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包括:闩联锁机构,其被设置成能够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驱动,以便与闩沿着预定方向的枢转运动联锁;和释放取消机构,其被设置成通过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致动闩联锁机构而能够被从连接状态驱动至断开状态,在所述连接状态,用于将电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棘轮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被连接,在断开状态中,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在棘轮处于释放限定状态时能够从连接状态被致动到断开状态,以便使得棘轮能返回到接合位置。
【专利说明】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在所述门闩系统中,由电驱动机构来释放闩机构,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车门。
【背景技术】
[000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0.2004-293038公开了 一种用于车辆的传统门闩系统,所述传统门闩系统包括:闩机构,所述闩机构被设置成与设置到车身上的锁止销(striker)相接合,并由此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中;和电驱动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在这种门闩系统中,电驱动机构的动力使枢转构件枢转,从而驱动闩机构释放,使得能够打开车门。然而,在这种门闩系统中,当通过电驱动机构的驱动源的动力来实施用于打开车门的释放致动时,枢转构件由于受到电力系统的故障等的影响可能停止在实施释放致动的位置处,从而可能会产生释放限定状态,在所述释放限定状态中,闩机构被限定在释放被致动的状态中。此后,不能关闭车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然而,在上述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中,当产生释放限定状态时,通过乘客操作手柄能够取消该释放限定状态,从而能够关闭车门。然而,在乘客不了解取消释放限定状态的方法的情况中,乘客被迫浏览车辆手册等,从而不能快速关闭车门。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所述门闩系统被设计成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在乘客没有实施特别操作的情况下取消释放限定状态。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包括:闩,所述闩被设置到车门和车身中的一个上,并且被设置成在闩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闩锁位置,所述闩在车门处于车门关闭位置和车门打开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与设置到车门和车身中的另一个上的锁止销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R从锁止销释放;棘轮,所述棘轮被设置成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接合位置,棘轮与定位在闩锁位置的闩相接合,以便限制闩沿着打开方向的枢转运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棘轮从闩释放,以便允许闩沿着打开方向枢转运动;和电驱动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被设置成输出动力,以用于使得棘轮从接合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闩联锁机构,所述闩联锁机构被设置成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致动,以便与闩沿着预定方向的枢转运动联锁;和释放取消机构,所述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通过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致动闩联锁机构而被从连接状态致动至断开状态,在所述连接状态中,用于将电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棘轮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被连接,在所述断开状态中,所述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所述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在棘轮处于棘轮被限定到释放位置的释放限定状态时从连接状态被致动到断开状态,以便使得棘轮能够返回到接合位置。
[000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所述闩联锁机构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被设置成当闩沿着预定方向枢转至预定位置时紧靠在闩上,从而克服弹簧的促动力而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致动,并且所述操纵杆被设置成当闩沿着预定方向被进一步致动以通过预定位置时通过弹簧的促动力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
[000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的关闭方向。
[000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打开方向。
[000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的关闭方向,以及当闩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打开方向。
[001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当闩沿着打开方向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不被致动。
[001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当闩沿着关闭方向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不被致动。
[001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闩的预定位置位于打开位置和闩锁位置之间。
[001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释放取消机构包括: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释放输出操纵杆被设置成根据电驱动机构的致动而能够紧靠在构成了电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旋转构件上,并因而沿着释放方向被驱动,以便将棘轮致动到释放位置;和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被设置成从操作力传递路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运动到操作力传递路径处于断开状态的断开状态,以便在释放输出操纵杆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时与闩联锁机构沿着释放取消方向的致动联锁。
[001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释放输出操纵杆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被设置成能够紧靠在电驱动机构的旋转构件上,并且因此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棘轮,并且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处于连接位置时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一起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定位在连接位置处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连接位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而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定位在断开位置处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断开所述操作力传递路径。
[001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被设置成:在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从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驱动到的位置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时从断开位置返回到连接位置。
[001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能够仅仅通过车门打开操作或者车门关闭操作来释放所述释放限定状态。因此,能够在不迫使乘客实施特殊操作的情况下释放所述释放限定状态,以便关闭车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的滑动门的示意图;
[0019]图3是示出了从车内观察时的门闩系统的分解透视图;[0020]图4是示出了从车内观察时的图3的门闩系统的内侧的正视图;
[0021]图5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从前向观察时处于打开状态中的闩单元的内侧的侧视图;
[0022]图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处于闩以预定角度从打开位置朝向完全闩锁位置枢转的状态中的闩单元的内侧的侧视图;
