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8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是应在比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座部(S)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供暖装置。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具备:框体(10),其具有吸气口(2)、吹出口(3)以及作为从吸气口(2)向吹出口(3)的空气的流路的内部空间(4);风扇(6),其设于内部空间(4);加热器(7),其设于内部空间(4);安装结构(8),其用于以使框体(10)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框体(10)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因此,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对乘客来说便利性高。
【专利说明】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应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此外还涉及具有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车辆等交通工具用的座椅,提出有能够向乘客的小腿供给暖风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3]如图12所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座垫211B的内部配置有空气调节装置210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空气调节装置210具有吸气口 202、吸气管道204A、鼓风机206、一对排气管道204B、一对加热器207及一对排气口 203。加热器207分别设于一对排气管道204B的内部。吸气口 202及一对排气口 203朝向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前方开口,它们沿水平方向排列配置。此外,在排气口 203设有用于使自排气口 203排出的空气朝向下方的翼片203A。
[0004]如图13所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座垫311B、腿承托构件308、鼓风机306及管道304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300。管道304的一部分形成于腿承托构件308。自鼓风机306送出的暖风经由管道304向乘客的小腿供给。腿承托构件308构成为能够追随乘客的腿部向前后移动的动作而前后移动。
[0005]在线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488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3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从对乘客来说的便利性方面考虑其性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乘客来说便利性高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应在比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0013]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具备:
[0014]框体,其具有吸气口、吹出口以及作为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流路的内部空间;
[0015]风扇,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0016]加热器,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0017]安装结构,其用于以使所述框体能够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上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能够提供对乘客来说便利性高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2]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4是沿着图3的IV-1V线剖切的剖视图。
[0024]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5]图6是说明暖风的循环流的剖视图。
[0026]图7A是变形例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7]图7B是图7A的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8]图8是另一变形例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9]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主视图。
[0030]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主视图。
[0031]图11是又一变形例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主视图。
[0032]图12是以往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
[0033]图13是以往的另一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专利文献I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中,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宽度方向上的排气口 203的位置被定于特定的位置。乘客有时希望例如根据乘客的身体特征、乘客的坐姿而调整排气口 203的宽度方向位置以提高乘客的温暖感。但是,根据专利文献I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不能调整排气口 203的宽度方向位置。
[0035]根据专利文献2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300,腿承托构件308虽然会追随乘客的腿部的动作而在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300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但并不是在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3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0036]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应在比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0037]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具备:
[0038]框体,其具有吸气口、吹出口以及作为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流路的内部空间;
[0039]风扇,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0040]加热器,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0041]安装结构,其用于以使所述框体能够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0042]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安装结构,以使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框体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框体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乘客能够根据乘客的身体特征、乘客的坐姿等将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框体移动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合适位置。因此,对乘客来说的便利性高。
