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及装饰用板材,具体涉及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其由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连接立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本实用新型的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可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尤其是两侧边通常为把手或粘接件固定的位置,承受力加强后可增加把手或粘接件的抓钉力,延长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及装饰用板材,具体涉及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家居板材主要为实木板、密度板和木塑板。随着木材量得减少,实木板的价格日益攀升,加大了业主的负担,而且木材保养不当容易开裂,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弊端,而且大量使用木材不利于环保。密度板是实木板的替代产品,是由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材,板材重,在压实过程中须使用甲醛作为粘合剂,因此对人体有危害,且受潮后易变形脱层,影响美观。木塑板是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材料,不含有甲醛等有害成分,对人体更友好,是实木板和密度板良好的替代品。
[0003]由于现有的木塑板在面板中间存在空腔,因此承受力普遍较差,需开发一种即轻便又承受力强的新产品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质量轻、承受力好的木塑板。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由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连接立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000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间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000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筋板设置于2个或2个以上的连接立板之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实用新型由上横板、下横板、设置在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连接立板构成,两连接立板之间形成空腔,减轻了木塑板的质量和制造成本。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可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尤其是两侧边通常为把手或粘接件固定的位置,承受力加强后可增加把手或粘接件的抓钉力,延长使用寿命。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可以进一步设置加强筋板,尤其是木塑板的宽度较大时,增加中间部位的承受力可以避免其从中部折断。
[0013]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板设置于2个或2个以上的连接立板之间,加强筋板的长度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16]在附图中,I上横板、2下横板、3连接立板、4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上横板1、下横板2、设置在上横板I和下横板2之间的连接立板3构成,在两侧边的连接立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4。加强筋板4设置于3个连接立板3之间。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可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尤其是两侧边通常为把手或粘接件固定的位置,承受力加强后可增加把手或粘接件的抓钉力,延长使用寿命。
[0020]实施例2
[0021 ]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上横板1、下横板2、设置在上横板I和下横板2之间的连接立板3构成,在两侧边的连接立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4,两侧的加强筋板4设置于3个连接立板3之间。在中间的连接立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4,中间的加强筋板4设置于2个连接立板3之间。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两侧边的连接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可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尤其是两侧边通常为把手或粘接件固定的位置,承受力加强后可增加把手或粘接件的抓钉力,延长使用寿命。
[0023]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可以进一步设置加强筋板,尤其是木塑板的宽度较大时,增加中间部位的承受力可以避免其从中部折断。
[0024]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板设置于2个或2个以上的连接立板之间,加强筋板的长度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加木塑板的承受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其由上横板(I)、下横板(2)、设置在上横板(I)和下横板(2)之间的连接立板(3)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两侧边的连接立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其特征在于在中间的连接立板(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承受力木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4)设置于2个或2个以上的连接立板(3)之间。
【文档编号】A47B96/20GK203441044SQ20132035822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1日
【发明者】刘文命, 刘思民 申请人:刘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