[0023]图7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处于半闩锁状态中的闩单元的内侧的侧视图;
[0024]图8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处于完全闩锁状态中的闩单元的内侧的侧视图;
[0025]图9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当闩从完全闩锁位置朝打开位置枢转时的闩单元的内侧的侧视图;
[0026]图10是从后向观察时的闩单元的侧视图;
[0027]图11是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28]图12是示出了处于半闩锁状态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29]图13是示出了关闭操作期间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0]图14是示出了处于完全闩锁状态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1]图15是示出了处于关闭操作被取消的状态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2]图16是示出了在关闭操作被取消后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3]图17是示出了处于释放操作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4]图18是示出了处于释放操作被取消的状态中的门闩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0035]图19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处于完全闩锁状态中的闩单元的侧视图;
[0036]图20是示出了当闩沿着打开方向从完全闩锁位置枢转预定角度时的闩单元的侧视图;
[0037]图21是示出了当闩从完全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闩单元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
[0039]在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D是滑动门(在下文中,称作车门),所述滑动门由上导轨UR、中部导轨WR和下导轨LR支撑,所述上导轨UR、中导轨WR和下导轨LR设置在车身的侧表面上,以便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滑动门被设置成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打开和关闭。附图标记OH是外把手,所述外把手OH布置在车门D的外侧表面(外面板)上,当从车辆的外侧打开和关闭车门D时所述外把手OH被操作。附图标记IH是内把手,所述内把手IH布置在车门D的内侧表面上,当从车辆内侧打开和关闭车门D时所述内把手IH被操作。附图标记KN是锁定操作柄,所述锁定操作柄在车辆内侧上布置在车门D上,当手动操作稍后描述的锁定/解锁机构101时所述锁定操作柄KN被操作,以便切换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附图标记FD是前门闩,所述前门闩布置在车门D的前部部分处并且被设置成将车门D保持在关闭位置中。附图标记OD是完全打开闩,所述完全打开闩布置在车门D的下部部分处并且被设置成将车门D保持在完全打开位置中。附图标记I是门闩,所述门闩I布置在车门D的后部部分处,并且被设置成将车门D与前门闩FD —起保持在关闭位置中。附图标记100是操作中继装置,所述操作中继装置100布置在车门D中,该操作中继装置中继外把手OH的操作和内把手IH的操作并且将中继的操作传递到门闩1、前车门闩FD和完全打开闩OD。
[004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门闩I和操作中继装置100设置到车门D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门闩I和操作中继装置100可设置到车身上。在这种情况中,被设置成与门闩I相接合的锁止销S (稍后描述)设置到车门D上。[0041 ] 操作中继装置100包括锁定/解锁机构101,所述锁定/解锁机构101包括:多个操纵杆,所述多个操纵杆被设置成根据由乘客的手动操作实施的锁定操作柄KN的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以及根据锁定/解锁电致动器(未示出)的电操作来切换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解锁状态使得能够进行外把手OH的操作和内把手IH的操作,从而能够实施车门D的打开操作,锁定状态使得不能进行外把手OH的操作和内把手IH的操作,从而不能实施车门D的打开操作;把手联锁操纵杆102,所述把手联锁操纵杆被设置成无论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何种状态都与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的操作不变地联锁;和输出操纵杆103,所述输出操纵杆103被设置成仅在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根据外把手OH的操作和内把手IH的操作被致动。
[0042]把手联锁操纵杆102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1、502和503与所述完全打开闩OD以及门R I相连,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501、502和503由连杆、博登拉线(Bowden cable)等构成。另外,输出操纵杆103通过由连杆、博登拉线等构成的操作力传递构件504和505连接到前门闩FD和门闩I。
[0043]如图3和图4所示,门闩I包括:闩单元2,所述闩单元2被设置成与固定到车身上的锁止销S (见图7等)相接合,并因此将车门D限制在关闭位置中;和关闭/释放单元3,所述关闭/释放单元3具有关闭功能和释放功能,所述关闭功能在车门D关闭操作时将闩单元2从半闩锁状态驱动至完全闩锁状态,以便迫使车门D从半闩锁状态(半关闭状态)关闭到完全闩锁状态(完全关闭状态);所述释放功能从锁止销S释放处于接合状态中的闩单元2,在所述接合状态中,所述闩单元2与锁止销S相接合。
[0044]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顶盖60遮盖闩单元2和关闭/释放单元3 二者的上部部分,以用于防止雨水和灰尘等进入。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盖61遮蔽关闭/释放单元3的下部部分,以用于防止雨水和灰尘等进入。顶盖60的侧壁601和下盖61的侧壁611遮盖关闭/释放单元3的行星式传动机构33 (下文描述)的朝向车辆外侧的侧表面。
[0045]如图3-图10所示,闩单元2设置有壳体5,所述壳体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该壳体包括安装表面,所述安装表面安装到车门D上并且由盖板4封闭,所述盖板4由金属制成并且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L形。闩单元2包括:闩机构,所述闩机构包括被接收在壳体5内的下部部分处的闩7 ;和棘轮9,所述棘轮9在壳体5内被接收在闩7的上侧部上。闩7能够枢转地由闩轴6支撑,所述闩轴6沿着向前方向以及向后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闩7被设置成能够与锁止销S相接合。棘轮9能够枢转地由棘轮轴8支撑,所述棘轮轴8沿着向前方向以及向后方向延伸,所述棘轮被设置成选择性地与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或者半闩锁接合部分72相接合,所述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和半闩锁接合部分72形成在闩7的外周边缘上。此外,在图4-图9中,为了示出闩单元2的内部结构,省略了盖板4。[0046]闩单元2的盖板4和壳体5分别包括锁止销插入孔41和51,所述锁止销插入孔41和51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延伸(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并且所述锁止销插入孔41和51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开口,所述开口位于车辆的内侧上,使得锁止销S能够在关闭车门D时从车辆的内侧进入。
[0047]闩7被设置成克服卷绕在闩轴6上的弹簧16的促动力沿着关闭方向(沿着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图5中示出的打开位置通过图7中示出的半闩锁位置枢转至图8中示出的完全闩锁位置,所述打开位置对应于车门D的打开状态,并且在该打开位置,锁止销S从闩7释放或脱离,在所述半闩锁位置,闩7与锁止销S略微接合,在所述完全闩锁位置,闩7与锁止销S完全接合。在下文中,闩7的“打开位置”,“半闩锁位置”以及“完全闩锁位置”根据需要代表闩锁机构的“打开状态”,“半闩锁状态”,和“完全闩锁状态”。
[0048]闩7包括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半闩锁接合部分72和沿着径向方向延伸的臂部分73。臂部分73被设置成致动闩联锁机构80 (稍后描述),以在闩7从打开位置朝完全闩锁位置枢转时在闩7的预定枢转位置处实施释放取消致动,以便使得释放取消操纵杆303(稍后描述)能够实施释放取消致动。
[0049]如图10所示,感测操纵杆10、闩操纵杆11和打开操纵杆12布置在壳体5的前表面侧。感测操纵杆10和闩操纵杆11能够枢转地由闩轴6支撑并且被设置成与闩7作为一个单元枢转。打开操纵杆12能够枢转地由棘轮轴8支撑并且设置成与棘轮9作为一个单元枢转。
[0050]闩操纵杆11与闩7作为一个单元枢转。由此,当闩7定位在打开位置时,闩操纵杆11如图11中所示指向向下方向。当闩7定位在半闩锁位置时,操纵杆11如图12所示指向向前并且倾斜向下的方向。当闩7定位在完全闩锁位置时,闩操纵杆11如图13中所示指向向前方向。闩操纵杆11包括设置在闩操纵杆11的末端部分处的致动部分111。当闩7定位在打开位置时,此致动部分111定位在关闭操纵杆38 (稍后描述)的关闭部分381的运动路径(轨迹)之外,所述关闭操纵杆38构成了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一部分。当闩7运动到半闩锁位置时,该致动部分111进入到关闭部分381的运动路径(轨迹)内。
[0051]指向向后方向的连接轴13固定到感测操纵杆10和闩操纵杆11的旋转表面上。连接轴13穿过弧形孔52,所述弧形孔52形成在壳体5中并且围绕闩轴6形成。连接轴13固定到闩7的臂部分73,以便使得感测操纵杆10、闩操纵杆11和闩7彼此一起作为一个单元枢转。