[0043]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吹出口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吸气口靠上方的位置,且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方向开口。根据第二技术方案,吸气口位于比吹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吹出口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方向开口。因此,从吹出口吹出的暖风容易在乘客的腿周形成循环流,容易到达吸气口。因此,能够提高被吸入到吸气口中的空气的温度,从而能够减小要求加热器提供的加热量。
[0044]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空气的流路具有流路截面积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缩小的缩小流路。根据第三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朝向下游侧去的空气流的流速。
[0045]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安装结构具有与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支承结构卡合的卡合部。根据第四技术方案,通过使卡合部与支承结构卡合,能够将框体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
[0046]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轨道,所述卡合部以使所述框体能够沿着所述轨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轨道卡合。根据第五技术方案,能够使框体沿着轨道移动。因此,能够细微地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0047]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卡合部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轨道的上端部及所述轨道的下端部卡合。根据第六技术方案,由于卡合部与轨道的上端部或轨道的下端部卡合,因此,卡合部卡合于轨道时的框体的姿势稳定。
[0048]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或第六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还具备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和控制杆,该锁定部通过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轨道抵接而限制所述框体向所述宽度方向的移动,该控制杆用于使所述锁定部离开所述轨道。根据第七技术方案,通过用控制杆使锁定部离开轨道,由此能够使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框体沿着轨道移动。此外,通过使锁定部与轨道抵接,由此能够限制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框体向宽度方向的移动。
[0049]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包括:
[0050]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部;
[0051]第一技术方案?第七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以能够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在比所述座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0052]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一对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根据第九技术方案,乘客能够依照乘客的右腿及左腿的位置来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便利性。
[0053]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或第九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备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且支承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支承结构,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所述安装结构具有与所述支承结构卡合的卡合部。根据第十技术方案,通过使卡合部与支承结构卡合,由此能够将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
[0054]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在第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左支承结构及右支承结构,一对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分别支承于所述左支承结构和所述右支承结构。根据第十一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左支承结构和右支承结构之间的空间。
[0055]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在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备设于所述左支承结构和所述右支承结构之间、用于调整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座席位置调整杆。根据第十二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左支承结构和右支承结构之间的空间来设置座席位置调整杆。
[0056]本发明的第十三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第十二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轨道,所述卡合部以使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所述框体能够沿着所述轨道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轨道卡合。根据第十三技术方案,能够使上述框体沿着轨道移动。因此,能够细微地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0057]本发明的第十四技术方案在第十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轨道的上端部及所述轨道的下端部卡合。根据第十四技术方案,由于卡合部与轨道的上端部及轨道的下端部卡合,因此,卡合部卡合于轨道时的框体的姿势稳定。
[0058]本发明的第十五技术方案在第十四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轨道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具有从所述框体离开的中间部。根据第十五技术方案,例如能够为了将轨道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而利用中间部。
[0059]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一些例子,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限定。在以下的说明中,假设交通工具载置于水平面。
[0060]<第一实施方式>
