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184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解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该解锁装置包括解锁柄、手持柄和连接段,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的两端,且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位于连接段的两侧并向远离连接段的方向延伸,解锁柄包括解锁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解锁装置降低了出现脱手滑落的概率。进一步地,解锁装置的手持柄的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包括用于连接套筒扳手的头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解锁装置既可以用来打开机械锁,又可以连接套筒扳手用来拆卸电池面板。
【专利说明】解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维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动力电池在电池箱内充电时,需使动力电池的锁与电池架内壁锁锁紧,以确保动力电池稳固地安装在电池架上。现有技术中,用于动力电池与电池箱解锁的解锁装置中解锁机构和手柄成“T”字型,由于解锁机构与动力电池的机械锁的连接容易松动,所以在转动手柄解锁的过程中,动力电池解锁手柄经常会掉落在地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易脱手滑落的解锁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解锁装置包括解锁柄、手持柄和连接段,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的两端,且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位于连接段(的两侧并向远离连接段的方向延伸,解锁柄包括解锁部。
[0005]进一步地,解锁柄还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连接段连接,解锁部连接于第一杆体的第二端。
[0006]进一步地,解锁部包括圆柱体和同轴设置于圆柱体内的矩形孔。
[0007]进一步地,解锁部和第一杆体一体成型,且解锁部的轴线和第一杆体的轴线重合。
[0008]进一步地,解锁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段的延伸方向。
[0009]进一步地,解锁柄与连接段焊接或枢接。
[0010]进一步地,手持柄的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包括用于连接套筒扳手的头部。
[0011]进一步地,手持柄还包括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与连接段连接,头部为连接于第二杆体的第二端的正多边棱柱体。
[0012]进一步地,头部与第二杆体一体成型,且头部的轴线与第二杆体的轴线重合。
[0013]进一步地,手持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段。
[0014]进一步地,手持柄与连接段焊接或枢接。
[0015]进一步地,连接段为矩形或椭圆形的基板。
[0016]进一步地,解锁柄与手持柄均垂直于连接段,解锁部包括圆柱体和同轴设置于圆柱体内的矩形孔,手持柄的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包括与矩形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头部。
[00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锁装置包括具有解锁部的解锁柄、手持柄和连接段,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连接于连接段的两端,且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位于连接段的两侧并向远离连接段的方向延伸。由于设置了手持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解锁装置降低了出现脱手滑落的概率。
[0018]进一步地,解锁装置的手持柄的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包括用于连接套筒扳手的头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解锁装置既可以用来打开机械锁,又可以连接套筒扳手用来拆卸电池面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装置所开启的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各附图标记代表:10、连接段;20、解锁柄;30、手持柄;21、解锁部;22、第一杆体;31、头部;32、第二杆体;40、机械锁;41、锁套;42、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解锁装置所开启的机械锁40包括锁套41和锁套41内部的锁芯42。锁套41为圆筒型,锁芯42为正四棱柱。锁芯42与锁套41同轴地设置,锁芯42可以以轴线为中心旋转。锁芯42旋转带动机械锁40内部的锁止部件脱离锁止位置,打开机械锁40。
[0027]如图2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的解锁装置包括解锁柄20、手持柄30和连接段10,解锁柄20和手持柄30分别连接于连接段10两端,且解锁柄20和手持柄30分别位于连接段10的两侧并向远离连接段10的方向延伸,解锁柄20包括解锁部21。
[0028]解锁柄20的解锁部21与机械锁40相适配,通过转动连接段10可以带动解锁柄20转动,解锁柄20转动可以带动锁芯42旋转,锁芯42旋转带动机械锁40内部的锁止部件脱离锁止位置,开启机械锁40。由于解锁柄20和手持柄30分别位于连接段10的两端,手柄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通过转动手持柄30带动锁芯42旋转时,不但可以将手持柄30夹持于两手指之间防止解锁装置脱落,而且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0029]本实施例中,解锁柄20还包括第一杆体22。第一杆体22的第一端与连接段10的连接。解锁部21连接于第一杆体22的第二端。解锁部21与机械锁40相适配,用于转动锁芯42。第一杆体22用于连接解锁部21与连接段10。解锁柄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段10的延伸方向。
[0030]本实施例中,解锁部21包括圆柱体和与圆柱体同轴设置的矩形孔。圆柱体的外径略小于锁套41的内径。矩形孔与锁芯42间隙配合,用于带动锁芯42旋转。
