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67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电动窗帘包括一顶轨、一底部、及一遮帘。底部由顶轨悬挂,遮帘设于顶轨与底部之间。电动马达设于顶轨中且可驱使底部作垂直位移。该窗帘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电动马达电性连接且由顶轨的外侧悬挂。控制装置可控制电动马达的转动以带动底部的升降。顶轨的外侧还可设有一长形管。长形管的上末端部与顶轨相连接,且控制装置组接于邻近长形管的下末端部。
【专利说明】电动窗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0002] -些窗帘可设置马达,使得提高与下降窗帘更为方便。马达与马达的电源可设置 于窗帘顶部的支撑结构内,而遥控器可无线地控制马达的运作。这类型的电动窗帘由于制 造成本较高,所以属于相对高价的产品,而不属于低价产品。
[0003] 有鉴于此,目前有需要一种电动窗帘,可以方便地操作,制造成本更为经济,以便 改善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窗帘,其具有一电动的致动机构、以及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悬吊于外侧且可控制致动机构的运作。
[0005]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马达包括一顶轨、一底部、一遮帘。底部由顶轨悬挂,遮帘配置 于顶轨及底部之间。一卷绕单元配置于顶轨中并与底部相连接,该卷绕单元用以驱使底部 相对于顶轨作垂直位移。顶轨中还可设有一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可驱使卷绕单元作转动。该 窗帘还包括一电性连接电动马达的控制装置,且在顶轨的外侧设有一长形管。控制装置可 控制电动马达沿着一第一方向作转动以提升底部,且控制装置还可控制电动马达沿着一第 二方向转动以放下底部。长形管设有相对的一第一末端部及一第二末端部,第一末端部与 顶轨相枢接,控制装置则组接于邻近长形管的第二末端部。
[0006]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动窗帘包括一电动的致动机构、一控制装置、以及一长形管。 长形管设置于顶轨的外侧。致动机构包括一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可驱使底部相对于顶轨作 垂直位移,以便收合与展开遮帘。控制装置借助电缆组合与电动马达相电性连接,控制装置 可控制电动马达朝第一方向转动来提升底部,且控制装置还可控制电动马达朝第二方向转 动来放下底部。长形管设有相对的一第一末端部及一第二末端部。第一末端部与顶轨相连 接,控制装置由长形管的第二末端部悬挂,且电缆组合通过长形管的内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绘示一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立体图。
[0008] 图2为绘示电动窗帘的卷绕单元的示意图。
[0009] 图3为绘示电动窗帘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10] 图4为绘示图3的分解图。
[0011] 图5为绘示控制装置附近的长形管的剖视图。
[0012] 图6为绘示包括有控制装置与长形管的电动窗帘的部分示意图。
[0013] 图7为绘示遮帘下降的操作示意图。
[0014] 图8为绘示电动马达驱使转轴转动以放下遮帘的放大图。
[0015] 图9为绘示提高遮帘的操作示意图。
[0016] 图10为绘示电动马达驱使转轴转动以提高遮帘的放大图。
[0017] 图11为绘示另一实施例的包含无线遥控器的电动窗帘的示意图。
[0018] 图12为绘示另一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立体图。
[0019] 图13为绘示图12的电动窗帘的控制装置的分解图。
[0020] 图14为绘示另一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窗帘100的立体图。电动窗帘100可包含一顶 轨102、一底部104、以及一设于顶轨102与底部104之间的遮帘106。遮帘106的上端靠近 顶轨102,遮帘106的下端则靠近底部104的下端。底部104可为一长形轨或一加重元件。 依据一实施例,遮帘106例如为织物制成的蜂巢结构且包含数个巢室。蜂巢结构可具有分 别固接于顶轨102以及底部104的上端及下端。依据其它实施例,遮帘106可包含多个由 顶轨102悬挂的帘片或叶片。
[0022] 电动窗帘100也可包含一电动式的致动机构108、以及与致动机构108相连接的控 制装置120。致动机构108可带动底部104的升降,以分别收合或展开遮帘106。致动机构 108可包含多个卷绕单元112、分别组接于卷绕单元112的数条悬吊绳114、一转轴116、以 及一电动马达118。控制装置120可与电动马达118电性连接,且控制装置120可控制电动 马达118的运作,以便收合或展开遮帘106。
[0023] 卷绕单元112可在相间隔的位置装设于顶轨102中,而且可与转轴116同轴地组 接。图2为绘示卷绕单元112的结构的示意图。各卷绕单元112可包含一壳体112A及一 卷筒112B,卷筒112B枢接于壳体112A中且与转轴116相组接。藉此,各卷绕单元112分别 与转轴116转动地耦接。
[0024] 各悬吊绳114可具有一上末端部及一下末端部,悬吊绳114的上末端部与相对应 的卷绕单元112的卷筒112B相连接,悬吊绳114的下末端部则与底部104相连接。藉此, 底部104可在顶轨102的下方垂直地悬挂。各悬吊绳114可分别通过遮帘106中所形成的 开孔。
[0025] 转轴116为通过各卷绕单元112的卷筒112B,使得各卷筒112B可与转轴116同步 旋转。
