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植共生茶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009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鱼植共生茶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鱼植共生茶几,属于茶几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几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用品,形式多样、形式多样,然而茶几在生活中的功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现有茶几大多用于摆放餐具、果盘等,具备简易收纳功能,但观赏性低,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用餐环境、品茶氛围的要求愈来愈高,而该类茶几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出现了带鱼缸的茶几,此类茶几上的鱼缸多为在鱼缸内装有加热器、充氧机等,多通过人工控制,如清洗鱼缸、换水等,劳动强度大,容易降低养鱼的兴趣。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将植物种植、养鱼和茶几结合的技术,以达到“养鱼不换水,种植不施肥”的效果,然而,此类技术将鱼和植物放置在茶几上的鱼缸中,表面上是和谐的,但是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需经常换水和补充氧气,而且植物的种植和观赏鱼的饲养需要较高的环境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对环境进行准确地控制,则很容易破坏其共生系统,虽然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控制,但是操作频率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鱼缸的茶几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鱼植共生茶几,通过集污管收集的废水流入到溢流井,与溢流井连接的导污管再将废水导入到围板内,费水再经过多级的过滤、微生物分解后等再经水泵打入到养鱼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断循环,使鱼植共生茶几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以实现美化室内环境、增强茶几观赏性的效果。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鱼植共生茶几,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鱼缸本体和框架顶部的桌面,框架上设有智能触摸屏,鱼缸本体内设有围板,围板与鱼缸本体侧壁之间的区域为养鱼区;鱼缸本体底部外侧设有的智能控制中枢与智能触摸屏连接,鱼缸本体底面上设有方便走线的穿线井,鱼缸本体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和导污管,集污管通过溢流井与导污管连接,导污管与围板连接,围板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围板与鱼缸本体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和净化区,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连接的水泵。桌面包括桌面框和桌面框内镶嵌的透明钢化玻璃,或者整个桌面为透明钢化玻璃,透明钢化玻璃使人们从桌面上观赏鱼和种植区内的植物,使茶几更加赏心悦目,并美化了室内环境。种植区铺设有陶粒,陶粒用于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固定无土栽培植物根系,种植区也可设置小桥流水人家等微缩景观,品茶时俯视茶几,赏心悦目,增加生活乐趣。

进一步地,穿线井沿鱼缸本体侧壁设置,包括支撑板ⅰ、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支撑板ⅰ与鱼缸本体侧壁连接,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均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分别与支撑板ⅰ和鱼缸本体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板ⅰ的高度大于支撑板ⅲ的高度。穿线井一侧与鱼缸本体相通,另一侧下方与鱼缸本体下方空间相通,中间的支撑板ⅱ用于隔水,各设备的线缆翻越支撑板ⅱ顶端,而支撑板ⅲ的底端未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穿线井既可以防止鱼缸内的水流出,又能随意布线,方便后期升级改造。

进一步地,穿线井的横截面成“f”型。

进一步地,溢流井沿鱼缸本体侧壁设置,包括侧板ⅰ、侧板ⅱ和侧板ⅲ,侧板ⅰ与鱼缸本体侧壁连接,侧板ⅰ和侧板ⅱ均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侧板ⅱ和侧板ⅲ分别与侧板ⅰ和鱼缸本体侧壁连接,侧板ⅲ底底部与集污管连接,用于将集污管内的废水导入溢流井内。

进一步地,侧板ⅱ的高度和侧板ⅲ的高度均小于侧壁ⅰ的高度,且侧板ⅱ和侧板ⅲ错开设置,侧板ⅱ的高度小于鱼缸本体的高度,既可以让鱼缸本体底部的脏水流出,又能防止水泵损坏或停转时,鱼缸内的水一直流出,导致鱼类缺水死亡。

进一步地,溢流井的横截面成“f”型。

进一步地,隔板包括玻璃板和与玻璃板连接的栅板。

进一步地,水泵的吸水口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连接的水温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和加热棒,智能控制中枢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进一步地,集污管上设有若干孔洞,集污管收集养鱼区内残饵、粪便,集污管的末端与溢流井的一侧相通,溢流井另一侧与导污管相通,溢流井中间的侧板ⅱ作为水位控制隔板,养鱼区的废水翻越侧板ⅱ(侧板ⅱ的上沿高度低于鱼缸本体上沿,可以维持鱼缸内水位恒定),经导污管进入种植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配备智能控制中枢、智能触摸屏、水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超静音水泵、led彩灯、加热棒、无线通信模块等各设备实现鱼植环境的控制,此外智能控制中枢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环境,实现了触摸屏智能和app智能控制,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且穿井线的设置方便了各个设备之间的走线;

