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5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承载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元件,包括一支撑板、数个弹性圈、至少二个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该弹性圈分设于该支撑板外侧,且其总圈数为n+1,n为整数,并使该弹性圈分别为第1~n+1个该弹性圈,该第一连接部设于该支撑板与第1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设于第n个该弹性圈与第n+1个该弹性圈之间,且n为偶数,该第二连接部设于第n个该弹性圈与第n+1该弹性圈之间,且n为奇数,当该弹性圈受力产生形变后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供纳物,该承载元件于未使用状态下近似板状体而便于收纳且不过度占有空间,而使用时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排列状态与载物重量调整形成的该容置空间,使其为最适于纳物的态样。
【专利说明】承载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收纳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物品重量产生对应容置空间以达到收纳功效,且于未放置物品状态下保持板状结构的承载元件。
【背景技术】
[0002]用于载物的用品或装置可说五花八门,不论要承载的物品外型及大小为何,大多都有对应的产品可供使用。然而,无论何种产品或装置,必定形成有至少一容置空间以供放置使用,在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即必须先因应容置空间以进一步完成整体的结构及造型,因此,当产品制作完成后即无法再随意更改外型甚或是容置空间的位置,若欲收纳或扩展应用范围,则必须透过特殊的机构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外观变化性与收纳便利度。
[0003]常见的载物用品如各类柜体、箱体或是置物架等物,大多具有一定的体积及固定的外型,以多层或多隔间的置物架为例,其具有多个可供放置的区域空间,当该些区域空间未完全被使用时,由于未被使用的区域无法单独收纳因而造成空间的浪费,再者,其外型与组合于制造后即呈固定态样,无法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意移动或变更而降低其机动性与便利性。而或目前市面上具有可供拆解的组合柜体等收纳产品,可改善上述无法随意置换、堆栈或移动等缺失,但如前述,其仍无法解决多余容置空间的收纳问题,且于设计时所分割或区隔出的容置空间皆已为固定的大小,而无法自由地根据欲放置的物品变更大小或所占体积,仍为目如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故本实用新型设计者构思一种承载元件,希望可解决并改善上述现有各式供以载物的元件所具有的缺失与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元件,供以收纳各式物品之用,于非使用状态下,该承载元件近似一板体而具有便于收纳及节省空间的优点,而于载物时通过物品本身重量施予该承载元件以产生最适于容纳物品的容置空间,以避免浪费过多空间,且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自行连接组设多个承载元件以达到大量收纳的功效,且依据造型及形状大小设计,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为椅具使用。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元件,其包括:一支撑板;数个弹性圈,分设于该支撑板外侧,且该数个弹性圈的总圈数为n+l,n为整数,并使该数个弹性圈分别为第I?η+1的该弹性圈;至少二个第一连接部,设于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设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且η为偶数;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设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且η为奇数,其中,该数个弹性圈受力产生形变后形成一容置空间供以使用,并以该支撑板为承载点。
[0007]其中,第η+1个该弹性圈的顶侧及底侧面积大于其余的该每一个弹性圈的顶侧及底侧面积,且于第η+1个该弹性圈设有至少一组接部,以供组装多个该承载元件。
[0008]再者,该支撑板及该数个弹性圈选自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其中之一,以根据使用环境或使用者需求变化该承载元件的外型。
[0009]于一实施例之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一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一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也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二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排列如图1所示。
[0010]于又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至少三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也分设有至少三个该第二连接部,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排列如图3所示。
[0011]于另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及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四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二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使该等第一连接部及该等第二连接部的排列如图4所
/Jn ο
[0012]于上述的实施态样中,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该第一连接部及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别呈对齐排列设置。
[0013]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第η〈15的该弹性圈处,该支撑板及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设有四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15个该等弹性圈处,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六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15个该等弹性圈处,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于第η> 15个该等弹性圈处,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分设有四个该第二连接部,使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的排列如图6所
/Jn 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平面示意图;