[0026] 电动马达118为借助一固定架装设于顶轨102中。依据一实施例,固定架可包含 两个固接于顶轨102中的托座130。电动马达118的外壳可与两托座130相配合,以便固定 于顶轨102中。电动马达118的输出端转动地耦接于转轴116,从而驱使转轴116沿着相反 的两个方向作转动,以提升并放下电动窗帘100的底部104。
[0027] 电源供应器132可设于顶轨102中以便供应电力给电动马达118。依据一实施例, 电源供应器132可为电池。电源供应器132可配置在与电动马达118相互间隔的位置,例 如:一个卷绕单元112可配置于电动马达118与电源供应器132之间。电源供应器132配 置于顶轨102中的任何适当位置,以方便其安装或更换。电源供应器132与电动马达118 间可借助一缆线或电线相电性连接。
[0028] 配合图1、图3至图6为绘示控制装置120的安装示意图。控制装置120可借助 一电缆组合134与电动马达118电性连接,而该电缆组134可由一条或多条电缆线所组成。 电缆组合134可将控制装置120的控制讯号传送至电动马达118,且将电源供应器132的电 力讯号传送至控制装置120。电缆组合134可沿着顶轨102延伸,且由顶轨102在邻近其侧 末端的开口伸出于顶轨102。
[0029] 依据一实施例,控制装置120可包含一壳体136、一电路板138、以及两个按钮盖 140A、140B。壳体136由两个盖体136A、136B组接而成,电路板138上设有两个按钮垫138A、 138B,而两个按钮盖140A、140B分别与两个按钮垫138A、138B相组接。
[0030] 壳体136可具有任何让使用者容易握住的形状。壳体136的内部组接电路板138。 壳体136的外表面也可包含数个开孔143A、143B,两个按钮盖140A、140B分别定位于两个开 孔143A、143B且与电路板138的两按钮垫138A、138B相对齐。按钮垫138A与按钮盖140A 的组合形成控制装置120的一按钮142A,而按钮垫138B与按钮盖140B的组合形成控制装 置120的另一按钮142B。
[0031] 两个按钮142AU42B可用来控制电动马达118的运作。例如,按下按钮142A可使 得电动马达118沿着第一方向转动,以便提升底部104,而按压按钮142B可使得电动马达 118沿着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便放下底部104。
[0032] 电缆组合134具有第一末端部及第二末端部,电缆组合134的第一末端部与电路 板138电性连接,电缆组合134的第二末端部则设于顶轨102中。由顶轨102的侧末端部 向下垂直地延伸有一长形管144,而电缆组合134的一部分134A为延伸于顶轨102之外并 通过长形管144的内部。长形管144具有线性形状,且可包围电缆组合134中暴露在顶轨 102之外的该部分134A。依据一实施例,长形管144为中空的塑胶棒,而电缆组合134可通 过长形管144的内部。长形管144的下末端部144A可与控制装置120相固接,例如与控制 装置120的壳体136相固接,而长形管144的上末端部144B与位于顶轨102的外侧的枢接 组件146相连接。下末端部144A可与壳体136相互锁定,且锁定的方式例如为借助卡槽与 凸肋的相互卡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采用其它的方式将下末端部144A与壳体136 相互锁定,包括焊接、粘接等。
[0033] 参阅图3至图6,顶轨102的侧末端可固接有一盖体148。枢接组件146例如包含 有第一、第二连接部146AU46B,第一连接部146A与长形管144的上末端部144B相固定,第 二连接部146B与盖体148相固定,且第一连接部146A与第二连接部146B相互枢接。第一、 第二连接部146AU46B可为管状体,以利电缆组合134通过第一、第二连接部146AU46B。
[0034] 根据上述的结构,控制装置120可借助长形管144悬挂于顶轨102的下方。长形 管144的长度可比遮帘106的最大展开长度来的短,但长形管144的长度要足以让使用者 方便握取控制装置120,其中控制装置120维持邻近长形管144的下末端部144A。此外,长 形管144与控制装置120可借助枢接组件146相对于顶轨102同步旋转至多个位置,以方 便使用者握住并操作控制装置120。另外,长形管144还可保护电缆组合134,以避免其缠 绕或受损。
[0035] 值得一提,长形管144亦可能以其它的方式配置。例如,长形管144可为向下垂直 延伸的弹性塑胶管,而电缆组合134可通过长形管144。其它的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枢接组件 146,使长形管144的上末端部144B为一自由端,其位于邻近顶轨102的外侧。
[0036] 配合图1至图6,图7至图10为绘示电动窗帘100的操作示意图。当使用者按下 按钮142B,控制装置120的电控制讯号沿着电缆组合134传送至电动马达118以驱动电动 马达118。电动马达118转动时便可带动转轴116旋转,以便放下底部104 (如图7与图8 所示)。当使用者按下按钮142A,控制装置120沿着电缆组合134传送另一电控制讯号以驱 动电动马达118,使转轴116朝另一方向转动来提升底部104 (如图9与图10所示)。
[0037] 图11为绘示电动窗帘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2(V 还可包含一无线遥控器160。无线遥控器160可包含数个按钮,且可与控制装置120'内的 无线通讯界面进行无线通讯。因此,使用者可操作无线遥控器160上的按钮,便可传送无线 讯号(例如红外线讯号)至控制装置120',接着控制装置120'沿着电缆组134传送相对应 的电控制讯号以驱动电动马达118来提升或放下底部104。依据设计上的需求,与无线遥控 器160通讯的控制装置120'上可不设有控制电动马达118的按钮。
[0038] 图12为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设有控制装置170的电动窗帘100的示意图。如 同上述,控制装置170可借助长形管144内的电缆组合134 (如图13所示)与电动马达118 电性连接,且控制装置170可在长形管144的下末端部悬挂。然而,本实施例未在顶轨102 内设有电源供应器132,而是在控制装置170上整合远距离电源供应器,该远距离电源供应 器为借助电缆组合134提供电力至电动马达118。