(2)本发明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设置有集污管、溢流井和导污管,养鱼区内的废水经集污管流入到溢流井,与溢流井连接的导污管再将废水导入到围板内,费水再经过多级的过滤、微生物分解后等再经水泵打入到养鱼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断循环,使鱼植共生茶几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以实现洁净室内空气、美化室内环境的效果。

(3)本发明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将鱼植生态系统与茶几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茶几的观赏性,并为用户提供视觉享受;另外,本发明将茶几与鱼缸良好的结合起来,节省了室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鱼缸本体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茶几中心线处横向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溢流井中心线处横向剖面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穿线井中心线处纵向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穿线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的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穿线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面;2、框架;3、支腿;4、鱼缸本体;5、智能触摸屏;6、围板;7、穿线井;8、溢流井;9、智能控制中枢;10、集污管;11、导污管;12、一级净化区;13、二级净化区;14、末级净化区;15、养鱼区;16、种植区;17、支撑板ⅰ;18、支撑板ⅱ;19、支撑板ⅲ;20、侧板ⅰ;21、侧板ⅱ;22、侧板ⅲ;23、玻璃板;24、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提出的鱼植共生茶几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长方形的框架2、安装在框架2上的长方形鱼缸本体4和框架2顶部的桌面1,框架2包括四条支腿3和与支腿3连接的横支撑,四条支腿3和四个横支撑为l型结构,为更好地固定鱼缸本体4,四条支腿3的两两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支腿3上还设有智能触摸屏5;桌面1包括桌面1框和桌面1框内镶嵌的透明钢化玻璃,或者整个桌面1为透明钢化玻璃,透明钢化玻璃使人们从桌面1上观赏鱼和种植区16内的植物,使茶几更加赏心悦目,并美化了室内环境;鱼缸本体4上沿与桌面1有一定距离使鱼缸本体4内的水与控制充分接触,增加氧气含量;鱼缸本体4内设有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的围板6,围板6与鱼缸本体4侧壁之间的区域为养鱼区15,围板6的设置将鱼儿与植物隔离开;鱼缸本体4底部外侧设有智能控制中枢9,鱼缸本体4底面上设有两个方便走线的穿线井7,智能触摸屏5与智能控制中枢9连接的线缆穿过一个穿线井7,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9连接的水泵,水泵将净化区净化后的水泵入到养鱼区15,水泵与智能控制中枢9连接的线缆穿过另一个穿线井7,水泵采用超静音水泵。鱼缸本体4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10和导污管11,集污管10通过溢流井8与导污管11连接,导污管11与围板6连接,围板6内设有高度为10cm的且与围板6侧壁连接的隔板,隔板将围板6与鱼缸本体4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16和净化区,种植区16铺设有φ5mm、且厚度为10cm的陶粒,陶粒用于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固定无土栽培植物根系,种植区16作为初级净化区,植物根系和铺设的陶粒进行初级的大颗粒粪便和残饵的过滤,种植区16也可设置小桥流水人家等微缩景观,品茶时俯视茶几,赏心悦目,增加生活乐趣。

为方便走线和节省线缆,两个穿线井7分别设置在鱼缸本体4的两个相邻拐角处,并沿鱼缸本体4侧壁设置,包括支撑板ⅰ17、支撑板ⅱ18和支撑板ⅲ19,支撑板ⅰ17与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支撑板ⅰ17和支撑板ⅱ18均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支撑板ⅱ18和支撑板ⅲ19分别与支撑板ⅰ17和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穿线井7的横截面成“f”型,如图7所示;支撑板ⅰ17上沿与鱼缸本体4侧壁上沿同高,支撑板ⅱ18底端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支撑板ⅱ18上沿鱼缸本体4侧壁上沿同高,而支撑板ⅲ19底端未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使支撑板ⅲ19的高度小于支撑板ⅰ17的高度,进而使穿线井7一侧与鱼缸本体4相通,另一侧下方与鱼缸本体4下方空间相通,中间的支撑板ⅱ18用于隔水,各设备的线缆翻越支撑板ⅱ18顶端。而支撑板ⅲ19的底端未到达鱼缸本体4底面,穿线井7既可以防止鱼缸内的水流出,又能随意布线,方便后期升级改造。