[0015]图2Α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0016]图2Β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又一实施态样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7Α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0022]图7Β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0023]附图标记说明:1_承载元件;10_支撑板;11_弹性圈;111-组接部;12_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2_容置空间;3-手机;4_承载元件;40_支撑板;41_弹性圈;42_第一连接部;43_第二连接部;44_支撑架;5_容置空间;6_使用者。【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清楚表达本实用新型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0025]请参阅图1、2A及2B,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及各动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元件I通过重力作用而形成一容置空间2以供载物,或作为椅具使用。承载元件I包含一支撑板10、数个弹性圈11、至少二个第一连接部12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3。
[0026]支撑板10用以作为承载元件I的承载点,以载物为例,支撑板10为主要受力点且同时供以承载物品,使物品具有可供以施力的区域。
[0027]弹性圈11分设于支撑板10夕卜侧,且弹性圈11的总圈数为n+1,而η为整数,并使弹性圈11分别为第I?η+1个弹性圈11。于本实施例中,使η为10,因此弹性圈11的总圈数即为11圈,然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其中,第η+1个弹性圈11的顶侧面积及底侧面积大于其余的每一个弹性圈11的顶侧及底侧面积,且较佳者,于第η+1个弹性圈11设有至少一组接部111,于本实施例中,组接部111为四个且分别为一透孔贯穿于第η+1个该弹性圈11,通过组接部111可将多个承载元件I加以组合而形成大型的载物装置。
[0028]至少二个第一连接部12设于支撑板10与第I个弹性圈11之间,以及设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且η为偶数。以本实施例而言,第一连接部12呈数个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2设于支撑板10与第I个该弹性圈11之间,其余的第一连接部12则分设于第η=2、4、6、8及10圈的弹性圈11与第η+1=3、5、7、9及11圈的弹性圈11之间,而具有增强承载元件I刚性的功效并可依据第一连接部12的设置调整承载元件I的受力形变态样。
[0029]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3设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且η为奇数。以本实施例而言,第二连接部13呈数个设置,且第二连接部13分别设于第η=1、3、5、
7、9及11圈的弹性圈11与第η+1=2、4、6、8及10圈的弹性圈11之间,同于第一连接部12,通过第二连接部13也可达到提升承载元件I刚性的功效,并通过调整第二连接部13的设置以变更承载元件I的受力形变态样。
[0030]特别一提的是,承载元件I整体近似一板体,且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第一连接部12及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第二连接部13分别呈对齐排列设置,如图1所示,而使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于承载元件I上的排列分别近似直线状,再者,于本实施例中,于支撑板10与第I个弹性圈11之间以及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分设有二个第一连接部12,且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第一连接部12呈相对设置,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也分设有二个第二连接部13,且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第二连接部13呈相对设置,使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的排列近似一十字状。
[0031]如图2Α所示,使用时,以支撑板10为施力点施加重力以让承载元件I的弹性圈11受力而形变,由于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因此承载元件I未设置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的区域会受力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使承载元件I形成容置空间2并达到载物的功效。而如图2Β所示,其以容置一手机3为例说明,当将手机3放置于承载元件I的一侧时,支撑板10作为承载重量的主要接触区域,而使承载元件I受重而变形并形成容置空间2以放置手机3,且取下手机3后,弹性圈11通过弹性恢复力自动回复至未载物前的状态以便于收纳承载元件I。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放置手机3,可任意摆放所需承载的物品,且承载元件I的尺寸可依据需求调整以因应不同的欲放置物品。
[0032]请一并参阅图3及4,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与另一实施态样。如图3所示,于支撑板10与第I的弹性圈11之间以及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弹性圈11之间分设有至少三个第一连接部12,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也分设有至少三个第二连接部12,于本实施态样中,于相同圈数位置的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等间隔设置,而使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于承载元件I上的排列呈对称的放射状。然而于设于支撑板10与第I个弹性圈11之间以及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2,及设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3也可为四或五或六个以上,本实施态样中仅以三个为例说明,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0033]如图4所示,于支撑板10及第I个弹性圈11之间以及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分设有四个第一连接部12,于第η个弹性圈11与第η+1个弹性圈11之间分设有二个第二连接部13,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第二连接部13呈相对设置,而使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3于承载元件I上的排列如图4所示的形状,并使承载元件I整体于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形变,使承载元件I可依据用户需求变更容置空间的大小与形状,以增添承载元件I的变化性。
[0034]请再一并参阅图5,支撑板10及弹性圈11可选自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其中之一,并可相互搭配,而于图5中显示承载元件I的其他形状态样,其中,于图5的承载元件I的第η+1个弹性圈11分别为三角形、圆形以及矩形,并可通过组接部111相互连接使用,然本实用新型的造型并不局限于此。