[0061]如图1所示,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包括具有靠垫IlA和座垫IlB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1、以及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装配于在交通工具的地板面上设置的基座构件12。靠垫IlA支承乘客的背部。座垫IlB形成支承乘客的大腿的座部S。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以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在比座部S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即,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包括具有座部S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1、及在比座部S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设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前方(X轴的正方向)的端部,主要向乘客的小腿供给暖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XY平面是水平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的前方设为X轴的正方向。此外,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的宽度方向设为Y方向,从乘客的右腿朝向左腿的方向设为Y轴的正方向。此外,与XY平面垂直的铅直方向设为Z方向,铅直朝上的方向设为Z轴的正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左”及“右”以落座于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上的乘客为基准而定。
[0062]如上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是应在比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座部S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供暖装置。如图2所示,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还具有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支承结构13。支承结构13支承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如图4所示,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包括框体10、风扇6、加热器7和安装结构8。框体10具有吸气口 2、吹出口 3以及作为从吸气口 2向吹出口 3的空气的流路的内部空间4。风扇6设于内部空间4。此外,加热器7也设于内部空间4。安装结构8是用于以使框体10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框体10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结构件。
[0063]如图5所示,在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使用状态(以下称为“使用状态”)下,吹出口 3位于比吸气口 2靠上方的位置,且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方向开口。也就是说,吹出口 3朝向斜下方开口。此外,如图4所示,框体10具有抑制在使用状态下从后方或侧方向吸气口 2吸气的隔壁9。
[0064]流路4在使用状态下自吸气口 2朝上方延伸,在框体10的上端朝斜下方改变方向而延伸到吹出口 3。框体10具有弯曲成钩状的部分作为形成吹出口 3的部分。通过使风扇6工作,由此吸气口 2周边的空气自吸气口 2被吸入而被供给到内部空间4(流路)。由风扇6朝上方送出的空气在流过流路4的过程中被加热器7加热。由加热器7加热后的空气(暖风)自吹出口 3向框体10的外部吹出。
[0065]如图4所示,风扇6位于比加热器7靠近吸气口 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路4的比风扇6靠上游侧的部分不存在加热器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减小比风扇6靠上游侧的流路4中的空气流的压力损失,因此能抑制风扇6的吸引力下降。此外,由于加热器7位于流路4的比风扇6靠下游侧的部分,因此,加热器7和吹出口 3之间的流路4的长度比较短。因此,能减小由加热器7加热后的空气的热损失。另外,自风扇6吹出的空气一定会经过加热器7,因此,能抑制自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的流速分布的不均。
[0066]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还具备整流构件5,该整流构件5在比风扇6靠近吸气口 2的位置设于内部空间4。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7设于比整流构件5靠近吸气口 2的位置。风扇6向上方送出的空气流的流速分布被整流构件5均匀化。因此,到达加热器7的是流速分布经整流构件5均匀化了的空气流。其结果是,加热器7能够均匀地加热空气流。
[0067]如图6所示,自吹出口 3吹出到外部的暖风沿着乘客的小腿向下方流动而到达交通工具的地板面。到达交通工具的地板面后的暖风被后续从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推动向后上方流动而到达吸气口 2的周边。该到达吸气口 2的周边的暖风的一部分被吸入到吸气口2中而向框体10的内部的流路供给。即,从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容易在乘客的腿周形成循环流而到达吸气口 2。因此,能够提高吸入到吸气口 2中的空气的温度,从而能够减少要求加热器7提供的加热量。
[0068]作为风扇6,可以使用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风扇6的风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例如自风扇6刚刚送出之后的空气的流速为0.4?2.0m/sec为宜。由此,容易形成上述那样的暖风的循环流。加热器7例如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电加热器。在该情况下,加热器7通过从电源(省略图示)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发热从而对在流路4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7的输出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50?300W。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7也可以是利用与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外部的热源(例如水冷式发动机)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来进行加热的热水加热器等。
[0069]如图3所示,吹出口 3在框体10的上端部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连续延伸。此夕卜,在使用状态下从座部S的前方侧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进行平面观察时,吹出口3及吸气口 2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重叠。即,在从座部S的前方侧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进行平面观察所得的平面图上使吸气口 2沿铅直方向(Z轴方向)平行移动时,吸气口 2将与吹出口 3重叠。详细而言,吸气口 2位于吹出口 3的正下方。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由于吸气口 2位于自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流的路径上,因此,自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容易到达吸气口 2。因此,能在吹出口 3和吸气口 2之间促进暖风的循环。
[0070]吹出口 3的宽度大于吸气口 2的宽度。吹出口 3的宽度W2与吸气口 2的宽度Wl的比率(W2/W1)例如在1.2?10的范围内。根据这样的结构,除了能够更充分地获得上述效果之外,还能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吹出口 3需要温暖乘客的腿肚子,因此需要规定的宽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吸气口 2附近的流路4中的空气的流速而在吸气口 2有效地吸入空气,优选吸气口 2的开口面积小。当比率(W2/W1)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同时实现乘客的腿肚子的温暖感和吸气口 2处的空气的有效吸入。
[0071]如图5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吹出口 3的开口面的法线B相对于水平面A向下方倾斜角度(吹出角度)Θ。吹出角度Θ只要大于0°且小于9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吹出角度Θ例如为30°?70°的范围。当吹出角度Θ为该范围时,自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容易沿着乘客的小腿流动,且暖风容易到达吸气口 2。因此,容易同时实现暖风到达吸气口2的容易度和乘客的小腿处的温暖感的确保。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吹出角度Θ优选为35°?60°的范围,更优选为40°?50°的范围。
