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及快投自提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7458发布日期:2020-03-31 16:47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及快投自提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及快投自提柜。



背景技术:

物流领域,当快递到达配送点后,通常由配送员将快递一个一个分别配送给取件人,耗时较长并且效率低下。为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例如很多小区设有自提柜,配送员只需将本小区内快递放入自提柜,自提柜发送取件信息给取件人,取件人方便时候到自提柜取件即可,这种方式节约了配送员配送时间并且方便取件。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配送员将快递放入自提柜时,通常都是手动输入一个快递的单号,然后手动选择快递箱,打开后放入一个快递,如此重复,操作步骤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及快投自提柜,通过扫描装置扫描单号信息,并且通过循环转运的转运仓自动将快递包裹转运到取件仓,解决了投放快递时手动选择快递箱、操作步骤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投放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包括:

投放部,该投放部包括投放仓,该投放仓用于投放快递包裹;

取件部,该取件部包括多个取件仓,该取件仓用于取件人拿取快递包裹;

转运部,设于该投放部和取件部之间,用于将快递包裹从该投放部转运到取件部;

其中,该投放仓设有扫描装置,用于扫描快递包裹的单号信息;

该转运部包括转运仓,该转运仓在投放部和取件部之间循环转运,以将快递包裹从投放仓选择性的转运到某一取件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柜,该快投自提柜由多个上述的快投自提单元排列构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快投自提单元包括投放部、取件部和设于投放部与取件部之间的转运部,该转运部设有循环转运的转运仓,该转运仓能够自动将投放在投放部的快递包裹转运到取件部,并且,该投放部设有扫描装置,在投放的同时扫描快递包裹的单号信息,这样,在快递员投放快递包裹时,不用手动输入单号信息及手动选择要使用的快递箱,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投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快投自提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快投自提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运仓仓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快投自提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快投自提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投放部,11-投放仓,12-扫描装置,13-第一定位发射模块,14-第一推动装置,20-转运部,21-转运仓,22-定位接收模块,23-重力感应装置,24-第二推动装置,25-仓门,26-仓口,30-取件部,31-取件仓,32-第二定位发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单元,图1为该快投自提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该快投自提单元包括投放部10、取件部30和转运部20;该投放部10包括投放仓11,投放仓11用于投放快递包裹;该取件部30包括多个排列的取件仓31,该取件仓31用于取件人拿取快递包裹;在投放部10和取件部30之间设有转运部20,该转运部20用于将快递包裹从投放部10转运到取件部30;其中,在投放仓11内设有扫描装置12,用于扫描快递包裹的单号信息;并且,该转运部20包括多个转运仓21,多个转运仓21在投放部10和取件部30之间循环转运,以将快递包裹从所述投放仓11选择性的转运到某一所述取件仓31。

具体的,该快投自提单元包括控制系统,若控制系统判断该取件仓31为空时,则从投放仓11转运的快递包裹投递到该取件仓31,若控制系统判断该取件仓31不为空时,则从投放仓11转运的快递包裹不投递到该取件仓31。

具体的,在转运部20内部设有循环转动的传输带,在传输带上排列设有多个转运仓21,传输带由转轴带动进行循环转动,该传输带的传输方向与多个取件仓31的排列方向一致,例如图1中,多个该取件仓31在竖直方向排列,该传输带在竖直方向循环转动,这样,传输带上的转运仓21能够对应的将快递包裹投放到取件仓31。

容易理解,例如图3所示,当多个该取件仓31横向排列时,那么该传输带横向循环传输,这样,传输带上的转运仓21同样能够对应的将快递包裹投放到取件仓31。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快投自提单元包括投放部、取件部和设于投放部与取件部之间的转运部,该转运部设有循环转运的转运仓,该转运仓能够自动将投放在投放部的快递包裹转运到取件部,并且,该投放部设有扫描装置,在投放的同时扫描快递包裹的单号信息,这样,在快递员投放快递包裹时,不用手动输入单号信息及手动选择要使用的快递箱,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投递效率。