[0052]打开操纵杆12包括第一臂部分121,所述第一臂部分121指向向后方向并且穿过弧形孔53,所述弧形孔53形成在壳体5中并且围绕棘轮轴8形成。打开操纵杆12的第一臂部分121安装在棘轮9中,使得打开操纵杆12与棘轮9作为一个单元枢转。
[0053]半闩锁感测开关14和完全闩锁感测开关15设置在壳体5的前表面侧上,如图10所示。半闩锁感测开关14和完全闩锁感测开关15被设置成分别感测闩7的半闩锁位置和完全闩锁位置。这些感测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装置(未示出),所述控制电路装置用于启动马达321的停止控制和驱动控制,所述马达用作关闭/释放单元3中的电驱动源。
[0054]棘轮9连同打开操纵杆12通过设置在壳体5的前表面侧上的弹簧17的促动力的作用而总是沿着接合方向(沿着图5-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被迫压。当闩7定位在图5中所示的打开位置中时,棘轮9紧靠在闩7的外周边缘上。当闩7定位在如图7所示的半闩锁位置时,棘轮9保持在接合位置,在所述接合位置,棘轮9与闩7的半闩锁接合部分72相接合,以便防止闩7从半闩锁位置沿着打开方向(图5-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枢转运动。另外,当闩7定位在如图8所示的完全闩锁位置时,棘轮9保持在接合位置,在所述接合位置,棘轮9与闩7的完全接合部分71相接合,以便防止闩7从完全闩锁位置沿着打开方向进行枢转运动。
[0055]在接合位置,棘轮9与闩7的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或者半闩锁接合部分72相接合并且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在棘轮9定位在该接合位置的情况中,当操作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来打开车门时,棘轮9克服弹簧17的促动力沿着释放方向(例如,沿着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枢转经过各种元件,并且运动到图15和图16所示的释放位置。由此,棘轮9与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或者半闩锁接合部分72分离,以便能够打开车门D。
[0056]闩联锁机构80设置在壳体5的下部部分处。闩联锁机构80与闩7的枢转运动联锁。闩联锁机构80包括:第一操纵杆801,所述第一操纵杆801设置在壳体5的下部部分处并且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81支撑,所述支撑轴81沿着向前以及向后方向延伸;和第二操纵杆802,所述第二操纵杆802设置在第一操纵杆801的一个端部部分处,并且能够枢转地由连接轴82支撑,所述连接轴82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
[0057]弹簧83在顺时针方向上促动第一操纵杆801,所述弹簧83包括安装到第一操纵杆801上的上端部部分和安装到壳体5上的下端部。由此,第一操纵杆801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所述不起作用的位置,第一操纵杆801紧靠在设置到壳体5上的止动件54上。
[0058]第一操纵杆80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通过由博登拉线等构成的操作力传递构件506连接到释放取消机构(稍后描述)的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
[0059]弹簧84在顺时针方向上促动第二操纵杆802,所述弹簧84卷绕在连接轴82上并且包括安装到第一操纵杆801上的一个端部和安装到第二操纵杆802上的另一个端部。第二操纵杆802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所述不起作用的位置,第二操纵杆802的下部部分从顺时针方向紧靠在设置到第一操纵杆801上的止动部分801a上。
[0060]凸轮部分802a设置到第二操纵杆802的上边缘上。根据闩7的枢转运动枢转的臂部分73的末端被设置成能够紧靠在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上并且在该凸轮部分802a上滑动。
[0061]当闩7定位在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时,臂部分73定位在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上方,包括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的闩联锁机构80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当闩7从打开位置沿着关闭方向朝完全闩锁位置枢转时,臂部分73在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上滑动的同时使得第二操纵杆802沿着向下方向运动。然后,当闩7运动到如图6中所示的预定枢转位置(打开位置和半闩锁位置之间的位置)时,臂部分73的末端部分紧靠在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的顶点部分上。由此,第二操纵杆802在第二操纵杆802紧靠在第一操纵杆801的止动部分801a上的状态中运动到最低位置。因此,第一操纵杆801克服弹簧83的促动力沿着逆时针方向(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枢转预定角度枢转到释放取消位置。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6将第一操纵杆801的释放取消致动传递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以便使得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实施释放取消致动。[0062]当闩7通过预定枢转位置,并朝完全闩锁位置进一步运动时,臂部分73在闩7刚要运动到半闩锁位置之前与凸轮部分802a分离。由此,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借助弹簧83的促动力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当第一操纵杆801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也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
[0063]如图8所示,当闩7定位在全闩锁位置时,臂部分73与第一操纵杆801的凸轮部分801a分离。因此,弹簧83和84的促动力将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当闩7从完全闩锁位置朝打开位置枢转时,如图9所示,臂部分73与闩7的枢转运动一致地从顺时针方向紧靠在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上。在这种情况中,第二操纵杆802克服弹簧84的促动力仅在连接轴82上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因此,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在释放取消方向上未被致动。即,闩联锁机构80没有执行释放致动。
[0064]如上所述,在闩7定位在预定枢转位置时,即当闩7定位在打开位置和半闩锁位置之间时,闩联锁机构80执行释放取消操作。由此,在闩联锁机构80在闩7从打开位置枢转到完全闩锁位置时执行释放取消操作的结构中,棘轮9能够在闩7通过预定枢转位置后与半闩锁接合部分72以及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确定地接合。
[0065]如图3中所示,通过沿着向前方向弯曲盖板4形成支撑表面42。支撑轴18将释放输入操纵杆19、阻挡操纵杆20、紧急操纵杆21能够枢转地支撑在支撑表面42上,支撑轴18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
[0066]释放输入操纵杆19包括连接部分191,所述连接部分191设置在在释放输入操纵杆19的下部部分处,并且连接到操作力传递构件505的后端部分,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505在车门D内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操作力传递构件505的前端部分连接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输出操纵杆103。因此,在操作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之一来打开车门的情况中,仅仅在所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释放输入操纵杆19克服弹簧23的促动力沿着释放方向(沿着图11-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图11-图14示出的不起作用的位置转动到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释放位置。当释放输入操纵杆19枢转到释放位置时,设置在释放操纵杆19的后端部分处的释放部分192使得打开操纵杆12的第二臂部分122的上端沿着向下方向运动,以便使得棘轮9沿着释放方向枢转经过打开操纵杆12。由此,棘轮9和闩7的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或者半闩锁接合部分72之间的接合被释放,以便能够打开门。
[0067]此外,释放输入操纵杆19连接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输出操纵杆103。因此,当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释放输入操纵杆19因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车门打开操作而沿着释放方向枢转。另一方面,当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中时,即使当操作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以打开车门时,释放输入操纵杆19也继续位于不起作用的位置,使得释放输入操纵杆19在释放方向上不运动。
[0068]弹簧23的促动力将阻挡操纵杆20保持在阻挡位置处(图11-图14等中示出的位置),在所述阻挡位置,在沿着向前方向延伸的臂的末端处形成的阻挡部分203指向向前方向。当释放输入操纵杆19沿着释放方向枢转至释放位置(图17等中示出的位置)时,释放输入操纵杆19的弯曲部分193从向下方向紧靠在阻挡操纵杆20的抵靠部分201上。因此,阻挡操纵杆20沿着逆时针方向从阻挡位置枢转预定角度而枢转至如图15-图17所示的取消位置。
