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750发布日期:2018-06-08 19:4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尤其涉及能够折叠变形的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解决各种置物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另外,考虑到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的收纳空间的问题,也提出了各种能够折叠变形的置物架。

例如,就瓶装酒的存放而言,尤其是在冰箱等中存放瓶装酒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冰箱中并未设置酒架,因此需要直接将瓶装酒叠放在棚架上。这样,在需要取出被置于下层的某一瓶酒时,操作比较麻烦,而且有可能由于抽取下层的瓶装酒使得上层的瓶装酒掉落或滚落。另外,若是叠放的为不同种类的瓶装酒,难以快速准确地取出期望的瓶装酒。

另外,有的冰箱中虽然设置有酒架,但是由于冰箱空间的问题,大多只能存在一层瓶装酒。这样,可存放的瓶装酒的数量少,可能还是需要直接将瓶装酒叠放在棚架上。也可能存在上述的因叠放瓶装酒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架及储藏柜用置物架,能够增多可置物空间,能够易于取放所置物品,能够节省置物架本身的收纳空间,容易变形且用途多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多个杆可动连接为形成多个可活动变形的平行四边形而成,多个所述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所述平行四边形共用所述杆或所述第一框架或所述第二框架,从而多个所述平行四边形构成为可连环连动,所述置物架能够在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间变形,在所述立体置物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多个杆形成多个用于置物的四边形孔,在所述平板置物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及所述多个杆折叠成能够作为搁板的单层平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在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间变形,该置物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长度与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相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宽度;以及多个杆,所述多个杆按每四个所述杆顺次可动连接而构成杆组件,所述杆组件,一端可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且另一端可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至少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四个角部可动连接有所述杆组件,在所述立体置物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多个杆形成多个用于置物的四边形孔,在所述平板置物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及所述多个杆折叠成能够作为搁板的单层平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体置物状态下,构成所述杆组件的四个所述杆中相邻的所述杆间、所述杆组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杆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及所述杆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所述杆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为大致垂直的关系,从而构成多个用于置物的四边形孔。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置物状态下,所述第一框架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条边框分别从所述第二框架的表面的一侧及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框架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条边框重叠,各所述杆组件存在于由重叠着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所成的空间中。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在所述第一框架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形成有台阶部,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在所述第二框架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台阶部能够嵌合。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杆中包括第一杆、长度与所述第一杆相同的第二杆及长度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短的第三杆,所述杆组件是将所述第三杆、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以此顺序依次可动连接而成的。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中的任意一方为在一端形成有卡合突起、且在另一端形成有设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卡合轴的杆,任意另一方为在一端形成有卡合孔、且在另一端形成有设置在所述凹部内的卡合轴的杆,所述卡合突起能够与所述卡合孔嵌合,所述第三杆在两端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杆或所述第二杆的所述卡合轴卡合的卡合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的所述卡合部设置有切口部,所述第三杆的两端所形成的所述卡合部的所述切口部的朝向相反。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杆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缘侧形成有平整定位肋和垂直定位肋,在所述第一杆及所述第二杆的所述凹部内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平整定位肋或所述垂直定位肋抵接的弹性变形肋。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中间部设置有突起部和孔部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沿长度方向的边框上设置有突起部和孔部中的至少另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该储藏柜用的置物架是上述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被支承于所述储藏柜上所形成的支承部使用,所述置物架在所述立体置物状态下的长度与在所述平板置物状态下的长度相等。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置物架,能够增多可置物空间,能够易于取放所置物品,能够节省置物架本身的收纳空间,能够容易地在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下变形,有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而实现了用途多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为立体置物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图2中的A区域放大表示的图。

图5是将图2中的B区域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将图2中的C区域放大表示的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

图8是将图2中的D区域放大表示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为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的中间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为平板置物状态时的正面的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为平板置物状态时的背面的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储藏柜用置物架以立体置物状态支承于储藏柜的状态的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储藏柜用置物架以平板置物状态支承于储藏柜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置物架100的构成与连接>

下面,结合图1~9对本发明的置物架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100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为立体置物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图2中的A区域放大表示的图。图5是将图2中的B区域放大表示的图。图6是将图2中的C区域放大表示的图。图7是图6的分解图。图8是将图2中的D区域放大表示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置物架的第二框架与杆组件的连接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置物架100由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和多个杆6、7、8可动连接为形成多个可活动变形的平行四边形而成。

