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2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便利性高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本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具备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其中,把手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而且,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借助把手联动杆与致动器联动杆的其中之一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另一方面,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仅借助来自致动器联动杆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
【专利说明】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向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闩锁机 构传递来自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能够解除上锁。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如下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慢慢普及:不仅能够将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 力传递至闩锁机构,也能够将来自释放致动器(release Actuator)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 锁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这种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之一,公知有如下机构:释 放致动器与依次传递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联动转动的第一、第二、第三转动杆中的 中间的第二转动杆连结,并且闩锁机构与最末尾的第三转动杆连结。另外,在该第三转动 杆,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组装有中继部件,仅在中继部件配置于 解锁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第二转动杆向第三转动杆传递门闩解除力,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 锁定位置,则第二转动杆与第三转动杆之间被切断而不传递门闩解除力,从而成为不能利 用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来敞开门的锁定状态。
[0003]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 - 31569号公报(段落[0076]、[0077])
[0004] 然而,带释放致动器的车辆由于即使在抱着货物等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打开车门 这样的便利性而迅速普及。然而,对于以往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而言,若成为锁定状态, 贝1J不仅门把手与Η锁机构之间被切断,释放致动器与Η锁机构之间也被切断,因此,在搭乘 锁定状态的车辆的情况下,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也与利用门把手的情况相同,必须预先 进行锁定的解除操作。即,在以往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在搭乘锁定状态的车辆的情况 下,需要进行由锁定的解除操作与释放致动器的开关操作构成的两个操作,从而存在利用 释放致动器的情况的便利性减半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便利性高的门 闩解除力传递机构。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构成为,对 以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方式构成的闩锁机构传递来自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以及 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并且该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能够对闩锁机构进行锁定解除,上 述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把手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门把手以及释 放致动器中的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门把手以 及释放致动器中的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闩锁解除输出杆,其构成为从把手联 动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受到门闩解除力,而能够将该门闩解除力输出至闩锁机构;以及中 继部件,其构成为从车门所具备的锁定切换机构受到锁定切换动力,而在闩锁解除输出杆 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在配置于解锁位置时,其构成为位于把手联动 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双方的转动区域,而将来自把手联动杆以及致动器联动杆中的任意一 方的门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另一方面,在配置于锁定位置时,其构成为从把手 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脱离而仅位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而仅将来自致动器联动杆的门 闩解除力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
[0007]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 在于,具有: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致动器联动杆,并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向中继 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第二抵接部,其在致动器联动杆中与配置于锁定位置的中继部件抵 接而向中继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以及切断部,其在致动器联动杆中设置于第一以及第二 抵接部之间,用于对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进行收容,而 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门闩解除力。
[0008]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 在于,具有:相互重叠、并且各自的转动轴同轴配置的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 解除输出杆;组装于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中继部件;引导长孔,其沿闩锁解除输出杆的转动 半径方向延伸,并将中继部件收容为能够移动,从而使转动轴侧的一端区域形成为锁定位 置,使另一端区域形成为解锁位置;以及退让槽,其作为切断部,在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之 间开口并沿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对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 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进行收容,而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传 递的门闩解除力。
[0009]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 在于,具有:退让槽,其在内部能够供中继部件向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以及相反侧的第 二中间位置移动;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把手联动杆,并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向中 继部件施加门闩解除力;以及第四抵接部,其在把手联动杆中不与在退让槽内位于第二中 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而与在退让槽内位于第一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从而经由该 中继部件而能够将门闩解除力从把手联动杆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
[0010] 在技术方案3或4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 特征在于,具有:连结销,其作为中继部件而插通于引导长孔;以及抵接平坦面,它们设置 于连结销的侧面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并且在中继部件位于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时相 互抵接而能够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施加门闩解除力。
[0011]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 在于,具备一对平坦面,它们设置于连结销中的配置于引导长孔内的部分,并且与该引导长 孔的一对内侧面对置而阻止连结销转动。
[0012] 技术方案1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具备把手联动杆、致动器联动杆、以及闩锁解 除输出杆,其中,把手联动杆仅借助来自门把手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致动器联动杆仅借助 来自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而且,若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则闩锁解除输 出杆借助把手联动杆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任意一方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 出门闩解除力。即,在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的解锁状态下,通过门把手的操作或者释放 致动器的开关操作的任意一个操作,而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上锁。另一方面,若将组 装于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则闩锁解除输出杆仅借助来自致动器联 动杆的门闩解除力而转动从而向闩锁机构输出门闩解除力。即,在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 置的锁定状态下,并在利用门把手的情况下,通过使中继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的锁定解除 操作、以及门把手的操作这两个操作,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与此相对地,在锁 定状态下,并在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锁定解除操作,仅通过释放致动器的 开关操作这一个操作,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即,在利用释放致动器的情况下, 不论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为了解除基于闩锁机构的车门的闩锁而仅利用释放致动器的开 关操作这一个操作即可,从而与以往相比便利性提高。
