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床及其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537发布日期:2019-06-22 00:0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电动床及其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床及其扶手。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动床是通过遥控器或者床边按钮控制床板的翘起或者放平,也有部分的电动床是通过智能音箱解析自然语言进行控制,但是这些电动床都需要用户专门进行操控,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操作。

申请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床及其扶手,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动床,需要用户专门进行操控,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操作的问题。

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床扶手,所述电动床扶手包括手握部,所述手握部设有触摸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所述手握部包括靠近床板的内侧和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外侧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触摸传感器设于所述下侧壁,当人体的皮肤接触所述触摸传感器时,所述力传感器检测到作用力时发出控制所述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床扶手由柱状体形成,所述手握部由所述柱状体折弯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体为圆柱体,所述柱状体与竖直面相切处为所述柱状体的内侧的第一切线、所述柱状体的外侧的第三切线,所述柱状体与水平面相切处为所述柱状体的上侧的第二切线、所述柱状体的下侧的第四切线,所述竖直面与所述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上侧壁、所述下侧壁是以所述第三切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切线、所述第四切线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力传感器设于所述上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下侧壁设有凹槽,所述触摸传感器设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深度在大于0.01mm且小于2mm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传感器为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电阻式触摸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床扶手包括下端和上端,所述下端为固定端,用于安装在电动床的床支架上,所述上端为所述手握部。

进一步地,所述手握部呈环状或者部分环状。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床,包括上述的电动床扶手。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有益效果:用户起身或者躺下需要助力时,习惯手握住电动床扶手,手会接触到设置于电动床扶手中手握部的触摸传感器,并对手握部的力传感器产生作用力,进而允许控制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就能够实现通过用户的自然动作来操控,而不需要用户专门进行遥控器或声音操作,大幅度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解决现有的电动床,需要用户专门进行操控,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操作的问题。另外,用户在入睡后会有很多不自主的身体动作,可能会触碰到电动床扶手,然而,触摸传感器是设置在手握部的外侧,且是在外侧的下侧壁,这是不易误触碰的位置,避免因误触发而影响用户的睡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床扶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床扶手1,电动床扶手1包括手握部11。用户在上下床时,手握住手握部11。

手握部11设有触摸传感器2和力传感器4。在触摸传感器2触发时,力传感器4检测是否有作用力,当检测到作用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

手握部11包括内侧111和外侧112。靠近床板的一侧为内侧111,与内侧111相对的一侧为外侧112,也就是远离床板的一侧。对于在电动床上的用户来说,外侧112比内侧111更不容易被用户在睡眠时触碰到。

外侧112包括上侧壁1121和下侧壁1122,对于不在电动床上的用户来说,下侧壁1122比上侧壁1121更不容易被用户触碰到。为此,下侧壁1122是最佳一个避免误触碰的区域,在下侧壁1122设有触摸传感器2,当人体的皮肤接触触摸传感器2时,力传感器4检测到作用力时发出控制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床扶手1由柱状体形成,手握部11由柱状体折弯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柱状体为圆柱体,柱状体与竖直面相切处为第一切线31、第三切线33,柱状体与水平面相切处为第二切线32、第四切线34,竖直面与水平面相互垂直,外侧112与内侧111是以第二切线32、第四切线34为分界,上侧壁1121与下侧壁1122是以第三切线33为分界,第一切线31在柱状体的内侧,第二切线32在柱状体的上侧,第三切线33在柱状体的外侧,第四切线34在柱状体的下侧,上侧壁1121是以第三切线33与第二切线32之间的区域,下侧壁1122是以第三切线33与第四切线34之间的区域。当然,柱状体还可以是近圆柱体。

具体地,力传感器4设于上侧壁1121。

具体地,以第一切线31与第三切线33的连线、第二切线32与第四切线34的连线形成二维坐标系,下侧壁1122位于二维坐标系的第三象限,触摸传感器2设于大于240°且小于270°范围内的下侧壁1122。如,触摸传感器2设于260°处的下侧壁1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侧壁1122设有凹槽(在图中未标注),触摸传感器2设于凹槽内。凹槽使触摸传感器2能够进一步避免误触发,用户在无意间的触碰,不会触摸到触摸传感器2,而用户在上下床时,用手握住手握部11,此时,由于手握动作使手掌皮肤在凹槽中挤压,陷入凹槽内,进而触摸到触摸传感器2。

具体地,凹槽的槽深度在大于0.01mm且小于2mm范围内。如,凹槽的槽深度为1.2mm。

在本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为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为电阻式触摸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床扶手1包括下端12和上端13,下端12为固定端,用于安装在电动床的床支架上,上端13为手握部11。电动床扶手1是通过下端12安装在电动床的床支架上,使电动床扶手1固定在床边。

在本实施例中,手握部11呈环状或者部分环状。环状或者部分环状的手握部11,方便用户在上下床时抓握。

综上所述,用户起身或者躺下需要助力时,习惯手握住电动床扶手,手会接触到设置于电动床扶手中手握部的触摸传感器,并对手握部的力传感器产生作用力,进而允许控制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就能够实现通过用户的自然动作来操控,而不需要用户专门进行遥控器或声音操作,大幅度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解决现有的电动床,需要用户专门进行操控,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便利操作的问题。另外,用户在入睡后会有很多不自主的身体动作,可能会触碰到电动床扶手,然而,触摸传感器是设置在手握部的外侧,且是在外侧的下侧壁,这是不易误触碰的位置,避免因误触发而影响用户的睡眠。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动床,包括上述的电动床扶手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动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床及其扶手。所述电动床扶手包括手握部,所述手握部设有触摸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所述手握部包括靠近床板的内侧和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外侧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触摸传感器设于所述下侧壁,当人体的皮肤接触所述触摸传感器时,所述力传感器检测到作用力时发出控制所述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的控制信号。用户起身或者躺下需要助力时,习惯手握住电动床扶手,手会接触到设置于电动床扶手中手握部的触摸传感器,并对手握部的力传感器产生作用力,进而允许控制电动床翘起或者放平,就能够实现通过用户的自然动作来操控,而不需要用户专门进行遥控器或声音操作,大幅度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松
技术研发日:2019.03.21
技术公布日:2019.06.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