[0069]当阻挡操纵杆20保持在阻挡位置处(图11-图14等中示出的位置)时,阻挡部分203阻止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太阳齿轮35 (稍后描述)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运动。另外,当阻挡操纵杆20运动到取消位置(图15-图17中示出的位置等)时,阻挡部分203允许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自由枢转运动。由此,当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阻挡位置时,能够将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降低速度的旋转传递到闩7,如下文所述。另外,当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取消位置时,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降低速度的旋转的传递中断,使得不能将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降低速度的旋转传递到闩7。
[0070]紧急操纵杆21包括连接部分211,所述连接部分211设置在紧急操纵杆21的下部部分处并且连接到操作力传递构件502的后端部分,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502在车门D中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操作力传递构件502的前端部分与操作中继装置100的把手联锁操纵杆102相连。由此,把手联锁操纵杆102的操作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2传递到紧急操纵杆21。因此,紧急操纵杆21沿着释放方向(沿着图11-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从不起作用的位置(图11-图14等中示出的位置)枢转,使得无论锁定/解锁机构101是处于解锁状态中或是处于锁定状态中,该紧急操纵杆都与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车门打开操作联锁。
[0071]当紧急操纵杆21沿着释放方向枢转时,设置在紧急操纵杆21的上端处的抵靠部分212从向下方向紧靠在阻挡操纵杆20的弯曲部分202上。由此,阻挡操纵杆20克服弹簧23的促动力沿着释放方向枢转。此外,在这种情况中,释放输入操纵杆19继续被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因此,棘轮9沿着释放方向不枢转。由此,阻挡操纵杆20通过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车门打开操作能够枢转至取消位置,而不受锁定/解锁机构101状态的影响。由此,关闭/释放单元3的关闭操作能被如下所述地中断。
[0072]接下来,将解释关闭/释放单元3。如图3所示,关闭/释放单元3包括:基板(基部构件)31,所述基板31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上和下两个铆钉25固定到闩单元2的盖板4的支撑表面42 ;驱动单元32,所述驱动单元32布置在基板31的面对车辆的外侧的表面的前部部分处,所述驱动单元32包括用作电驱动源的马达321和被设置成降低马达321的旋转速度的减速传动器;行星式传动机构33,所述行星式传动机构33布置在基板31的朝向车辆的外侧方向的表面的中央部分(位于闩单元2的闩7和驱动单元32之间)处,并且所述行星式传动机构33用作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输出齿轮322相接合,所述输出齿轮322被设置成输出马达321的旋转力并且在沿着车辆的内和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上延伸的轴上旋转,并且所述减速机构被设置成进一步降低输出齿轮322的旋转速度,并输出该降低了速度的旋转;和释放取消机构,所述释放取消机构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和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所述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所述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和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基板31上。
[0073]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在连接状态(图11-图17中所示的状态)和断开状态(图18中所示的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连接状态中,由马达321的正旋转实现的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释放致动(稍后描述)能够传递到棘轮9,在所述断开状态中,连接行星式传动机构33和棘轮9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被断开。
[0074]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304支撑在基板31上,所述支撑轴304沿着车辆的内和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被设置成能够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枢转。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包括:释放部分301a,所述释放部分301a沿着向下方向延伸;和细长孔301b,所述细长孔301b沿着向上和向下方向延伸,沿着车辆的内和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的浮动销308与所述细长孔301b相接合,以便沿着向上和向下方向滑动。弹簧306沿着图11等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促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以非致动状态被保持在图11等中示出的不起作用的位置。另外,根据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释放致动(稍后描述),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被设置成克服弹簧306的促动力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方向(沿着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
[0075]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基板31上,以便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共轴。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包括弯曲部分302a,所述弯曲部分302a设置在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上部部分处。第二释放操纵杆302的弯曲部分302a被设置成能够沿着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枢转方向紧靠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 (图11中的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右侧表面)上,以便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沿着不起作用的方向(沿着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致动联锁。
[0076]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上端部分连接到操作力传递构件503的后端部分,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503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成将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从不起作用的位置(见图11等)沿着释放方向(沿着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致动传递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把手联锁操纵杆102。另外,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包括细长孔302b,所述细长孔302b形成为倒L形并且浮动销308被设置成与所述细长孔302b可滑动地接合。
[0077]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303c支撑在基板31上,所述支撑轴303c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被设置成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枢转。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通常由弹簧307的促动力保持在连接位置(见图11等)处。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包括臂部分303a,所述臂部分303a沿着向后方向延伸。臂部分303a包括细长孔303b,所述细长孔303b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所述细长孔303b与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细长孔302b重叠,并且浮动销308与所述细长孔303b相接合,以便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滑动。