[0013] 然而,在释放致动器使闩锁解除输出杆转动、并且当闩锁机构处于解除上锁的位 置时释放致动器产生故障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若未关闭车门而未回到能够上锁的状 态,则不能使车辆运行。与此相对地,在技术方案2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由于在致动 器联动杆中的抵接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的第一抵接部、与抵接于锁定位置的中继部件的 第二抵接部之间,设置有收容中继部件而切断从致动器联动杆向闩锁解除输出杆的门闩解 除力的切断部,所以在释放致动器使闩锁解除输出杆转动、并且当闩锁机构处于解除上锁 的位置时释放致动器产生故障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通过将中继部件配置于锁定位置与 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将其收容于切断部,能够将闩锁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 放致动器切离,从而关闭车门而回到能够上锁的状态。
[0014] 在技术方案3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由于中继部件向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 径方向移动、并且切断部在第一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开口而成为沿与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 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退让槽,所以若将闩锁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放致动器 切离,则在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后,不能利用释放致动器来解除上锁。另外,由于中继部 件收容于退让槽,所以也不能将中继部件配置于解锁位置。与此相对地,在技术方案4的门 闩解除力传递机构中,将退让槽设为在其内部能够供中继部件向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 以及与它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中间位置移动的宽度,并且在把手联动杆设置有第四抵接部, 该第四抵接部不同于与解锁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的第三抵接部,不与第二中间位置的中继 部件抵接,而与第一中间位置的中继部件抵接,因此,在将中继部件收容于退让槽而将闩锁 解除输出杆以及闩锁机构从释放致动器切离从而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后,通过将中继部 件配置于第一中间位置,能够利用门把手来解除车门的闩锁,并且通过将中继部件配置于 第二中间位置,也能够形成不能利用门把手来解除车门的闩锁的锁定状态。
[0015]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由于设置于连结销的侧面与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 的抵接平坦面相互面抵接而传递门闩解除力,所以使该门闩解除力的传递稳定。另外,根据 技术方案6,由于在引导长孔内连结销被止转,所以能够使连结销的抵接平坦面与致动器联 动杆的抵接平坦面彼此可靠地面抵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车辆的示意图。
[0017] 图2是具备前侧门锁定装置、遥控装置等的车门的示意图。
[0018] 图3是闩锁与撞击器啮合前的棘爪锁定(latch ratchet)机构的侧视图。
[0019] 图4是闩锁与撞击器已啮合的状态下的棘爪锁定机构的侧视图。
[0020] 图5是遥控装置的主视图。
[0021] 图6是遥控装置的后视图。
[0022] 图7是使连结销处于解锁位置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0023] 图8是对车内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0024] 图9是对车外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0025] 图10是使释放致动器工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0026] 图11是车内把手连结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
[0027] 图12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主视图。
[0028] 图13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对车内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 递机构的王视图。
[0029] 图14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对车外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 递机构的王视图。
[0030] 图15是使连结销处于锁定位置而使释放致动器工作时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 主视图。
[0031] 图16是车外把手连结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
[0032] 图17是致动器联动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
[0033] 图18A是连结销的侧视图。
[0034] 图18B是连结销的X - X线剖切面的剖视图。
[0035] 图19是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时的车门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0036] 图20是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后、使连结销处于第一中间位置时的门闩解除力传 递机构的王视图。
[0037] 图21是变形例的致动器联动杆、连结销贯通杆、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根据图1?图20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 滑动式的车门90的车辆300。该车门90从关闭车辆主体99的乘降口的状态向斜后方后 退,并且从中途笔直地后退而成为全开状态。为了对车门90进行开闭操作,在车门90的 室外表面配置有车外门把手17 (参照图5),并且在室内表面配置有车内门把手18 (参照图 2)。车外门把手17例如是手握式把手,被朝近前侧拉动操作。另外,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 具备室内锁定操作部16 (参照图2,相当于本发明的"锁定切换机构"),其用于进行门锁定 以使得即使对车外门把手17以及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也不会打开车门90。在后面 对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叙述。
[0039] 如图2所示,在车门90的内部具备:用于将车门90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前侧门锁定 装置10A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 ;用于将车门90保持为全开状态的全开门锁定装置10C ;以 及与上述门锁定装置10A、10B、10C连结的遥控装置100。
[0040] 各门锁定装置10A、10B、10C配置于车门90的规定的各个位置,与此相对,在门框 99W(升降口的框)的内侧面的三个位置设置有撞击器40 (在图1中仅示出了两个位置的撞 击器40)。
[0041] 撞击器40整体例如呈使剖面呈圆形的线材弯曲而得的门形构造,该门形构造的 一对脚部从门框99W的内表面突出并且沿内外方向排列。而且,撞击器40的一对脚部中的 靠外配置的一个脚部与接下来叙述的闩锁20卡合。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仅示出了撞击 器40中的与闩锁20卡合的部分。
[0042] 如图3所示,前侧门锁定装置10A构成为:在基盘11设置有具有闩锁20、棘爪30、 撞击器收容槽12等的闩锁机构20K。
[0043] 撞击器收容槽1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其一端部向车内侧敞开,另一端部关闭。 若关闭车门90,则撞击器40从撞击器收容槽12的一端部进入撞击器收容槽12内。
[0044] 在基盘11中的比撞击器收容槽12更靠近下方的位置,能够转动地轴支承有棘爪 30。棘爪30从转动轴30J向闩锁20突出。在棘爪30与基盘11之间具备扭转螺旋弹簧 30S,利用该扭转螺旋弹簧30S而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对棘爪30进行施力。另外,棘爪 30在隔着基盘11而相反的一侧一体地具备棘爪驱动杆30R,该棘爪驱动杆30R与遥控装置 100 (参照图2)经由开放式电缆91W连结。开放式电缆91W被扭转螺旋弹簧30S向棘爪30 侧拉动,若克服扭转螺旋弹簧30S的作用力而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则棘 爪30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0045] 在基盘11中的比撞击器收容槽12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能够转动地轴支承有闩锁 20。在闩锁20具备一对卡止爪21、22,上述卡止爪21、22之间成为撞击器收容部23。另外, 利用设置于闩锁20与基盘11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20S而向锁定解除方向(图3中的顺时 针方向)对闩锁20进行施力。而且,在打开车门90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闩锁20定位于 锁定解除方向的一端。
[0046] 若在该状态下使车门90向关闭方向滑动,贝U进入撞击器收容槽12的撞击器40如 图3所示地收容于闩锁20的撞击器收容部23内,并且撞击器40按压后侧的卡止爪22而 使闩锁20向与锁定解除方向相反的上锁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4 所示,闩锁20成为与撞击器40啮合的状态。此时,棘爪30与闩锁20的前侧的卡止爪21 抵接,而禁止闩锁20向锁定解除方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将闩锁20保持为 与撞击器40哨合的状态。
