述连杆组件搭接在第一连杆与第一升降杆相连接的端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同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第四复位弹簧、第一手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第一手柄分别铰接于第二铰接点、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和第四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一复位部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第二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连杆上位于第二铰接点与第三连杆之间的部分;第三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三连杆上位于第三铰接点与第二连杆之间的部分;第四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上,第二端连接在第四连杆上位于第四铰接点与第三连杆之间的部分。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锁为按压式结构,所述碰锁为提拉式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二手柄、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五复位弹簧和第六复位弹簧,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分别与第二手柄铰接于第五铰接点和第六铰接点;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门锁相连,上端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线的上端连接,第二拉线的下端与碰锁相连;所述第五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另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杆上位于第五铰接点与第一拉线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六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另一端连接在第六连杆上位于第五连杆与第六铰接点之间的部分;所述门锁和碰锁都为提拉式结构。
[001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驾驶室,包括车门,所述车门上安装有上述任意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
[0014]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的驾驶室。
[00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包括门锁、碰锁和内开机构,门锁和/或碰锁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和碰锁的启闭。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和碰锁的启闭,避免了不同的控制机构分别对门锁和碰锁的单独控制,简化了控制结构,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得门锁和碰锁的启闭控制比较简单;另外,由于门锁和/或碰锁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对于滑移门,可以将门锁、碰锁和内开机构沿着车门的内表面设置,然而对于铰链门,可以将门锁相对车门内表面旋转一定角度,以适应车门旋转过程中带来的门锁与锁销之间的配合方向上的变化,另外,如果有需要,碰锁也可以相对于内开机构进行旋转,这样就使得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能同时适用于铰链门和滑移门,通用性比较好,减少了锁的控制机构的类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在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在开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另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1]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包括门锁1、碰锁2和内开机构,门锁I可转动地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I和碰锁2的启闭。其中,门锁I和碰锁2可以为按压式结构,也可以为提拉式结构,所谓按压式结构的锁,就是对锁的开启装置施加压力时,锁会由锁止状态变为开启状态;类似地,所谓提拉式结构的锁,就是对锁的开启装置施加拉力时,锁会由锁止状态变为开启状态;因为这两种锁的结构比较常见,因此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0022]本方案中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首先,由于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I和碰锁2的启闭,避免了不同的控制机构分别对门锁I和碰锁2的单独控制,简化了控制结构,减小了占用空间,使得门锁I和碰锁2的启闭控制比较简单;另外,由于门锁I可转动的连接在内开机构上,对于滑移门,可以将门锁1、碰锁2和内开机构沿着车门的内表面设置,然而对于铰链门,可以将门锁I和碰锁2相对车门内表面旋转一定角度,以适应车门旋转过程中带来的门锁I或碰锁2与锁销之间的配合方向上的变化,这样就使得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能同时适用于铰链门和滑移门,通用性比较好,减少了锁的控制机构的类型。
[0023]具体地,内开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连杆组件的左端搭接在第一升降杆或第一复位部上,连杆组件的右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门锁I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升降杆的下端,和/或碰锁2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升降杆的下端。其中,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复位弹簧31、第一连杆32和弹簧固定支架33,第一连杆32的中间通过销轴与车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321,第一复位弹簧31和第一升降杆分别位于第一铰接点321的两侧,且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上端连接在第一连杆32的左端,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下端连接在弹簧固定支架33上,弹簧固定支架33固定连接在车门上;第一升降杆的上端铰接在第一连杆32的右端,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与门锁I的开锁机构相连,此时整个第一复位部位于第一升降杆的左侧;更为具体地,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上连杆41和第一下连杆42,第一上连杆41的下端和第一下连杆42的上端螺接,第一上连杆41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第一下连杆42的下端与门锁I的开锁机构相连,此时门锁I就可以绕着第一升降杆旋转,这样就使得门锁I与碰锁2可以有两种位置状态:第一种,门锁I与碰锁2处于同一平面内,门锁I与碰锁2平行于车门的平面或在车门所在平面内(门锁I与碰锁2与车门的运动轨迹平行),此时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适用于滑移门;第二种,门锁I与碰锁2不处于同一平面内,门锁I与碰锁2与车门所在平面呈预定角度,(门锁I与碰锁2在锁定位置与车门的运动轨迹相切),此时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适用于铰链门;另外,由于第一上连杆41和第一下连杆42之间是螺接,因此可以调节第一升降杆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车门的需求。
[0024]同样地,碰锁2也可以设计能够绕着第二升降杆旋转,具体地,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上连杆51和第二下连杆52,第二上连杆51的下端和第二下连杆52的上端螺接,第二上连杆51的上端与连杆组件铰接,第二下连杆52的下端与碰锁2的开锁机构相连。当需要调整碰锁2所在平面时,就可以通过旋转碰锁2达到所需目的,同样也可以调节第二升降杆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高度车门的需求。
[0025]具体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67、第三复位弹簧66、第四复位弹簧65、第一手柄62、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与第一手柄62通过销轴分别铰接于第二铰接点611、第三铰接点631和第四铰接点641,第三连杆6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61的右端和第四连杆64的左端活动连接,具体可为扣接;第二连杆61的左端搭接在第一连杆32的右端上,第四连杆64的右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第二复位弹簧67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下端连接在第二连杆61上位于第二铰接点61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第三复位弹簧66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下端连接在第三连杆63上位于第三铰接点631与第二连杆61之间的部分;第四复位弹簧65的下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上端连接在第四连杆64上位于第四铰接点64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此时的门锁I为按压式结构,碰锁2为提拉式结构。
