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其一般采用夜晚定时自动打扫的方式,但由于用户晚上起床时容易误踩到扫地机器人,故在扫地机器人上设置有led灯,但led常亮时容易造成光污染,影响用户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其便于用户的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具有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移动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有至少4个,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设置有锂电池,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设置有两个储水箱,各所述储水箱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喷水孔,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储水箱中的水自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泵,其中一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led灯;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端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有红外式的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led灯。
可选地,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检测器件,所述机器人本体内还设置有低水位报警器件,所述低水位报警器件与所述水位检测器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低水位报警器件为显示灯或喇叭。
可选地,每个所述储水箱容量为0.5升。
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
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黑暗环境中,可以在较远处及时感应到行走的人体,进而控制led灯开启设定的时长(例如30秒),避免误踩自动扫地机器人而导致意外,安全可靠性高,且可以避免led灯长亮而导致光污染,不影响用户休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具有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本体1移动的行走轮2,所述行走轮2设置有至少4个,这样,机器人行走稳定效果佳。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清洁刷3,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置有锂电池,扫地机器人可以无线工作。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置有两个储水箱4,各所述储水箱4通过连通管连通,容纳水量多且重心平稳,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喷水孔5,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储水箱4中的水自所述喷水孔5喷出的水泵,水泵可以将水从喷水孔5中喷出,以避免扬尘,清扫效果好,且具有加湿功能。其中一所述储水箱4的顶部设置有漏斗状的加水管6,这样,加水方便;所述加水管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7,以避免储水箱4中的水溢出。
具体地,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led灯32;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上端的中部设置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的下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1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转轴4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座42,所述连接座42固定有红外式的人体感应器43,所述人体感应器43电连接于所述led灯32。人体感应器43可以朝斜上方向安装。这样,通过使人体感应器43往复旋转或连续旋转,可以在较远处及时感应到行走的人体,进而控制led灯开启设定的时长(例如30秒),避免误踩自动扫地机器人而导致意外,安全可靠性高,且可以避免led灯长亮而导致光污染,便于用户的使用。
具体地,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调节led灯32亮度的亮度调节键33,以将led灯32调节至合适的亮度。
具体地,所述储水箱4内设置有水位检测器件,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还设置有低水位报警器件,所述低水位报警器件与所述水位检测器件电连接,当水位低于设定值,低水位报警器件可以及时报警,以提示用户更换。
具体地,所述低水位报警器件为显示灯或喇叭,提醒效果佳。
具体地,每个所述储水箱4容量为0.5升,这样,储水体积大,工作效果佳。
具体地,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以便于充电。
具体地,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幕,以显示扫地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式人体感应器43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其可以在光线暗时自动扫地机器人,即可以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打扫,即使用户作息时间不固定,当用户关灯休息时,光线较暗,通过红外式光线传感器31,扫地机器人即可开始自动打扫,不影响用户,智能程度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