第一框架10如图3所示,由两条沿长度方向的长的边框101、101和两条沿宽度方向的较短的边框102、102构成为俯视时大体呈矩形。在第一框架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在该第一框架10的表面侧和背面侧,通过边框101、101和边框102、102形成有台阶部10a。该台阶部10a可以为L字状,能够与后述的第二框架5的凹陷部5a嵌合。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框架10的边框102、102上形成有用于与杆连接的多个连接轴部10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框架10的大致角部形成有例如4个连接轴部10e。连接轴部10e与第一框架10的边框101、101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间隔例如为后述的杆的宽度。另外,在第一框架10的边框101、101上设置有突起部和孔部中的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孔部10c。

第二框架5如图3所示,由三条沿长度方向的长的边框51、51、53和两条沿宽度方向的较短的边框52、52构成为俯视时大体呈曰字形。在第二框架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在该第二框架5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在边框52、52处形成有凹陷部5a。该凹陷部5a可以为U字状,能够与前述的第一框架10的台阶部10a嵌合。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框架5的边框52、52上形成有用于与杆连接的多个连接轴部5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框架5的大致角部形成有例如4个连接轴部5e。而且,多个连接轴部5e均形成在第二框架5的内侧。连接轴部5e与第二框架5的边框51、51、52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间隔例如为后述的杆的宽度。另外,在第二框架5的边框51、51上设置有突起部和孔部中的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孔部5c。另外,第二框架5长度与第一框架10的长度大致相同,且宽度大于第一框架10的宽度。

多个杆6、7、8中包括第一杆6、长度与第一杆6相同的第二杆7及长度比第一杆6和第二杆7短的第三杆8。

如图3所示,第一杆6为在一端形成有卡合孔6d、且在另一端形成有设置在凹部内的卡合轴6e的杆,第二杆7为在一端形成有卡合突起7d、且在另一端形成有设置在凹部内的卡合轴7e的杆。另外,第一杆6及第二杆7也可以在各自的中间部分别设置有突起部和孔部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有突起部6c、7c。

第三杆8如图3所示,在两端形成有能够与第一杆6的卡合轴6e或第二杆7的卡合轴7e卡合的卡合部8e。第三杆8的卡合部8e可以设置有切口部。另外,第三杆8的两端所形成的卡合部8e的切口部的朝向可以相反。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杆6、7、8按每四个杆顺次可动连接而构成杆组件8678。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杆组件是将第三杆8、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以此顺序依次可动连接而成的。具体地,第三杆8的卡合部8e与第一杆6的另一端所设置的卡合轴6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进而第一杆6的一端所设置的卡合孔6d与第二杆7的另一端上设置的卡合轴7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进而第二杆7的一端上设置的卡合突起7d与另一个第三杆8的卡合部8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从而通过第三杆8、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构成杆组件8678。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杆组件8678,其一端可动连接于第一框架10,且另一端可动连接于第二框架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一端即第三杆8的一个卡合部8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于第一框架10上的一个连接轴部10e,且另一端即另一个第三杆8的一个卡合部8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于第二框架5的一个连接轴部5e,第一杆6的突起部6c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于第二框架5的孔部5c,第二杆7的突起部7c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于第一框架10的孔部10c。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用四个杆组件8678,将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5连接起来。

如上所述,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在相互连接时,均为可动连接。因此,由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和多个杆(6、7、8)可动连接成的置物架100中,形成有多个可活动变形的平行四边形,这多个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平行四边形共用杆或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从而多个平行四边形构成为可连环连动,由此,置物架100能够在图2所示的立体置物状态与图11A、图11B所示的平板置物状态间变形。

另外,如图7所示,优选的,在第三杆8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缘侧形成有平整定位肋81和垂直定位肋82,并在例如第二杆7的凹部内形成有能够与平整定位肋81或垂直定位肋82抵接的弹性变形肋71。另外,虽未图示,但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杆6的凹部内形成有能够与平整定位肋81或垂直定位肋82抵接的弹性变形肋。

另外,关于上述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及多个杆的尺寸关系,例如可以是,以第三杆8的两个卡合部8e间的距离为参考基础值的情况下,第一杆6和第二杆7的长度是该参考基础值的3倍,第一框架10的长度是该参考基础值的4倍,第二框架5的长度是该参考基础值的4倍。

<置物架100的置物状态及状态变换>

如上所示构成的置物架100,具有图2所示的立体置物状态和图11A、图11B所示的平板置物状态这两种置物状态,并且能够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通过由用户进行的简便的操作发生变形,在这两种置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在置物架100处于立体置物状态时,通过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和多个杆6、7、8,以可动连接的方式形成多个用于置物的四边形孔。

另外,在置物架100处于立体置物状态时,构成杆组件8678的四个杆(本实施方式为第三杆8、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中相邻的杆间、杆组件8678的一端的杆8与第一框架10之间及杆组件8678的另一端的杆8与5第二框架之间,为大致垂直的关系,从而构成多个用于置物的四边形孔。具有能够设置更多层的置物空间的效果。并且,各四边形彼此独立,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取放置物架100上的物品。