[0078]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的上部部分与操作力传递构件506的一个端部部分相连,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506被设置成将闩联锁机构80的第一操纵杆801的释放取消致动传递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由此,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通常保持在使释放取消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处。然而,当闩联锁机构80执行释放取消致动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克服弹簧306的促动力沿着断开方向(沿着图11等中的顺时针方向)从连接位置枢转预定角度,以便与闩联锁机构80的释放取消致动联锁,并枢转到使释放取消机构处于断开状态的断开位置(见图18)。
[0079]浮动销308跟随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定位在连接位置时,浮动销308定位在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细长孔302b的下部部分(例如,图11中示出的位置)处,并且保持在使释放取消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另外,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运动到断开位置时,浮动销308定位在细长孔302b的上部部分处(图18中示出的位置),并运动到使释放取消机构处于断开状态的断开位置。[0080]如图14所示,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和浮动销308定位在连接位置并且释放取消机构处于连接状态中时,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被连接。由此,由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释放致动(稍后描述)而引起的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致动通过浮动销308、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操作力传递构件503、把手联锁操纵杆102、输出操纵杆103、操作力传递构件505、释放输入操纵杆19和打开操纵杆12传递到棘轮9。因此,棘轮9枢转至释放位置,以便能够打开车门D。另外,当所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把手联锁操纵杆102的致动通过输出操纵杆103和操作力传递构件504传递到前门闩FD。
[0081]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和浮动销308运动到释放取消位置,使得释放取消机构处于如图18所示的释放取消状态时,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由此,即使在产生释放限定状态时也能够以以下方式关闭车门D,其中在所述释放限定状态中,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由于在行星式传动机构33处于释放致动状态中的情况下的电气故障(失效)或者其它原因而被限制在释放位置中,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等不能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并且棘轮9被限制到释放位置,使得不能关闭车门D。即,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当产生释放限定状态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运动到释放取消位置,使得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从而取消释放限定状态。由此,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释放输入操纵杆19等能够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并且棘轮9能够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同时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留在释放位置。因此,能够实施车门D的关闭操作,即,能够实施闩单元2相对于锁止销S的接合。
[0082]行星式传动机构33具有关闭功能,以使得闩单元2的闩机构从半闩锁状态运动到完全闩锁状态,即,使得闩7从半闩锁位置运动到完全闩锁位置,并且所述行星式传动机构33具有释放功能,以便致动棘轮9,以实施释放操作,使得能够打开车门。
[0083]如图3和图4所示,行星式传动机构33包括:太阳齿轮35,所述太阳齿轮35是构成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一部分的旋转构件,并且所述太阳齿轮35通过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的支撑轴34而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基板31的朝向车辆的外侧的表面上;单个行星齿轮36,所述单个行星齿轮36与太阳齿轮35相啮合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围绕该太阳齿轮35 (支撑轴34)公转的同时在其轴线上进行自转;关闭操纵杆38,所述关闭操纵杆38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34支撑,并且通过沿着车辆的内外方向(沿着车辆的侧向方向)延伸的轴37而能够枢转地支撑行星齿轮36 ;和扇形齿轮39,所述扇形齿轮39用作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34支撑并且包括:带外齿的齿轮部391,所述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形成在扇形齿轮39的外周上并且与输出齿轮322相啮合;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所述带内齿的齿轮部392形成在扇形齿轮39的内周上并且与行星齿轮36相Ρ?合。
[0084]如图11所示,太阳齿轮35包括:带外齿的齿轮部351,所述带外齿的齿轮部351形成在具有大约170度的圆心角Θ I的扇形的外周上,并且与行星齿轮36相啮合;和抵靠部分352,所述抵靠部分352形成为圆柱状,设置在旋转表面的上部部分处,并且沿着朝车辆的内侧方向突伸,在所述上部部分处未形成带外齿的齿轮部351。
[0085]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被设置成相对于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而能够紧靠在阻挡操纵杆20的阻挡部分203上,以便防止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运动。另外,太阳齿轮35被设置成能够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便紧靠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部分301a上,以便沿着释放方向致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BP,在正常状态中(在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不起作用的位置的状态中),太阳齿轮35能够沿着顺时针方向从太阳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位置)枢转,然而,太阳齿轮35不能从太阳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
[0086]当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阻挡位置处(图11-图14等中示出的位置)时,阻挡操纵杆20的阻挡部分203定位在抵靠部分352的运动路径(轨迹)内。因此,当太阳齿轮35从图11中所示的位置沿着逆时针方向略微枢转时,阻挡操纵杆20的阻挡部分203紧靠在抵靠部分352上,以便阻挡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另外,当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取消位置(图15和图16等中所示的位置)时,阻挡操纵杆20的阻挡部分203定位在抵靠部分352的运动路径(轨迹)之外,以便允许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自由旋转。
[0087]在未致动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状态中,即,在不起作用的状态中(例如,在图11中所示的状态中),太阳齿轮35设置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所述不起作用的位置,带外齿的齿轮部351指向向下方向,并且抵靠部分352定位在最高位置。
[0088]主要如图11所示,关闭操纵杆38包括关闭部分381,所述关闭部分381位于臂的沿着向后方向延伸的末端部分处,所述末端部分即为所述臂的比支撑轴34更靠近闩单元2的闩7的一个端部部分,所述关闭部分381面向向上方向并且被设置成能够紧靠在闩操纵杆11的致动部分111上;和枢转支撑部分382,所述枢转支撑部分382位于沿着臂的向前并且倾斜向下的方向延伸的端部部分(即,臂的比支撑轴34更加远离闩7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并且所述枢转支撑部分382通过轴37而枢转地支撑行星齿轮36。
[0089]在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不起作用的状态中(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状态中),弹簧40沿着逆时针方向促动关闭操纵杆38,所述弹簧40包括安装到关闭操纵杆38的一个端部和安装到基板31的另一个端部,所述关闭操纵杆38由此从上方紧靠在设置到基板31上的止动部分311上。由此,关闭操纵杆38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所述不起作用的位置,关闭部分381指向向后且倾斜向下的方向,并且枢转支撑部分382指向向前且倾斜向下的方向,即,输出齿轮322沿着其定位的方向。因此,当关闭操纵杆38定位在不起作用的位置时,行星齿轮36和输出齿轮322彼此相对,以便将扇形齿轮39的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夹在之间。由此,当行星齿轮33处于不起作用的状态中时,扇形齿轮39的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被夹在彼此相对的行星齿轮36和输出齿轮322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扇形齿轮39的反冲。