[0072]如图4所示,流路4具有流路截面积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缩小的缩小流路4A。具体而言,缩小流路4A在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随着靠近吹出口 3而变小。此外,如图2所示,框体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随着靠近吹出口 3而变小。伴随于此,缩小流路4A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也随着靠近吹出口 3而变小。由此,在缩小流路4A的下游侧,空气流的流速提高。其结果是,自吹出口 3以高流速吹出暖风,因此,能够提高乘客的温暖感。
[0073]缩小流路4A形成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比加热器7靠下游侧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在加热器7的加热下所生成的暖风流过缩小流路4A而提高暖风的流速。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加热器7中流动的空气流的流速低于缩小流路4A的下游侧的空气流的流速。因此,能够利用加热器7对在加热器7中流动的空气充分地进行加热。
[0074]说明安装结构8。如图5所示,安装结构8具有与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支承结构15卡合的卡合部8A。即,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具有支承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支承结构13。具体而言,支承结构13具有以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轨道13C。支承结构13借助工具14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在工具14上例如形成有用于固定支承结构13的螺纹孔等。工具14借助铆钉等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卡合部8A与轨道13C卡合,以使框体10能够沿着轨道13C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细微地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宽度方向位置。卡合部8A例如可以从框体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延伸地形成。此外,也可以是多个卡合部8A在框体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分开设置。
[0075]如图4所示,轨道13C具有上端部13D、下端部13E及中间部13F。上端部13D朝使用状态下的上方向(Z轴的正方向)延伸。此外,下端部13E朝使用状态下的下方向(Z轴的负方向)延伸。卡合部8A与上端部13D及下端部13E卡合。卡合部8A上形成有用于与轨道13C卡合的卡合槽8B。卡合槽8B的宽度(X轴方向上的宽度)稍大于上端部13D的厚度或下端部13E的厚度。因此,乘客能够使框体10沿着轨道13C在宽度方向上微细地移动。此外,卡合部8A与轨道13C的使用状态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的两端部卡合,因此,卡合部8A卡合于轨道13A时的姿势稳定。此外,在卡合部8A与上端部13D卡合的位置和卡合部8A与下端部13E卡合的位置之间形成有规定长度以上的间隔,因此,框体10在带供暖的交通工具座椅I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晃动量减小。
[0076]中间部13F在上端部13D和下端部13E之间从框体10离开。例如,通过向形成于中间部13F的贯通孔及工具14的螺纹孔中插入并紧固螺钉,由此能够将轨道13C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S卩,能够利用中间部13E将轨道13C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上。
[0077]如图2所示,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因此,乘客能够将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宽度方向位置调整为对准乘客的左腿的位置,且能够将另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宽度方向位置调整为对准乘客的右腿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乘客的便利性。此外,当在乘客的右腿的小腿和左腿的小腿之间产生间隙时,能够防止向该隙间供给暖风。
[0078]支承结构13具有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固定于交通工具座椅11的左支承结构13A (左轨道)及右支承结构13B(右轨道)。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分别支承于左支承结构13A和右支承结构13B。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利用左支承结构13A和右支承结构13B之间的空间。有时在框体10的外部配置有向风扇6及加热器7供给电力的电源单元(省略图示)或控制风扇6的转速或加热器7的加热量的控制单元(省略图示)。例如,可以将左支承结构13A和右支承结构13B之间的空间用于配置电源单元或控制单元。此外,在电源单元或控制单元配置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下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该空间来布置将电源单元或控制单元与风扇6或加热器7电连接的线缆。
[0079]<变形例>
[0080]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可以从各种方面考虑而进行变形。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还可以具备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取到限制框体10向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锁定位置及允许框体10向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锁定解除位置。该锁定机构例如是在锁定位置处与框体10的侧面抵接的插销。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框体10因交通工具行驶中的惯性力等而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
[0081]如图7A及图7B所示,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还可以具备设于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端部上的锁定机构15。锁定机构15包括控制杆15A、锁定部15B和弹簧15C。控制杆15A及锁定部15B由弯折成L字状的板一体形成。弹簧15C以朝上方(Z轴的正方向)顶起控制杆15A的方式对构成控制杆15A及锁定部15B的L字状的板进行施力。因此,如图7B所示,锁定部15B通过与轨道13C抵接而限制框体10向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移动。
[0082]控制杆15A为了使锁定部15B从轨道13C离开而形成。如图7A所示,乘客通过克服弹簧15C的作用力而下压控制杆15A而使锁定部15B离开轨道13C。由此,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框体10能够沿着轨道13C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当乘客的手指离开控制杆15A时,L字状的板在弹簧15C的作用力下转动,直到锁定部15B与轨道13C抵接。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调整好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框体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之后限制框体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框体10因交通工具行驶中的惯性力等而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