[0039] 配合图12,图13为绘示控制装置170的分解图。控制装置170可包含一壳体172、 一电池容置腔174、数个电池176、以及一控制按钮178。电池容置腔174设于壳体172中, 而该些电池176置放于电池容置腔174内。电池176的电力可借助电缆组合134传送至 电动马达11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钮178可具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为暂停电动马达 118,使得底部104维持于所在的位置;第二种状态为将控制装置170的控制讯号经由电缆 组合134传送至电动马达118,使得电动马达118朝一方向转动而带动底部104升起;第三 种状态则为将控制装置170的另一控制讯号经由电缆组合134传送至电动马达118,使得电 动马达118朝另一方向转动而带动底部104下降。
[0040] 因电源供应器整合于控制装置170中,让使用者方便替换或维修电源供应器。例 如,因控制装置170位于较低的位置,使电池176更容易更换。
[0041] 图14为绘示另一实施例的电动窗帘200的示意图。如同上述,电动窗帘200可包 含顶轨102、底部104、设于顶轨102与底部104之间的遮帘106、以及致动机构108,且致 动机构108可带动底部104的升降,以便收合与展开遮帘106。同样地,致动机构108可包 含多个卷绕单元112、分别连接于卷绕单元112的多条悬吊绳114、转轴116、以及电动马达 118。此外,控制装置170可借助电缆组合234与电动马达118电性连接。
[0042] 电动窗帘200未设有长形管144。顶轨102固接有盖体238,而盖体238设有一开 孔236。至于电缆组合234则可经由开孔236伸出于顶轨102。延伸于顶轨102外侧的部 分电缆组合234可外露,而控制装置170可由电缆组合234的下末端部悬挂。在本实施例 中,延伸于顶轨102外侧的部分电缆组合234可包含第一、第二电缆234A、234B、及一连接 组件240。第一、第二电缆234A、234B可经由连接组件240拆卸地相互组接。例如,连接组 件240可包含第一、第二连接件240A、240B,第一连接件240A与第一电缆234A的一末端部 相固定,第二连接件240B则与第二电缆234B的一末端部相固定,且第一、第二连接件240A、 240B可拆卸地相组接。
[0043] 将第一连接件240A与第二连接件240B相互拆开后即可使得第一电缆234A与第 二电缆234B相分离,使得控制装置170的电力无法传送至电动马达118。藉此,可单独地贮 藏控制装置170。
[0044] 当电动窗帘200运作时,第一连接件240A与第二连接件240B可相互连接,控制装 置170可将电力经由电缆组合234传送至电动马达118。接着,借助控制装置170的操作即 可控制窗帘200的升降。
[0045] 为了方便放置控制装置170,也可提供一固定托座244。固定托座244可固接于房 间的一部分(例如墙壁),而控制装置170可设于固定托座244上。
[0046]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窗帘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电动窗帘包含一控制装置,而控制装 置可与顶轨内的致动机构作电性连接。控制装置可悬挂于顶轨的外侧,以方便使用者握取 并操作致动机构的电动马达。
[0047]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 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 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制。其它元 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0048] 【附图标记说明】
[0049] 100电动窗帘 102顶轨
[0050] 104底部 106遮帘
[0051] 108致动机构 112卷绕单元
[0052] 11放壳体 11?卷筒
[0053] 114悬吊绳 116转轴
[0054] 118电动马达 120控制装置
[0055] 130托座 132电源供应器
[0056] 134电缆组合 134A电缆组合的一部分
[0057] 136 壳体 136A 盖体
[0058] 136B盖体 138电路板
[0059] 138A按钮垫 138B按钮垫
[0060] 140A按钮盖 140B按钮盖
[0061] 142A 按钮 142B 按钮
[0062] 143A 开孔 143B 开孔
[0063] 144长形管 144A下末端部
[0064] 144B上末端部 146枢接组件
[0065] 146A第一连接部 146B第二连接部
[0066] 148盖体 120'控制装置
[0067] 160无线遥控器 170控制装置
[0068] 172壳体 174电池容置腔
[0069] 176电池 178控制按钮
[0070] 200电动窗帘 234电缆组合
[0071] 234A第一电缆 234B第二电缆
[0072] 236开孔 238盖体
[0073] 240连接组件 240A第一连接件
[0074] 240B第二连接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动窗帘,包括: 一顶轨; 一底部,其从该顶轨悬挂; 一遮帘,配置于该顶轨与该底部之间; 一卷绕单元,配置于该顶轨中并与该底部连接,该卷绕单元可转动以驱使该底部相对 于该顶轨作垂直位移; 一电动马达,配置于该顶轨中,该电动马达可驱使该卷绕单元转动; 一控制装置,其与该电动马达电性连接,该控制装置可控制该电动马达朝向一第一方 向作转动来提升该底部,以及朝向一第二方向作转动以放下该底部;以及 一长形管,设置于该顶轨的外侧,该长形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 一端部与该顶轨相枢接,该控制装置组接于邻近该长形管的第二端部。
2.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长形管经由该顶轨的一侧末端 部向下垂直地延伸。