[0090]如图11所示,扇形齿轮39包括:带外齿的齿轮部391,所述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形成在具有大约80度的圆心角Θ 2的扇形的外周上;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所述带内齿的齿轮部392形成在同一扇形的内周上。扇形齿轮39包括支撑部分394 (见图3),所述支撑部分394具有轴孔393 (图3),支撑轴34插入到所述轴孔393中;和开口部分395,所述开口部分395位于支撑部分394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之间,并且所述开口部分395接收行星齿轮36,所述行星齿轮36与带内齿的齿轮部392相啮合。行星齿轮36以行星齿轮36被接收在开口部分395内的状态在太阳齿轮35周围公转并且在其轴线上自转。
[0091]在行星式传动机构33的不起作用的状态中,扇形齿轮39设置在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在所述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带外齿的齿轮部391朝向向前方向,S卩,沿着与闩单元2的闩7的布置所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扇形齿轮39的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由感测开关62 (见图4)感测,所述感测开关62布置在扇形齿轮39下方。
[0092]扇形齿轮39包括上桥接部分和下桥接部分396,所述上桥接部分和下桥接部分396连接支撑部分394和其中形成有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的圆周部分。另外,扇形齿轮39包括成台阶状的部分397,所述成台阶状的部分397形成在上桥接部分和下桥接部分396上,使得圆周部分定位成比支撑部分394更加靠近基板31的表面。由此,在关闭操纵杆38、太阳齿轮35和扇形齿轮30沿着支撑轴34的轴向方向叠置在基板31上的状态中,太阳齿轮35的带外齿的齿轮部351、行星齿轮36、扇形齿轮39的带外齿的齿轮部391和带内齿的齿轮部392和输出齿轮322全都在同一平面中基本对准。由此,能够减小行星式传动机构33沿着支撑轴34的轴向方向的尺寸并且获得顺畅的致动。
[0093]如图11所示,在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阻挡位置并且行星式传动机构33位于不起作用的位置的情况中,当扇形齿轮39根据马达321的正旋转沿着关闭方向(沿着顺时针方向)在支撑轴34上枢转时,阻挡操纵杆20的阻挡部分203阻挡太阳齿轮35在此时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因此,行星齿轮39在围绕太阳齿轮35沿着顺时针方向公转的同时在其轴线上(沿着顺时针方向)自转。由此,关闭操纵杆38沿着关闭方向(沿着顺时针方向)在支撑轴34上旋转,以便以小于扇形齿轮39的速度跟随行星齿轮36围绕太阳齿轮35的公转运动。因此,如图13所示,关闭操纵杆38枢转至关闭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关闭部分381面向竖直向上的方向。
[0094]另外,如图11所示,在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阻挡位置并且行星式传动机构33处于不起作用的位置的情况中,当扇形齿轮39根据马达321的反向旋转沿着释放方向(沿着逆时针方向)在支撑轴34上枢转时,由关闭操纵杆38枢转支撑的行星齿轮36未围绕太阳齿轮35公转,并且行星齿轮36沿着逆时针方向在其轴线上自转,这是因为关闭操纵杆38被弹簧40的促动力沿着逆时针方向促动并且被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因此,太阳齿轮35根据行星齿轮36在其轴线上的自转而沿着顺时针方向(即,沿着释放方向)枢转预定角度。由此,抵靠部分352从后方紧靠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部分301a上,以便沿着释放方向致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
[0095]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定位在连接位置处时,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致动被传递到浮动销308、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操作力传递构件503、和操作中继装置100的把手联锁操纵杆102。另外,当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把手联锁操纵杆102的释放致动通过输出操纵杆103、操作力传递构件505、释放输入操纵杆19和打开操纵杆12传递到棘轮9。由此,棘轮9实施释放致动,以便释放与闩7的接合,使得能够打开车门D。在完成闩机构的释放致动之后,控制马达321以使其沿反向旋转,从而使得行星式传动机构返回到不起作用的状态。
[0096]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的电驱动机构包括马达321、输出齿轮322和行星式传动机构33,所述行星式传动机构33用作减速机构。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结构。只要电驱动机构至少包括马达,便可以省略减速机构,或者减速机构可以包括涡轮、正齿轮等。
[0097]接下来,参照图5-图9和图11-图18来阐释门闩系统的操作。[0098](关闭操作)
[0099]当在车门D处于打开的状态(B卩,在闩单元2处于打开状态中并且关闭/释放单元3的所有元件均处于如图5和图11中所示的不起作用的状态)中将车门D关闭到半关闭位置时,如图7和图12所示,锁止销S与闩7相接合,使得闩7从打开位置枢转至半闩锁位置。另外,棘轮9与闩7的半闩锁接合部分72相接合。在这种情况中,闩操纵杆11的致动部分111因闩7枢转运动到半闩锁位置而运动到关闭操纵杆38的关闭部分381的运动路径(轨迹)中。
[0100]当半闩锁感测开关14感测到闩7枢转到半闩锁位置时,控制电路装置控制马达321沿着正向旋转。由此,在图12中示出的半闩锁状态中,输出齿轮322沿着由图12中的箭头示出的逆时针方向枢转,使得扇形齿轮39沿着箭头示出的关闭方向在支撑轴34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中,阻挡操纵杆20定位在阻挡位置,在所述阻挡位置,阻挡部分203能够紧靠在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上。因此,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并且然后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紧靠在阻挡部分203上,使得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被阻碍。因此,在行星齿轮36被接收在扇形齿轮39的开口部分395内的状态中,行星齿轮36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绕太阳齿轮35公转并同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在其轴线上自转。
[0101]关闭操纵杆38克服弹簧40的促动力与行星齿轮36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绕太阳齿轮35的公转运动一致地沿着由箭头示出的关闭方向(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关闭操纵杆38的关闭部分381沿着向上方向运动,以便使得闩操纵杆11的致动部分111沿着向上方向运动,使得闩操纵杆11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闩7从半闩锁位置旋转到完全闩锁位置,如图8和图13所示。然后,当完全闩锁感测开关15感测到闩7定位在完全闩锁位置时,控制电路装置控制马达321发生一次停止,并且然后立即沿反向旋转。
[0102]当控制马达321沿反向旋转时,扇形齿轮39反向,以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行星齿轮36沿着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齿轮35公转并同时沿着逆时针方向在其轴线上自转。所述关闭操纵杆38反向,以便因弹簧40沿着逆时针方向的促动力以及行星齿轮36围绕太阳齿轮35的公转运动而枢转并且返回到如图14所示的不起作用的位置。然后,当感测开关62感测到扇形齿轮39定位在不起作用的位置时,控制马达321使马达停止。因此,行星式传动机构33返回到致动之前的不起作用的状态,以便完成按序的关闭操作。
[0103](用于中断关闭操作的取消操作)
[0104]在从图12中示出的半闩锁状态至图13中示出的完全闩锁状态的过程期间,当因为外物被捕获在车门D和车身入口之间而必须中断关闭操作时,能够避免因操作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来打开车门而使得异物被卡住。
[0105]即,当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通过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车门打开操作来控制马达321停止。另外,同时,释放操纵杆19沿着如图15所示的释放方向被致动。由此,释放输入操纵杆19的释放部分192使得打开操纵杆12的第二臂部分122沿着向下方向运动,使得棘轮9以及打开操纵杆12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另外,释放输入操纵杆19的弯曲部分193紧靠在阻挡操纵杆20的抵靠部分201上,并且使得阻挡操纵杆20克服弹簧23的促动力旋转到取消位置。