[0047] 另外,若在闩锁20与撞击器40啮合(车门90保持关闭)的状态下对车外门把手 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向遥控装置100 (参照图2)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 这样,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棘爪30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向闩锁20的转动 区域的外侧退开,从而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而允许闩锁20向锁定解除方向 转动。
[0048] 以上是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的说明,但是对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而言,也具备与 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相同地进行动作的闩锁机构20K(未图示)。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棘 爪30与遥控装置100之间经由开放式电缆92W(参照图2)连结,若对车门90的车外门把 手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向遥控装置100侧(参照图2)拉动开放式电缆 92W,而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
[0049] 而且,在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双方的闩锁机构20K中,在闩 锁20保持为与撞击器40啮合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时,车门90保持为关闭状态。另 夕卜,在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与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双方的闩锁机构20K中,若解除棘爪30对 闩锁20的转动限制,则车门90的关闭保持(门锁定)被解除,而能够打开车门90 (使其向 打开方向滑动)。此外,在车辆300具备能够以电动的方式对车门90进行开闭的未图示的 电动门开闭装置(所谓"电动滑动门装置"),并且电动门开闭装置与基于前侧门锁定装置 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门锁定解除联动地工作,而使车门90以电动的方式打开。
[0050] 在全开门锁定装置10C也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相同地具备闩锁机构20K。对于 该闩锁机构20K而言,在使车门90处于全开状态时,闩锁20与撞击器40啮合,并且棘爪30 与该闩锁20抵接而限制其向锁定解除方向转动。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与遥控装 置100之间经由开放式电缆93W(参照图2)连结。
[0051] 在车门90为全开状态时,若对车外门把手17或者车内门把手18进行关闭操作, 则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3W。这样,解除棘爪30对闩锁20的转动限制,而能 够使全开状态的车门90关闭(使其向关闭方向滑动)。此外,若解除基于全开门锁定装置 10C的门锁定,则电动门开闭装置工作,而使车门90以电动的方式关闭。
[0052] 而且,如图2所示,遥控装置100配置于车门90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如图5所示, 遥控装置100构成为在机构盘101设置有本发明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
[0053] 如图6所示,在机构盘101中的与门Η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相反的一侧的面,设 置有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机构盘101以从内侧将设置有车内门把手18 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一个面贴于车门90的室内侧门面板的方式固定于该室内侧门面 板。
[0054] 车内门把手18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构造,并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露出。车 内门把手18能够向车门90的滑动方向倾动。具体而言,车内门把手18被扭转螺旋弹簧 18Α(参照图5)向图6所示的原位置施力,从而能够进行使车内门把手18从原位置向车门 90的关闭方向侧(图6中的左侧)倾动的关闭操作、以及使车内门把手18从原位置向车门 90的打开方向侧(图6中的右侧)倾动的打开操作。
[0055] 室内锁定操作部16配置于车内门把手18的下方,并在车门90的室内表面露出。 室内锁定操作部16能够进行在车门90的滑动方向移动的操作。若从图6所示的位置向车 门90的打开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则成为能够通过车内门把手18或 者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而打开车门90的解锁状态,对此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反之, 若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而使其位于图6所示的位置, 则成为即使对车内门把手18以及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也无法打开车门90的锁定 状态。以下,将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称为"锁 定操作",将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侧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移动操作的过程称为"解锁 操作"。
[0056]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门Η解除力传递机构100Κ设置于机构盘101中的与设置有 车内门把手18以及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并且整体配置于车门90的内 部。如图5所示,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Κ构成为,从接近机构盘101的一侧依次使连结 销贯通杆120、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车内把手连结杆140、车外把手连结杆150、致动器联动 杆160、以及全开锁定杆170重叠,将上述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从机构盘101立 起的主支承轴102,并利用从机构盘101立起的副支承轴103 (参照图6)将锁紧杆180轴支 承为能够转动。例如,锁紧杆180为树脂制,其他的杆120?170为金属制。以下,对门闩 解除力传递机构100Κ进行详细叙述。
[0057] 在图7中示出了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Κ的要部。如该图所示,全开锁定杆170 具有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伸出的杆突片171、172。一个杆突片172经由开放式 电缆93W而与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连结(参照图5)。在另一个杆突片171贯通 形成有以主支承轴102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175,在能够滑动地支承于该长孔175内的滑 套175B固定有从车内门把手18延伸的连杆105的末端(参照图5)。若对车内门把手18 进行关闭操作(使之向图6中的左方倾斜),则全开锁定杆170被连杆105按压而绕主支承 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图5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向遥控装置100侧 拉动与杆突片172连结的开放式电缆93W,而解除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棘爪30对闩锁20 的转动限制。此外,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向车内门把手18侧拉动连杆105, 但是由于滑套175B在长孔175内移动,所以全开锁定杆17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这 里,全开锁定杆170被连结机构盘101与杆突片172之间的螺旋弹簧176(参照图5)向与 第一转动方向相反侧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另外,在全开锁定杆170-体形成有开关按下 突片174。开关按下突片174向固定于机构盘101的开关110(参照图5)突出,在全开锁定 杆17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按下突片174按下开关110 (接通)。
[0058] 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全开锁定杆170的杆突片172重叠。如图11所示,在车内 把手连结杆140中的远离主支承轴102的前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44。在该贯通孔144支承 有滑套144B(参照图5),在该滑套144B固定有从车内门把手18延伸的连杆106 (参照图 5)的末端。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使之向图6中的右方倾斜),则向车内门把 手18侧拉动连杆106。于是,如从图7向图8的变化所示,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绕主支承 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图5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车内把手连结杆 140-体形成有开关按下突片143。开关按下突片143向固定于机构盘101的开关111(参 照图5)突出,在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按下突片143按下(接 通)开关111。
[0059] 如图11所示,连结销贯通杆120具备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侧方伸出的杆突片 121、122。主支承轴102与杆突片122之间经由扭转螺旋弹簧129连结,并且连结销贯通杆 120被该扭转螺旋弹簧129向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施力。一对杆突片121、 122中,一个杆突片121配置为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重叠。该杆突片121形成为在转动 半径方向上从主支承轴102突出并在前端部向第二转动方向弯曲的L形,并且贯通形成有 与该L形一致的L型长孔123。L型长孔123是由沿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L型第一边路径 123A、以及从该L型第一边路径123A中的远离主支承轴102的端部向第二转动方向延伸的 L型第二边路径123B构成的。后述的连结销400 (参照图5)贯通该L型长孔123。
[0060] 连结销贯通杆120中的另一个杆突片122配置于比车内把手连结杆140更靠近第 一转动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另外,在杆突片122贯通形成有沿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童锁 长孔124,在该童锁长孔124内支承有童锁销125 (参照图5)。童锁销125贯通童锁长孔 124,并且以沿童锁长孔124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为引导部而能够在童锁长孔124内 进行往复移动。