溢流井8沿鱼缸本体4侧壁设置,包括侧板ⅰ20、侧板ⅱ21和侧板ⅲ22,侧板ⅰ20与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侧板ⅰ20和侧板ⅱ21均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侧板ⅱ21和侧板ⅲ22分别与侧板ⅰ20和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溢流井8的横截面成“f”型,如图8所示;侧板ⅰ20上沿与鱼缸本体4侧壁上沿同高,侧板ⅱ21底端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侧板ⅱ21上沿低于鱼缸本体4侧壁的上沿,支撑板ⅲ19上沿与鱼缸本体4侧壁上沿同高,支撑板ⅲ19底端与集污管10连接,侧板ⅲ22底端未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而与集污管10连接,集污管10上设有若干孔洞,养鱼区15内残饵、粪便等随着水体流动进入集污管10,集污管10的末端与溢流井8的一侧相通,溢流井8另一侧与导污管11相通,溢流井8中间的侧板ⅱ21作为水位控制隔板,养鱼区15的废水漫过侧板ⅱ21侧板ⅱ21的上沿高度低于鱼缸本体4上沿,可以维持鱼缸内水位恒定,再进入导污管11,导污管11将废水导入到围板6内。集污管10上铺设5cm厚的砂石用于过滤大颗粒物,砂石同时遮盖了集污管10,美观大方。

隔板包括两个相对的玻璃板23、顶部的玻璃板和两个相对玻璃板之间的三个栅板24,隔板与鱼缸本体4底面围成长方体区域,栅板24将该长方体区域隔成三个区域,分别为一级净化区12、二级净化区13和末级净化区14,并分别填充化生化过滤棉、多孔微生物附着基和珊瑚石,生化过滤棉进行小颗粒固体颗粒过滤,多孔微生物附着基上的微生物将水体中微小无机物分解成无机盐供水体净化,珊瑚石吸附未过滤干净的颗粒使水更加清澈,超静音水泵设置在末级净化区14,并将过滤净化清澈的水打入到养鱼区15,栅板24带有通孔可以让水体流过,因此,水体流动方向为种植区(兼初级净化)→一级净化区→二级净化区→末级净化区,以实现水体的逐级净化和多级净化。

智能控制中枢9设有互相连接的智能控制芯片和无线通信模块,智能控制芯片采用单片机,超静音水泵吸水口设有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的水温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和加热棒,水温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和加热棒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的线缆穿过穿线井7,智能控制芯片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探头从智能触摸屏5下端探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的线缆穿过穿井线,防止线缆杂乱。鱼缸本体4内还设有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的led彩灯。用户可通过智能触摸屏5查看鱼缸本体4内水体的温度、ph值、氨氮值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泵流量等参数信息及超静音水泵、加热棒、led彩灯的工作状态,用户也可通过智能触摸屏读取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信息,同样,用户也可通过操作智能触摸屏5设置参数以调节该鱼植共生茶几。另外,用户手机或ipad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可与智能控制芯片连接,用户通过手机或ipad上的app查看参数信息和室内环境信息、设置参数等,以实现鱼植共生茶几的远程控制。

围板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俯视时围板6和长方形鱼缸本体4呈“回”字形,周围一圈为养鱼区15,中间为种植区16。

当然,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及个性化设置,框架2和鱼缸本体4可以设为圆形、三角形等,围板6可以为圆筒型、圆台型、方筒型、三角筒型、椭圆筒型等。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

在水泵的作用下,净化区内的水进入养鱼区15,养鱼区15内的鱼类产生的有机废物随着流动的水体通过孔洞进入集污管10内,水体漫过溢流井8的侧板ⅱ21流入到与溢流井8连接的导污管11,导污管11将水体导入到围板6内,围板6内的种植区16填充的陶粒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固定无土栽培植物根系,陶粒和植物根系进行初级净化,水体经栅板依次经过一级净化区12、二级净化区13和末级净化区14,净化后清澈的水经水泵打入到养鱼区15,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如此循环,形成一个科学的生态平衡系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设置一个穿线井7,穿线井7设置鱼缸本体4拐角处,此时,智能触摸屏5设置在该拐角处的支腿3上,穿线井7的支撑板ⅱ18顶端和支撑板ⅲ19为弧形,如图9所示,方便线缆走线,且走线更美观。

本发明具有洁净室内空气、美化室内环境的效果,并增强了茶几的观赏性,同时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另外本发明无需人工操作如清洗鱼缸、经常换水等,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另外,本发明将茶几与鱼缸良好的结合起来,节省了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