3.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与一电缆组合相连接, 且该电缆组合通过该长形管的内部。
4. 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组合可传送该控制装置的 控制讯号以及电力讯号,以便控制该电动马达。
5. 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组合具有一第一末端部以 及一第二末端部,该第一末端部与该控制装置相连接,该第二末端部则设于该顶轨中。
6. 如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末端部与该电动马达相连 接。
7. 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长形管的第一末端部借助一枢 接组件与该顶轨相连接,而该电缆组合通过该枢接组件以及该顶轨的内部。
8. 如权利要求第7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部 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长形管的该第一末端部相固定,该第二连接部与该 顶轨的一盖体相固定并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枢接,且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为管体 状,以便该电缆组合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二连接部。
9.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卷绕单元可借助一悬吊绳与该 底部相连接,该悬吊绳的一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第二末端部分别连接于该卷绕单元以及该底 部。
10.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按 钮,经由操作该一个或多个按钮即可使得该电动马达选择地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作转 动。
11.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动马达具有一输出端,该输 出端与一转轴相连接,而该卷绕单元与该转轴同轴地组接。
12.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动马达的电力经由该控制装 置内的电源供应器所供应。
13. 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长形管为中空的塑胶管。
14. 一种电动窗帘,包括: 一顶轨; 一底部,其由该顶轨悬挂; 一遮帘,设于该顶轨与该底部之间; 一致动机构,包含一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可驱使该底部相对于该顶轨作垂直位移,以 便收合及展开该遮帘; 一控制装置,借助一电缆组合与该电动马达电性连接,该控制装置可控制该电动马达 朝向一第一方向作转动来提升该底部,以及朝向一第二方向作转动以放下该底部;以及 一长形管,设置于该顶轨的外侧,该长形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末端部及一第二末端部, 该第一末端部与该顶轨相连接,该控制装置由该长形管的该第二末端部悬挂,且该电缆组 合通过该长形管的内部。
15.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长形管从该顶轨的一侧末端 部向下垂直地延伸。
16.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组合具有一第一末端部 以及一第二末端部,该第一末端部与该控制装置相连接,而该第二末端部设于该顶轨内。
17.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长形管的该第一末端部借助 一枢接组件与该顶轨相连接,而电缆组合通过该枢接组件以及该顶轨的内部。
18. 如权利要求第17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接部 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长形管的该第一末端部相固定,而该第二连接部与 该顶轨的一盖体相固定并与该第一连接部相互枢接,且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为管 体状,以便该电缆组合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二连接部。
19.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按 钮,该一个或多个按钮可驱使该电动马达选择地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作转动。
20.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动马达具有一输出端,该输 出端与一转轴相连接,而该致动机构还包含一卷绕单元,该卷绕单元与该转轴同轴地组接。
21. 如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该电动马达的电力经由该控制 装置内的电源供应器所供应。
【文档编号】E06B9/72GK104110207SQ201410141612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游福来, 黄清添, 黄乾峰 申请人:德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