[0061] 为了从车门90的外部对童锁销125进行移动操作,在遥控装置100具备童锁操作 部19 (参照图5)。童锁操作部19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机构盘101,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一端部 从车门90的端面露出,并且远离转动中心的另一端部与童锁销125连结。通过童锁操作部 19的转动操作,使童锁销125在远离主支承轴102的童锁位置(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 置)与靠近主支承轴102的解除童锁位置(图7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除童 锁位置时,由于童锁销125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的转动区域内,所以经由该童锁销125 而将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连结为能够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艮P, 能够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将基于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传递至连结销贯 通杆120。与此相对,在童锁位置时,由于童锁销125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的转动区域 夕卜,所以将车内把手连结杆14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切断为不能联动。即,不能从车内把手 连结杆140将基于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
[0062] 在连结销贯通杆120 -体形成有开关按下突片128。开关按下突片128向固定于 机构盘101的开关111 (参照图5)突出,在连结销贯通杆12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后,开关 按下突片128按下开关111 (接通)。
[0063] 如图11所示,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具备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突出的杆 突片131、132。在一对杆突片131U32中的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相同的一侧突出的杆 突片132的前端部,经由开放式电缆91W、92W连结有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 装置10B的各棘爪30 (参照图5)。
[0064] 在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中的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重叠的杆突片131, 贯通形成有沿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引导长孔133。引导长孔133在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 及连结销贯通杆120 -起位于原位置时,能够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L型第一边路径123A 重合,并且共通的连结销400贯通引导长孔133与L型长孔123。连结销400支承于沿引 导长孔133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而能够在引导长孔133内往复移动。此外,连结销 400相当于本发明的"中继部件"。
[0065] 这里,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中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闩锁 解除输出杆130,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26,该联动抵接片126能够与闩锁解除输出 杆130的杆突片131中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抵接。因此,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经 由连结销贯通杆120而受到扭转螺旋弹簧129的作用力,从而被施力而朝向第二转动方向。 而且,由于杆突片132的前端部所具备的限位部135始终与机构盘101抵接(参照图5),从 而将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 -起定位于图7所示的原位置。
[0066] 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机构盘101组装有用于使连结销400在引导长孔133内移 动的锁紧杆180以及锁紧致动器185。锁紧杆180具有:从副支承轴103向锁紧致动器185 延伸的杆突片181 (参照图7);以及从副支承轴103向连结销400延伸的杆突片182 (参照 图7)。在锁紧杆180的杆突片182贯通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183。长孔183能够与引导长 孔133以及L型长孔123重叠,并且连结销400能够移动地贯通该长孔183。
[0067] 锁紧致动器185将通过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301(参照图1)或者车内的集中 式车门锁定按钮的操作)而工作的电动马达作为主要部分,其输出杆186经由销以及长孔 而与锁紧杆180的一个杆突片181连结(参照图7)。另外,输出杆186与室内锁定操作部 16以通过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移动操作(锁定?解锁操作)而使输出杆186转动的方式 连结(参照图5)。
[0068] 若进行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锁定?解锁操作或者使锁紧致动器185工作,则锁紧 杆180绕副支承轴103转动,而使连结销400在引导长孔133中的主支承轴102侧的中心 侧端部(图7所示的位置)与引导长孔133中的L型第二边路径123B侧的外侧端部(图 12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0069] 例如,若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锁定操作(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操 作),则锁紧杆180绕副支承轴103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连结销400位于引导 长孔133的外侧端部的锁定位置(参照图12)。另一方面,若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解 锁操作(向车门90的打开方向进行移动操作),则锁紧杆180绕副支承轴103向图7中的 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连结销400向引导长孔133的中心侧端部的解锁位置(参照图7)移 动。
[0070]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长孔133中的能够与L型第一边123A重叠的部分的 中心侧端部(与后述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解锁位 置",引导长孔133中的能够与L型第二边路径123B重叠的部分的外侧部分(与后述第一 侧方突出片163的转动区域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锁定位置"。另外,引导长孔133 中的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所夹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中的能够 与L型第一边路径123A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中间位置",能够与L型第二边路 径123B重叠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中间位置"。此外,在图12、图19、图20中分别示 出了配置于锁定位置、第二中间位置、第一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另外,在正常时,连结销 400配置于引导长孔133的两端部的其中一个、即配置于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的其中一 个,并且不在中间位置(第一中间位置与第二中间位置)停止。
[0071] 在使连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或者第一中间位置的情况下,经由该连结销400而 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与连结销贯通杆12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即,能够从连结销贯通 杆120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传递动力。
[0072] 另一方面,在使连结销400位于引导长孔133的外侧端部亦即锁定位置的情况下, 连结销400能够以保持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在L型第二边路径123B内沿长边方向移动。因 此,即使连结销贯通杆12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其动力也不会传递至闩锁 解除输出杆130,从而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
[0073] 如图16所示,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具有一对从主支承轴102向相反方向伸出的杆 突片151、152。一个杆突片151从主支承轴102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相反的一侧延伸, 并且在其前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53。在该贯通孔153支承有滑套153B,该滑套153B与从车 外门把手17延伸的开放式电缆94W的一端连结(参照图5)。
[0074] 另外,从杆突片151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连结销贯通杆120(朝向图 16的纸面里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54。与此相对地,从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 突片121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车外把手连结杆150(朝向图16的纸面近前 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27。
