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8088发布日期:2018-11-07 11:19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梯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梯子,日常生活用具,该工具由两根长粗杆子做边,中间横穿适合攀爬的横杆,用于爬高,梯子分为升降单梯和升降人字梯。

电梯底坑是位于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以下的井道部分,其内设有缓冲器及电梯停止开关和井道灯开关、电源插座及照明;可按需要设底坑门;底坑应有足够的空间;坑底与轿厢最低部分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小于0.5m;坑底与导靴或滚轮、安全钳楔块、护脚板或垂直滑动部件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0.1m。其底部应光滑平整,不能积水。其结构应能承受轿厢或对重与缓冲器碰撞时反力的抗压强度。

现有的电梯底坑梯子设计简单,不方便折叠,安全系数不高,而且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及其使用方法,其方便折叠,有效利用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其中,包括梯子主体、定位于墙壁上的墙壁固定部、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一端与梯子主体铰接,另一端与墙壁固定部铰接;

还包括设于梯子主体上的梯子延伸部、用于定位梯子延伸部的卡座;梯子主体上还连接驱动梯子主体折叠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驱动机构使得梯子可整体折叠,十分方便。而且工作人员需要使得梯子时,将梯子延伸部向上拉起,然后稍微向下按,可使卡座卡住梯子延伸部,快速定位而且十分牢固稳定。本梯子的工作环境须在地坎上面操作使用,梯阶的抽拉采取y型卡座结构,达到伸缩自由、方便灵活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连接的滑块,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一端与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梯子主体铰接。所述的丝杆的轴线上部开有用于使工具穿过转动丝杆的通孔。

本发明中,为适用本梯子由工作人员在井道上面(厅门)操作,采取丝杆滑块推出原理,达到使用和停放的合理布局。通过通孔使工具穿过转动丝杆,丝杆驱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滑块驱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再驱动梯子主体的折叠或展开。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杆分别设于梯子主体的上部和下部。这样设置使得梯子整体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的梯子主体折叠厚度为65-70mm。优选的,梯子主体折叠厚度为68mm。

因电梯底坑在轿厢上下过程中几乎被完全占用,本梯子收起停用时折叠厚度68mm,不超过厅门地坎宽度70mm,合理利用空间。

一种电梯底坑梯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具穿过通孔转动丝杆;

s2.滑块沿丝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再带动第一连杆,从而带动梯子主体向外伸展;

s3.向上拉动梯子延伸部使其高于平台;

s4.再通过卡座卡紧梯子主体的横杆使梯子延伸部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电梯井道空间小、安全系数低等问题,通过使用驱动机构使得梯子可整体折叠,十分方便。而且工作人员需要使得梯子时,将梯子延伸部向上拉起,然后稍微向下按,可使卡座卡住梯子延伸部,快速定位而且十分牢固稳定。梯阶的抽拉采取y型卡座结构,达到伸缩自由、方便灵活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初始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初始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梯子主体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梯子主体展开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3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7所示,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其中,包括梯子主体1、定位于墙壁上的墙壁固定部4、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一端与梯子主体1铰接,另一端与墙壁固定部4铰接;

还包括设于梯子主体1上的梯子延伸部2、用于定位梯子延伸部2的卡座3;梯子主体1上还连接驱动梯子主体1折叠的驱动机构。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丝杆7、与丝杆7连接的滑块8,还包括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一端与滑块8铰接,另一端与梯子主体1铰接。丝杆7的轴线上部开有用于使工具穿过转动丝杆7的通孔9。

本实施例中,梯子主体1折叠厚度为65-70mm。优选的,梯子主体1折叠厚度为68mm。

本实施例中,为适用本梯子由工作人员在井道上面(厅门)操作,采取丝杆滑块推出原理,达到使用和停放的合理布局。通过通孔使工具穿过转动丝杆7,丝杆7驱动滑块8上下移动,从而滑块8驱动第二连杆6运动,第二连杆6再驱动梯子主体1的折叠或展开。

另外,本产品增加限位开关,保证在停电环境下进行维修,保证人员安全;限位开关设置在滑块的侧部。本产品为有效利用空间,采取异型管配合结构,达到本梯子三节合理安全配合。

如图1-7中,一种电梯底坑梯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具穿过通孔9转动丝杆7;

s2.滑块8沿丝杆7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再带动第一连杆5,从而带动梯子主体1向外伸展;

s3.向上拉动梯子延伸部2使其高于平台;

s4.再通过卡座3卡紧梯子主体1的横杆使梯子延伸部2固定。

最后操作人员从梯子延伸部2向下爬,通过梯子主体1到达电梯底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梯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电梯底坑梯子,其中,包括梯子主体、定位于墙壁上的墙壁固定部、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一端与梯子主体铰接,另一端与墙壁固定部铰接;还包括设于梯子主体上的梯子延伸部、用于定位梯子延伸部的卡座;梯子主体上还连接驱动梯子主体折叠的驱动机构。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电梯井道空间小、安全系数低等问题,通过使用驱动机构使得梯子可整体折叠,十分方便。而且工作人员需要使得梯子时,将梯子延伸部向上拉起,然后稍微向下按,可使卡座卡住梯子延伸部,快速定位而且十分牢固稳定。梯阶的抽拉采取Y型卡座结构,达到伸缩自由、方便灵活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邢赞;庾府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夏邑县淮海电梯铸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5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