另外,在置物架100处于立体置物状态时,A区域的第一杆6与第二杆7的连接如图4所示,为大致垂直的可动连接;B区域的第一杆6与第二框5之间如图5所示,在第一杆6的中间部设置的突起部6c与相应地在第二框架5的沿长度方向的边框51上设置的孔部5c嵌合,以将第一杆6与第二框5固定连接;C区域的第二杆7与第三杆8的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杆7的一端上设置的卡合突起7d与另一个第三杆8的卡合部8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的同时,在第三杆8上所形成的垂直定位肋82与在所述第二杆7的凹部内形成的弹性变形肋71相抵接,使得第二杆7与第三杆8的连接成为大致垂直的固定连接。

另外,当在第三杆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侧都形成有平整定位肋81和垂直定位肋82的情况下,D区域的第三杆8与第二框架5的连接如图8所示,第三杆8的一个卡合部8e以卡合的方式可动连接于第二框架5的一个连接轴部5e的同时,在第三杆8上所形成的垂直定位肋82与第二框架5相抵接,使得第三杆8与第二框架5的连接成为大致垂直的固定连接。

另外,当在第三杆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缘侧都形成有平整定位肋81和垂直定位肋82的情况下,第三杆8与第一框架10的连接也同样会成为大致垂直的固定连接。

这样,通过在第三杆8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缘侧形成有平整定位肋81和垂直定位肋82的定位作用、以及/或者、第一框架10或第二框架5与杆6、7、8之间的嵌合,能够使置物架100稳定地保持在立体置物状态,避免发生置物过程中置物架100发生变形导致物品难取放或掉落等问题。

另外,当从图2的状态起,用户沿着图2所示的“收起”的方向,对置物架100进行操作时,第三杆8与其他部件的抵接或嵌合被解除,之后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及多个杆在用户的力的作用下连环连动地发生变形,渐渐收拢成如图9所示那样,第一框架10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条边框102、102分别从第二框架5的表面的一侧及另一侧、与第二框架5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条边框52、52重叠,第二框架5上的凹陷部5a与第一框架上的台阶部10a嵌合,且各杆组件8678存在于由重叠着的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5所成的空间中,最终变形为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平板置物状态。

在平板置物状态下,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及多个杆6、7、8折叠成单层平板,该单层平板能够作为搁板使用。这样,置物架100在被折叠状态下也能作为搁板使用,增加了置物架的用途。另外,在收纳置物架100时可以使置物架100成为平板置物状态,这样能够实现节约收纳空间。

另外,当用户想要将平板置物状态的置物架100变形为立体置物状态时,对第二框架5上的凹陷部5a与第一框架上的台阶部10a进行操作,使两者朝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并继续施力直到变形为图2所示的立体置物状态即可。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置物架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这仅仅是例示性的,并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仅限于此,可以有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第一杆6、第二杆7、第8杆可动连接的一种轴孔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各部件之间能够进行可动连接即可,例如,上述卡合孔与卡合轴、上述台阶部与凹陷部、上述突起部与孔部,各自之间的形成位置可以对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上述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5、及多个杆的尺寸关系,举出了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尺寸,以调整用于置物的四边形的个数和大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由两条沿长度方向的长的边框101、101和两条沿宽度方向的较短的边框102、102构成,第二框架5由三条沿长度方向的长的边框51、51、53和两条沿宽度方向的较短的边框52、52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杆组件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动连接并能够实现可在立体置物状态及平板置物状态变形即可,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20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和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5通过台阶部和凹陷部嵌合,但也可以在第一框架10的台阶部与第二框架5的凹陷部上分别设置可卡合或嵌合的能够实现锁定的机构,如此可以确保置物架100稳定地保持平板置物状态。当然,为了提高使置物架100在立体置物状态与平板置物状态之间变形的操作性,也可以在第一框架10和/或第二框架5上被操作处设置例如把手等把持部等,便于用户握持并进行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涉及的置物架,也可以作为储藏柜用的置物架,当作为该储藏柜用的置物架时,置物架被支承于储藏柜上所形成的支承部使用,置物架在立体置物状态下的长度与在平板置物状态下的长度相等。

例如,如图11A所示,可将储藏柜用的置物架以立体置物状态支承于储藏柜上所形成的支承部,提供更多可方便取放的置物空间。另外,也可以如图11B所示,将储藏柜用的置物架以平板置物状态支承于储藏柜上所形成的支承部,不需要浪费储藏柜内的空间或者专门收纳该储藏柜用的置物架,该储藏柜用的置物架可直接作为搁板使用。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进行了结构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的方式、将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特征适当组合后的方式,只要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备,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