[0075] 若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向近前侧拉动),则利用其操作动力向车外门 把手17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4W,而使车外把手连结杆150绕主支承轴102从原位置向第一 转动方向转动。此时,由于联动抵接片127U54彼此抵接(参照图16),所以连结销贯通杆 120被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压向第一转动方向。即,基于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的操作 动力与车锁的锁定?解锁状态(引导长孔133中的连结销400的位置)无关地从车外把手 连结杆150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从而使它们总是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另外,如 上所述,若使连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则连结销贯通杆120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能够一 体旋转地连结,因此,基于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经由车外把手连结杆150 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而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
[0076] 另外,如图16所示,从车外把手连结杆150的另一个杆突片152中的朝向第二转 动方向的侧缘部向全开锁定杆170 (朝向图16的纸面近前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 155。
[0077] 在通过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而使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的情况下,全开锁定杆170被联动抵接片155按压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参照图9)。 [0078] 此外,本发明的"把手联动杆"是由车内把手连结杆140、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车 外把手连结杆150构成的。
[0079] 这里,遥控装置100具备释放致动器60 (参照图5),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具 备受到释放致动器60的动力而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致动器联动杆160。 释放致动器60在通过车内门把手18或者车外门把手17的手动操作而解除基于闩锁机构 20K的车门锁定的情况下工作。具体而言,例如,以开关110U11的其中之一被接通并且后 侧门锁定装置10B的车门锁定被解除这一条件为第一工作条件而工作,并且在电动门开闭 装置开始工作(车门90开始进行电动滑动)之前,将闩锁机构20K维持为车门锁定解除状 态。
[0080] 另外,释放致动器60以进行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301、车内的车门开闭按钮的 操作)这一条件为第二工作条件而工作,从而旋转驱动致动器联动杆160进而进行车门锁 定的解除。
[0081] 如图17所示,致动器联动杆160从主支承轴102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 (参照 图7)相反的一侧延伸。致动器联动杆160具有:靠近主支承轴102的中心侧扇形部161 ;以 及从中心侧扇形部161向与主支承轴10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前端侧突片162。前端侧突片 162从中心侧扇形部161的靠近第二转动方向的位置延伸设置,并且具有:从转动半径方向 的中间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突出的第一侧方突出片163 ;以及从远离主支承轴102的一侧 的端部向第一转动方向突出的第二侧方突出片164。在第二侧方突出片164的第一转动方 向侧的端部形成有贯通孔165。在贯通孔165支承有滑套165B,在该滑套165B固定有从释 放致动器60延伸的开放式电缆95W的一端(参照图5)。若释放致动器60工作,则利用其 动力而向释放致动器6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5W。由此,致动器联动杆160绕主支承轴102 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0082] 另外,从致动器联动杆160的前端侧突片162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 全开锁定杆170 (朝向图17的纸面近前侧),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66,并且从全开 锁定杆170 (参照图7)的杆突片171的前端部向致动器联动杆160 (朝向图7的纸面里侧), 呈直角地弯折有联动抵接片173。上述联动抵接片166、173彼此能够抵接。
[0083] 在释放致动器60工作的情况下,全开锁定杆170被联动抵接片166按压而向第一 转动方向转动。另外,利用向第二转动方向对全开锁定杆170进行施力的螺旋弹簧176 (参 照图5),向第二转动方向对致动器联动杆160进行施力,并且通过设置于机构盘101的限 位器1〇4(参照图5)与致动器联动杆160的抵接,而将致动器联动杆160以及全开锁定杆 170定位于图5以及图7所示的原位置。此外,若通过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150的联动抵接 片155与全开锁定杆170的抵接而向第二转动方向对全开锁定杆170进行施力,则也向第 二转动方向对车外把手连结杆150进行施力,但是由于全开锁定杆170被定位于原位置,从 而车外把手连结杆150也被定位于图5以及图7所示的原位置。
[0084] 然而,如图17所示,致动器联动杆160的中心侧扇形部161中的、比前端侧突片 162更靠近第一转动方向侧的部分(以下,称为中心侧干涉部167)沿着在引导长孔133的 长边方向延伸的一个侧缘部向转动半径方向伸出,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抵接平坦面167B 以与沿引导长孔133以及L型第一边路径123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条侧边平行的方式直 线状地延伸。
[0085] 另外,中心侧干涉部167中的转动半径方向的前端部成为以主支承轴102为中心 的圆弧状的部件引导部167A,其配置于L型第一边路径123A的主支承轴102侧的端部与L 型第二边路径123B的中间部。换言之,中心侧干涉部167的部件引导部167A配置于比L 型第二边路径123B的主支承轴102侧的侧边更接近主支承轴102的一侧的位置。而且,弓丨 导长孔133的中心侧端部与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重叠,引导长孔133的中间部以 及外侧端部配置于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外。即,对于中心侧干涉部167而言,在连 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时,利用抵接平坦面167B而能够向第一转动方向按压该连结销400, 在连结销400位于比解锁位置更靠近外侧的位置时,不能向第一转动方向按压连结销400。
[0086] 如图17所示,第一侧方突出片163中的主支承轴102侧部分成为以主支承轴102 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部件引导部163A,其配置于L型第二边路径123B的主支承轴102侧的侧 边与远离主支承轴102的一侧的侧边之间。另外,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朝向第一转动方 向的抵接平坦面163B以与沿引导长孔133以及L型第一边路径123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一 条侧边平行的方式延伸。而且,引导长孔133的外侧端部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转动区 域重叠,引导长孔133的中间部以及中心侧端部配置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转动区域外。 艮P,对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而言,在连结销400位于锁定位置时,利用抵接平坦面163B而 能够向第一转动方向按压该连结销400,在连结销400位于比锁定位置更靠近中心侧的位 置时,不能向第一转动方向按压连结销400。
[0087] 如图19所示,在中心侧干涉部167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所夹的部分,形成有本 发明的退让槽168 (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部")。退让槽168在致动器联动杆160的朝 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开口,并向第二转动方向圆弧状地延伸。退让槽168的宽度大约 是连结销400的宽度的二倍,由此,连结销400能够在退让槽168内并在第一中间位置(参 照图20)与第二中间位置(参照图19)之间移动。详细而言,退让槽168的远离主支承轴 102的一侧的端部(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部件引导部163A)、与L型第二边路径123B的 主支承轴102侧的侧边之间的距离比连结销400的宽度(详细而言为后述第二轴部420的 宽度)大,从而配置于第二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能够在退让槽168内沿L型第二边路径 123B移动。另外,退让槽168的主支承轴102侧的端部(中心侧干涉部167的部件引导部 167A)、与L型第二边路径123B的主支承轴102侧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几乎和连结销400的 览度相问。
[0088] 在图18A中示出了连结销400的详细的结构。如该图所示,连结销400从其轴向 的一端侧依次具备第一轴部410、非圆形轴部403、以及第二轴部420,从第一轴部410与非 圆形轴部403的边界部分、以及从非圆形轴部403与第二轴部420的边界部分向侧方伸出 有凸缘部401、401。
[0089] 非圆形轴部403配置在引导长孔133内,如图18B所示,其剖面形状形成为具有 与引导长孔133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对置面宽度的椭圆形。详细而言,形成为由相互平行的 一对平坦面403B、403B将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圆弧面403A、403A连起来的形状,一对平坦面 403B、403B与引导长孔133的宽度方向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两内侧面133A、133A(参照 图17)对置,而阻止连结销400相对于引导长孔133转动。另外,由于一对凸缘部401、401 从板厚方向夹持杆突片131,从而禁止连结销400沿轴向移动。
[0090] 第一轴部410从Η锁解除输出杆130的杆突片131向机构盘101侧(图5以及图 7中的纸面里侧)突出。第一轴部410的基端部成为剖面呈矩形(详细而言为剖面呈正方 形)的方形部411。方形部411能够移动地嵌合在贯通连结销贯通杆120的杆突片121的 L型长孔123内。
[0091] 另一方面,第一轴部410的前端部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圆柱部412。圆柱部412能够 移动地嵌合在贯通锁紧杆180的杆突片182的长孔183 (参照图7以及图12)内。
[0092] 连结销400的第二轴部420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的杆突片131向与第一轴部410 相反的一侧(图5以及图7中的纸面近前侧)突出。第二轴部420形成为剖面呈矩形(详 细而言为剖面呈正方形)的棱柱状,第二轴部420的侧面由与连结销400的轴向平行的四 个平坦面构成(参照图17)。上述四个平坦面中的相互平行的两个平坦面朝向以主支承轴 102为中心的转动半径方向(引导长孔133的长边方向),剩下的两个平坦面朝向以主支承 轴102为中心的第一转动方向以及第二转动方向。