[0031]本实施例中,解锁部21和第一杆体22 —体成型,解锁部21和第一杆体22的轴线重合。解锁部21和第一杆体22为一整体,结合牢固、不易断裂。解锁部21和第一杆体22的轴线重合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0032]本实施例中,手持柄30的远离连接段10的一端包括用于连接套筒扳手的头部31。将头部31与套筒扳手连接后,可以用解锁装置和套筒扳手的组合体方便地拆卸电池面板上的用于固定电池面板的螺栓。这样,在动力电池的机械锁本身出现机械故障或电池架内壁锁与动力电池的锁卡死时,只需使用随身携带的解锁装置和与固定电池面板的螺栓配套的套筒扳手即可进行维修工作,而无需专程到工具间寻找拆卸电池面板的扳手,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0033]本实施例中,手持柄30还包括第二杆体32。第二杆体32的第一端和连接段10连接。第二杆体32的第二端和头部31连接。头部31为正四棱柱体,头部31与套筒扳手的连接部分相适配。
[0034]头部31与套筒扳手的方孔间隙配合,通过转动解锁柄20可以带动套筒扳手转动,从而拆卸用于固定电池面板的螺栓。
[0035]本实施例中,头部31和第二杆体32 —体成型,头部31和第二杆体32轴线重合。头部31和第二杆体32为一个整体,结合牢固。头部31和第二杆体32轴线重合,因此在拆卸螺栓时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0036]优选地,手持柄30与连接段10焊接。解锁柄20与连接段10焊接。焊接的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牢固可靠、节约加工时间。
[0037]更优选地,手持柄30与连接段10枢接。解锁柄20与连接段10枢接。
[0038]连接段10的两端均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段10的延伸方向。解锁柄20和手持柄30均可以以与其配合的旋转轴为中心转动。不需要解锁装置工作时,可以将手持柄30和解锁柄20都旋转至平行于连接段10的位置。因此,节约了放置空间,更加便于携带。
[0039]本实施例中,手持柄30和解锁柄20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连接段10的延伸方向。
[0040]本实施例中,连接段10为矩形基板。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段10还可以是椭圆形的基板,或者为截顼为圆柱或棱柱的杆体等。
[0041]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手持柄30的第二端还适于与解锁部21的矩形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0042]这样,在解锁时或拆卸固定电池面板的螺栓时,一个解锁装置可以通过其手持柄30的头部31与另一个解锁装置的解锁柄20的解锁部21止转配合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也可以两个以上)解锁装置增大了操作力矩,起到省力的作用。
[0043]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解锁柄和手持柄分别垂直地连接于连接段的两端,且分别位于两侧并沿远离连接段的方向延伸。通过转动连接段可以带动解锁柄,在手持柄的头部装配套筒扳手后,还可以通过转动解锁柄带动套筒扳手。本实施例的解锁装置既可以开启动力电池的机械锁,也可以和套筒扳手配套使用拆卸用来固定电池面板的螺栓。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解锁柄(20)、手持柄(30)和连接段(10),所述解锁柄(20)和所述手持柄(30)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10)的两端,且所述解锁柄(20)和所述手持柄(30)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段(10)的两侧并向远离所述连接段(10)的方向延伸,所述解锁柄(20 )包括解锁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柄(20)还包括第一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段(10)连接,所述解锁部(21)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22)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21)包括圆柱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圆柱体内的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21)和所述第一杆体(22)—体成型,且所述解锁部(21)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杆体(22)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柄(2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段(10)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柄(20)与所述连接段(10)焊接或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30)的远离所述连接段(10 )的一端包括用于连接套筒扳手的头部(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30)还包括第二杆体(32),所述第二杆体(3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段(10)连接,所述头部(31)为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32)的第二端的正多边棱柱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31)与所述第二杆体(32)一体成型,且所述头部(3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杆体(32)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3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段(1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柄(30)与所述连接段(10)焊接或枢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0)为矩形或椭圆形的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柄(20)与所述手持柄(30)均垂直于所述连接段(10),所述解锁部(21)包括圆柱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圆柱体内的矩形孔,所述手持柄(30)的远离所述连接段(10)的一端包括与所述矩形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头部(31)。
【文档编号】E05B19/00GK203487881SQ201320591922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郑新征, 贾旭东, 魏志宇, 杭洋, 徐林, 宋航, 张伟, 李奇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网北京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