[0035]请继续参阅图6、7Α及7Β,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及各动作示意图。承第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即不再加以详述。于本实施例中,使n>30,SP承载元件4的弹性圈41的总圈数大于31圈,并且于第n〈15个弹性圈41处,支撑板40与第I个弹性圈41之间以及第η个弹性圈41与第η+1个弹性圈41之间设有四个第一连接部42,于第η>15个弹性圈41处,于第η个弹性圈41与第η+1个弹性圈41之间分设有六个第一连接部42,于第η〈15个弹性圈41处,第η个弹性圈41与第η+1个弹性圈41之间分设有二个第二连接部43,于第η>15个弹性圈41处,第η个弹性圈41与第η+1个弹性圈41分设有四个第二连接部43,使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43于承载元件4上的排列如图6所示的态样。其中,第η〈15个每一弹性圈41处所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2及第二连接部43,于相异圈数位置分别呈对齐排列设置,使第一连接部42及第二连接部43近似直线状排列,而于第η>15个每一弹性圈41处,于相同圈数位置的部分第一连接部42随圈数提升而增大彼此的间距,于相同圈数位置的第二连接部43两两相邻设置,且也随圈数提升而彼此的间距,使部分的第一连接部42及第二连接部43于承载元件4上的排列造型近似V字形,且略呈弯曲状。
[003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43于承载元件4整体上的排列位置非呈对称状,因此当装载物品并自支撑板40处施加力量时,承载元件4会因第一连接部42与第二连接部43的排列密集度与位置,而于不同区域产生相异的形变程度与态样,而如图7Α所示,将承载元件4以水平线区分为上下两区域,由图中可见承载元件4上方区域的第一连接部42及第二连接部43的数量与分布较下方区域少且松散,因此当支撑板40受力后,承载元件4的上方区域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形变,并与下方区域一并形成容置空间5以供纳物。为了使承载元件4于载物时更加稳固,可于第η+1个弹性圈41外侧连接设有一支撑架44,由此使承载元件4可摆放于一平面并形成如图7Β所示的态样,而图7Β中,以本实用新型作为椅具使用为例说明,当一使用者6乘坐于承载元件4时弹性圈41因使用者6重量而产生形变,并通过第一连接部42及第二连接部43调整承载元件4整体的形变状态,形成容置空间5以供使用者6乘坐于上,而当使用者6离开承载元件4后,弹性圈41即受弹性恢复力自动调整回承重前的态样,以便于收纳且可避免空间浪费。
[003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元件1、4可根据应用范围而采用各种材料制成,如塑料、塑钢、木材或压克力等,且通过调整承载元件1、4的大小以及第一连接部12、42与第二连接部12、42于承载元件1、4上的排列位置,可扩展承载元件1、4的应用范畴,除了作为收纳物品之用,甚可作为椅具供人乘坐,且本实用新型也可做为装饰照明灯具的灯罩或室内用的隔间屏风,通过弹性圈11、41形变的间隙可产生独特的照光态样。
[0038]然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支撑板; 数个弹性圈,分设于该支撑板外侧,且该弹性圈的总圈数为η+1,η为整数,并使该弹性圈分别为第I~η+1个该弹性圈; 至少二个第一连接部,设于该支撑板及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设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且η为偶数;及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设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且η为奇数,其中,该弹性圈受力产生形变后形成一容置空间供以使用,并以该支撑板为承载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第η+1个该弹性圈的顶侧及底侧面积大于其余的该每一弹性圈的顶侧及底侧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第η+1个该弹性圈设有至少一组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及该弹性圈选自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 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一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一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也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二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使该第一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贯穿该支撑板的直线,该第二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贯穿该支撑板的直线并且垂直于该第一连接部形成的总排列态样。
6.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至少三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也分设有至少三个该第二连接部,使该第一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三条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直线,该第二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也为三条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直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四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位于相同圈数位置的二个该第二连接部呈相对设置,使该第一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四条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直线,该第二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贯穿该支撑板的直线。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该第一连接部及位于相异圈数位置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别呈对齐排列设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呈数个设置,且于第η〈15个该弹性圈处,该支撑板与第I个该弹性圈之间以及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设有四个该第一连接部,于第η>15个该弹性圈处,于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六个第一连接部;于第η〈15个该弹性圈处,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二个该第二连接部,于第η>15个该弹性圈处,第η个该弹性圈与第η+1个该弹性圈之间分设有四个该第二连接部,使该第一连接部的总排列态样为二条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直线以及二个呈V形并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曲线,该第二连接部的总排 列态样为二个呈V形并自该支撑板处向外发散的曲线。
【文档编号】A47C3/00GK203802204SQ20142018534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6日
【发明者】戴君庭 申请人:戴君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