[0093] 而且,如图17所示,在连结销400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构成第二轴部420的侧 面的四个平坦面中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一个平坦面421 (以下,适当地称为"抵接平坦面 421")能够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抵接平坦面163Β面抵接。另外,在连结销400位于锁 定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部420的抵接平坦面421能够与中心侧干涉部167的抵接平坦面 167Β面抵接。
[0094]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接下来,对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Κ的动作进行说 明。在车门90为全开状态时,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关闭操作(使其向关闭方向侧倾动), 则全开锁定杆170被连杆105按压而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 向)转动。这样,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与全开锁定杆170连结的开放式电缆93W,而解除 全开门锁定装置10C的闩锁机构20Κ对车门90的全开保持。由此,能够从全开状态向关闭 方向电动或者手动滑动车门90。
[0095] 另外,在车门90为全开状态时,若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关闭操作(向近前侧拉 动),则车外把手连结杆150被开放式电缆94W拉动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并且连结销贯 通杆120以及全开锁定杆170被该车外把手连结杆150按压而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 动方向一体旋转(参照图9)。通过全开锁定杆17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从而向遥控装置 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3W,而解除全开门锁定装置10C对车门90的全开保持。由此,能够 从全开状态向关闭方向电动或者手动滑动车门90。
[0096] 另外,在车门90为全开状态时,若不操作车内门把手18或者车外门把手17地进 行远程操作(对远程控制钥匙301或者车内的车门开闭按钮进行操作),则如图10所示,释 放致动器60工作而向第一转动方向旋转驱动致动器联动杆160,从而全开锁定杆170被该 致动器联动杆160按压而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这样,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 电缆93W,而解除全开门锁定装置10C对车门90的全开保持。由此,能够向关闭方向电动滑 动车门90。
[0097] 接下来,以童锁处于"解锁状态"(童锁销125处于图7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 前提,对进行用于打开关闭保持状态的车门90的操作的情况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 的动作进行说明。
[0098] 若使车锁处于"解锁状态"(使连结销400处于图7的实线所示的解锁位置)而对 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如从图7向图8的变化所示,车内把手连结杆140绕主支承 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按压童锁销125,从而使连结销贯通杆12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 动。连结销贯通杆120的转动经由连结销400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而使闩锁解除输 出杆13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从而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92W。而且,若 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到达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离开的转动终端位置附近,则解除基于 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各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参照图3), 并且上述释放致动器60的第一工作条件成立。
[0099] 这样,利用释放致动器60向第一转动方向旋转驱动致动器联动杆160,而使中心 侧干涉部167(抵接平坦面167B)与连结销400抵接。即,利用释放致动器60的动力,将致 动器联动杆160、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保持于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 向离开的转动终端位置。其结果是,即使手离开车内门把手18而使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回 到原位置,也能够在电动门开闭装置开始工作(车门90开始进行电动滑动)之前,维持基 于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解除(参照图10)。
[0100] 若使车锁处于"解锁状态"而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向近前侧拉动), 则如从图7向图9的变化所示,车外把手连结杆15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此时,车外把手连结杆150按压连结销贯通杆120。另外,由于连结销贯通杆120与闩锁解 除输出杆130由连结销400连结,所以基于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经由车外 把手连结杆15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而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从而使连结销贯通杆 120与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通过闩锁解除输出 杆13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向遥控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92W。而且,若闩锁解 除输出杆130到达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离开的转动终端位置附近,则解除基于前侧门 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的各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图3参照),并且释 放致动器60的第一工作条件成立。
[0101] 这样,利用释放致动器60的动力而将致动器联动杆160的中心侧干涉部167 (抵 接平坦面167B)按压于连结销400,从而将致动器联动杆160、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及连 结销贯通杆120保持于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离开的转动终端位置。其结果是,即使手 从车外门把手17离开而使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回到原位置(参照图10),也能够在电动门 开闭装置开始工作(车门90开始进行电动滑动)之前,维持基于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 解除。
[0102] 在使车锁处于"解锁状态"而不进行车内门把手18、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地 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释放致动器60的第二工作条件成立,所以如从图7向图 10的变化所示,致动器联动杆16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使中心侧干涉部 167按压连结销400,从而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然后,如上所述地 解除基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所具备的各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 定。而且,在电动门开闭装置开始工作(车门90开始进行电动滑动)之前,能够利用释放 致动器60的动力来维持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解除。此外,致动器联动杆160的中心侧 干涉部16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抵接部"。
[0103] 即,在车锁以及童锁一起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 作、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以及远程控制钥匙301等的远程操作,能够打开车门90。
[0104] 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连结销400处于图12的实线所示的锁定位置)时,若对 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如从图12到图13的变化所示,利用其操作动力使车内把 手连结杆140以及连结销贯通杆12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但是由于连结销400以保持于 引导长孔133的锁定位置的状态在L型第二边路径123B内移动,所以切断从连结销贯通杆 120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的动力传递。即,由于基于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 力不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所以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由 此,维持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对车门90的关闭保持。
[0105] 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时,若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操作,则如从图12向图 14的变化所示,车外把手连结杆15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从而连结销贯通杆120被该车 外把手连结杆150按压而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但是此时,由于连结销400在L型第 二边路径123B内移动,所以切断从连结销贯通杆120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的动力传递。 艮P,由于基于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的操作动力不传递至闩锁解除输出杆130,所以闩 锁解除输出杆13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由此,维持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 锁定装置10B对车门90的关闭保持。
