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7893发布日期:2020-09-01 17:2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是一种盛水的容器,有各种材质的。烧水用的金属壶,即热即用,多用于冲茶用。使用场所多用于酒店、会议室、家庭用,分保温与不保温的。现有的电热水壶体积较大、不能压缩、不易携带,水烧开后表面温度过高容易烫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解决传统水壶使用空间局限难以携带,体积较大,使用过程中表面温度高的问题,具有方便携带、节省空间、防烫等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包括有水壶主体,水壶主体上设有壶嘴、壶盖、壶把、底座;在壶盖上设有凸起,凸起由为数字显示面板、水壶开关组成;水壶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螺纹状伸缩节构成的壶体;壶把为分别设在水壶主体5、底座外壁上的两段结构相同的把手旋转后拼接而成。

所述的壶嘴可折叠。

所述的壶盖上设凸起1处为数字显示面板6与壶盖相连接,表面为触摸式开关,调节电源开启或关闭、水壶开关通过触摸调节开关加热或保温。

所述的壶体中部设有若干螺纹状伸缩节。

所述壶把为旋转拼接式,使用时旋转拼接成完整壶把,使用后旋转收回。

所述底座上有电源接电插孔。

所述的两段把手的连接处采用卡扣方式连接。所述壶把3为旋转拼接式,使用时旋转两个把手,拼接成完整壶把,使用后旋转收回。

所述的螺纹状伸缩节组成的壶体为壶体的中段部分。

所述的壶身具体是指可压缩部分应选用硅胶材料;壶盖、壶把应选pp材料;壶身为螺纹状伸缩节,便于实现压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水壶顶端面板采用蒸气智能感应控温,表面硅胶材料防烫。壶嘴可向内折叠,壶身易于压缩收纳。壶把隐藏在壶体表面,使用时旋转上下两端拼接成完整壶把,使用后易于收回,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前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后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后视图。

图4为壶口折叠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a)~(b)、图2、图(a)~(b),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包括有水壶主体5,水壶主体上设有壶嘴1、壶盖2、壶把3、底座4;在壶盖上设有数字显示面板6和水壶开关7;水壶主体5与底座4之间设有螺纹状伸缩节8构成的壶体;壶把3为分别设在水壶主体5、底座外壁上的两段结构相同的把手旋转后拼接而成。

所述的壶嘴1处可折叠,向内凹陷,减少磕碰。

所述底座上有电源接电插孔9。

所述的两段把手的连接处采用卡扣方式连接。

所述的数字显示面板6与壶盖相连接,表面为触摸式开关,调节电源开启或关闭。

壶体中部设有若干螺纹状伸缩节;壶把为旋转拼接式,所述的壶盖上有凸起,凸起处为数字显示面板和水壶开关。

所述壶把为旋转拼接式,使用时旋转拼接成完整壶把,使用后旋转收回。所述底座上有电源接电插孔。

所述壶身可压缩部分应选用硅胶材料;壶盖、壶把应选pp材料。

使用时壶嘴可向内折叠,壶身易于压缩收纳。壶把隐藏在壶体表面,使用时旋转上下两端拼接成完整壶把,使用后易于收回,节省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包括有水壶主体(5),水壶主体上设有壶嘴(1)、壶盖(2)、壶把(3)、底座(4);其特征在于,在壶盖上设有数字显示面板(6)和水壶开关(7);水壶主体(5)与底座(4)之间设有螺纹状伸缩节(8)构成的壶体;壶把(3)为分别设在水壶主体(5)、底座外壁上的两段结构相同的把手旋转后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嘴(1)处可折叠,向内凹陷,减少磕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有电源接电插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段把手的连接处采用卡扣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显示面板(6)与壶盖相连接,表面为触摸式开关,调节电源开启或关闭。


技术总结
一种可压缩的便携式烧水壶,包括有水壶主体,主体上有壶嘴、壶盖、壶把、底座;在壶盖上设有凸起;凸起处为数字显示面板、水壶开关;壶把为旋转拼接式,可收纳节省空间;壶体中部设有若干螺纹状伸缩节;壶体两端内侧设有螺纹,壶盖和底座通过螺纹与壶体螺旋连接;底座上有电源接电插孔,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节省空间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关瑛;刘粟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