[0083]支承结构13可以是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固定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多个钩,卡合部8A可以是与至少一个(优选为两个以上)钩卡合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卡合部8A上可以形成有用于与钩卡合的卡合孔,卡合部8A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该钩装拆。多个钩可以在宽度方向上排成一列。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简化支承结构13。
[0084]卡合部8A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结构13装拆。例如,卡合部8A可以仅与轨道13C的上端部13D卡合。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容易地从交通工具用座椅11取下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以进行维护等。
[0085]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可以构成为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详细而言是框体10)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阶段性地进行调整。另夕卜,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可以构成为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仅占有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详细而言,可以仅有两个能够固定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位置。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充分应对乘客打开腿坐在座椅上的状况和乘客合上腿坐在座椅上的状况。
[0086]支承结构13可以构成为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宽度方向上的可动区域取得较大。
[0087]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数量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
[0088]加热器7也可以设置在比风扇6靠近吸气口 2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方式,风扇6与吹出口 3的距离比较短,因此,能够提高从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的流速。其结果是,能促进吹出口 3与吸气口 2之间的暖风的循环。
[0089]当在交通工具用座椅11上安装有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时,从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的温度与从另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吹出口 3吹出的暖风的温度可以不同。即,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加热器7的加热量可以高于另一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加热器7的加热量。根据这样的方式,例如,可以从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中的靠近交通工具的窗户设置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吹出口 3吹出高温的暖风。因此,能够减小来自交通工具的窗户的冷气辐射的影响从而在感官上使乘客的温暖感均衡。
[0090]如图8所示,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I还可以具备设于左支承结构13A和右支承结构13B之间、用于调整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置的座席位置调整杆16。座席位置调整杆16可以根据该座席位置调整杆16的位置而取得限制状态和解除状态这两种状态。在座席位置调整杆16处于限制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与座席位置调整杆16相连结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来限制交通工具用座椅11和基座构件12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例如当乘客使座席位置调整杆16朝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上方(Z轴的正方向)倾斜时,座席位置调整杆16的状态从限制状态变为解除状态。当座席位置调整杆16处于解除状态的情况下,与座席位置调整杆16相连结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的锁定被解除,由此使交通工具用座椅11和基座构件12能够相对移动。由此,乘客能够调整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乘客能够容易地调整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此外,能够利用左支承结构和右支承结构之间的空间来设置座席位置调整杆。用于调整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的位置和用于调整交通工具用座椅11的位置的乘客的操作部位比较集中,因此能提高对于乘客来说的便利性。
[0091]〈第二实施方式〉
[009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B。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构成要素相同或相应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详细的说明。即,涉及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只要技术上不存在矛盾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方式。这一点对后述的实施方式也同样适用。
[0093]如图9所示,在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B的框体10上形成有上方吹出口 3B。上方吹出口 3B是以在使用状态下向上方吹出暖风的方式形成的开口。上方吹出口 3B形成在与吹出口 3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或吹出口 3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相邻的位置。即,一对上方吹出口 3B在框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如图9所示,除了从吹出口 3吹出暖风之外,还从上方吹出口 3B向上方吹出暖风。因此,能够以包绕乘客的大腿的方式供给暖风,因此能够提高乘客的温暖感。
[0094]<第三实施方式>
[0095]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C。如图10所示,在框体10上形成有斜吹出口 3C。斜吹出口 3C以在使用状态下向斜上方吹出暖风的方式形成。详细而言,斜吹出口 3C在框体10的上方以向相对于Z轴方向及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斜上方)吹出暖风的方式形成。斜吹出口 3C形成在与吹出口 3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或吹出口 3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相邻的位置。即,一对斜吹出口 3C在框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如图10所示,除了从吹出口 3吹出暖风之外,还向斜上方吹出暖风。
[0096]交通工具用座椅11基本上都与将交通工具的室内空间和外界气体隔绝的交通工具的窗户相邻。因此,有时会从交通工具的窗户向乘客辐射冷气。在该情况下,可以从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C的斜吹出口 3C朝着交通工具的窗户向斜上方吹出暖风。因此,能减小来自交通工具的窗户的冷气辐射的影响,因此能提高乘客的温暖感。斜吹出口 3C可以仅设于框体10的上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的靠近交通工具的窗户的那个端部。