[0106] 在使车锁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进行车内门把手18、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地 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上述释放致动器60的第二工作条件成立,所以如从图12向图 15的变化所示,致动器联动杆160绕主支承轴10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使第一侧方突 出片163按压连结销400,从而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然后,解除基 于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所具备的各闩锁机构20K的车门锁定。此 夕卜,致动器联动杆160的第一侧方突片163相当于"第二抵接部"。
[0107] 这样,在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中,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对 车外门把手17以及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也无法打开车门90,但是能够通过远程控 制钥匙301等的远程操作来打开车门90。
[0108] 总之,在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中,在对车外门把手17以及车内门把手18进 行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在车锁处于"解锁状态"时,能够解除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 门锁定装置10B对车门90的关闭保持,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时,不能解除关闭保持。另 夕卜,在进行远程控制钥匙301等的远程操作的情况下,不论车锁是否处于"锁定状态"或者 "解锁状态",都能够解除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对车门90的关闭保 持。
[0109] 此外,在童锁处于"锁定状态"(童锁销125处于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 若对车内门把手18进行打开操作,则利用其操作动力而使车内把手连结杆140向第一转动 方向转动,但是由于童锁销125配置于童锁位置而不与车内把手连结杆140抵接,所以操作 动力不传递至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由此,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 锁解除输出杆130停留在图7所示的原位置,并且不论车锁是否处于"锁定状态"或者"解 锁状态",都维持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对车门90的关闭保持。童 锁的"锁定状态"仅对车内门把手18的打开操作有效,即使童锁处于"锁定状态",只要车锁 处于"解锁状态",就能够通过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来打开车门90。
[0110] 而且,如图10以及图15所示,在致动器联动杆16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到达 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离开的转动终端位置的状态下(或者,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 的转动中途),例如,若由于释放致动器60的故障、动力传递路径的异常等而导致致动器联 动杆16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不进行动作,则闩锁机构20K不从解除车门90的关闭保 持的状态(即,棘爪30位于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回到原来的位置。
[0111] 在这样的异常时刻,只要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6 (参照图6)进行操作即可。具体而 言,在车锁处于"解锁状态"并且产生异常时,进行锁定操作(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进行移 动操作),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并且产生异常时,进行解锁操作(向车门90的关闭方向 进行移动操作)。
[0112] 在车锁处于"解锁状态"时,若进行锁定操作,则如从图10到图19的变化所示,连 结销400从解锁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而配置于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外,从而将致 动器联动杆160从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切离(将释放致动器60从 闩锁机构20K切离)。同时,利用扭转螺旋弹簧129的作用力使连结销400进入退让槽168 内,并使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向第二转动方向一体旋转而复位至原 位置。由此,开放式电缆91W、92W回到前侧门锁定装置10A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10B所具 备的闩锁机构20K侧,而能够使上述闩锁机构20K恢复至能够进行车门90的关闭保持的状 态。此外,详细而言,从解锁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连结销400与致动器联动杆160的第一 侧方突边163抵接而保持于第二中间位置,并沿着部件引导部163A在退让槽168内移动。
[0113] 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时进行解锁操作的情况下,如从图15到图20的变化所示, 连结销400从锁定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而配置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的转动区域外,从而 将致动器联动杆160从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切离(将释放致动器60 从闩锁机构20K切离)。这样,利用扭转螺旋弹簧129的作用力使连结销400进入退让槽 168,并使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向第二转动方向一体转动而复位至原 位置。
[0114] 这样,在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中,在车锁处于"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 其中一种状态下,在因释放致动器60的故障等而导致致动器联动杆160不进行动作的情况 下,也能够将释放致动器60从闩锁机构20K切离,而恢复至能够进行车门90的关闭保持的 状态。
[0115] 另外,在通过上述致动器切离操作(基于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锁定?解锁操作) 而打开被保持关闭的车门90的情况下,利用室内锁定操作部16来进行解锁操作即可。详细 而言,在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的时刻,如图19所示,致动器联动杆160的中心侧干涉部167 与引导长孔133的中心侧端部(解锁位置)重叠。若以该状态进行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 解锁操作,则如从图19向图20的变化所示,连结销400在退让槽168内从第二中间位置向 中心侧移动,并与中心侧干涉部167的部件引导部167A抵接而保持于第一中间位置。在该 状态下,由于连结销400位于L型第一边路径123A内,所以能够进行从连结销贯通杆120 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的动力传递。另一方面,由于连结销400配置于中心侧干涉部167 的转动区域外,所以成为将致动器联动杆160从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 切离的状态(将释放致动器60从闩锁机构20K切离的状态)。
[0116] 另外,在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基于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锁定?解锁操作)后, 在利用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进行锁定操作的情况下,将连结销400配置于第二中间位置,而 成为不能利用车内门把手18以及车外门把手17来解除车门90的关闭保持的锁定状态。
[0117] 此外,在连结销贯通杆120的L型第一边路径123A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 之中,与致动器联动杆160的中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重叠的部分(即与解锁位置的 连结销400抵接的部分)成为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抵接部"的第三抵接缘部123T1 ;比中 心侧干涉部167的转动区域更靠近外侧的部分(即与第一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抵接的部 分)成为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抵接部"的第四抵接缘部123T2(参照图19以及图20)。
[0118] 而且,若在将连结销400配置于第一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对车外门把手17进行打开 操作,则连结销400通过中心侧干涉部167的部件引导部167Α的外侧,从而保持将异常停 止的致动器联动杆160 (释放致动器60)从闩锁机构20Κ切离的状态不变地,使车外把手连 结杆150、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闩锁解除输出杆130向第一转动方向一体旋转,而向遥控 装置100侧拉动开放式电缆91W、92W。由此,解除前侧门锁定装置10Α以及后侧门锁定装置 10B的闩锁机构20K对车门90的关闭保持,而能够以手动操作打开车门90。此外,由于童锁 的锁定状态对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无效,所以不论童锁是否处于锁定状态或者解锁 状态,都能够通过车外门把手17的打开操作来解除车门90的关闭保持而打开车门90。另 夕卜,若童锁处于解锁状态,则与操作车外门把手17时相同地,也能够通过车内门把手18的 打开操作来打开车门90。
[0119] 以上是与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的动作有关的说明。这样,在门闩解除力传递 机构100K中,在连结销400配置于解锁位置的解锁状态下,通过门把手(车内门把手18、 车外门把手17)的操作或者释放致动器60的开关操作中的任意一个操作来解除闩锁机构 20K对车门90的上锁。另一方面,在连结销400配置于锁定位置的锁定状态下,并在利用 门把手的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销400向解锁位置移动的解锁操作、以及门把手(车内门把手 18、车外门把手17)的操作这两个操作,解除基于闩锁机构20K的车门90的闩锁20。与此 相对地,在锁定状态下,并在利用释放致动器60的情况下,不需要上述解锁操作,仅通过释 放致动器60的开关操作这一个操作来解除基于闩锁机构20K的车门90的闩锁20。即,在 利用释放致动器60的情况下,不论车锁是否处于解锁状态或者锁定状态,用于解除基于闩 锁机构20K的车门90的闩锁20的操作仅为释放致动器60的开关操作这一个操作即可,从 而与以往相比便利性提高。