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投放部和取件部分别设置在两边,这样,将取件操作和投放操作分隔开来,在快递员投递时取件人同时可以取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自提柜的快递箱只有一个入口,并不能同时满足投放和取件的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满足了同时取件和投件的需求,提高了自提柜的使用便利度和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在投放仓上设有第一定位发射模块13,在取件仓上设有第二定位发射模块32,在转运仓上设有定位接收模块22,该第一定位发射模块13发送第一定位信号,该第二定位发射模块32发送第二定位信号;这样,当传输带循环转运时,某一个转运仓的定位接收模块22接收第一定位信号,并定位于投放部的投放仓位置,以接收快递包裹;然后转运仓循环转运,当转运仓转到取件部时,转运仓的定位接收模块22接收第二定位信号,并定位于取件部的某一取件仓位置,以将快递包裹投放到取件仓,方便取件人取件。

具体的,该第一定位发射模块13为红外发射装置,该第二定位发射模块32为红外发射装置,该定位接收模块22为红外接收装置。本领域能够理解,上述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为一种具体的具有定位功能的装置,并不限于红外定位装置,也可采用电磁定位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投放仓和取件仓设置定位发射装置,以及在转运仓设置定位接收装置,能够使转运仓准确定位投放仓和取件仓,方便快递包裹从投放仓转移到转运仓以及从转运仓转移到取件仓。

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该转运仓还设有重力感应装置23,该重力感应装置23感应转运仓是否有快递包裹,以使得转运仓选择性的从投放仓接收快递包裹。

具体的,该重力感应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给重力感应装置设定一个阈值,当重力感应装置的感应值超出阈值后,控制系统判断该转运仓内含有快递包裹,则转运仓在投放仓处不停止,当重力感应装置的感应值未超出阈值时,控制系统判断该转运仓内不含有快递包裹,则转运仓在投放仓处停止,以接收快递包裹。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重力感应装置,能够使转运仓选择性的从投放仓接收快递包裹,实现快递包裹的转运。

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在投放仓上设有第一推动装置14,当快递员将快递包裹投放到投放仓后,第一推动装置推动快递包裹进入转运仓。

方便实施的,该第一推动装置14为可伸缩机械手。

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在转运仓内部设有第二推动装置24,当转运仓定位到某一取件仓后,该第二推动装置24将转运仓中快递包裹推动到取件仓。

方便实施的,该第二推动装置24为可伸缩机械手。

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该转运仓21设有仓门25,该仓门25设有仓口26,该仓门25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得该仓口26的大小改变,以使得快递包裹顺利进出转运仓21;即,当快递包裹在转运仓21内部时,仓口26较小,以避免快递包裹从转运仓滑出;当第二推动装置24将快递包裹从转运仓21推出时,快递包裹推动仓口26变大,以使得快递包裹顺利被推出转运仓。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快投自提单元的工作流程具体如下:

快递员将快递包裹放入投放仓,触发控制系统工作,控制系统控制扫描装置工作,扫描快递包裹的单号信息,并将单号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同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通过传输带带动转运仓循环运转,转运仓依次经过投放仓,当转运仓的重力感应装置超出阈值,则不停止,继续轮转,当转运仓的重力感应装置未超出阈值,则转运仓的红外接收装置接收投放仓的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并对准,此时,投放仓的机械手将快递包裹推入转运仓,完成投放作业;转运仓继续轮转,当转运仓轮转到取件部时,控制系统控制内部为空的取件仓的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红外信号,转运仓的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取件仓的红外信号,并对准,此时,转运仓的机械手将快递包裹推入取件仓,同时,控制系统将单号信息发送给取件人,取件人方便时候取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内部轮转式快投自提柜,该快投自提柜由多个上述的快投自提单元排列构成。能够理解,结合图7,当快投自提单元的取件仓为竖直方向排列时,该快投自提单元横向排列构成快投自提柜,此时,由于具有多个投放仓,例如图7中举例的b1、b2、b3、b4,快递员只需在每个投放仓放入一个快递包裹,放完即走,实现快速投递工作;结合图8,当快投自提单元的取件仓为横向方向排列时,该快投自提单元竖向排列构成快投自提柜,同样的,由于具有多个投放仓,例如图8中举例的c1、c2、c3、c4,快递员只需在每个投放仓放入一个快递包裹,放完即走,实现快速投递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