[0097]<其他变形例>
[0098]如图11所示,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D也可以在框体10的前方的表面具有辐射构件10A。辐射构件1A与加热器7和吹出口 3之间的暖风进行热交换而向外部辐射热量。此外,在使用状态下,辐射构件1A向前方辐射热量。辐射构件1A为用铝、铁等制作的金属板。为了确保较大的辐射面积,在辐射构件1A的表面形成有凹凸。辐射构件1A的背面通过与框体10接触而被加热器7和吹出口 3之间的暖风加热。此外,也可以在框体10的前表面形成与辐射构件1A的大小相应的开口,并以堵塞该开口的方式装配辐射构件10A。在该情况下,辐射构件1A的背面构成流路4的一部分。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利用辐射构件1A向前方辐射热量,因此能够提高乘客的温暖感。
[0099]在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D中,可以在框体10的表面代替辐射构件1A或与辐射构件1A —同装配PTC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板状的电加热器(省略图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提高乘客的温暖感。
[0100]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分开地安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11上的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可以通过任意组合上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100D来构成。在该情况下,为了减小来自交通工具的窗户的冷气辐射的影响,宜使用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C作为一对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中的靠近交通工具的窗户的那个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
[0101]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100D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不限定于附图中XY平面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100D的姿势。使用状态下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100D的姿势也可以是附图中的XY平面相对于水平面例如成5°以下的角度地倾斜的情况下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100A?100D的姿势。
[0102]工业实用性
[0103]本说明书公开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可以应用于机动车、电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座椅。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应在比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具备: 框体,其具有吸气口、吹出口以及作为从所述吸气口向所述吹出口的空气的流路的内部空间; 风扇,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加热器,其设于所述内部空间; 安装结构,其用于以使所述框体能够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吹出口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吸气口靠上方的位置,且朝向比水平方向靠下方的方向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的流路具有流路截面积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缩小的缩小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安装结构具有与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支承结构卡合的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轨道, 所述卡合部以使所述框体能够沿着所述轨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轨道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部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轨道的上端部及所述轨道的下端部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中, 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还具备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和控制杆,该锁定部通过在该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轨道抵接而限制所述框体向所述宽度方向的移动,该控制杆用于使所述锁定部离开所述轨道。
8.一种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备: 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部; 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其以能够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在比所述座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一对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安装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备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且支承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支承结构, 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所述安装结构具有与所述支承结构卡合的卡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结构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地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左支承结构及右支承结构, 一对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分别支承于所述左支承结构和所述右支承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备设于所述左支承结构和所述右支承结构之间、用于调整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座席位置调整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结构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轨道, 所述卡合部以使所述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的所述框体能够沿着所述轨道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所述轨道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轨道的上端部及所述轨道的下端部卡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轨道在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具有从所述框体离开的中间部。
【文档编号】A47C7/74GK104169127SQ20138001566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伊濑豪彦, 黑泽美晓, 桥本笃德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