[0106]当阻挡操纵杆20运动到取消位置时,阻挡部分203运动到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的运动路径(轨迹)之外,以便允许太阳齿轮35沿着逆时针方向自由枢转运动。由此,从扇形齿轮39至行星齿轮36的减速传递被断开,所述关闭操纵杆38反向,以便如图16所示的那样因弹簧40的促动力而枢转至不起作用的位置。由此,闩7能够旋转到打开位置,使得能够快速地打开车门D。因此,能够避免发生异物被捕获在车门D和车身入口之间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0107]当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打开操作停止时,避免了使异物被捕获,控制所述马达321使该马达反向,从而使得扇形齿轮39朝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旋转,并且使得太阳齿轮35返回到太阳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例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位置),以便因扇形齿轮39的旋转运动而与行星齿轮36围绕太阳齿轮35的公转运动和行星齿轮36在其轴线上的自转联锁。因此,完成按序的取消操作。
[0108]另外,当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中时,外把手OH或者内把手IH的车门打开操作没有传递到释放输入操纵杆19,但却传递到紧急操纵杆21。因此,能够与上述情况类似地通过紧急操纵杆21的释放致动中断关闭操作。
[0109](释放操作)
[0110]当在车门D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且门闩I处于图8和图14中示出的完全闩锁状态的情况下操作无线操作开关或者设置在车辆内侧上的操作开关来打开车门时,马达321反转。由此,扇形齿轮39在支撑轴34上沿着释放方向(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另一方面,关闭操纵杆38支撑行星齿轮36,所述关闭操纵杆38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并且其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运动被阻止。因此,行星齿轮36没有围绕太阳齿轮35公转,而是沿着逆时针方向在其轴线上自转。太阳齿轮35根据行星齿轮36在其轴线上的自转从太阳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方向枢转预定角度。由此,如图17所示,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因太阳齿轮35的枢转运动而紧靠在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部分301a上,以便沿着释放方向致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
[0111]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定位在连接位置时,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致动通过浮动销308传递到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释放致动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3传递到操作中继装置100的把手联锁操纵杆102。当操作中继装置100的锁定/解锁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中时,输入到把手联锁操纵杆102的释放致动通过输出操纵杆103和操作力传递构件505传递到释放输入操纵杆19。由此,如图17所示,棘轮9实施释放致动,以便释放与闩7的接合,使得能够打开车门D。
[0112](用于取消释放限定状态的释放取消操作)
[0113]在如图17所示的从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方向致动扇形齿轮39的状态中,当扇形齿轮39停止在扇形齿轮39因电力故障(失效)或者其它原因沿着释放方向所枢转到的位置、并且因此扇形齿轮39不能返回到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时,太阳齿轮35的抵靠部分352继续紧靠在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的释放部分301a上。因此,产生了释放限定状态,在所述释放限定状态中,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被限制在实施释放致动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乘客试图在这种状态中关闭车门D时,由于棘轮9被保持在释放致动状态中,棘轮9也不能与闩7相接合。因此,不能关闭车门D。
[0114]然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即使在产生释放限定状态时,也能够通过仅仅关闭车门D的正常操作来取消释放限定状态,并且从而关闭车门D。[0115]S卩,在在图17中所示的释放限定状态中关闭车门D的情况中,当闩7从打开位置朝完全闩锁位置枢转预定角度至如图6中所示的预定枢转位置时,闩7的臂部分73紧靠在闩联锁机构80的第二操纵杆802的凸轮部分802a上,使得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克服弹簧83的促动力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致动。这种沿着释放取消方向的致动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6传递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由此,如图18中所示,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克服弹簧307的促动力运动到断开位置。另外,浮动销308运动到断开位置,以便跟随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到断开位置的运动,所述断开位置是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细长孔302b的上部部分。由此,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使得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能够运动到不起作用的位置。因此,限制在释放致动位置处的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能够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而留下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由此,释放输入操纵杆19和打开操纵杆12能够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使得棘轮9能够返回到接合位置。因此,在闩7的半闩锁位置或者完全闩锁位置处,棘轮9能够与闩7的半闩锁接合部分72或者完全闩锁接合部分71相接合,使得能够关闭车门D。
[0116]另外,闩7的臂部分73在闩7通过预定位置之后与第二操纵杆82的凸轮部分802a脱离,使得闩联锁机构80因弹簧83的促动力而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由此,当扇形齿轮39因从电气故障等中恢复而返回到环形齿轮不起作用的位置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因弹簧307的促动力而从断开位置返回到连接位置。
[0117]如上所述,能够通过仅仅关闭车门D的正常操作而取消释放限定状态。因此,即使产生释放限定状态也能够始终可靠地关闭车门D而不需要乘客实施特殊操作。
[0118]图19-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门闩系统的视图。
[011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通过打开车门D时的操作(B卩,当闩7从完全闩锁位置沿着打开方向枢转时的操作)来取消释放限定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门闩系统在如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通过在对应的附图标记中添加O获得的附图标记示出的大多数方面中基本相同。因此,省略重复阐释。
[0120]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二实施例中的闩联锁机构800包括第一操纵杆8010和第二操纵杆8020,所述第一操纵杆8010能够枢转地由支撑轴81支撑在壳体5上,所述第二操纵杆8020能够枢转地支撑在第一操纵杆8010的端部部分处。
[0121]当闩7定位在如图19中所示的完全闩锁位置时,闩7的臂部分730与第二操纵杆8020的凸轮部分8020a分离。包括第一操纵杆8010和第二操纵杆8020的闩联锁机构800保持在不起作用的位置处。当闩7沿着打开方向(沿着图19中的顺时针方向)从完全闩锁位置枢转到预定位置(半闩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如图20中所示,臂部分730的末端部分紧靠在第二操纵杆8020的凸轮部分8020a的顶点部分上,使得第一操纵杆8010和第二操纵杆8020克服弹簧83的促动力从图19中示出的不起作用的位置枢转至图20中示出的释放取消位置,而第二操纵杆8020继续紧靠在第一操纵杆8010的止动部分8010a上。第一操纵杆8010到释放取消位置的释放取消致动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506传递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使得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从连接位置运动到断开位置。
[0122]当闩7经过预定位置并且闩7沿着如图20中所示的打开方向枢转时,臂部分730从第二操纵杆8020的凸轮部分8020a上分离,使得第一操纵杆8010和第二操纵杆8020因弹簧83的促动力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由此,释放取消机构的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303能够返回到连接位置。此外,在此结构中,当闩7沿着关闭方向(沿着闩7从打开位置枢转至完全闩锁位置所沿的方向)枢转时,第二操纵杆8020能够克服弹簧84的促动力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使得第一操纵杆8010和第二操纵杆8020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不被致动。