[0026]本方案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开锁的时候,一只手握住第三连杆63的左端和第一手柄6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三连杆63绕着第三铰接点631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61绕着第二铰接点611以及第四连杆64绕着第四铰接点641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杆61的左端压住第一连杆32的右端下移,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2绕着第一铰接点321顺时针旋转,进而压住第一升降杆下移,从而推动门锁I的开锁机构解锁;另一边,第四连杆64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二升降杆上升,从而拉动碰锁2的开锁机构解锁;门锁I或碰锁2解锁后,握住第一手柄62的手可以继续完成车门的开启;因此,车门的解锁与开门都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完成,使得操作手操作更加舒适;另外,通过一个内开机构可以同时控制门锁I和碰锁2的解锁,使得整个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方便,大大节省了占用的空间。另外,当门锁I和碰锁2解锁后,只需要松开手,在第一复位弹簧31的作用下,第一升降杆上移,同时在第二复位弹簧67、第三复位弹簧66以及第四复位弹簧65的作用下,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恢复之前的状态,第二升降杆也在第四连杆64的压力作用下下移,从而实现门锁I和碰锁2的关闭。
[002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空间,还可以将第一复位部设置在第一升降杆的右侧,使得整个车门内部闩锁结构的长度变短;另外,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车门,可以在设计制造的时候适量缩短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或第四连杆64的长度,从而很容易实现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对不同宽度的车门的匹配;再者,上述的内开机构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有多种由多根连杆组合的方式,例如,铰接在第一手柄62上的连杆数量可以是四根或者是更多,从而适应性的改变门锁I或者碰锁2的类型。
[0028]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包括门锁1、碰锁2和内开机构,其中内开机构包括第二手柄71、第五连杆72、第六连杆73、第一拉线7、第二拉线8、第五复位弹簧75和第六复位弹簧74,第五连杆72和第六连杆73分别与第二手柄71铰接于第五铰接点721和第六铰接点731 ;第一拉线7的下端与门锁I相连,上端与第五连杆72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72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7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六连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线8的上端连接,第二拉线8的下端与碰锁2相连;第五复位弹簧75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杆72上位于第五铰接点721与第一拉线7之间的部分,第六复位弹簧74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六连杆73上位于第五连杆72与第六铰接点731之间的部分,此时的门锁I和碰锁2都为提拉式结构。该车门内部闩锁结构更为简单,其具体操作过程与上述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0029]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驾驶室,该驾驶室包括车门,车门上安装有上述任意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因此该驾驶室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0030]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安装有上述的驾驶室,因此该工程机械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I)、碰锁(2)和内开机构,所述门锁(I)和/或碰锁(2 )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内开机构上,所述内开机构能够同时控制门锁(I)和碰锁(2)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或第一复位部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门锁(I)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端,且所述碰锁(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包括第一上连杆(41)和第一下连杆(42),所述第一上连杆(41)的下端和第一下连杆(42)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一上连杆(41)的上端与第一复位部铰接,所述第一下连杆(42)的下端与门锁(I)的开锁机构相连,和/或所述第二升降杆包括第二上连杆(51)和第二下连杆(52),所述第二上连杆(51)的下端和第二下连杆(52)的上端螺接,所述第二上连杆(51)的上端与连杆组件铰接,所述第二下连杆(52)的下端与碰锁(2)的开锁机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包括第一复位弹簧(31)、第一连杆(32)和弹簧固定支架(33),所述第一连杆(32)与车门铰接于第一铰接点(321),所述 第一复位弹簧(31)和第一升降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321)的两侦牝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上端和第一升降杆的上端分别连在第一连杆(32)的两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弹簧固定支架(33)上,所述连杆组件搭接在第一连杆(32)与第一升降杆相连接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和连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同一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复位弹簧(67)、第三复位弹簧(66)、第四复位弹簧(65)、第一手柄(62)、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所述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与第一手柄(62)分别铰接于第二铰接点(611)、第三铰接点(631)和第四铰接点(641),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61)的一端和第四连杆(64)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61)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一复位部上,第四连杆(64)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上端铰接;第二复位弹簧(67)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二连杆(61)上位于第二铰接点(61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第三复位弹簧(66)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三连杆(63)上位于第三铰接点(631)与第二连杆(61)之间的部分;第四复位弹簧(6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手柄(62)上,第二端连接在第四连杆(64)上位于第四铰接点(641)与第三连杆(63)之间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为按压式结构,所述碰锁(2)为提拉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机构包括第二手柄(71)、第五连杆(72)、第六连杆(73)、第一拉线(7)、第二拉线(8)、第五复位弹簧(75)和第六复位弹簧(74 ),第五连杆(72 )和第六连杆(73 )分别与第二手柄(71)铰接于第五铰接点(721)和第六铰接点(731);所述第一拉线(7)的下端与门锁(I)相连,上端与第五连杆(72)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72)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7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六连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拉线(8)的上端连接,第二拉线(8)的下端与碰锁(2)相连;所述第五复位弹簧(75)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杆(72)上位于第五铰接点(721)与第一拉线(7)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六复位弹簧(74)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71),另一端连接在第六连杆(73)上位于第五连杆(72)与第六铰接点(731)之间的部分;所述门锁(I)和碰锁(2)都为提拉式结构。
9.一种驾驶室,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部闩锁结构。
10.一种工程机械 ,包括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驾驶室。
【文档编号】E05B83/36GK103643844SQ20131069092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欧鹏程, 高建峰, 林静 申请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