[0120] 另外,在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K中,由于设置有在致动器联动杆160中的抵接 于解锁位置的连结销400的中心侧干涉部167、与抵接于锁定位置的连结销400的第一侧方 突出片163之间的边缘部开口的退让槽168,所以在释放致动器60使闩锁解除输出杆130 转动、并且当闩锁机构20K处于锁定解除的状态时释放致动器60产生故障而不进行动作的 情况下,通过将连结销400配置于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将其收容于退让 槽168,能够将闩锁解除输出杆130以及闩锁机构20K从释放致动器60切离,从而关闭车门 90而回到能够上锁的状态。
[0121] 并且,将退让槽168设为在其内部能够供连结销400向第一中间位置与第二中间 位置移动的宽度,并且在连结销贯通杆120设置有第四抵接缘部,该第四抵接缘部不同于 与解锁位置的连结销400抵接的第三抵接缘部,不与第二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抵接,而与 第一中间位置的连结销400抵接,因此,在将连结销400收容于退让槽168而将闩锁解除输 出杆130以及闩锁机构20K从释放致动器60切离从而将车门90上锁为关闭状态后,通过 将连结销400配置于第一中间位置,而能够利用车内门把手18或者车外门把手17来解除 车门90的闩锁20,并且通过将连结销400配置于第二中间位置,也能够形成无法利用车内 门把手18以及车外门把手17来解除车门90的闩锁20的锁定状态。
[012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进行致动器切离操作、通过致动器切离操作 来打开关闭着的车门90时操作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情况的动作,但是即使操作远程控制 钥匙301、或将钥匙303(参照图1)插入设置于车门90的室外表面的锁芯302而进行锁 定?解锁操作,也能够与操作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情况相同地使遥控装置100进行动作。 艮P,远程控制钥匙301、锁芯302也包括在本发明的"锁定切换机构"内。另外,如上所述,通 过操作锁紧致动器185,也能够与操作室内锁定操作部16的情况相同地使遥控装置100进 行动作。总之,室内锁定操作部16、远程控制钥匙301、锁芯302以及锁紧致动器185的至 少一个是本发明的"锁定切换机构"。
[0123] (其他实施方式)
[0124]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内,并且,除了下述以外,也能够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0125] (1)也可以如图21所示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100V的致动器联动杆160V那样, 成为不具有退让槽168的构造。具体而言,致动器联动杆160V的中心侧扇形部161V构成 为,使上述实施方式的中心侧扇形部161与第一侧方突出片163向转动半径方向延伸而填 满退让槽168。而且,在连结销400配置于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的其中一个位置的情况 下,中心侧扇形部161V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抵接平坦面167M也与连结销400抵接。此 夕卜,致动器联动杆160V被未图示的压缩螺旋弹簧推向第二转动方向,并且在致动器联动杆 160V因释放致动器60 (参照图5)的故障等而在从原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移动的位置上异 常停止而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使致动器联动杆160V回 到原位置。
[0126]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致动 器联动杆160以相同轴(主支承轴102)为中心而转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不同轴为中心 而转动。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闩锁解除输出杆130、连结销贯通杆120以及致动器联动杆160 不重叠。
[0127] (3)本发明的连结销也可以构成为侧面为圆弧面。此外,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 连结销400,则与构成为连结销的侧面为圆弧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稳定地从致动器联动杆 160向闩锁解除输出杆130施加动力。
[0128] 附图标记的说明:
[0129] 10A...前侧门锁定装置;10B...后侧门锁定装置;10C...全开门锁定装置; 16···室内锁定操作部(锁定切换机构);17···车外门把手(门把手);18···车内门把 手(门把手);20Κ· · ·闩锁机构;60. · ·释放致动器;90. · ·车门;100KU00V. · ·门闩解除 力传递机构;120. · ·连结销贯通杆(把手联动杆);123Τ1· · ·第三抵接缘部(第三抵接 部);123Τ2···第四抵接缘部(第四抵接部);130···闩锁解除输出杆;133···引导长孔; 133A. · ·内侧面;140. ·.车内把手连结杆(把手联动杆);150· ·.车外把手连结杆(把手联 动杆);160、160V···致动器联动杆;163···第一侧方突出片(第二抵接部);163B···抵接 平坦面;167. ·.中心侧干涉部(第一抵接部);167B. · ·抵接平坦面;167M. · ·抵接平坦面; 168···退让槽(切断部);185···锁紧致动器185(锁定切换机构);301···远程控制钥匙 (锁定切换机构);302· · ·锁芯(锁定切换机构);400· · ·连结销(中继部件);403Α· · ·平 坦面;421. .·抵接平坦面。
【权利要求】
1. 一种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构成为,对以能够将车门锁定为关闭状态的方式构成 的闩锁机构传递来自所述车门所具备的门把手以及释放致动器的门闩解除力,并且该门闩 解除力传递机构能够对所述闩锁机构进行锁定解除, 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 把手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所述门把手以及所述释放致动器中的所述门把手的 所述门闩解除力而转动; 致动器联动杆,其构成为仅借助来自所述门把手以及所述释放致动器中的所述释放致 动器的所述门闩解除力而转动; 闩锁解除输出杆,其构成为从所述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接受所述门闩解 除力,并且能够将该门闩解除力输出至所述闩锁机构;以及 中继部件,其构成为从所述车门所具备的锁定切换机构接受锁定切换动力而在所述闩 锁解除输出杆的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并且,该中继部件构成为:在配置于所 述解锁位置时,位于所述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双方的转动区域,将来自所述 把手联动杆以及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至所述闩锁解除 输出杆,另一方面,在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从所述把手联动杆的转动区域脱离而仅位于 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区域,仅将来自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所述门闩解除力传递至所述 闩锁解除输出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并与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 向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 第二抵接部,其在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与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 向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以及 切断部,其在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中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用于收 容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而切断从所述致 动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传递的所述门闩解除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相互重叠并且各自的转动轴同轴配置的所述把手联动杆、所述致动器联动杆以及所述 闩锁解除输出杆; 组装于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的所述中继部件; 引导长孔,其沿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的转动半径方向延伸,并将所述中继部件收容为 能够移动,将所述转动轴侧的一端区域作为所述锁定位置,将另一端区域作为所述解锁位 置;以及 作为所述切断部的退让槽,该退让槽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之间开口并沿 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转动半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收容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 述解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切断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 出杆传递的所述门闩解除力。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所述退让槽,所述中继部件在该退让槽的内部能够向所述转动轴侧的第一中间位置以 及相反侧的第二中间位置移动; 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把手联动杆,并与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而向 所述中继部件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以及 第四抵接部,其在所述把手联动杆中不与在所述退让槽内位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的所 述中继部件抵接,而与在所述退让槽内位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的所述中继部件抵接,从而 经由该中继部件而能够将所述门闩解除力从所述把手联动杆传递至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所述中继部件的连结销,其插通于所述引导长孔;以及 抵接平坦面,所述抵接平坦面设置于所述连结销的侧面与所述致动器联动杆的侧面, 并且在所述中继部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或者所述锁定位置时相互抵接而能够从所述致动 器联动杆向所述闩锁解除输出杆施加所述门闩解除力。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闩解除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平坦面,所述一对平坦面设置于所述连结销中的配置于所述引导长孔内的部 分,并且与该引导长孔的一对内侧面对置而阻止所述连结销转动。
【文档编号】E05B83/40GK104066914SQ20138000599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高柳进介, 町田利雄, 石田淳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