[0123]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门闩系统中,当闩7从完全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能够通过沿着打开方向的枢转运动来取消释放限定状态。
[0124]尽管已经通过参考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在上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想到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以下修改和改变。另外,可选择将这些修改和改变进行组合。
[0125]Ca)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可以不通过操作中继装置100地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到棘轮9。
[0126](b)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形成为一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中,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302的一体结构用作释放输出操纵杆。因此,将电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棘轮9的操作力传递路径的断开部分设置在连接释放输出操纵杆和棘轮9的路径处。
[0127](C)闩联锁机构80和800可以由第一操纵杆801和第二操纵杆802的一体结构构成。
[0128](d)闩联锁机构可以被设置成当闩7沿着关闭方向和打开方向这两个方向枢转时实施释放取消操作。
[0129](e)闩联锁机构80和800可以设置到前门闩FD上,以作为设置到门闩I上的替代,或者作为设置到门闩I上的补充。闩联锁机构80和800可以被设置成与前门闩FD的闩的枢转运动联锁。在这种情况中,前门闩FD包括:闩,所述闩被设置成在车门的D完全关闭状态中与车身的锁止销相接合;和棘轮,所述棘轮被设置成能够与类似于门闩I的闩相接合。
[0130](f)闩联锁机构被设置成实施释放取消操作,以便与完全打开闩OD的致动联锁。在这种情况中,所述完全打开闩包括:闩,所述闩被设置成在车门D的完全打开状态中与车身的锁止销相接合;和棘轮,所述棘轮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闩相接合。闩联锁机构被设置成通过在闩与锁止销相接合时沿着关闭方向的枢转运动和/或在闩与锁止销脱离时沿着打开方向的枢转运动而实施释放取消致动。
[0131]本实用新型要求在2012年9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201108和在2012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263206的优先权。
[0132]尽管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在上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将能想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参照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闩系统包括: 闩,所述闩被设置到车门和车身中的一个上,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闩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闩锁位置,所述闩在车门处于车门关闭位置和车门打开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与设置到车门和车身中的另一个上的锁止销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闩从锁止销释放; 棘轮,所述棘轮被设置成能够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接合位置,棘轮与定位在闩锁位置的闩相接合,以便限制闩沿着打开方向的枢转运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棘轮从闩释放,以便允许闩沿着打开方向进行枢转运动; 电驱动机构,所述电驱动机构被设置成输出动力,以用于使得棘轮从接合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 闩联锁机构,所述闩联锁机构被设置成能够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致动,以便与闩沿着预定方向的枢转运动联锁;和 释放取消机构,所述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能够通过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致动闩联锁机构而从连接状态被致动至断开状态,在所述连接状态中,用于将电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棘轮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被连接,在所述断开状态中,所述操作力传递路径断开, 所述释放取消机构被设置成在棘轮处于棘轮被限定到释放位置的释放限定状态时能够从连接状态被致动到断开状态,以便使得棘轮能够返回到接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闩联锁机构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被设置成当闩沿着预定方向枢转至预定位置时紧靠在闩上,从而克服弹簧的促动力而从不起作用的位置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致动,并且所述操纵杆被设置成当闩沿着预定方向被进一步致动以通过预定位置时通过弹簧的促动力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的关闭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打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闩的预定方向是当闩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的关闭方向,以及当闩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打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闩沿着打开方向从闩锁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时,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不被致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闩沿着关闭方向从打开位置枢转至闩锁位置时,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不被致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闩的预定位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和闩锁位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取消机构包括: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释放输出操纵杆被设置成根据电驱动机构的致动而能够紧靠在构成了电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旋转构件上,并因而沿着释放方向被驱动,以便将棘轮致动到释放位置;和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被设置成能够从操作力传递路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运动到操作力传递路径处于断开状态的断开状态,以便在释放输出操纵杆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时与闩联锁机构沿着释放取消方向的致动联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输出操纵杆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被设置成能够紧靠在电驱动机构的旋转构件上,并因而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所述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棘轮,并且所述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在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处于连接位置时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一起沿着释放方向被致动;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定位在连接位置处时,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连接位于第一释放输出操纵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操纵杆之间的操作力传递路径,而当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定位在断开位置处时,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断开所述操作力传递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取消输入操纵杆被设置成,在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从闩联锁机构的操纵杆沿着释放取消方向被驱动到的位置返回到不起作用的位置时,能够从断开位置返回到连接位置。
【文档编号】E05B85/24GK203476012SQ20132056487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花木直树, 山下航平 申请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